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強國經濟學(五)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於 2023-12-29 10: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強國經濟學(五)

作者:周志仁

2023年12月28日 

. 宏觀供應鏈

維基百科對供應鏈的定義是:供應鏈是由一連串供應商和採購商組成的團隊,以接力賽團隊的模式,完成從採購原材料,到製成中間產品及至最終產品,然後將最終產品交付用戶為功能的,由一系列設施和分佈選擇形成的網路。每一個產品都有一條或長或短的供應鏈, 一個地區或國家則有成千上萬條供應鏈, 而全球的供應鏈數量就更為壯觀,形成一個相互交織的龐大網路。已有的供應鏈理論主要是供應鏈管理理論,以產品和企業為核心,以企業利潤為目的,可以看作以微觀供應鏈理論為主。雖然也研究全球供應鏈的宏觀問題,主要仍圍繞企業的運作。自從2018年以來,發生了國際貿易戰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俄烏戰爭與以巴戰爭、經濟封鎖等一系列大規模破壞性事件,導致了全球供應鏈的斷裂、遷移和重組,有必要站在更宏觀的角度,研究國家和全球供應鏈體系的變化規律,加強國家供應鏈和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研究

1.    影響國家供應鏈的因素

 

9.1, 國家供應鏈與相關因素關係示意圖

從圖9.1可看出,國家供應鏈由國內供應鏈和國際供應鏈兩部分組成,此處國際供應鏈特指與一國相關的國際供應鏈,而不是所有國際供應鏈。國內供應鏈與國際供應鏈都受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影響,反之亦然。如對於依賴進出口的國家,當國際市場萎縮,即國際供應鏈減少,勢必影響國內供應鏈生存,除非另尋它路,而國內供應鏈的斷裂會影響出口貿易,進而影響國際市場變化。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都受國家人口國民人均收入和物質與精神需求的影響,國家人口多,國內市場大;相應地進口需求增加,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也增加,一般會帶動國際市場增大。國民人均收入增加,購買力增加,能促進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增大。對於貧富懸殊的國家,以「中低階層人均收入」代替「國民人均收入」指標來衡量更好,更能反映居民實際購買力。市場來源於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需求是無止境的,無論是生活必需品,如糧食,服裝,住房,交通工具,還是奢侈品,如化妝品,金銀首飾,古董收藏,還是新潮電子產品,還是娛樂等服務性消費,等等,人們都追求越來越高的質量和享受。國家政策刺激,文化潮流引導,AI等高新技術帶來的職業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等等,都在時刻改變人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影響著國內國際市場。國際國內重大政治事件,金融危機,戰爭包括熱戰、生物戰和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以及自然災害,都影響著國內國際市場和國內國際供應鏈。此外,國家人口影響國家就業人口,國家就業人口影響國內供應鏈,因為,如果缺乏勞動力,就滿足不了供應鏈的需求。反過來,國內供應鏈也影響國內就業人口,供應鏈越多創造的就業崗位就越多,就業人口就相應增加。國家供應鏈影響GDPGDP 與國民人均收入相關。

2.    衡量國家供應鏈集合質量的指標

國家供應鏈集合是國家就業人口和GDP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是國民經濟的動脈,對國家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衡量國家供應鏈集合或國內供應鏈的質量有四個重要指標:GDP,容量,完整度,依賴度,故障率,安全性。

1》GDP

GDP反映國家供應鏈集合在本土的總產量,GDP越高,說明供應鏈龐大而且國家經濟發展快。

2》容量

容量指國家供應鏈集合能容納多少國內就業人數,容量越高越好。能容納的國內就業人數與國內供應鏈總數和自動化程度有關。目前階段,國家仍然要解決就業問題,就業好,人民生活好,國家安定。當然,將來AI讓大部分供應鏈實現自動化,只有少部分人工作或大部分人工作時間很少,就業人數將不再是衡量指標。                              

3》完整度

完整度指國內供應鏈包含的行業種類數與行業總數之比。如果用IN 表示完整度,n表示國內供應鏈包含的行業數,N 表示行業總數,則:IN=n/NIN越高越好。

4》依賴度

R表示國內供應鏈對外國的依賴度,FC 表示國際供應鏈數,DC表示國內供應鏈數,R=FC/DC+1/IN, R越高,依賴度越高。

5》故障率。

故障率指國家供應鏈集合一年內中斷的供應鏈數量占供應鏈總數的比重,用FR表示故障率,Nb表示一年國家供應鏈集合中斷的供應鏈數量,Nc表示國家供應鏈集合供應鏈總數,FR=Nb/Nc。故障率越高,表示可靠性或穩定性越差。

供應鏈冗餘可增加供應鏈的穩定性。當一條供應鏈斷裂,能夠立即通過轉換到冗餘路徑而保持供應鏈通暢。如中國從外國進口糧食和石油,不能只依賴於一個國家如俄羅斯,而要從多個國家進口,一旦一個國家有變,仍然可從其他國家進口。 

6》安全性。

安全性指國家供應鏈集合存在的安全隱患,安全隱患越少,安全性越高。國家供應鏈集合的安全性與如下因素有關:

A.地理位置

a.  如果國內供應鏈集中在沿海或陸地邊境地區,容易受邊境局勢擾動或戰火的毀滅。國內供應鏈越分佈在內地越安全。

b.  如果國際供應鏈需要長途海運,海上運輸線可能受到海盜攻擊,需要軍隊護航。

c.  如果國際供應鏈分佈在不穩定國家或地區,如中東,容易受不可控的戰火中斷。

B.國際關係

國際關係對國際供應鏈有重大影響。如中美關係近年來趨於緊張,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聯合歐洲和亞洲盟友與中國脫鉤斷鏈,對中國進行貿易和經濟封鎖,導致中國與美國和歐亞的國際供應鏈大量中斷。如果將來中美之間在太平洋發生戰爭或代理人戰爭,美國會聯合盟友對中國全面封鎖,馬六甲成為卡斷中國海運航線的潛在威脅之一。

C.過度依賴國際供應鏈

一國國內供應鏈的完整度越低,國際供應鏈占的比例越高,核心產業(產品)供應鏈不能自主,就越依賴國際供應鏈,就越難以承受國際經貿封鎖。

改革開放后中國有段長時間實行出口導向性經濟政策,造成對西方供應鏈的嚴重依賴。當西方對華政策驟然轉變,中國來不及進行供應鏈轉移。這是一個歷史教訓。實行國際供應鏈多元化和國際國內供應鏈平衡布局,不過分依賴於外國,尤其是西方強國,是安全之策,將供應鏈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很重要。

D.自然災難與戰爭

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與水災,地震,海嘯,會導致國際國內供應鏈中斷。熱戰切斷交通運輸線,炮火摧毀供應鏈,會導致更嚴重的國際國內供應鏈中斷。全球生物戰爭或流行病毒可能導致最嚴重的供應鏈中斷,不僅交通運輸線停擺,封城導致所有人不能外出,商店和公司關門,訂單取消,大部分社會活動停止,全方位停擺,城市變成一座座死城。20202022全球遭遇到了有史以來比所有戰爭和災難都嚴重的供應鏈斷裂。 

採取供應鏈冗餘策略可以提高國家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應提高供應鏈快速轉換的能力。

3.    供應鏈攻擊策略

在冷戰或熱戰中,敵對國家之間可能發生供應鏈相互攻擊,以打擊對方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有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研究供應鏈攻擊策略,以備防範。

      供應鏈的組成可以抽象為:人流,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

9.3,供應鏈抽象關係圖。

一般供應鏈理論將供應鏈分為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沒有人流。我加上人流,顯得更完整。

供應鏈攻擊可以從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個方面進行。或者說,國家供應鏈集合在這四個方面有潛在被攻的風險。

1》人流

人流指分佈在國內供應鏈和國際供應鏈上的就業人口。如果一個國家人口被戰爭大規模消滅,或生物戰導致大量人口感染病毒或一定時間困在家中,就業人口大幅減少,許多公司沒有人上班,供應鏈被中斷。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期間就是一個例子。

2》物流

物流的主要環節是運輸和倉儲。遠距離運輸成為供應鏈受攻的一個弱點。陸海空任何一條交通運輸線受到攻擊,皆可導致供應鏈中斷。如擔心美國封鎖馬六甲而導致中國能源供應中斷,近10年來,中國努力開闢新的能源線路,希望擺脫馬六甲困局。

3》資金流

國家供應鏈集合的運作是資金維持的。如果國家之間發生金融戰,像美國可以通過操控美元匯率影響美元的全球流動性,或引爆他國或美國自身的金融危機,引起資金鏈斷裂和債務危機,從而引發供應鏈斷裂。

4》信息流

對信息流的攻擊可以導致信息網路癱瘓,國家和公司商業機密泄密,客戶資料泄密,發布信息被篡改或發布虛假信息擾亂市場,這些可能引起國家或公司不能按時履行商業合約,信譽喪失,客戶流失,利潤虧損,合同終止,供應鏈中斷。

 4.  供應鏈斷裂遷移與重組

全球供應鏈分佈不均勻,供應鏈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和主要新興發展中國家。近年來隨著中美貿易戰,全球新冠大流行,以及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全球供應鏈出現大面積斷裂,遷移和重組。

  9.4,中國供應鏈

如圖9.4, 中國供應鏈包括國內供應鏈和國際供應鏈,國際供應鏈可分為西方供應鏈和發展中國家供應鏈二大塊。由於美國聯合西方和亞洲盟友對中國圍堵,中國與西方的國際供應鏈發生了大面積斷裂,尤其是中美之間貿易額大幅下降,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額也大幅下降。為了彌補西方供應鏈斷裂帶來的經濟損失,中國的經濟被迫發生二個重大轉向,一是加強國內大循環,增強和完善國內供應鏈;二是堅持開放,加強國際大循環。既然國際大循環在西方受阻,國際供應鏈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就是必然的,中國大幅增加了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如中非貿易額呈持續增長之勢,2022年,中非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820億美元,比2021年的2542億美元增長16.6%

在國際供應鏈重組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將與中國中斷的國際供應鏈一部分轉向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國家,使得這三個國家也呈現經濟熱現象,一部分加強迴流到西方內部,進行供應鏈重組。

中美二大供應鏈如二條大河分開後分別流向其它薄弱地區,重塑全球供應鏈版圖。

5.  中國如何應對西方經濟圍堵

大國對小國,強國對弱國的經濟封鎖比較容易見效,可以迫使小國和弱國投降。但是,強國對強國的經濟封鎖效果如何就不好說。將供應鏈武器化是超級大國正在上演的戲劇。美國對中國就是這麼乾的。自從特朗普開展中美貿易戰,確實使中國經濟受到不小損失,中美之間的供應鏈紛紛斷裂,中國對美出口貿易從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已經落在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後。但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不斷對中國構建新的經濟封鎖圈,從貿易戰,科技戰到金融戰,不斷變化戰術,對中國經濟進行持續打擊。而中國則左右騰挪,不斷突圍。

中國如何應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經濟圍堵呢?

1》西方的經濟圍堵不是單純的經濟圍堵,而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聯合的組合拳,中國的反擊自然也必定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聯合的組合拳。自從20212月烏克蘭戰爭以來到2023年年中,中國承受的軍事壓力較大,中國成功地阻止了西方將烏克蘭戰爭擴大到太平洋的企圖,主要是通過軍事科技的成就,從而迫使美西方在其它領域也有所鬆動,經濟圍堵沒有全面合圍,贏得了喘息之機。

2》中國將繼續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係,中國幫助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東盟國家搞基本建設,建立新的供應鏈。並通過文化的融合,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西方將中國從發展中國家除名,試圖離間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中國必然會反擊。中國從中美國退出,把自己放在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一切被壓迫民族的帶頭羊位置是合適的。中國在今年12月隆重紀念毛澤東具有現實意義,因為毛澤東不僅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二次戰勝美國,而且毛澤東曾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領袖。今天中國繼續高舉毛澤東旗幟,對於增強民族自信,團結非洲人民和拉丁美洲人民和伊斯蘭人民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只要聯合非洲,拉丁美洲,和伊斯蘭國家,在國際上就具有廣闊的空間,就不怕西方圍堵。中國要幫助發展中國家開闢新的供應鏈,為中國經濟開闢新路。

3》中國應以科技創新開闢新的產業供應鏈。科技創新開闢新的市場,是衝破西方經濟封鎖的有力武器,它能為中國贏得主動。中國應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激勵全民創新。

4》中國應繼續大力發展尖端軍事武器,加強國防工業,國防強大,西方就會全面退卻。

5》大力鼓勵生育,以增加人口帶動國內經濟。尤其要鼓勵大學生多生育,以提高中國未來人口素質。中國有大量空置房,可以將生育與住房優惠聯繫起來,放低生育年齡。

6》中國作為核大國和世界軍事強國,不怕圍堵。美國沒有明白一點,一個軍事強國很難成功圍堵另一個軍事強國,如果圍堵導致另一個軍事強國無法生存,另一個軍事強國可以以軍事手段打破圍堵,中國至少擁有這一張底牌。當然,中國不會輕易動這張牌,但所有跟隨美國的國家和正在觀望的國家應該明白中國擁有最後打破圍堵的手段。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5: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