迎著噴薄而出的桔紅色朝陽,頭頂悠然的藍天白雲,抹著醉人曖昧的血色晚霞,披著似乎在調皮遊戲的點點星光……疾馳在廣袤的田野,或高低起伏峰迴路轉的山巒之間。帶有泥土味的風,陣陣襲來,撥弄耳際的鬢髮,也吹皺了心房的漣漪。悠悠然搖上車窗,回望東倒西歪的孩子們:掛著微笑,沉入了夢鄉。眼梢,又不經意看到那熟悉的臉的側影,依然風韻卓姿,不覺多看兩眼,不覺騰出手去握住還儲存著初戀滋味的軟軟小手。她自然會醒來,看到我的溫情,也自然送上輕吻。疲倦的唇有些干,女人的香味卻依然迷人。鬆開手,她播起「最浪漫的事」,沒有了累…。。這是我年輕時不停幻想著的。

剛踏上楓葉國度,沒有車。去公園,只有坐公車;去遠遊,沒選擇,就靠團游。團游,近些去過大家首選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遠些去的也是大家首選的加東三日游。確實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頂風點煙,順風撒尿;早出晚歸,有點疲勞」,但還是覺得非常開心。
有了第一輛二手車后,出行的習慣就慢慢變了。就是原來走幾步就到的超市,也要開車去。遠遊,更是要按著年輕時的幻想了。
開車遠遊,最遠的,從大西洋開到了大西洋,在。大概9.5天,因為要贏得更多的時間,只得下班后就出發,所以有這0.5天。開了6400公里,平均一天6-700公里。最後一天從New Brunswick的廊橋開回多倫多,約1400多公里,開了12個小時多,中間休息兩次加油。每天比local的同志上班還早,就奔赴景點;晚上,夜幕降臨后,才離開最後一個景點去投宿。只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在夏令時的基礎上;從而看一生不容錯過的美景。累嗎?一定的,一定會有一些。當我吃好,梳洗好,倒好照片,對次日的行程瞭然於胸,再倒頭入睡時,一定已經過了子夜。但我喜歡,喜歡再累也要開車去遠遊,喜歡這些美景和追尋美景的過程能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和寬度,給必然寂寞的人生暮年增加快樂的色彩。
開車遠遊多了,便也慢慢體會到了它的好,自然是和團游比。
首先,隨心所欲:想走就走,想回就回,想停就停。便於行程調整,不會錯過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美景。
其次,節省時間:便於步調一致,相互監督守時。團游中,每天每個地點的上車都要浪費一些時間,累計起來很可觀。有許多老油條遲到,什麼方便,留影,喊人,購物,抽煙,等等。導遊也沒有辦法。
第三,遊覽盡興:體現在每個景點時間充裕,可以看全主要的景點。比如美東(大西洋城線)4日團游:第一天,路上,中途停康寧玻璃博物館;第二天,一天紐約,傍晚到大西洋城;第三天,費城1個半小時,華盛頓大半天;第四天,一早看仙人洞后回多倫多。到紐約,起碼要看大都會美術館和自然博物館(我們花了一天),下城的華爾街,世貿和自由移民兩島(外加世界金融中心,炮台公園,銅牛,南街海港,唐人街,我們又是一天),上洛克菲勒中心或帝國大廈,看時代廣場白天和夜晚(夜晚不可不看),看一部百老匯音樂劇,中央公園,林肯中心,以及一系列街景(我們花了一天多)。費城自由鍾周邊起碼半天。華盛頓遊覽國會山莊,看賓夕法尼亞大道,直至白宮,就得一天。由此可見,花了4天,都沒有完成一個城市的基本遊覽。不如這次4天,玩好紐約,下次4天玩透DC。
第四,經濟划算:不管是去大瀑布,渥太華,蒙特利爾,還是加東三省,自駕花冠類別的車子,4人以上,算上油,停車,住,必須的門票,絕對比團游省很多,並且玩的地兒要多,玩的時間也富裕。記住,團游,每人每天得付小費,少則6刀,多達8刀。我們一家4口9.5天的全部開銷,包括吃,也就1600元不到。
最後,並不麻煩,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累:只要兩人輪流開車,不是太累的。至於路況,東邊過了Oshawa, 南邊進入美國,西邊過了密市,非常暢快,也不危險。有了GPS,尋找目的地基本不會錯。有了網路,定旅館,找停車,看景點遊覽地圖和有關信息(開放時間,入場費,景點介紹),非常方便,基本不需導遊。對了,利用網路,還可以找同游。
要知道,北美是車輪上的北美,意味著這裡有全球最便利和最便宜的公路/高速網。人在北美,何不充分享受這車輪帶來的無限福利和無窮魅力?
夕子說:記住,再窮也要去旅行。懶人人也要說:記住,再累,也要試試開車去遠遊。
(原刊於「北美時報」 2014-03-14)
請繼續閱讀:
再忙也要開車去旅行
再窮也要開車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