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列寧之死與斯大林一國社會主義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於 2024-7-6 05: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列寧之死與斯大林一國社會主義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2024年7月5日

有一部1997年拍的愛沙尼亞喜劇片《我所有的列寧》(All My Linnies),講在一戰前一個愛沙尼亞人亞歷山大認為布爾什維克將對俄國產生很大破壞,能夠幫助愛沙尼亞復國。他在德國遇見列寧,就勸說德國幫助列寧的事業,並且認為保護列寧很重要,於是幫列寧找了5個替身,對他們進行模仿列寧的專業培訓,其中一個扮演列寧惟妙惟肖,於是決定以假亂真.....後來,俄國革命爆發了,替身派到了俄國......

那麼,在20世紀初俄國革命和蘇聯成立后最初的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列寧是否真的曾有過替身呢?尚未見有這方面的信息披露,甚至未見到任何文章提出過這個問題。我們知道,斯大林有過許多替身,甚至歷史學家和研究斯大林病歷的醫生懷疑1953年死的不是斯大林本人,而是斯大林替身。

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國的局勢很兇險,內憂外患,布爾什維克新建立的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的列寧建立了巨大的聲望,成為內外敵人的眼中釘,多次遭遇暗殺。最著名的一次是1918年8月30日晚上,列寧在莫斯科米赫爾松工廠結束演講后遇刺,兇嫌是芬妮·卡普蘭。此案疑點重重,從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公開的解密檔案看,芬妮·卡普蘭刺殺列寧的可能性很低,關鍵是當場沒有人親眼看見她開槍,而且沒有發現她攜帶槍支,她還是個半聾半瞎的人,而且抓到三天沒有公開審判就秘密槍斃,焚屍滅跡。更詭異的是參與調查此案的人後來不久都遭遇不測。列寧當時被送到克里姆林宮后自己爬到三樓,而且半個月後就恢復了工作。有文章說,俄羅斯歷史學家尼洛夫認為,此案是由蘇俄高層策劃的、由列寧本人親自批准的一場「戲」,目的是為了給蘇維埃政權肅清政治對手創造條件。這種觀點看起來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釋,因為還有一個支持論據是,此事發生后,契卡從9月2號到10月15日在蘇俄展開一輪大規模清算,以「抓捕嫌犯黨羽」為由逮捕了大批舊俄勢力及支持者,處決了成千上萬的人,列寧把它稱為「革命恐怖」, 敵人把它稱為「紅色恐怖」。1920年托洛茨基在為反駁考茨基而寫的《恐怖主義與共產主義》(Terrorism and Communism)一書的第4章中為「紅色恐怖」而辯:」讓我們在此指出,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的嚴厲性也是由一樣困難的環境所決定的。從南至北,由東向西,存在著一個連綿不斷的戰線。除了鄧尼金和高爾察克等人的俄羅斯白軍外,同時或輪番進攻蘇維埃俄國的還有:德國人、奧地利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波蘭人、烏克蘭人、愛沙尼亞人、立陶宛人……同時國家處在封鎖的絞索里,飢餓扼殺著人們,還有陰謀、叛亂、恐怖行動,橋樑和公路遭到破壞。「承擔著與無數內外敵人鬥爭任務的政府既無資金也無足夠的軍隊,我們幾乎是一無所有,除了國家中革命群眾所表現出的熱情支持和無窮幹勁,還有為了國家的安全不惜使用任何必要手段的巨大勇氣,儘管它們看上去是那麼專斷和嚴厲。」

當時,為了捍衛新生政權,布爾什維克不惜使用任何必要手段, 從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列寧和蘇俄中央自導自演一起列寧遇刺案,以開啟一輪大規模肅反,就是可能的。在極其嚴峻的時刻,為了捍衛政權,任何階級都可能使用任何手段,這一點各階級沒有區別。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列寧遇刺是布爾什維克自導自演,那當晚遇刺的情況,要麼並沒有二顆子彈挨近要害部位穿過列寧的身體,要麼子彈擊中的是列寧的替身。不管哪一種情況,不會因此導致真列寧在1922年中風和1924年死亡。關於列寧之死也是眾說紛紜,列寧於1924年1月21日18時50分(歐洲東部時間)在高爾基逝世,享年53歲。 官方資料認為列寧死於一種無法治癒的血管疾病。 但也有其它說法,托洛茨基於1940年8月10日發表在《自由》季刊上的文章《列寧是否是被斯大林毒死的?》引起人們對斯大林毒死列寧的猜疑,但在這篇文章里托洛茨基沒有在一個地方對這個問題給予肯定的答覆。後來有一些文章懷疑是斯大林為了攫取最高權力毒了列寧,最大的證據是列寧逝世前斯大林在電話里斥責列寧夫人克魯普茨卡婭,引起列寧憤怒,列寧在政治遺囑中希望能將斯大林從總書記的位置上「拿下」,但遺憾的是因為某種原因這份政治遺囑到列寧死後才傳到中央, 但那時斯大林已在暗中將權力搞定。斯大林後來嫁禍於布哈林,將他打成謀刺列寧的殺人犯。在《紅色交響曲》(《Red Symphony》,作者:Josif Maksimovitch Landowsky 譯者:George Knupffer 倫敦:The Plain-Speaker Publishing Company © 1968)中的拉科夫斯基說是托洛茨基通過列寧廚師下毒謀殺了列寧,因為托洛茨基認為列寧偏離了共濟會的共產主義路線。

關於列寧的死,筆者不想花費更多筆墨在各種說法上,而是根據時代背景和邏輯推理在下面提出一種新的觀點供人們參考。

筆者認為,1924年1月21日死去的不是列寧本人,而是列寧的替身,這種可能性比較大。其原因主要是為了蘇俄和國際共產主義的戰略轉型,讓斯大林推出「一國社會主義」新理論。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歐的社會主義革命遭遇一連串失敗,列寧關於世界革命就要爆發的樂觀主義預期落空。

  」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結束時,列寧說:「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是有保證的。國際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已經為期不遠了。」同一天,在外國代表和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聚會時,他向與會者保證說他們將活到親眼看到世界性的勝利:「在這個大廳里的同志們已經看到第一個蘇維埃共和國是怎樣成立的,現在他們又看到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是怎樣成立的,他們也會看到世界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將是怎樣成立的。」[26]一年半后,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時,列寧的預言被現實無情地否定了,但當時假定世界革命仍然「存在」還是可能的。確實,匈牙利蘇維埃革命連同短暫的巴伐利亞工人共和國一起遭到鎮壓,而德國革命也走上了完全資產階級民主的魏瑪憲法的軌道。然而,德國和整個中歐的形勢繼續動蕩,巴爾幹、義大利和西班牙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紅軍就在華沙門口。[27]可惜這些最後的希望很快就破了產。1921年夏,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時,人們開始非常清楚地看到:這「最後鬥爭」不得不被推遲。現實世界正從幻想的世界中分離出來。在列寧的理論綱要中有些東西終於成了泡影,[28]而這「有些東西」不可能不給專為這綱要服務而創建的工具帶來嚴重的後果,這工具就是共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從共產國際到共產黨情報局》〔西班牙〕費爾南多·克勞丁)

實踐表明了列寧關於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無產階級的觀點同這個無產階級的實際表現的脫節。列寧關於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的理論導致了不符合實際的對世界革命形勢的樂觀判斷。列寧低估了改良主義在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的影響深度。

共產國際在第五次代表大會後不久,便確認了資本主義的「相對穩定」階段已經開始。

「在列寧的後期著作中,尤其在他的最後一篇文章(1923年3月)中,從頭到尾都表現了他對俄國革命和世界革命命運的疑慮和不安。我們第一次聽到他對先進資本主義國家革命可能性所表現出的悲觀的調子。列寧希望從三個主要方面尋找出路:亞洲被壓迫民族的鬥爭;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和蘇俄迅速實現工業化。由於對未來的發展看不清楚,世界革命勝利的前提已經變得模糊了。」(《共產主義運動:從共產國際到共產黨情報局》〔西班牙〕費爾南多·克勞丁)

修改理論已經不可避免,這就是一國社會主義理論誕生的時代背景。但是,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的穩定和國際共產主義,有必要維持列寧的威望,繼續高舉列寧這面旗幟。所以,理論的修改不能讓列寧自己來做,也不能讓與列寧的觀點基本一致的托洛茨基來做,同時還考慮性格的因素,最合適的人選是斯大林。斯大林在布爾什維克內,既有跟隨列寧長期鬥爭的資歷,又性格粗魯,讓他來開始歷史的轉折。這就是列寧在1924年1月21日「逝世」的原因,當然,列寧只是消隱,死去的是替身。這也是托洛茨基被斯大林「陰謀打敗」和斯大林上台的原因。至於列寧的遺囑和托洛茨基在列寧去世的關鍵時刻沒能參加列寧葬禮不過是一幕大戲中的二個小戲而已。斯大林之所以要「打倒」托洛茨基,關鍵是要把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關於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錯誤觀點栽贓到托洛茨基頭上, 並且以清除托洛茨基主義為名清除這個理論錯誤在各國的影響。

列寧、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是共濟會員,根據《紅色交響曲》,托洛茨基與共濟會高層關係密切,某種程度托洛茨基是共濟會在蘇俄的代理人,他的手下遍布蘇俄的各級組織,如真要斗,只能是托洛茨基斗垮斯大林,而不是相反。所以,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的鬥爭應該是假戲,目的就是讓斯大林上台並推出一國社會主義新理論,並且讓斯大林形成「獨裁統治」的假象, 這一切應該是共濟會的深謀遠慮。

斯大林上台後,推出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理論,根據這個理論,不僅可以在一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而且可以在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社會。這裡的一國並非一定是工業化資本主義國家。斯大林修正了馬克思和列寧關於世界革命的理論。由於這個修正,世界上工業化地區革命的勝利不再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必要條件。現在完全可以在蘇聯一國範圍內建成社會主義社會。

斯大林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觀念寫進了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1928年)所通過的綱領。其要點是:「社會主義起初只可能在幾個資本主義國家乃至在一個國家內取得勝利」,「從帝國主義主宰世界到無產階級主宰世界,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無產階級鬥爭、失敗和勝利的歷史時期」,」從第一輪帝國主義戰爭中,出現了一種新的、在規模上和意義上都是劃時代的根本矛盾,即蘇聯和資本主義世界之間的矛盾。」

關鍵是,綱領說,蘇聯已成為「世界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一切被壓迫階級國際運動的根據地,世界革命的中心,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因素。」
這樣,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要從屬於蘇聯, 首先保證蘇聯建成社會主義。這也就失去了各民族的平等。根據這樣設計,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只要蘇聯垮了,也就整個垮了。斯大林提出一國社會主義理論, 實際上至少暫時放棄了在工業資本主義國家成功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而社會主義革命主要從西方轉向東方和拉丁美洲、非洲等落後國家,這樣,世界將形成二個陣營,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中心,資本主義陣營以美國為中心。如果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要把幾乎全部的寶押在蘇聯一個國家,這是一個巨大的賭博。如果蘇聯垮台就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崩潰。這是否是共濟會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可控以及最後統一解體所作的提前安排呢?所幸的是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新中國的建設沒有唯蘇聯的馬首是瞻,否則不僅中國革命不會成功,新中國也會隨蘇聯在1991年解體而解體。我在這裡並不評論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理論是否正確,不管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理論本身是否正確,不管共濟會是否存在陰謀,通過利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搏鬥牟利,以達到自己統治世界的目的,中國在20世紀藉助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讓中國走出了歷史的低谷,在這個階段於中國有利。但它並不意味中國就應該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直以共產主義理想為目標。實際上改革開放就是根據新的國際形勢對過去道路的修正。

通過改革開放中國又認識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局限。所以,超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成為時代的新課題。最近,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在世界統一之前,中國應將建設理想社會放到統一世界之後。在大爭之世,中國應衝破一切意識形態的束縛,一切為了強國,爭雄天下。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20: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