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同步進行 目的摧毀中國原子彈設施與基地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於 2024-7-14 06: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同步進行 目的摧毀中國原子彈設施與基地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2024 713

摘要:本文通過對時代背景和相關事件的廣泛,深入和細緻的分析,對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同時發生的歷史迷局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得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境戰爭同時發生是美蘇共同策劃的大陰謀,目的是以中印戰爭和美蘇核戰觸發對中國原子彈基地和設施的核導攻擊,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扼殺於搖籃之中。此一研究為我的「蘇聯是影子政府控制」的猜想提供了新論據,動搖了歷史學界關於冷戰是以美蘇對抗為中心的傳統觀點,並引出了一個新觀點:冷戰的中心實際上是美蘇聯合西方陣營圍堵新中國。

一.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時間重合

關於古巴導彈危機日期有三種觀點:

1.      19621016日至1029日,13天。1016日是白宮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的日子,1029日是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在28日達成和解后宣布危機解除的日子。肯尼迪有一本回憶錄《十三天:古巴導彈危機回憶錄》,還有一部電影《驚天13日》(Thirteen Days)都是講古巴導彈危機。

2.      19621016日至1120日,1個月零4天。因為美國海軍對古巴封鎖至19621120日。

3.      19621022日至1120日,1個月差2天。因為肯尼迪總統在1022日才向全世界公布美國發現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並宣布封鎖古巴。

高潮是1022日至28日,7天。

中印邊界戰爭日期是19621020日至1121日,持續1個月零1天。1020日是中國軍隊開始自衛反擊的日子,1121日是中國軍隊勝利后單方面宣布撤軍的日子。印度軍隊從1960年開始採取「前進政策「蠶食中國領土,已經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將哨所都設到了中國的哨卡後面,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哨所局面。到19629-10月印度大兵壓境,挑釁日趨激烈。101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公開宣稱印度軍隊已經接到」解放我們的領土「的命令,次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了標題為《尼赫魯向中國宣戰》的讚許性社論,印度即將開始對華大規模戰爭。中國已經忍無可忍,毛澤東在1017日召集高層開會最後決定1020日開始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在時間上具有高度重合性,這一點被中外歷史學家早就注意到。但是,關於古巴導彈危機,中印邊境戰爭,以及這二者時間高度重合的原因,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般社會輿論都沒有揭示真相,以致於被誤解了62年。

 二.        時代焦點

1960年到1964年,國際上存在一個時代焦點問題,即美蘇共同擔憂中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但是,美蘇的擔憂並不是天天通過媒體明明白白地大施釋放出來,以致於人們有一種錯覺,以為那不是一個時代焦點問題,但它確實是一個時代焦點問題,是一個讓美蘇國家領導人頭疼睡不著覺的問題。在19601962年之間,美國總統先是艾森豪威爾,后是肯尼迪(1961120日上任),蘇聯領導人是赫魯曉夫,他們關心的頭號事情不是別的,就是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第一顆原子彈。因為一旦研製成功,將大大地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影響東西方力量平衡。所以,肯尼迪和赫魯曉夫絞盡腦汁要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扼殺於搖籃之中。肯尼迪擔憂中國研製原子彈容易理解,因為中國憑劣勢武裝就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如果有原子彈中國將如虎添翼,美國的核威脅策略將越來越難以奏效。加之毛澤東的鬥爭型激進共產主義全球路線,肯尼迪不怕赫魯曉夫,卻怕毛澤東。赫魯曉夫之所以也要千方百計抑制中國的原子彈研製,一是赫魯曉夫在國際上推行三和政策,與資本主義世界和解;二是中蘇關係在1959年已經惡化,蘇聯停止了對中國的核工業的援助,毛澤東開始讓中國獨立自主研製原子彈,原子彈已經成為新中國必須爭奪的一個戰略高地,沒有原子彈,中國就很難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赫魯曉夫當然不希望中國能夠獨立自主研製出原子彈,在中蘇關係惡化的形勢下,無論是出於蘇聯的國家安全,還是出於中蘇二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龍頭地位的爭奪。由於赫魯曉夫上台後推行修正主義國際路線,毛澤東出於歷史的擔當,必然挺身而出,與赫魯曉夫爭奪世界革命領導權,將世界革命引導到他認為是正確的方向。僅僅從國家利益角度,時代氛圍就給美蘇合謀扼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於搖籃之中提供了條件。更何況還有國際深層政府的因素,由深層政府控制的美蘇聯合抑制中國的共產主義影響是深層政府的利益所在,雖然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由於被深層政府掌控,社會主義標籤已經不能代表蘇聯的利益取向,蘇聯一方面不得不偽裝,有時表現出對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有限支持與合作的一面,另一方面卻與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站在一起,壓制共產主義的影響,赫魯曉夫的三和政策就是在宏觀上對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共產主義勢力影響的對沖。出於對中國的影響日益增大的擔憂,深層政府必然使出全力讓美蘇聯合壓制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三.        美蘇試圖阻止中國原子彈研製

肯尼迪在1963年曾告訴到訪的法國外交官,中國的核野心是「對人類未來,自由世界和人間的自由的重大威脅」。                                                        肯尼迪還說過「只要我活著一天,中國就做不出核武器。」

美國研究人員威廉.鉑爾和傑夫里 .理查爾森合著《是否把嬰兒扼殺在搖籃中》,報道了整個六十年代美國對中國核計劃的情報偵察,政策辯論和一些計劃未實施的原因。肯尼迪和約翰遜二屆政府的決策班子為對付中國的核計劃絞盡腦汁,他們化了大量時間擬定軍事計劃或外交手段遏制中國的核計劃,並聯手蘇聯協調行動。美國通過間諜衛星,在19599月,就得到了蘭州氣體擴散廠的照片。1960年底,美國中情局號稱完成了他們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樣使命:終於確認了中國核計劃的存在。當時,他們把這項使命的意義定位在:「在北京有能力爆炸它的核裝置之前,在最早的時刻就知道了它」。據肯尼迪的一位幕僚回憶:肯尼迪曾經把中國試圖進行的核試驗視為六十年代最糟糕的事情。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報告說,北京的核計劃將造成比軍事還要嚴重的政治和心理問題,因為它會在世界形成一種觀念:共產主義將是未來的潮流「,從而引起人們的」心理分化「。19619月,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委員會主任喬治.麥吉向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建議說,一個有效消除中國原子彈造成心理影響的辦法,就是鼓勵甚至幫助印度發展核武器。因為,當時印度的第一個核裝置已經接近爆炸試驗。但是,美國後來否定了這項建議,因為美國害怕擔當擴散核武器的名聲。為了更清晰地了解中國核計劃,美國派了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駕駛U-2飛機,攜帶高解析度成像攝影機從台灣起飛,前往大陸的深遠內地進行偵察,覆蓋了中國內地很多目標。美國情報部門執行代號為「科羅納「(CORONA)的衛星偵察計劃,從19611月到19636月,共對中國進行了24次偵察飛行。19624月,美國政府推測,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最快將在1963年初爆炸。

196359日,肯尼迪在與他的高級軍事助手的一次會議上明確表示,他決心不讓北京打敗新德里,他的國防部長甚至談到,如果中國再次對印度發動攻擊,他將使用核武器對付中國。這些披露來自出版物《傾聽:約翰.肯尼迪的秘密白宮錄音》,該書由特德.威德默和卡羅琳.肯尼迪合著。(摘自文章《當肯尼迪政府考慮使用核武對付中國時》,20121224日,economictimes.com)。 泰勒將軍說在對印度作出任何呼籲之前,美國應該制定一項更廣泛的針對中國的政策。肯尼迪回應道,:「印度似乎是他們唯一擁有足夠人力真正實施這一行動的地方。」 雖然談話是在中印邊界戰爭之後,但內容反應的以核武攻擊中國和利用印度人口優勢攻擊中國的思想應該是在中印邊界戰爭之前就存在在肯尼迪和美國軍方高層的頭腦中。

19644月中旬,美國政府高官羅伯特.約翰遜遞交了一份尚未解密的絕密報告《對打擊共產黨中國核設施可能性的探討》,《外交關係》雜誌泄露了該報告的結論,約翰遜在報告中總結了四種對中國核設施打擊的方式:A.由美國公開進行空中打擊; B. 由國民黨空襲; C. 在中國內部雇特工進行破壞;空投國民黨行動小組。

約翰遜認為,只有在對侵略做出反應時,世界輿論才會接受軍事打擊行動。比如說,中國如果以支持者的面目出現,在寮國或越南進行干預,造成一項有限戰爭的時候,軍事打擊就會被輿論支持。約翰遜的此一觀點對我後面的邏輯推理有幫助,我認為,此一觀點很可能在中印邊界戰爭和古巴導彈危機之前就已在美國高層出現,而且對它們產生了一定影響。

雖然中國沒有核武器,而且中蘇關係瀕臨破裂,肯尼迪入住白宮后得知,五角大樓策劃了一個包括中國在內的「統一核戰方案」(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al Plan,據此方案,一旦核戰打響,洲際彈道導彈,潛射遠程戰略導彈,遠程戰略轟炸機將攜帶3423枚核彈頭傾巢而出,致命地打擊散佈於「中蘇陣營」的1077處「軍事和城市工業目標」。

美國和蘇聯之間就中國的核發展問題交流了情報:蘇聯方面在19639月向美國提出,萬一中國侵略印度,或者進攻台灣海峽,蘇聯都不會履行《中蘇同盟條約》予以支持。

赫魯曉夫與肯尼迪之間有著秘密的通信(白宮助手們戲稱為「筆友通信」),從19619月開始,並一直持續到古巴危機發生之後。赫魯曉夫在1959年在印度侵略中國領土時偏袒印度,並給予印度大量軍事和經濟支援,提供印度適合於喜馬拉雅山地區修築道路的裝備,以及米格戰鬥機,暗中支持印度侵略中國。蘇聯大使甚至對印度官員說: 「不要擔心,如果中國動手,我們在北京扔一顆原子彈。」赫魯曉夫阻止中國原子彈研製的大行動並沒有發現解密文件泄露,但是,下面我將根據邏輯推理得出,赫魯曉夫與肯尼迪,卡斯特羅和尼赫魯共同密謀了驚天計 划: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

 四.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時間重合的原因

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解釋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時間重合,來自中外歷史學家,他們認為中國利用古巴導彈危機美蘇自顧不暇,難以介入中印戰爭,而恰當地選擇了打響反擊戰的時間,從而贏得了中印戰爭的勝利。其實,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毛澤東是在1017日最後定調於1020日發動對印反擊,而肯尼迪公布古巴導彈危機是1022日,白宮是1016日才獲得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的確切情報。毛澤東不可能在1017日就知道古巴導彈危機。

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的原因並不是世界主流媒體已經形成的定論,即蘇聯為應對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彈道導彈的舉措,在古巴部署了類似的彈道導彈,進一步導致對抗升級為一場世界危機。

中印邊界戰爭的爆發,在印度一方,為爭奪領土而入侵中國只是表面原因,或者只是一部分原因;在中國一方是被迫自衛還擊,捍衛疆土,這是毫無疑問的。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時間重合的原因是:在國際深層政府的統一操控下,由美國,蘇聯,古巴,印度合演的一曲二個事件緊密相關的,具有同一個目的——摧毀中國原子彈基地和設施,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扼殺於搖籃之中的大戲。

邏輯推理如下:

1.      蘇聯在古巴大規模部署核導和數萬部隊明顯不符合赫魯曉夫提出的三和國際路線,與蘇聯和西方緩和的總戰略背道而馳,即使是回應美國在義大利和土爾其部署核導,也屬非常反常的舉措。

2.      美國在1959年開始到19624月分別在義大利和土爾其部署核導也屬反常舉措。1959年美蘇領導人互訪,美蘇關係解凍,蘇聯推行三和政策,在中國的力量日益增長的情況下,按常理美國應繼續推進與蘇聯關係,以實現聯蘇抗中,沒有理由加劇與蘇聯的緊張。

3.      將導彈危機爆發點放在古巴,一方面能極大程度地引起緊張,另一方面,在古巴發生的事情中國很難了解真相,大概率蘇聯並沒有真正將大量核彈運往古巴,即使爆發美蘇核戰,也不大可能會真的有核彈飛往美國和蘇聯領土(除非有個別核彈飛往無人的沙漠),真的核彈是飛往中國。美蘇只要炮製一些照片,大量製造假新聞就可以欺騙世界。

4.      美蘇在1959年底到1960年底發現中國在獨立研製原子彈,應該就開始謀划將中國的原子彈研製扼殺於搖籃之中。肯尼迪上台的主要任務應該就是與赫魯曉夫,卡斯特羅和尼赫魯一起策劃古巴導彈危機和中印邊界戰爭。肯尼迪,赫魯曉夫,卡斯特羅和尼赫魯應該都是共濟會員。赫魯曉夫和尼赫魯不用多講,美國總統一般都是共濟會員,肯尼迪因為後來遭暗殺人們認為他不是,但這應該是假像。古巴是唯一一個共濟會合法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大量的共濟會會所和數萬共濟會會員,沒有得到證實的網路傳言卡斯特羅是共濟會員,從他的傳奇經歷看他應該是,他的傳奇故事應該是共濟會為塑造他的形象而人為製造的。他在1960年代初受到美國的故意冷淡而轉向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一個原因之一可能是為古巴導彈危機作準備。

5.      古巴導彈危機準備過程與中印邊界戰爭準備過程同步進行

19624月,美國在土爾其部署最後一批PGM-19朱庇特彈道導彈故意敞開,讓蘇聯發現,進入古巴導彈危機的加速準備過程。與此同時,印度在中印邊界開始加速推進「前進政策」,為中印邊界戰爭的到來進入末段準備。

6.      19621012號,印度發出向中國宣戰,美蘇嚴密監控中國對印度入侵的反應,美蘇估計中國必在數日內發起反擊,於是,美國於1014日讓間諜飛機飛往古巴獲取重要情報,於16日獲得確切情報,其實肯尼迪早就知道。肯尼迪並沒有立即公布,而是等待中國在1020日打響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才於1022日公布,正式啟動古巴導彈危機。

7.      中國軍隊是同時在東段和西段發起進攻,第一個階段,重點戰場在東段,中國軍隊以摧古拉朽之勢在1024日即取得藏南大捷,中國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建議,並命令東線反擊作戰部隊停止追擊。印度當局拒絕和平建議,繼續增兵。中國於1028日結束了第一階段戰鬥,肯尼迪和赫魯曉夫在同一天取得和解,於1029日公布和解結果,古巴導彈危機基本解除。之所以古巴導彈危機的基本解除與中國結束第一階段戰鬥發生在同一天,主要是因為二個原因:第一,印度軍隊在中國軍隊面前不堪一擊,迅速潰敗,肯尼迪和赫魯曉夫知道大勢已去。第二,毛澤東在勝利面前異常克制,沒有讓中國軍隊乘勝追擊。如果中國軍隊在打下藏南後繼續挺進,將對印度造成極大威脅,戰爭將擴大化,美蘇可能會真的讓古巴導彈危機演變成核戰,美國以中蘇同盟和侵略印度為借口,對中國的原子彈研製設施和基地發動核攻擊。如果出現另一種情況,中國軍隊戰敗,中國軍隊表現弱,印度軍隊迅速挺進中國的西藏和新疆,勢必也將使戰爭擴大化,美蘇也會讓古巴導彈危機演變成核戰,摧毀中國原子彈研製設施和基地。

由於印度不甘心失敗,在1028日印度總理向肯尼迪求援,印度在11月大舉增兵,進行瘋狂反撲,中國在1116日發起第二階段戰役,於1120日收復了西段3.3萬領土。中國於1121日單方面宣布撤軍,凱旋而歸。美國見無機可尋,於1120日解除古巴封鎖。

8.      所以,印度挑起中印邊界戰爭其實是為了配合古巴導彈危機,目的是摧毀中國原子彈研製設施和基地。結果取決於中印二國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真正處於懸崖上的是中國,由於毛澤東的英明決策,和中國軍隊的英勇作戰,不僅收回了部分印度佔領的中國領土,而且勝而不貪,主動退出了藏南,後來還交還了俘虜和槍支彈藥給印度,奠定了數十年中印邊境和平。尤其重要的是,毛澤東和中國軍隊通過這次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化解了自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來新中國最大的一次戰爭危機。有些人可能對中國退出藏南感到不理解,其實,毛澤東是對的,毛澤東在中蘇關係惡化,中國剛剛經歷三年困難時期,而且,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正處於研製之中,中國的戰略防禦重心在東邊,毛澤東不想讓中國陷入與印度的持久戰,此是穩妥之策。中國沒有承認藏南是印度領土,等中國強大了,再圖不遲。毛澤東不僅以高超的軍事藝術,而且以博大的胸懷從精神上征服了尼赫魯,尼赫魯第二年即去世。

9.      肯尼迪196311月被暗殺,或許與導演古巴導彈危機和中印邊界戰爭失敗多少有關。

 五.        現實意義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給今天的中國留下有益的啟示。今天,中印邊界衝突仍然不時發生,雖然規模較小,但不排除未來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中印邊界如果發生大規模衝突,就不僅僅是中印的領土之爭,深層政府只是利用印度的民族主義。印度實際上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就已倒向美國和蘇聯,利用中國抗美援朝之機,在中國西邊參與圍堵和牽制中國,侵佔中國不少領土,今天更是參與西方圍堵中國。中印邊界戰爭前,毛澤東說我1010夜也想不通為什麼尼赫魯要搞中國,因為毛澤東那時不了解共濟會,是站在國家立場判斷國際關係。今天,則很明白。中印邊界如再發生大規模戰爭,而且,與其他國家核武危機同步,中國就應特別小心,那可能不僅僅是一場邊界戰爭,而可能還是一場核戰危機。此外,中國應加強中印邊界防禦,由於印度軍隊龐大,對中國的大規模軍事入侵可能發生在西邊,當然還有北邊以及東北方向。中國的防禦重心似應適當調整,不應過分集中於東南。

今天,俄烏戰爭有核戰危機,朝鮮不時發射導彈加劇東北亞局勢,這些都是值得警惕。

古巴導彈危機與中印邊界戰爭的過程為我的「蘇聯是影子政府控制」的觀點提供了新論據,動搖了歷史學界關於冷戰的中心是美蘇對抗的傳統觀點,引出了一個新觀點:冷戰的中心是深層政府操控下的美蘇聯合西方陣營圍堵新中國。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5: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