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應向西挺進 向東防禦·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於 2023-5-6 07: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中國應向西挺進 向東防禦·

作者:聖勞倫斯河評論

202355

 

一.「中國若出此奇招  西方將全線退兵」的時代意義

筆者曾在2023319日(北美時間)/20日(北京時間)(以下簡稱「3.19」)在倍可親網站發表文章「中國若出此奇招  西方將全線退兵」。該文的核心觀點是:西方的老大不是美國,而是以色列。西方若對中國發動戰爭,雖然美國比中國軍力強大,中國與美國打仗稍處於弱勢,會二敗俱傷/毀,但以色列國土面積比中國小得多,人口少得多,軍力也不如中國,尤其是打核戰,以色列承受不了幾顆核彈,如果以色列滅了,西方對華戰爭將失去意義。所以,面對西方聯軍的四面圍堵和戰爭威脅,中國只要對以色列發出並形成威脅,西方如不能從軍事上阻擋這種威脅,西方就得全線退兵。中國欲解圍,需改變過去過度對焦美國的做法,直接劍指西方心臟。這是目前中國最佳的解圍方法,因為以下4個原因:                                                                                 1. 已經持續20余年的聯俄抗美的傳統思維已經失效,其原因是我在去年多篇文章中指出的俄羅斯是與美國和西方處於同一陣營的偽裝的反美鬥士,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從21世紀開始逐漸走向「反美」和「倒向中國」是西方布下的迷魂陣。雖然中俄聯合(儘管是表面的)有利於中國當前擺脫西方孤立,但中國應該明白中俄聯合併不能形成真正的反美聯盟,不能作為解除中國當前面臨的戰爭威脅的一種依靠力量。                                                                   2. 中國全力以赴準備在台灣海峽,東海,南海,以及中印邊境等迎接西方可能發動的戰爭以及加強東北與北方防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試圖通過打贏西方聯軍發動的戰爭來解圍不是中國的上策,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因為一旦發生戰爭,結果難料,不僅日本會參戰,美國參戰的可能性也比以前增高,主要有2個原因:                                                                                                                                                                                     1》西方深層政府已經定下並可能正在執行減少世界人口的計劃,美國不再像上個世紀那樣害怕打仗死人,通過中美戰爭消滅一部分美國人口也符合減少世界人口的目標;                                                                                                                                                                                          2》過去從國家主義的觀念看待美國是否直接捲入台海戰爭的思維已經過時。中國著名學者何新指出,存在一個統一的國際組織(深層政府)領導西方(大意,不是原話)。中國著名學者張文木教授也指出過,美國是一個由國際大資本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此語顛覆常識,世人頭腦中的半殖民地國家是貧窮落後國家,很難想象世界最發達和唯一超級大國是半殖民地國家)。所以,美國是屬於西方這個統一的整體的一部分,美國並不能在政治,軍事,外交,金融和經濟上獨立自主,西方深層政府為實現世界新秩序的地球終極目標,美國也是一枚可以犧牲的棋子。中國應該改變國家主義的陳舊思維,而站在西方存在深層政府統一領導的角度,以及西方深層政府推動減少世界人口的國際新趨勢下重新思考亞太戰爭的問題。如果中美開戰,有走向核戰而中美同歸於盡的危險。                                                                                                                                                                                              3. 中國關注琉球雖然對日本有所牽制,但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止日本參戰,如果台海戰爭爆發。因為日本政府被西方操控,日本被西方當作對付中國的可犧牲的卒子,西方不會把日本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4. 面對台灣當局在美國的撐腰下越來越走向台獨的趨勢,中國增加對台灣的軍事壓力是迫不得已,爭取台灣民心也很有必要,但這些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台海戰爭的危險,因為台灣人民已被台獨勢力挾持,而台獨勢力被美國操控,不顧台灣人民的利益。

所以,筆者文章所出的「奇招」是中國當前解圍的最佳方法, 它擊中西方要害,西方不得不顧,而且代價最小。

 二. 西方從進攻轉為加強防禦

雖然西方在亞太仍然在按原計劃對中國進一步加強軍事圍堵,但西方從二方面加強防禦。一是太空,增強導彈防禦體系,包括高軌固定衛星和馬斯克的星鏈。並於近期首次提出空中拒止戰略。這不僅對於亞太戰爭保護美國,更重要的是封鎖中國可能發往地中海的導彈。二是從地面上加強西邊防禦,為確保地中海的安全,首先掃清地中海附近的潛在不安全因素,最近的蘇丹內亂和衣索比亞內亂實際上是針對中國,趕走中國在北非的存在,因為蘇丹靠近以色列。蘇丹的二股交戰勢力,一方是西方控制,一方是俄羅斯控制,他們配合搞亂蘇丹,趕走中國的存在。美國核潛艇開往中東並停留一段時間,借口是防伊朗,實際上可能也是防中國,保護以色列。俄羅斯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並非針對烏克蘭,而可能是針對中國,美國將空中加油基地從德國移到波蘭也是防範中國,西方在不同距離多層級加強對以色列的保護。通過加強防禦,西方彌補弱點,更充分地準備與中國的戰爭。

 三. 中國應採取向西挺進向東防禦的新戰略

 面對西方對中國的軍事包圍,中國應採取向西挺進,向東防禦的新戰略。向西挺進在這裡特指中國的軍事力量能夠向西投放到地中海並對該區域有關國家產生致命威脅,從而達到阻止西方對華發動戰爭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它類似於解放戰爭中毛澤東派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威逼國民黨首府南京,讓國軍兵力回撤進行防禦。一個更貼切的比喻是,當一個人被一群匪徒包圍,生死存亡之際,如這個人與這一群匪徒打架勢必吃虧,輕則受傷,重則死亡。所以,他的最佳選擇是突然抓住匪徒首領,用匕首頂住首領的脖子,命令或讓首領下令所有匪徒放下武器並退開給他讓道。中國有如下三條途徑將軍事力量投放到地中海:1. 空中。高超音速核導,能夠突破西方的導彈防禦體系。中國的反衛星武器能夠在必要時摧毀西方的在軌固定衛星和馬斯剋星鏈,並儘快建造中國自己的星鏈。除了中遠程導彈,中國的隱形飛機和隱形無人機也可攜帶短程導彈。2.地面。在非洲尤其是北非和中東增加中國力量的存在,同時將中國力量在中國西面不同距離儘可能多的國家分散投放。「一帶一路「為中國向西挺進打下了基礎,儘管西方正力圖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中國應堅決頂住。由於西方的破壞,」一帶一路「要全面實現原有的目標很困難,尤其是在經濟方面,但可與目前的戰略相結合,達到部分目標。3. 地下。地面上向西挺進會遇到重重阻力,中國應同時考慮地下,即挖掘遠程地道,挖50年甚至更久,挖通全世界,中國的導彈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突然冒出來發射,讓西方防不勝防。只要西方無法有效封鎖中國的核導,無法消除中國對地中海的威脅,西方就無法對中國開戰。

 總體上是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加亞洲盟友形成的聯軍包圍中國,對中國形成攻勢,重心在中國東面,南面以及東北面,西邊有印度的威脅,但相對於東面的威脅較弱。中國總體上處於防禦,重心在防禦東,東南,東北。在台灣海峽,中國既處於進攻地位,也處於防禦地位,因為既可能主動收復台灣,也可能被迫捲入台海戰爭,提前以武力收復台灣。但在總體戰略上是防禦中的進攻。

 所以,總體戰略上中國應向西挺進,向東防禦。

四. 爭取西方與中國形成長期共存的國際新秩序

 中國欲爭取讓西方與中國形成長期共存的國際和平新秩序,只有靠強大的軍事實力。由於中國要全面趕上和超過美國的軍事實力需要較長時間,要全面趕上或接近西方聯軍的總軍事實力需要更長時間,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只有採取奇謀,即筆者的文章「中國若出此奇招  西方將全線退兵」所提出的「奇招」,與西方達到平衡。那篇文章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威脅任何國家,而是為了阻止西方發動對華戰爭,追求和平,以實現讓西方與中國長期共存的目的。讓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共存於世界,福澤全人類,將是世界之福。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1 07: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