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影響中國與西方長期抗衡的三個重要因素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於 2023-7-23 03: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影響中國與西方長期抗衡的三個重要因素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2023722

 

在烏克蘭戰爭持續快一年半尚未停息的炮聲中,在美國聯合北約和亞太盟友對中國日益緊逼的圍堵和戰爭威脅中,中美之間或者說中西之間出現一種和平共存的局面已經露出一線曙光,其標誌性事件是最近美國三位政府與前政府要員先後密集訪問中國,這三位要員是國務卿布林肯和財長耶倫以及前國務卿百歲老戰略家基辛格,其中以基辛格的分量最重。讓百歲老人基辛格親自出馬,顯然是因為中國政府已對言而無信的美國現任政府的誠信嚴重缺乏信心,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需要一位具有足夠聲譽的美國老資格政治家當面向中國政府最高領導承諾和解。在美國的政治軍事科技經濟等全方位高壓和戰爭威脅的配合下,不管美國這三位要員訪華對中國提出了何種利益索求,他們釋放的一個共同信號是美國求和。筆者曾在布林肯訪華後於627日在貝殼村發表文章《西方侵華戰爭陰謀破產  對華戰略不變戰術調整》,指出了西方蓄謀已久的試圖以烏克蘭戰爭引發西方對華全面戰爭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謀破產,西方對華戰爭和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推遲,但西方肢解中國和消滅中華民族的戰略目標不會輕易改變,而戰術則會調整,戰術調整需要時間。所以,西方是迫於形勢而不得不與中國暫時和解,暫時共存。713日,Investing.com發表了文章《中美關係將會改善!馬斯克一席話:中國AI發展符合人性 中方願與國際制定共同準則》,該文說,馬斯克認為,【一旦非常棘手的台灣問題得到解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將會改善,儘管他沒有透露如何改善。【太平洋可能會變得很熱,希望不會太熱,】馬斯克說。【希望我們能夠克服這一困難,本著這樣的精神為世界帶來積極的局面,我們都渴望成為人類團隊的一員,但他會變得很辣。】馬斯克的講話進一步增強了美國希望與中國和解的信號的可信度,而美國毫不鬆懈的持續高壓的目的之一是:不想讓中國看出是因為其本身的軍事實力對中國尚不具有壓倒性優勢——開戰無勝算而求和,從而逼中國退讓而達成和解,以便從中國撈取更多利益。

中美之間或者中西之間可能即將出現的暫時共存局面將不會是靜止的和平,而是在雙方全方位激烈競爭中的和平,是在西方繼續加強對中國全方位圍堵中的和平,是懸崖上的和平,一旦中美或中西軍事力量平衡被打破,美國就會立刻撕碎和平,對中國發動戰爭。中國既要有短期戰略,也要有長期戰略。中國的短期戰略是,爭時間搶速度,大力發展防禦性和反擊性殺手鐧武器,向東防禦,向西挺進,挺進「大別山「,堅持以攻為守的防禦戰略,繼續逼迫西方從進攻轉為防守,從而拉長與西方和平共存的時間。中國的長遠戰略則要考慮與西方長期抗衡的戰略因素,本文不想面面俱到,只談諸多因素中的三個重要因素。

影響中國長期抗衡西方的三個重要因素是:1. 中國人口。2. 中華文明與非西方文明區域的融合。3. 人工智慧。

1.       中國人口。

筆者曾在拙作《新持久戰》中指出,維持龐大的人口是中國能夠與西方進行持久戰的必要條件之一。中國不是與美國單獨進行持久戰,而是與美國為首的包括北約和歐盟和亞太盟友共幾十個國家組成的聯軍進行持久戰。有人說中國可以讓人口下降到4億,與美國人口接近,這是錯誤的。中國不能只與美國比人口,而是要與美歐比人口。中國應該維持10億以上的龐大的人口。龐大的中國人口是強大的中國軍隊的來源,是龐大的勞動力之源和巨大的市場,是強大的經濟動力之源,是強大的人的智力庫和創造力之源,是維持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載體,總之一句話,是中國國力的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人口萎縮,中國國力將衰退,將難以與西方持久抗衡。近年,中國人口正在連續下降,這是一大隱憂,中國應採取強力措施進行挽救。為維持中國人口不繼續大幅下滑,須從如下幾方面採取措施:1》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改善老百姓醫療條件,讓老百姓看得起病,改善人民健康。2》保障糧食安全。讓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做到糧食自給,減少糧食進口和依賴,尤其是拒絕進口和種植轉基因糧食。3》將大流行衛生防控主權控制在中國自己手裡,反對世界衛生組織以任何借口剝奪中國大流行防止主權,如果再出現類似covid-19大流行,用不用疫苗,如用用何種疫苗,要不要封城,等等,完全由中國自己做主,因為中國有中醫藥的獨特優勢,中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大流行防控。世界衛生組織正準備在2024年中讓世界各國簽署《全球大流行公約》,比爾蓋茨在作吹鼓手,美國去年有國會議員呼籲美國政府從世界衛生組織收回大流行衛生主權,中國不應簽署,如世界衛生組織要剝奪中國的流行病防控主權,中國應寧肯退出世衛生組織也不能答應,因為這是關係到中國人生命安全,能否維持人口和與西方長期抗衡成敗的大問題。

2. 中華文明與非西方文明區域的融合。

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西方首先以西方文明發動了對伊斯蘭文明的戰爭,現在又發動對中華文明的戰爭,這是一場持久戰。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中國追求的目標是讓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長期共存。改革開放40余年,主要是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融合的時代,但是,最終,西方文明排斥中華文明,而且還要消滅中華文明,這是由西方統治階級的歷史本質決定的,給崇洋媚外的華人是當頭一棒,但是,仍然有相當多的華人執迷不悟。為了對抗西方文明,中國須聯合世界非西方文明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中華文明與世界非西方文明的融合能否成功對中國長期與西方抗衡具有關鍵作用。這就是中國團結東盟,向中亞,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進軍的原因。印度在西方的拉攏下迷失方向,中國很難改變印度政府,但可以改變印度人民。中國應加強中印經濟文化交流,幾乎很少看到中國邀請印度宗教文化團體訪問中國,很少看到印度老百姓組團去中國旅遊,這說明中國應在這方面加強。如果中國能夠改變印度人民,降低印度人民的敵意,中印二個人口大國能夠聯合起來,將從根本上改變中西抗衡的力量對比。中國應該讓印度人民明白,印度人民的前途在於中印文明的融合,而不在西方,因為西方文明歸根結底會排斥印度文明。

 

3.   人工智慧。

人類已經邁入人工智慧時代,基辛格說人工智慧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安全和世界秩序,不得不說,基辛格雖然年已過百,思想卻仍然活躍於時代前沿,能夠提出時代的真知灼見。美國有基辛格這樣的經驗豐富卻與時俱進的老戰略家在,讓美國具有一定戰略優勢。戰略優勢是一個包含許多要素的綜合概念,人們常常只重視尖端武器,卻忽略超一流戰略家也是戰略優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應該把培養超一流戰略家當作一個戰略任務,如發展核武器一樣重要。關於減少世界人口,從比爾蓋茨十餘年前的公開演說,到今年美國副總統的公開演說,已經不是陰謀論,而是西方統治階級的陽謀,誰要仍然說這是陰謀論,只能說他對西方統治精英的公開發言充耳不聞。到未來,非西方文明區域人口的大幅下降甚至一些種族的消亡都是可能的,甚至中國人口也可能大幅下降,如果中國沒有採取很好的防範措施的話。那麼,對中國聯合非西方文明區域的力量將是一個衝擊。但是,人工智慧則是對中國抗衡西方的一個有利工具,中國必須站在超長遠的戰略高度重視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有利於中國打破西方的圍堵,以一國之力超越西方聯軍實力。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中國實現對西方銅牆鐵壁的隱形穿透。這或許是美國一些科學家呼籲減緩人工智慧研發速度的真正原因,也是美國馬斯克親自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故意強調人工智慧超級智慧的開發將取代中共的統治的原因,很難相信馬斯克會為中國的安全擔憂。馬斯克想讓中國同意簽署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將擬定的約束人工智慧開發的國際條約,具體條款尚不清楚,但是,不排除這個條約可能包含美國制約中國的一個意圖的可能性。人工智慧超級智慧的開發對中國打破西方圍堵和抗衡西方文明將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應堅持獨立自主,在人工智慧的超級智慧的開發中,既不做危害人類的過頭的事情,也不受西方的制約而放棄超越西方實力的機會。人工智慧的發展可以使一個國家的實力減少對人口和面積的依賴,使軍事力量獲得超越想象的騰飛,如果放任人工智慧的發展,西方聯軍將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失去科技和軍事優勢,西方圍堵中國將破產。馬斯克表示,試圖【弄清楚我們如何才能實現AI的最佳未來】【這可能成為最困難的問題,】馬斯克說,【與AI超級智能相比,民族國家之爭最終將顯得狹隘。】馬斯克似乎將AI超級智慧當作外星人一樣的對人類的威脅,尚不能說他說的就一點沒有道理,但是,在美國沒有放棄消滅中華文明而要作地球的主宰的情況下,馬斯克的觀點有借AI超級智慧的威脅達到抑制中國軍事與科技發展超越西方的目的之嫌。馬斯克說,未來機器人與人的比例將超過11,在人類人口大幅減少,機器人佔據地球人口大多數的時代,所有舊經濟學可能失效,現在是建立新經濟學的時候了。中國應在建立新經濟學方面走在它國前面。

 這是一個核武器正從安靜的庫房走上戰場的時代,是西方少數精英在新冠大流行中劫持全人類的荒唐時代,也是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一個不確定的但是全新的世界的時代。生存還是毀滅,巨大的問號懸掛在天空。在中西未來的長期競爭中,雖然中國時刻面臨危險,稍為放鬆警惕,就可能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是,時間在中國一邊,中國應充滿信心地面向未來,在危機中看到機遇,將國防放在優先地位100年不動搖。未來屬於東方。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6: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