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怎樣避免二疊紀大毀滅悲劇重演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2025年5月13日
據考古研究,約在2.5億年前,在二疊紀期間地球曾發生過毀滅性大災難,海洋的90%和陸地70%以上的生物消失。原因究竟是什麼,科學界仍在爭論。近年,有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提出一種新的解釋:該研究認為,西伯利亞大火成岩省的噴發形成了大量含鎳的氣溶膠,它們經過全球大氣環流的傳輸沉降至海洋和陸地。含鎳氣溶膠的大量沉降提高了海洋的初級生產力,同時大量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氣,其造成的環境惡果是海洋的缺氧和酸化。大量含鎳氣溶膠的沉降也造成了陸地生物生長環境的惡化——因為過量的鎳不利於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限制植物的生長及其多樣性,最後導致植物的死亡。最近,一個不知名的中國科學家在youtube上對宇宙演化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中微子宇宙動力學,並作了一系列推演,認為地球地震和火山來自於地球內部的核裂變和太陽內部核裂變的加劇而對地球的打擊(他認為太陽內部不是核聚變而是核裂變),二疊紀大毀滅主要是地球突然和持續的地震和火山引起,而它又是因為太陽系運動到了銀河系某一個特殊位置,這個位置曾經發生過重大事件如超新星爆炸,這個區域星雲物質密度增加,使太陽風減弱,宇宙高能射線擾亂太陽系,輻射地球;同時影響太陽,使太陽內部核裂變加劇,輻射更高能量作用到地球,導致地球內部核裂變加劇,觸發地震與火山。同時,太陽系受到的擾亂使地球受到小行星碰撞的概率增加,小行星不僅來自太陽系內部,也可能來自銀河系。今天,太陽系回到二疊紀銀河系的位置,地球可能再次面臨毀滅性大災難。
今天,為避免二疊紀大災難重演,避免人類毀滅,人類採取防範措施是必要的,馬斯克的火星計劃可以認為是一個偉大的計劃,因為它為人類避免二疊紀大毀滅或行星碰撞地球開闢了一條道路。但是,筆者認為,人類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馬斯克的火星計劃。至少在目前看來,馬斯克的火星計劃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幾十年或上百年)讓地球80億人都能移民火星,可能只能移民占人類極少數的富豪與精英。要拯救地球的普羅大眾,我們必須開闢新的途徑,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地球本身。今天,人類已經發展了高科技,人類應該可以通過在地球本身以及在地球附近的大氣層研究出防範措施。人類可以在地下,海底,或地球附近的空中建立避難所。發展超強的防震材料,建立火山隔離牆,火山灰空氣污染清潔,南極和北極或許是一個好的避難所。可喜的是人類已經研究出黑暗種植技術,不需陽光即可種植糧食和蔬菜,農民可以離開土地,人類生存將不再依賴恆星。這不僅為躲避核戰也為二疊紀災難重演提供了新的生存方式。至於流星或小行星碰撞地球,要通過激光摧毀一顆流星或小行星不容易,應該採取其它的方法。
2010年以來,世界流行一種陰謀論,深層政府為了應對地球突發事件(這個地球突發事件指什麼不清楚,可能指二疊紀大災難或行星碰撞), 要減少地球人口一半以上,因為地球大災難降臨時,地球食物醫藥短缺,將出現混亂。希望這僅僅是陰謀論,而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其實完全不必要通過減少地球人口的方法,人類完全有能力通過科技廣泛建立避難所而躲過地球大災難。今天已經不是2.5億年前的地球,人類文明已經高度發達。此外,我要再次強調,人類不要將大部分精力建立地表文明,地表文明已經在人類自身的戰爭和自然災難中毀滅無數次,人類應轉向地下文明、海底文明以及空中文明。地表上無限的房子建造該停下腳步。
面對可能到來的二疊紀災難,人類應該團結一致,不要再發生戰爭了,人類只是在地球上戰勝了動物,但離戰勝大自然還非常遙遠,人類不應該陷入無休止的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