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

作者:信佛修行  於 2023-2-12 03: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佛經註解。個人論述|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3評論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內容
《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修改4》、禪定入門略說(一至四)、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的文章全文可以在倍可親網站中找到。

序言:
1.禪定入門略說(一至四)是我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個人理解來源於個人對佛經、其他佛經經論的理解)。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
《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132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00kb(不計附錄的內容)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包括附錄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65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增加內容(初稿)(包括附錄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87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增加內容(初稿)(不計附錄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82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5》【包括附錄的內容,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增加內容是初稿版本】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352kb。
《禪定入門略說(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35kb
《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81kb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07kb

3.個人的理解,一個信佛修行者學習佛法佛經時,如果有小部分內容或者部分內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暫時又找不到自己認為合理的理解時,對於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內容、部分內容,不要輕慢、否定、誹謗,因為誹謗佛法僧、謗法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4.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網站搜索:搜佛說。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在線搜索大藏經的網站:soufoshuo.com

5.以前我曾經在網上請並下載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經.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經簡體版.chm文件。同修、讀者可以在google或者其他網站搜索:大藏經.chm。或者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經.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經簡體版.chm。

6.禪定入門(四)附錄中有幾種大藏經的簡介。

7.到2023年2月為止,佛經經文部分請錄、幾部禪定入門最新的版本為: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4。禪定入門(三)-修改5。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修改4。禪定入門(一)-修改1。禪定入門(四)-修改5。

  禪定入門(四)中把對禪定入門(一)至禪定入門(三)的小量修改記錄下來,這次修改的內容很少,在修改後沒有修改版本名稱,例如「禪定入門(三)-修改4」的名稱依然叫「禪定入門(三)-修改4」。

  版本名稱中修改的數字越大表示版本越新、較新,以較新的版本為準。例如,「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2」版本和「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3」版本相比,「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2」是舊版本,「aaaa 禪定入門(二)-修改13」是新版本。

8.google或者其他搜索網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網站有部分佛經的幾部或者多部註解。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內容
版本號:2023年1月15號。

序言:
1.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初稿)是我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個人理解內容來源於佛經、佛經經論、佛經註解或個人理解、個人論述(個人理解來源於個人對佛經、其他佛經經論的理解)。來源於個人理解、個人論述部份如果有錯誤,敬請佛、菩薩、僧給予指正。個人論述如果有錯誤,本人誠心懺悔罪業,並改正錯誤。
2.禪定入門略說(四)一文又可叫禪定入門(四),信佛修行入門略說(三),信佛修行入門(三),信佛修行問與答(三)。
3.初稿的含義可見本文的問答:「初稿」是什麼意思?
4.《佛經經文部分請錄-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132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00kb(不計附錄的內容)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2》(包括附錄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65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增加內容(初稿)(包括附錄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87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增加內容(初稿)(不計附錄的內容)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82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5》【包括附錄的內容,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增加內容是初稿版本】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352kb。
《禪定入門略說(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35kb
《禪定入門略說(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81kb
《禪定入門略說(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檔中的大小大約為:207kb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禪定入門(四)-修改(3)(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和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內容和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內容是什麼意思?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麼意思?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關於修行點、觀察點的內容與禪定入門(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這些不同理解指什麼?為什麼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不用短的篇幅把意根休眠法寫出來?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

問: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以什麼修行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是什麼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休眠法修行?意根休眠法為什麼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

問: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講這種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

禪定入門(四)-修改(4)(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問: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的作用是什麼?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樣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樣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的方法修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有什麼特點?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要制定短期目標?
問:為什麼說:一個信佛修行人,如果長期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卻因為特殊原因,在一段時間內(例如一個月至三個月),沒有請楞嚴咒,危險性會大增?
問:一貫道是否邪教?第三世多傑羌是否邪教?為什麼說藏傳佛教是佛教?
問:釋迦牟尼佛說法時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
問:怎樣去區分信佛的眾生、反佛的眾生?有人說:大乘佛法非佛說,這種講法是誹謗佛法僧的話,講上述話的人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為什麼說上述講法是誹謗佛法僧的話?
問:人的心臟位於人體左側,對修行人有什麼影響?

禪定入門(四)-修改(5)(初稿)增加內容目錄:
問:為什麼說人浪費物品、素食食物會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提倡節儉?為什麼說,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人身難得,佛法難值,修行人得到人身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眾生?

文摘:近代往生的實例(倓虛法師主講)(部分內容)
註:本文來源於般若文海。
倓虛法師主講
目錄:
修無法師
鄭錫賓居士
張氏
倓虛法師說:關於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臨命終時種種瑞相,都已記載在《往生傳》內。這種例子已不勝枚舉。我出家后,已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其他聽說的還不算。現在為了啟發大家的信心,且就我所看到的,舉出三位來作例子。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內容:
禪定入門(四)-修改(3)(初稿)增加內容:

問: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和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內容和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內容是什麼意思?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麼意思?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關於修行點、觀察點的內容與禪定入門(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這些不同理解指什麼?為什麼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不用短的篇幅把意根休眠法寫出來?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和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註:為了論述方便,「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在部分地方簡稱為「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這只是為了論述方便,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版本並沒有完成,只有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版本。

答: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中的部分宗旨如下:
(1.1)禪定入門(四)-修改2部分核心內容,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最後歸納總結。經過歸納總結后,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

上文中說,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大事化簡為繁,化繁為簡,然後可以看成幾件小事、十幾件小事,這是我對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的理解,也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寫作目的之一。禪定入門(四)是佛經義理、修行方法的個人的註解、個人論述。禪定入門(四)是否能達到上述目的,或者能否達到部分目的,能達到多少比例的目的,則需要佛菩薩的印證,個人不敢亂說。

(1.2)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也就是說,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要離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修行者要做到離一切諸相,難度最大的地方是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六根中的身取相、執著、染情慾是一切眾生要做到離相、遠離情慾最大的障礙。
  禪定入門(四)希望找出修行者使六根的身離相的修行方法。

(1.3)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禪定入門(四)希望找出能使修行者協調六根的修行方法,使修行者六根同時離相。
  修行者任何一根取相,都會落入相待、塵勞中,任何一根取相,用任何行門修行,都不會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會有大的智慧。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部分主要宗旨如下:
(1.1)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最後歸納總結。經過歸納總結后,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

  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關鍵:諸惡莫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離相,不取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因此修行者必須了解六根、六塵的不同特點,根據六根不同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修行方法,協調六根同時離相。

  上文中說,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大事化簡為繁,化繁為簡,然後可以看成幾件小事、十幾件小事,這是我對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的理解,也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寫作目的之一。禪定入門(四)是佛經義理、修行方法的個人的註解、個人論述。禪定入門(四)是否能達到上述目的,或者能否達到部分目的,能達到多少比例的目的,則需要佛菩薩的印證,個人不敢亂說。

(1.2)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協調修行者六根的修行方法,希望能找出使修行者六根同時離相的方法。
  修行者任何一根取相,都會落入相待、塵勞中,任何一根取相,用任何行門修行,都不會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會有大的智慧。

(1.3)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也就是說,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要離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修行者要做到離一切諸相,難度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另一處是意根離生滅二相。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佛經很多地方、很多說法很重視修行者的意根要做到離生滅二相。如果修行者覺察力差或者不能及時調整,做幾分鐘至半小時或者一至三小時的世間事,也會出現意根取相、執著的情況(例如用幾分鐘至半小時或者一至三小時做家務勞動,或者用幾分鐘至半小時或者一至三小時做體力勞動,或者用幾分鐘至半小時或一至三小時學習世間知識)。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協調修行者意根的修行方法,希望能找出使修行者意根離相的修行方法。
  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修行者用六根修行時,修行點過於多或者過於少,都會導致修行難度增大。有時候修行點過於多或者過於少,會導致修行者修行難度大幅增加。修行者的六根中,六根中的身和意根都是控制修行點、觀察點數量難度大的根。意根對應的修行點是法塵,法塵是六塵中特徵、屬性最複雜的塵。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的六根的身的修行點包括全身的感覺,因為人的全身包括多個部分和器官,人的全身的不同部分、器官在不停的接觸或者摩擦之中,人的身體的感覺還包括冷暖、飽餓、痛苦以及身體疾病、死亡導致使四大不調、四大分離引起的痛苦等。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是六根中的身離相的一種總稱。修行者要控制六根中的身的修行點的數量是難度大的,修行者做到六根中的身離相是難度大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不取明暗二相,可以用睜開眼睛或者閉上眼睛的方式修行均可,白天用睜開眼睛的方式修行時,修行點多,用閉上眼睛的方式修行時,修行點少。也就是說,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不取動靜二相,可以選擇在周圍環境很少聲音的地方修行或者在周圍環境很多聲音的地方修行,上述兩種不同的地方,修行點的數量就會不同。也就是說,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時,不取通塞二相。修行者可以自己控制呼吸的快慢、進出鼻子的氣流的多少,呼吸的快慢不同、進出鼻子的氣流的多少不同,修行點就不同,控制修行點的數量多少的難度也不大。也就是說,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時,不取恬變二相。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舌與口腔其他部分接觸,平淡少味。吃有味道的食物時,舌頭有不同的感覺。修行者用舌根修行,如果以說法、說話作為修行方法,可以選擇一整天不說話,也可以選擇長時間念佛。也就是說,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部分沒有神通的修行者,學會很多的佛法,也學會很多的世間知識,一天之中,比例很大的部分時間、很多時間,意根有很多念頭。上述修行者要做到長時間無念頭或者很少念頭的難度大。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意根對應的法塵包括一切出世間法、一切世間法、一切妄想、一切念頭、一切雜念。所以意根對應的法塵不但特徵、屬性複雜,法塵是六塵中特徵、屬性最複雜的塵,而且法塵作為修行點、觀察點,要控制數量多少是難度大的。
  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時,要離生滅二相,修行者在意根無念頭或者很少念頭下,意根要做到離生滅二相的難度大幅減少,但很多修行者、部分修行者要做到長時間很少念頭、無念頭難度大。而且修行者如果用念頭制止意根,使意根很少念頭或者無念,制止意根的念頭也是念頭。很多時候,部分時候,人做世間事10分鐘,在10分鐘內,也會有幾個念頭、一些念頭或者多的念頭。
  楞嚴經的義理,修行者修行時要避免過度的喜怒哀樂,要盡量做到遠離喜怒哀樂的情緒。所以講,修行者的意根要離相,要避免過度的喜怒哀樂,要盡量做到遠離喜怒哀樂的情緒,要用平淡的態度去對待一切事情。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中講修行者用以調伏意根,使意根離相的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入夢法、意根睡眠法。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詳細講意根休眠法的內容。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內容和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內容是什麼意思?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內容包括禪定入門(四)在沒有修改版前的全文和修改1版增加的內容和修改2版增加的內容。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內容是指禪定入門(四)-修改2在修改1版本上增加內容,不包括禪定入門(四)在沒有修改版前的全文和修改1版增加的內容。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麼意思?
  初稿的意思有三種:(1.1)文中所說的部分義理只是經過短時間的修行實踐去驗證,沒有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實踐驗證或者沒有經過充足的時間的修行驗證,所以叫初稿。例如意根休眠法沒有經過充足的、足夠的時間去進行修行驗證。
  (1.2)我暫時找不到充足的時間去較詳細講述本文的內容,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寫本文的內容,所以叫初稿。
  (1.3)我寫佛經的註解、修行的筆記形成正文時,有關修禪定的方法,一般要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實踐驗證或者經過充足的時間的驗證,然後再用長時間去寫作或者足夠、充足的時間進行寫作,因為上述兩方面都未做到,所以叫初稿。
  我可以在初稿的文章註明一個寫作時間,以區別不同的版本。時間越新版本越新。不同版本的初稿以較新的版本為準,以日期較新的版本為準。這個寫作時間是文章寫作過程中即將完成寫作或者剛完成寫作的時間。
  以前我公開發表的論述文章,未出現長篇幅的文章是初稿,修禪的方法一般都經過充足的時間,並用充足的時間去寫,然後再發表。
  意根休眠法,我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嘗試、修行驗證,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但我未經過足夠長的時間進行修行嘗試。我大約在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內,我用小比例的部分時間用意根休眠法進行修行驗證、修行嘗試,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因為修行驗證、修行嘗試的時間尚未夠充足,所以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依然叫初稿。
  對於初稿的內容出現不同情況做不同的處理,如果初稿的部分內容違背佛經義理,則懺悔改過。如果初稿的部分內容沒有出錯或者沒有嚴重出錯但價值意義不大,可能選擇刪除,也可能選擇繼續保留。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關於修行點、觀察點的內容與禪定入門(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這些不同理解指什麼?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關於修行點、觀察點的內容與禪定入門(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
(1.1)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關於修行點、觀察點的內容、理解,依然是依照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分析。
(1.2)修行者需要專註於修行點,離一切相,離空有二邊,但用六根修行時不需要專註於小範圍的修行點。用大範圍的六塵作為修行點也可以。例如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周圍環境很多聲音產生時,以一切聲音為修行點。
(1.3)修行者需要專註於修行點,離一切相,離空有二邊。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選擇修行點、觀察點時選擇小範圍的聲塵作為修行點,但不一定是部分方向,沒有神通的修行者可以時以一切方向傳至肉耳的聲塵作為修行點,如果周圍環境聲音多時,隨機選擇部分聲音作為修行點,隨機選擇部分聲音作為修行點時不一定是部分方向傳來的聲音。
(1.4)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用六根修行時均須專註於修行點、觀察點,離一切諸相,而(1.4)的分析則認為,這種方法只是六塵的修行方法,而不是六根的修行方法。六根、六識、六塵共有十八種修行行門,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用六根修行時均須專註於修行點、觀察點,離一切諸相,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關於修行點、觀察點的分析在十八種修行行門中適合六塵六種修行的修行行門的修行方法,而不是六根的修行方法。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行點的分析方法對修行者怎樣用六根、六識、六塵進行修行有幫助。
  楞嚴經中說: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修行者明白怎樣用六塵作為修行行門修行,同樣會用六根作為修行行門修行。
  (1.5)初心修行者修行時,修行點、觀察點過於多或者過於少,都會使修行難度增大。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對於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有關修行點、觀察點的講法,會在上述(1.1)至(1.4)四種分析中選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分析作為修行方法。(1.5)是禪定入門(四)(修改2)和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都同時認同的內容。


  問:為什麼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不用短的篇幅把意根休眠法寫出來?
  答:修行者如果不明白意根休眠法的詳細修行方法,容易變成無明、睡眠或者為物所轉,為妄想所轉。我以前也曾經用近似於意根休眠法的部分內容的修行方法進行嘗試修行,結果因為不明白詳細的方法,所以變成無明、睡眠或者為物所轉。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修行者要做到六根離相,最難的地方是六根中的身離相。禪定入門(四)-修改2用了很長的篇幅寫修行者怎樣才能使六根中的身離相。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也說,佛經中很多內容很重視使意根離相的方法。禪定入門(一)至禪定入門(四)四篇著述中有很多內容講修行者怎樣調伏意根,怎樣使意根離相。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中說,修行者要做到六根離相,最難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六根中的身離相,另一處是意根不取生滅二相。所以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初稿)用長的篇幅寫修行者怎樣運用意根休眠法使意根不取生滅二相。


(###)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
註:禪定入門(四)-修改2的修改內容不是初稿的內容,是屬於可以確定的內容
(1.1)原文:楞嚴經中說: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註解:陀那微細識即八識阿賴耶識,佛菩薩的六識的修行方法,容易產生混淆,所以很少講說。
在上述原文後面增加內容,修改為:
  楞嚴經中說: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註解:陀那微細識即八識阿賴耶識,佛菩薩的六識的修行方法,容易產生混淆,所以很少講說。
  阿賴耶識另一種註解,可能是眾生的六根迷惑取相、六識迷惑取相而成的自性。

(1.2)
原文: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以用幾個字、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形容。例如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華嚴經中說:性空即是佛。無所得者,則名為佛。一個今生沒有學習、沒有接觸過佛法的眾生(或者過去生曾經學習過,但已經失去記憶、或失去大部分記憶),只要能做到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即為開悟大智慧,守五戒,諸惡莫作,安住境界不動,時間長了,就可以證得菩薩果位,繼續修行,功德足夠了,就可以證得佛果位。
上述原文修改為: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義理可以用幾個字、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形容。例如華嚴經中說:性空即是佛。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也就是說,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要離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
  一個今生沒有學習、沒有接觸過佛法的眾生(或者過去生曾經學習過佛法,但已經失去記憶、或失去大部分記憶),只要能做到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即為開悟大智慧,守五戒,諸惡莫作,安住境界不動,時間長了,就可以證得菩薩果位,繼續修行,功德足夠了,就可以證得佛果位。

(1.3)
原文:例如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讀誦楞嚴咒時,兩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是讀誦速度很快、修行點很多的修行方式;三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快、修行點多的修行方式;四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中等、修行點數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五分鐘至六分鐘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慢、修行點少的修行方式。一般情況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用兩分鐘至六分鐘讀誦一次楞嚴咒的頻率讀誦
上述原文修改為:
  例如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讀誦楞嚴咒時,少於3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是讀誦速度很快、修行點很多的修行方式(現代科技的對時間的計算方法,一年12個月,大部分月份,每一個月30天或者31天,一年三百六十多天,一天共24小時,一小時共60分鐘,一分鐘60秒。);3分鐘至4分鐘59秒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快、修行點多的修行方式;5分鐘至10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中等、修行點數量中等的修行方式;超過10分鐘讀誦一遍楞嚴咒讀誦速度慢、修行點少的修行方式。一般情況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用3分鐘至10分鐘讀誦一次楞嚴咒的頻率讀誦。
  修行人不出聲方式默念楞嚴咒時,速度非常快或者很快時,容易出現遺漏較多的情況,用中等速度念楞嚴咒,能減少遺漏。修行人背誦楞嚴咒時,速度越多,可能導致遺漏越多,所以不要用過快的速度背誦楞嚴咒。


(1.4)
原文:同修、讀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網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經.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經簡體版.chm。
上述原文修改為:同修、讀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網站搜索:大藏經.chm。或者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經.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經簡體版.chm。

(1.5)原文:不同品牌、生產廠的醬油味道可能會不同,煮素食的人可以選擇味道自己喜歡的醬油。
在上述原文後面增加內容:
網文說,有的品牌的有的型號的醬油的添加劑中有苯甲酸鈉,苯甲酸鈉是一級致癌物。苯甲酸鈉可以用山梨酸鉀替代。山梨酸鉀安全性高。美國要求食品中苯甲酸鈉的最大允許量,不得超過0.1%     。苯甲酸鈉比山梨酸鉀一噸便宜20塊錢,但是一級致癌物 。如果使用山梨酸鉀,成本將是苯甲酸鈉的3倍,每瓶醬油會增加1分錢的成本。歐盟的食品中也含有苯甲酸鈉,可能要限制至很低的比例。日本禁止使用苯甲酸鈉。山梨酸鉀和苯甲酸鈉都用作食品的防腐劑,但山梨酸鉀是公認毒性最低的添加劑,在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定為食品安全可用的。山梨酸鉀毒性更低,防腐效果也更好,是苯甲酸鈉絕佳的替代品。讀者、同修可以選擇沒有苯甲酸鈉的其他型號的醬油或者其他品牌的醬油。加工的素食類的食物中一般有含量成分說明,人購買較多同一種食物時,可以選擇用搜索網站查一查部分或者全部成分是否有害,是否致癌。
  有一些醬油生產商生產的部分醬油不含有任何添加劑。

(1.6)  
原文:禪定入門(四)部分核心內容,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簡為繁,然後化繁為簡,最後歸納總結。經過歸納總結后,一切佛門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幾件小事或者十幾件小事。
在上述原文後面增加內容:
上文中說,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大事化簡為繁,化繁為簡,然後可以看成幾件小事、十幾件小事,這是我對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的理解,也是禪定入門(四)的重要寫作目的之一。禪定入門(四)是佛經義理、修行方法的個人的註解、個人論述。禪定入門(四)是否能達到上述目的,或者能否達到部分目的,能達到多少比例的目的,則需要佛菩薩的印證,個人不敢亂說。

(1.7)禪定入門略說(一至四)的序言:本文為讀經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
上述原文修改為:是我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

問: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以什麼修行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是什麼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樣用意根休眠法修行?意根休眠法為什麼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

答: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將以不定的修行行門作為最快的修行行門。也就是說,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並沒有確定一個修行行門為最快的修行行門,而是靈活的方式確定最快的修行方法。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主要的修行方法之一是意根休眠法。
  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
  意根休眠法是指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時間,意根在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下,離一切諸相,在六根、六識、十八界中選擇一個行門專門修行或者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門同時修行。
  修行者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任何一處(任何一根)處於覺悟、覺察之中,意根處於休眠狀態,此時意根處於休眠不用的狀態,即等同於意根不取生滅二相。長阿含經中說:復有五法。謂五蓋。貪慾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睡眠是五蓋之一,所以在身體健康得到保證的情況下,要盡量遠離睡眠或者減少睡眠。任何一個眾生六根都處於休眠或者睡眠時,這個眾生處於無明之中。修行者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任何一處(任何一根)處於覺悟覺察之中,意根處於休眠狀態時,修行者並非處於無明之中,而是處於處於覺悟、覺察中。修行者在意根長期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下,專念楞嚴咒或者專念佛菩薩名號(有念頭而不取生滅二相),修行者的意根此時長期近似於睡眠狀態,並非等同於睡眠狀態,而是處於覺悟狀態,專念楞嚴咒或者專念佛菩薩名號,有念頭而不取生滅二相。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無論念頭多少,均不取生滅二相。
  修行者用六根、六識、六塵等十八種行門中的一種行門專門修行時,可以使意根全部時間或者部分時間處於近似於睡眠、半睡眠的狀態或者入夢的狀態。如果修行者不是用六根、六識、六塵等十八種行門中的一種行門專門修行,則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半睡眠的狀態或者入夢的狀態。例如修行者一邊做世間事、學習世間知識的同時一邊修行時,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半睡眠的狀態或者入夢的狀態。例如修行者一邊學習佛經的同時一邊修行時,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狀態。例如在家的修行者一邊做家務勞動的同時一邊修行時,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狀態。
  如果修行者的意根很活躍、過於活躍或者處於活躍狀態,部分時候、很多時候,反而容易墮入諸有之中,為法塵所轉。
  當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時,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減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塵勞,當意根過於活躍而取相,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恢復平淡而離相。人因為塵勞、疲累而睡眠,就會處於無明之中,當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時,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減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塵勞,可以繼續修行,保持覺察、覺悟。
  修行者當意根過於活躍而取相,修行者應盡量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從而使意根趨於平淡而離生滅二相。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如果六根都趨向於睡眠狀態,並且變成睡眠狀態時,應增加修行點、觀察點,眼耳鼻舌身五根中的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點即可。例如修行者閉上眼睛修行改為半睜開眼睛修行(眼睛增加修行點);例如修行者原來是坐在凳子、椅子上修行,改為用站立的姿勢修行,或者小面積範圍內來回緩慢走動,有時候走,有時候停,這是增加六根中的身的修行點;修行者原來較少聲音環境下修行改為在較多聲音的環境下修行(耳根增加修行點);修行者可以選擇在每一次呼吸的氣流進出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呼吸的頻率(例如呼吸一次需要大約12秒改為呼吸一次大約需要8秒)或者呼吸頻率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每次呼吸的空氣的體積,這是增加鼻根的修行點、觀察點。
  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站立的姿勢,身體可以選擇不挨著牆,也可以選擇身體挨著牆;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勢修行時,可以選擇頭挨著牆,也可以選擇頭不挨著牆。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的姿勢,可以選擇身體不挨著椅子的靠背,也可以選擇身體挨著椅子的靠背。
  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專念楞嚴咒、專念佛菩薩名號或者專念佛法僧的方式修行時,可以選擇站立的姿勢或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信佛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勢,身體可以選擇不挨著牆,也可以選擇身體挨著牆;信佛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勢修行時,可以選擇頭挨著牆,也可以選擇頭不挨著牆。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的姿勢,可以選擇身體不挨著椅子的靠背,也可以選擇身體挨著椅子的靠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專念楞嚴咒、專念佛菩薩名號或者專念佛法僧的方式修行時,可以選擇閉上眼睛、半睜開眼睛或者睜開眼睛均可。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專念楞嚴咒、專念佛菩薩名號或者專念佛法僧的方式修行時,意根休眠法能減少疲倦。信佛修行者如果選擇在小面積的範圍內來回走動,有時候走,有時候停的姿勢,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以選擇部分時間半睜開眼睛或者閉上眼睛。 

  修行者當意根過於活躍而取相,修行者應盡量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從而使意根趨於平淡而離生滅二相。
  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坐在凳子上或者有靠背的椅子上(可以選擇人不挨在椅子的靠背上,也可以選擇挨在椅子靠背上),如果六根都趨向於睡眠狀態,並且變成睡眠狀態時,如果不改變修行的姿勢,應增加修行點、觀察點,眼耳鼻舌五根中的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點即可。
  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站立的姿勢修行時,身體可以選擇挨著牆,也可以選擇不挨著牆,頭部可以選擇挨著牆,也可以選擇不挨著牆。如果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勢修行時(在六根、六識、六塵中選擇一個行門專門修行),如果人很疲倦,可以選擇閉上眼睛(與修行人睜開眼睛相比,閉上眼睛,相當於眼根減少修行點)。如果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勢修行時,即使人不是很疲倦,有時候,閉上眼睛修行效果好。
  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修行者修行時,修行點過於多或者過於少,都會使修行難度增大。

  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專門用耳根修行,六根都趨向於睡眠狀態,並且變成睡眠狀態時,應增加修行點,增加修行點的方法,可以選擇耳根增加修行點,也可以選擇耳根修行點不變的情況下,在眼鼻舌身四根中選擇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點,也可以選擇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選擇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點、觀察點(在上述三種增加修行點的方法中選擇一種)。
  睡眠是五蓋之一。睡眠時人的六根都處於睡眠狀態。修行者如果有一根處於覺悟覺察中,其他五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修行者並非處於睡眠狀態。修行者如果有一根處於覺悟覺察中,其他五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這五根都沒有取相,則修行者的六根都處於離相之中。沒有神通的修行者在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種行門中選擇一種行門專門修行,如果修行時,處於快要睡眠、將要睡眠的狀態,為了遠離睡眠,可以在六根中選擇一根、兩根、三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點、觀察點。也就是說,可以在六根中選擇一處、兩處、三處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點。
  修行者當意根過於活躍而取相,修行者應盡量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從而使意根趨於平淡而離生滅二相。例如,有時候,人在長時間睡眠后睡醒后,人的意根過於過於活躍而取相,此時可以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從而使意根趨於平淡而離生滅二相。

  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也就是說,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要離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修行者要做到離一切諸相,難度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另一處是意根離生滅二相。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佛經很多地方、很多說法很重視修行者的意根要做到離生滅二相。如果修行者覺察力差或者不能及時調整,做幾分鐘至半小時或者半小時至三小時的世間事,也會出現意根取相、執著的情況(例如修行人用幾分鐘至半小時或者半小時至三小時做家務勞動、體力勞動,或者學習世間知識)。
   很多佛經除了闡明信佛修行者六根都要離相外,尤其重視講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例如金剛經中很重視講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例如金剛經中說: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無論念頭多少,均不取生滅二相。
  意根怎樣能做到離生滅如果修行者要使意根離生滅二相,顧名思義,就是意根要在做到生出念頭后不執著、放下、暫時遺忘,如果用以念頭制止念頭、以念頭驅散念頭的方法使意根離相,這個念頭也是念頭,這種方法部分時候、很多時候沒有好的效果。但修行者在產生一個念頭、幾個念頭、多個念頭后,如果意根一直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意根較容易做到離相。
  
  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協調修行者意根的修行方法,希望能找出使修行者意根離相的修行方法。
  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修行者用六根修行時,修行點過於多或者過於少,都會導致修行難度增大。有時候修行點過於多或者過於少,會導致修行者修行難度大幅增加。修行者的六根中,六根中的身和意根都是控制修行點、觀察點數量難度大的根。意根對應的修行點是法塵,法塵是六塵中特徵、屬性最複雜的塵。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的六根的身的修行點包括全身的感覺,因為人的全身包括多個部分和器官,人的全身的不同部分、器官在不停的接觸或者摩擦之中,人的身體的感覺還包括冷暖、飽餓、痛苦以及身體疾病、死亡導致四大不調、四大分離引起的痛苦等。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是六根中的身離相的一種總稱。修行者要控制六根中的身的修行點的數量是難度大的,修行者做到六根中的身離相是難度大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不取明暗二相,可以用睜開眼睛或者閉上眼睛的方式修行均可,白天用睜開眼睛的方式修行時,修行點多,用閉上眼睛的方式修行時,修行點少。也就是說,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不取動靜二相,可以選擇在周圍環境很少聲音的地方修行或者在周圍環境很多聲音的地方修行,上述兩種不同的地方,修行點的數量就會不同。也就是說,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時,不取通塞二相。修行者可以自己控制呼吸的快慢、進出鼻子的氣流的多少,呼吸的快慢不同、進出鼻子的氣流的多少不同,修行點就不同,控制修行點的數量多少的難度也不大。也就是說,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時,不取恬變二相。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舌與口腔其他部分接觸,平淡少味。吃有味道的食物時,舌頭有不同的感覺。修行者用舌根修行,如果以說法、說話作為修行方法,可以選擇一整天不說話,也可以選擇長時間念佛。也就是說,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時,修行者控制、調整修行點、觀察點的數量是容易的。
  部分沒有神通的修行者,學會很多的佛法,也學會很多的世間知識,一天之中,比例很大的部分時間、很多時間,意根有很多念頭。上述修行者要做到長時間無念頭或者很少念頭的難度大。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意根對應的法塵包括一切出世間法、一切世間法、一切妄想、一切念頭、一切雜念。所以意根對應的法塵不但特徵、屬性複雜,法塵是六塵中特徵、屬性最複雜的塵,而且法塵作為修行點、觀察點,要控制數量是難度大的。
  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時,要離生滅二相,修行者在意根無念頭或者很少念頭下,意根要做到離生滅二相的難度大幅減少,但很多修行者、部分修行者要做到長時間很少念頭、無念頭難度大。而且修行者如果用念頭制止意根,使意根很少念頭或者無念,制止意根的念頭也是念頭。很多時候,部分時候,人做世間事10分鐘,在10分鐘內,也會有幾個念頭、一些念頭或者多的念頭。
  楞嚴經的義理,修行者修行時要避免過度的喜怒哀樂,要盡量做到遠離喜怒哀樂的情緒。所以講,修行者的意根要離相,要避免過度的喜怒哀樂,要盡量做到遠離喜怒哀樂的情緒,要用平淡的態度去對待一切事情。例如,楞嚴經中說: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府,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調整法。為什麼叫意根密集調整法?大乘佛經中很多佛經經文,大約每隔幾句話至十幾句話或者每隔幾十個字至三百多個字就會強調一次或者一次以上修行者要做到離相(大乘佛經大約每隔幾句話至十幾句話或者每隔幾十個字至三百多個字就會強調一次或者一次以上修行者要做到部分根離相或者全部根離相),離相的意思是六根都要做到離相。意根的修行方法,無論念頭多少,都要不取生滅二相,修行者做世間事時,部分時候、很多時候,意根大約每隔10分鐘內都會有幾個念頭或者多個念頭,因為意根是複雜而且容易取相的根,所以如果明白義理的修行者在做任何世間事時,做幾分鐘至半小時的世間事時,如果覺察力低或者不及時進行調整,意根都會取相。
  修行者在明白佛教義理后,眼耳鼻舌四根不需要密集調整、調伏,也能做到離相,但意根需要密集調整,才能做到離相。
  修行者用六根、六識、六塵等十八種行門中的一種行門專門修行時,可以使意根全部時間或者部分時間處於近似於睡眠、半睡眠的狀態或者入夢的狀態。如果修行者不是用六根、六識、六塵等十八種行門中的一種行門專門修行,則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半睡眠的狀態或者入夢的狀態。例如修行者一邊做世間事、學習世間知識的同時一邊修行時,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半睡眠的狀態或者入夢的狀態。例如修行者一邊學習佛經的同時一邊修行時,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狀態。例如在家的修行者一邊做家務勞動的同時一邊修行時,(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部分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狀態。
  所以說,修行者做任何世間事時,都要對意根進行密集調整,調整的方法,部分時間使意根處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並提示意根要離生滅二相。意根離生滅二相有幾種或者多種意思,其中一種意思是意根不執著並且放下、暫時遺忘或者短時間遺忘。意根離生滅二相有一種意思是意根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頭並且不執著。修行者每隔幾秒鐘至一分鐘、一分鐘至幾分鐘或者幾分鐘至30分鐘,就要對意根進行調整一次,可以用幾秒鐘至幾分鐘時間進行調整,或者一邊做世間事的同時一邊進行調整,調整時可以使意根部分時間處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並且提示意根要離生滅二相,或者用其他方法進行調整,佛經中有講幾種、多種調整、調伏意根的方法,禪定入門中也曾經講一些意根調整、調伏的方法。另一種方法,修行者可以選擇在六根、六塵、十八界選擇一個行門專門修行時,全部時間使意根近似於睡眠、半睡眠的狀態或者入夢的狀態。人做世間事、體力勞動時,部分時候可以用身識做判斷或者意根以外其他五根做判斷、操作,不一定要長期使用意根,人做世間事、體力勞動時,部分時候當可以用眼耳鼻舌身五根去做,不用意根,此時就可以對意根進行調整調伏。例如,人用電腦打字時部分時候不用眼看鍵盤,或者完全不用眼看鍵盤,靠手感、身識做判斷,也能以正常速度打字。修行者部分時間使意根處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並且提示意根離相,能使疲累或者取相的意根能快速恢復正常、去除勞累。修行者部分時間使意根處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並且提示意根離相,能使意根更容易做到很少念頭或者無念,意根在很少念頭或者無念狀態下更容易做到離相。修行者使意根處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時,其他五根中重要有一根或者一根以上處於覺察、覺悟狀態,修行者則不是完全處於睡眠狀態,因為睡眠是五蓋之一( 長阿含經中說:復有五法。謂五蓋。貪慾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修行者應盡量遠離睡眠,人睡眠時六根處於睡眠狀態,人睡眠時六根覺察力低,容易增長無明或者處於無明之中,意根休眠法只是使意根部分時候或者全部時候近似處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但並非六根都處於睡眠狀態。
  修行者在明白佛教義理后,眼耳鼻舌四根不需要密集調整、調伏,也能做到離相,但意根需要密集調整,才能做到離相。
  楞嚴經中說: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但我不知道如幻三摩提與意根休眠法是否相同或者近似的修行方法。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無論念頭多少,均不取生滅二相。念頭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打斷念頭的連續性,使意根更容易做到離生滅二相。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修行者做很多的事情、做部分事情的同時,可以在部分時間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半睡眠狀態。
  大部分人需要每天長時間睡眠的原因:
(1.1)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根取相,產生塵勞。
(1.2)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根產生疲累、疲勞。
  佛經說,睡眠是五蓋之一,修行者要盡量做到遠離睡眠,盡量減少睡眠。或者如禪定入門中說,修行者要盡量做到遠離睡眠,盡量減少睡眠時間,部分修行者能做到每天很少時間休眠,健康不會受損。部分修行者如果每天很少時間睡眠,導致健康受損,自己無法做到,則應有足夠多的睡眠時間。
  人處於睡眠狀態時,六根都處於睡眠狀態,人睡眠時,人容易增長無明或者處於無明之中。人睡眠時,很多時候、部分時候,意根很少念頭或者無念頭。
  修行者使意根盡量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的同時,其他五根中至少有一根不是處於睡眠狀態,所以修行者並非六根都處於睡眠狀態,也就是講,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修行者並非處於睡眠狀態。人之所以感到疲勞,每天都要用多的時間睡眠,是因為六根感到疲累或者六根取相產生塵勞。人之所以感到疲勞,每天都要用多的時間睡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意根感到疲累或者取相。意根休眠法能夠減少意根的疲累、疲勞從而減少睡眠時間。

  意根休眠法,就是使修行者的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半睡眠狀態、休眠狀態。這種狀態下,意根更容易離相。如果修行者的意根很活躍,部分時候、很多時候,反而容易墮入諸有之中,為法塵所轉。人睡眠時,六根處於睡眠狀態,人容易增長無明或者處於無明之中。如果修行者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半睡眠狀態、休眠狀態下,其他五根只要有任何一根處於覺察、觀察中,則修行者並非處於睡眠狀態。人六根都處於睡眠狀態,才算處於睡眠狀態。
  如果修行者的意根很活躍、過於活躍或者處於活躍狀態,部分時候、很多時候,反而容易墮入諸有之中,為法塵所轉。
  當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時,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減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塵勞,當意根過於活躍而取相,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恢復平淡而離相。

  在意根休眠法下,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有效模式是什麼?
  我在連續超過10天時間,每天都用長時間睡眠,有一天,我在長時間睡眠前,意根有些疲累,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修行,短時間修行,有好的修行效果,當時環境中有適合數量的聲塵修行點產生,我用自然平坐的姿勢修行(當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時,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減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塵勞)。在當天其他時間只用了大約幾分鐘至20分鐘的時間用自然平坐的姿勢修行。在當天長時間睡眠前,第二次用自然平坐的姿勢修行,修行大約十幾分鐘至20分鐘左右。當時修行時,我不是用禪定入門(四)-修改2所講的耳根取修行點的方法取修行點,而是直接用耳根修行。修行者如果每一天都不睡眠,在意根長時間有些疲累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容易使意根離生滅二相,然後在用意根休眠法的同時用耳根修行,不取諸相,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這是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有效模式。禪定入門(四)-修改2所講的修行點、觀察點的定義、分析有助於修行者理解佛教的核心義理,根塵識的修行方法和調整修行點數量的方法。當時修行時,我眼睛是閉上的。無論修行者每一天中用多的時間睡眠、或者用很短時間睡眠,或者不睡眠,當意根在有些疲累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容易使意根離生滅二相,然後在用意根休眠法的同時用耳根修行,不取諸相,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長時間起床后的6小時至10小時內,不要用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勢修行。也就是說,修行者用可以靈活修行姿勢修行,長時間起床后的6小時至10小時內,不要用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勢修行,有利於修行者的六根的身離相,有利於修行者增加身體的運動量,對修行者身體健康有益。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長時間起床后的6小時至10小時內,不要用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勢修行,是我的建議,修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靈活選擇修行姿勢,如果長時間起床后的6小時至10小時內單盤坐、雙盤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勢修行,也有好的修行效果,可以用上述姿勢修行。
  這是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有效模式,如果修行者每天不睡眠或者很少時間睡眠,或者其他原因,意根在長時間有些疲累的狀態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較易使意根離生滅二相,當意根離相的同時,六根中選擇一個行門修行或者選擇耳根修行。當意根離相的同時,進一步使六根離相,用耳根修行,即可獲得好的修行效果。楞嚴經中說: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也就是說,修行者能協調意根離相、耳根離相、,六根離相,用耳根修行,即可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即可明心見性,即可用很快的速度修行。楞嚴經說,修行者用圓通的行門修行,修行速度遠快於其他不圓通的行門,日劫相倍。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任何眾生有所住,為執著對待,或者墮入貪嗔痴、情慾中,或者為諸有所轉,為六塵所轉,即非真心。所以修行者六根中任何一根取相,都不可以開悟大智慧,都不可以見真心。


  部分時間,修行者使意根盡量處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的同時,其他五根中至少有一根不是處於睡眠狀態,而是處於覺悟、修行之中,這種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入夢法或者意根睡眠法。
  意根休眠法、意根入夢法、意根睡眠法是因為修行者意根是最多妄念、最多念頭產生的地方,所以用這種方法進行調伏,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不是意根的其他根上,但這種方法用在不是意根的其他根的時間較少。
  從禪定入門(一)至從禪定入門(四)有幾處或者多處講意根的修行方法。如果修行者能做到少念或者無念,對修行離相有大的幫助,部分修行者能做到大部分修行時間很少念頭。
  禪定入門(四)中說,很多佛經很重視意根離相。禪定入門中說,意根是妄想最多的地方。部分修行者除了睡眠外,其他時間大部分時間很難做到很少念頭或者無念。
  有一些修行者除了睡眠外,其他時間大部分時間或者70%以上、80%以上的時間有多的念頭或者連續不停的念頭。念頭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使意根更容易做到離生滅二相,用意根休眠法起到的作用有如下:
(1.1)念頭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打斷念頭的連續性,使意根更容易做到離生滅二相。
(1.2)佛經主張修行者盡量減少,睡眠是五蓋之一,睡眠增長無明。修行者使意根盡量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的同時,其他五根中至少有一根不是處於睡眠狀態,所以修行者並非六根都處於睡眠狀態,也就是講,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修行者並非處於睡眠狀態。人之所以感到疲勞,每天都要用多的時間睡眠,是因為六根感到疲累或者六根取相產生塵勞。人之所以感到疲勞,每天都要用多的時間睡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意根感到疲累或者取相。意根休眠法能夠減少意根的疲累、疲勞從而減少睡眠時間。
(1.3)念頭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時,能把念頭看成虛幻的,更有利於意根離相。
  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般舟三昧經中說:
  佛告跋陀惒:「乃往過去時有佛,名須波日。時有人行出入大空澤中,不得飲食饑渴而卧,出便於夢中得香甘美食,飲食已其覺腹中空,自念:『一切所有皆如夢耶?』」
  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無所從生法樂,即逮得阿惟越致。
  楞嚴經中說: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凈,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

  如果修行者能做到少念或者無念,對修行離相有大的幫助,部分修行者能做到大部分修行時間很少念頭,但有部分修行者無法做到(除了睡眠以外)其他時間中的大部分時間能做到很少念頭。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無論意根念頭多少,都使意根離生滅二相,但意根念頭多時,修行難度更大。有一些修行者除了睡眠外,其他時間大部分時間或者70%以上、80%以上的時間有多的念頭或者連續不停的念頭,很多時候大部分念頭與所做的事情無關,上述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使意根較易做到大幅減少念頭,更容易做到離生滅二相。

  部分修行者因為曾經認真讀佛經並且多讀佛經(這對修行者修行起到大的作用、關鍵的作用),並且知道多的世間知識,導致修行者無法做到(除了睡眠以外)其他時間中的大部分時間能做到很少念頭。
  修行者修行的方法,無論意根念頭多少,都使意根離生滅二相,但意根念頭多時,修行難度更大。例如一個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在長時間做家務勞動的同時,意根有多的念頭,無法使意根做到很少念頭,而且這些念頭中,60%以上或者80%以上的念頭與正在做的家務勞動無關。遇到上述情況,修行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更容易做到離生滅二相,能使意根減少念頭、減少意根的疲累。
  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無論睜開眼睛或者閉上眼睛,都可以用眼根修行,開眼見明,閉眼見暗,用意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但如果閉上眼睛的同時用眼根修行,難度更大,因為修行點少,易墮入無明,如果能克服難度,閉上眼睛的同時用眼根修行也是可以的。修行者用閉上眼睛的方式用眼根修行的同時可以用意根休眠法進行修行。
  修行者可以嘗試在用意根休眠法下分別用長時間用如下幾種方法修行:
(1.1)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專念楞嚴咒修行,用不出聲默念的方式讀誦或者背誦楞嚴咒,意根專念楞嚴咒,不取生滅二相,修行者修行時,用站立的姿勢或者部分時間在小面積的範圍內(例如一百平方米的範圍內)來回走動,有時候走,有時候站立不移動。修行者意根念楞嚴咒的同時,部分時間意根處於睡眠或者半睡眠狀態,例如念幾句至十幾句后,用一秒至幾秒時間暫停不念,然後在繼續念幾句至十幾句后,再用一秒至幾秒時間暫停不念。修行者意根除念楞嚴咒外,其他時間處於睡眠或者半睡眠狀態。
  修行者念楞嚴咒時,意根也可以處於休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1.2)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專念一佛、專念一等覺菩薩名號或者專念佛法僧修行。
修行者意根除念佛菩薩名號外,其他時間處於睡眠或者半睡眠狀態。修行者或者可以選擇,念佛菩薩名號時,意根也可以處於休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1.3)修行者在意根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下,用耳根修行,不取動靜二相,離一切諸相。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意根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1.4)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離一切諸相。
  修行者在意根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下,用眼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離一切諸相。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時,意根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1.5)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不取離合二相,離一切諸相。
修行者在意根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下,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不取離合二相,離一切諸相。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時,意根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1.6)修行者在意根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下,用鼻根修行,不取通塞二相,離一切諸相。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時,意根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1.7)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舌根修行,不取恬變二相,離一切諸相。
修行者在意根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下,用舌根修行,不取恬變二相,離一切諸相。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時,意根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1.8)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意根修行,不取生滅二相,離一切諸相。
  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時,無論念頭多少,均不取生滅二相。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時,在有念頭時,不取生滅二相,當意根無念頭時,意根處於休眠狀態、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修行者或者可以選擇,在有念頭時(意根不取生滅二相),意根也可以處於休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意根休眠法的好處:
 (1.1)有的修行者在意根或者其他五根出現執著、取相時,只需要幾秒鐘至幾十秒時間或者一分鐘至幾分鐘時間調整即可使意根以及其他五根離相,意根休眠法能使意根以及其他五根離相。有的修行者在意根出現塵勞、疲累時,只需要幾秒鐘至幾十秒時間或者一分鐘至十幾分鐘時間的休息即可使意根消除疲勞、疲累。意根休眠法是修行者調伏意根的好方法。

 (1.2)修行者有時候意根出現連續不斷的念頭,容易出現取相,用意根休眠法可以打斷念頭的連續性。

 (1.3)用意根休眠法更容易使修行者的意根更容易做到無念或者很少念頭。
 (1.4)用意根休眠法能減少修行者休息、睡眠的時間。

人從事家務勞動時,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部分時間可以用身體的感覺、身識做判斷(部分時間,不用眼看)或者用意根以外的其他五根做判斷。當用身體的感覺、身識做判斷時,可以用部分時間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或者半睡眠狀態。


  佛遺教經中說: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愧,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1.5)意根休眠法的目的是使減少意根的使用,使意根更容易做到很少念頭或者一念不生。
  維摩詰所說經中說: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1.6)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佛經很多地方、很多說法很重視修行者的意根要做到離生滅二相。如果修行者覺察力差或者不能及時調整,做幾分鐘至半小時或半小時至三小時的世間事,也會出現意根取相、執著的情況(例如用幾分鐘至半小時或半小時至三小時的時間做家務勞動,或者用幾分鐘至半小時或半小時至三小時的時間做體力勞動,或者幾分鐘至半小時或半小時至三小時的時間學習世間知識。)。
  註: 現代科技的對時間的計算方法,一年12個月,大部分月份,每一個月30天或者31天,一年三百六十多天,一天共24小時,一小時共60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 

(1.7)
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也就是說,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要離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修行者要做到離一切諸相,難度最大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另一處是意根離生滅二相。

  修行者要做到六根中的身不取離合二相、意根離生滅二相,不同的修行者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我自己的修行方法,禪定入門(四)(修改2)介紹使修行者六根中身離相的方法。在禪定入門(四)(修改3至5)中用意根休眠法使意根離相。意根休眠法的目的是減少意根的使用,使意根更容易做到很少念頭或者一念不生。


問: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講這種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
答: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調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的意思如下:
(1.1)這種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夢法,是因為意根在能做到離相的時候,意根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可能有人會問,意根如果處於睡眠之中,怎樣去學習世間知識和出世間知識?意根能做到離生滅二相時,只是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只是近似,並非完全等同,也就是說,當修行者意根在能做到離相的時候,意根的感覺是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很多人在很多睡眠的時間、部分睡眠的時間,意根能做到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頭並且不執著,所以修行者要做到意根離相,要參考睡眠時的人的感覺或者狀態。
  金剛經中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修行者六根離相,即為離一切諸相。也就是說,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要離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當修行者意根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頭時更容易做到離生滅二相。意根怎樣能做到離生滅二相?如果修行者要使意根離生滅二相,顧名思義,就是意根要在做到生出念頭后不執著、放下、暫時遺忘,如果用以念頭制止念頭、以念頭驅散念頭的方法使意根離相,這個念頭也是念頭,這種方法部分時候、很多時候沒有好的效果。但修行者在產生一個念頭、幾個念頭、多個念頭后,如果意根一直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意根較容易做到離相。
  修行者離一切相時,六根了了常明。但修行者修行要依義不依語,當意根離生滅二相時,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
  楞嚴經中說,生滅二圓離,是則圓真實。楞嚴經中說,用圓通的行門修行,修行速度遠快於其他行門,日劫相倍,耳根是唯一圓通的行門。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要動靜二圓離。當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六根都離相,修行效果好時,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耳根的聞性和聲塵是沒有明晰的分界,楞嚴經中說: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也就是說,沒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當周圍環境無論有沒有聲音產生,耳根都處於清晰的覺察、觀察之中。當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六根要做到離相,意根要做到離相,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當修行者的意根離生滅二相時,六根離相時,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此時修行者才能做到生滅二圓離、動靜二圓離,圓融無礙。
  當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時,其實修行者的意根可能處於不同的狀態,部分時候,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時,卻是處於取相的狀態;部分時間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時,卻是處於離相的狀態;當修行者意根明明白白但又同時處於近似於睡眠狀態、半睡眠狀態或者朦朦朧朧的狀態時,能做到離相。可能有人會覺得上述講法有矛盾,上述講法的意思,當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時,意根可能處於離相的狀態,也可能處於取相的狀態。
  
  禪定入門(二)中說:離相、無相,是佛證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覺,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個人的感覺,感受、感覺對了,就是修行對了,因為眾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覺對了,就是無相、離相、性空的感覺,就是修行對了。
  也就是說,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當六根離相時,修行者的感覺,耳根明了,意根處於處於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
  修行者可以用暫時淡忘,使意根離相。修行者的意根用平淡的態度對待一切事情,更容易做到離相。
  佛經中於夢有關的說法有多處,在華嚴經中,搜索「夢」字,有多處說法,其他佛經也有多處說法。例如:
  華嚴經中關於如夢忍的說法。
  意根離生滅二相有幾種或者多種意思,其中一種意思是意根不執著並且放下、暫時遺忘或者短時間遺忘,意根離生滅二相有一種意思是意根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頭並且不執著。
  修行者可以用暫時淡忘,使意根離相。修行者的意根用平淡的態度對待一切事情(包括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間法),更容易做到離相。當修行者生出念頭后,如果產生恐懼、煩惱,更容易產生執著,如果起念頭使意根離生滅二相,這個念頭也是念頭。當修行者生出念頭后,平淡對待,不執著,就會自然淡忘、遺忘,意根就會不取生滅二相。

  如禪定入門中說,小乘的修行者,有求出生死的出離心,能做到諸惡莫作,努力修行,證人空我空時了生死,但小乘的修行者對生死有恐懼,小乘的修行者有法執,意根墮在法執中,意根不能完全做到離相。所以小乘的修行者,不能通達離法相、離相、性空的大乘的義理。
  修行者可以用暫時淡忘,使意根離相。修行者的意根用平淡的態度對待一切事情(包括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間法),更容易做到離相。小乘的修行者因為不通達大乘性空的智慧而有法執,因為恐懼而有法執,所以小乘的修行者的意根不能完全做到離相。小乘的修行者修行者了生死後,意根能斷情慾,能對一切世間法沒有貪嗔痴,但仍然有法執,對佛法有執著。
  世間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透過透明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看見窗外的景物,人帶上透明的平光眼鏡(不是近視眼鏡)可以清楚看見眼鏡外的景物,人眼前掛一張透明的塑料紙、塑料膜,人依然可以看見,塑料紙外的景物。如果玻璃窗、平光眼鏡、塑料紙染上淺藍色(則玻璃窗、平光眼鏡、塑料紙變成半透明),人透過淺藍色的半透明玻璃窗可以看見窗外的景物,但景物的顏色會改變。人眼前掛一張淺藍色的半透明的塑料紙,人依然可以看見,塑料紙外的景物,但景物的顏色會改變。
  當然這樣講是指修行者感覺的特點,修行時,只要把意根調整成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其他五根都不需要調整成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例如用耳根修行時,把意根調整成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的同時用耳根修行,六根都離相,不需要把耳根也調整成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修行者即使修行的方法不用把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但當修行者把意根調整成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的時候,自然對其他五根產生影響的。例如修行者把意根調整成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的同時用耳根修行,六根都離相,不需要把耳根也調整成近似於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狀態,但意根調整后,自然會對自性的感覺、耳根的感覺產生影響。就好像一個人透過淺藍色的半透明玻璃窗可以看見窗外的景物,當看幾米遠的石頭時,專註看石頭,自然會發現石頭顏色改變,人不需要下意識的強調自己既要看窗,也要看石頭,光線、景象通過淺藍色的半透明玻璃窗,再傳入肉眼時,石頭的顏色的景象自然會改變。
  譬如一盆水中放入少量藍色染料,水變成淺藍色,當人看水底中的小石頭也會改變顏色。
如果修行者修行時,意根離生滅二相,六根離相時,意根的感覺是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這種感覺也會對其他眼耳鼻舌身五根有小的影響,修行者的六根是屬於同一自性、同一佛性,如果修行者修行時,意根離生滅二相,六根離相時,意根的感覺是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也會導致自性中有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這種感覺在佛經中有多處描述,佛經中與夢有關的說法有多處,在華嚴經中,搜索「夢」字,有多處說法,其他佛經也有多處說法。華嚴經中搜索:如夢。或者搜索:如幻。有多處說法。佛經中修行者修行時,意根離生滅二相,六根離相時,意根的感覺是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這種感覺在佛經中有多處描述,例如:
  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般舟三昧經中說:
  佛告跋陀惒:「乃往過去時有佛,名須波日。時有人行出入大空澤中,不得飲食饑渴而卧,出便於夢中得香甘美食,飲食已其覺腹中空,自念:『一切所有皆如夢耶?』」
  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無所從生法樂,即逮得阿惟越致。
  楞嚴經中說: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凈,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

  華嚴經:爾時,普賢菩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忍,若得此忍,則得到於一切菩薩無礙忍地,一切佛法無礙無盡。何者為十?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
  個人理解,如幻忍、如夢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等佛經的部分義理是講修行者在六根離相時,意根離相時,意根的感覺,意根近似於睡眠的狀態、半睡眠的狀態、入夢的狀態、朦朦朧朧的狀態。

  華嚴經中說: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夢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如夢。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非欲界、非色界、非無色界,非生、非沒,非染、非凈,而有示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如夢執著故,如夢性離故,如夢本性故,如夢所現故,如夢無差別故,如夢想分別故,如夢覺時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如夢忍。

  華嚴經中說: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幻忍?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皆悉如幻,從因緣起,於一法中解多法,於多法中解一法。此菩薩知諸法如幻已,了達國土,了達眾生,了達法界,了達世間平等,了達佛出現平等,了達三世平等,成就種種神通變化。

  華嚴經中搜索:如夢。有多處說法:
    智者能觀察,一切有無常,諸法空無我,永離一切相。
   眾報隨業生,如夢不真實,念念常滅壞,如前後亦爾。

   又放光明名慧燈,此光能覺一切眾,令知眾生性空寂,一切諸法無所有。
   演說諸法空無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猶如夢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一切五欲悉無常,如水聚沫性虛偽,諸有如夢如陽焰,亦如浮雲水中月。

  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體、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真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夢、一切法無分別。

   法界大小及成壞,若有若無心不動,過去未來今現在,諦念思惟恆決定。
   一切諸法皆無相,無體無性空無實,如幻如夢離分別,常樂聽聞如是義。

  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一切諸法虛妄不實,速起速滅無有堅固,如夢如影,如幻如化,誑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覺了一切諸行,通達生死及與涅槃,證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脫,令他解脫。

  又以毛端遍量法界,於一毛端處,盡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如一毛端處,一一毛端處皆亦如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執著於我,起我、我所想。於一一毛端處,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願,不著三昧,不著觀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調伏眾生,亦復不著入於法界。何以故?菩薩作是念:『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觀諸菩薩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間如夢,得義身、文身無盡藏;正念自在,決定了知一切諸法;智慧最勝,入一切三昧真實相,住一性無二地。菩薩摩訶薩以諸眾生皆著於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滅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羅網法界,成就如來無礙解脫人中雄猛大師子吼;得無所畏,能轉無礙清凈法輪

  云何為菩薩現在施?此菩薩聞四天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乃至聞聲聞、緣覺具足功德。聞已,其心不迷不沒、不聚不散,但觀諸行如夢不實,無有貪著;為令眾生舍離惡趣,心無分別,修菩薩道,成就佛法,而為開演。是名現在施。

華嚴經中搜索:如夢。或者搜索:如幻。有多處說法:
   佛如幻智無所礙,於三世法悉明達,普入眾生心行中,此善化天之境界。

   星宿王自在天子,得開示一切法如幻如虛空無相無自性解脫門。

   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剎那中悉能現,知身如幻無體相,證明法性無礙者。

   或有國土周法界,清凈離垢從心起,如影如幻廣無邊,如因陀網各差別。

   一切廣大諸剎土,如影如幻亦如焰,十方不見所從生,亦復無來無去處。
   滅壞生成互循復,於虛空中無暫已,莫不皆由清凈願,廣大業力之所持。」

   或從心海生,隨心所解住,如幻無處所,一切是分別
      佛了法如幻,通達無障礙,心凈離眾著,調伏諸群生。
   或有見初生,妙色如金山,住是最後身,永作人中月。

   又放光明名慧燈,此光能覺一切眾,令知眾生性空寂,一切諸法無所有。
   演說諸法空無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猶如夢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禪定入門(二)中說:如果信佛修行者認為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自己的東西,但是否符合佛經義理並不重要,那是錯誤的,因為有些感覺是錯誤的,是迷惑或染情慾而生出的,有的感覺是正確的,是符合覺悟的,符合經義的,這種正確的感覺才是有用的,既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又符合佛經教義,所以說,信佛修行者要注重感覺,要找到自己的感覺與覺悟一致,那是性空、無相的感覺,性覺必明的感覺,那才能於現前找到屬於自己的智慧,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找到屬於自己自性中本有的佛經、經藏。


禪定入門(四)-修改(4)(初稿)增加內容:



問: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的作用是什麼?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樣用耳根修行?
答:意根休眠法除了是重要的修行方法外,意根休眠法可以提高修行者的學習效率,所以講,如果修行者在掌握意根休眠法后,如果覺得自己懂得的佛教義理、佛經義理不充足時,可以選擇用多的時間去學習佛經義理。
  人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各種方法降低所學習的知識的難度,當所學習的知識的難度下降后,進一步增加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意根休眠法能提高修行者發現方法的能力、學習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意根的學習、分析能力,從而降低所做事情、所學知識的難度,當修行者進一步增加做事的時間、學習的時間,即可以提高效率。

  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關鍵:諸惡莫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離相,不取明暗、動靜、通塞、恬變、離合、生滅等諸相,因此修行者必須了解六根、六塵的不同特點,根據六根不同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修行方法,協調六根同時離相。
  信佛修行者使意根處於近似於睡眠、半睡眠、入夢的狀態下,在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種修行行門中選擇一種行門專門進行修行,即為意根休眠法。
  一個沒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專門修行時,環境中作為修行點、觀察點的聲塵的數量的多少,對修行產生大的影響,如果修行點、觀察點過於多、過於少,都會使修行難度增大。
  如禪定入門中說,在修行點過於多、過於少的情況下,修行難度增大,修行者要克服更多的難度,才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專門修行時,如果環境中沒有合適數量修行點,可以自己製造、設置、設定,自己設定修行點有幾種或多種方法,例如修行者用金屬棒、金屬枝敲擊物品。例如我以前網購了一台20幾元的播放機,播放機的電池可以反覆多次充電使用,充電和使用、播放時耗電量不大,這台播放器播放時聲音不算很大,作為耳根修行時增加的修行點,也有好的的效果,可以作為自己藉助其他物品製造聲塵修行點的方法之一。
  人可以用上述播放機,選擇收音機功能,選擇一個不能準確收到收音機外來信號、但可以不停發出噪音的收音機頻道不停播放。
  當一台小型的收音機正常播放一個電台時,人把收音機放入一個向上開口的金屬盤中,然後用金屬蓋或者金屬盤蓋住收音機天線和收音機大部分位置,收音機會無法正常接收信號而發出噪音。收音機旁邊的人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大部分噪音,因為收音機並非放入完全封閉的物體中。
  修行人可以用智能軟體錄製一些音頻文件,或者不用使用智能手機,自己找一些音頻文件,把音頻文件用電腦軟體進行轉換,轉換成不同的格式,轉換成適合上述播放機播放的合適格式的音頻文件,然後把音頻文件保存在usb盤中。上述20幾元的播放機可以播放usb盤中的音頻文件。
  修行者可以用其他較節省電能的播放器播放上述噪音、音頻文件或者其他音頻文件作為耳根修行的主要修行點、觀察點或者部分修行點、觀察點。

  修行者在一間禪房或房間中,用上述播放機播放音頻文件或者不停地播放噪音作為主要的修行點、部分修行點。修行者如果在白天修行,把禪房或房間的窗帘遮擋窗戶,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專門修行時,眼睛可以選擇閉上或者半睜半閉。
  適量的運動有利於修行人的健康,適量的意思,不要過於多,也不要過於少。如果修行者運動量不足,修行者可以選擇部分修行時間一邊不停地做些簡單的運動一邊用耳根修行,或者用不同的修行姿勢下用耳根修行,例如:

(1)修行者可以選擇一邊不停地做些簡單的運動一邊用耳根修行,這種方法對於運動量不足的修行者,能增加運動量,對於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做各種不同的簡單運動,例如:
(1.1)修行者可以做些體操,一邊做體操同時一邊用耳根修行。
(1.2)修行者可以自己想一些簡單的不同的動作,一邊做些運動的同時,一邊用耳根修行。例如人的頭部左右擺、前後擺或者旋轉頭部。人的腰部左右擺或者旋轉腰部,例如人的腰部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然後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然後腰部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然後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如此反覆循環。人的雙手按在膝頭上,旋轉膝頭。人右腳單腳支撐地,左腳蹬兩下至三下,然後左腳單腳支撐地,右腳蹬兩下至三下,反覆循環做上述動作。人的左右手的手肘向後擊兩次至三次,然後雙手向左右兩個水平方向展開並向後擺兩次至三次,然後左右手的手肘向後擊兩次至三次,然後雙手向左右兩個水平方向展開並向後擺兩次至三次,把上述動作反覆循環。反正修行者自己想些簡單的動作做即可。
  修行者做上述體操動作時,只須做簡單的體操動作,不用帶負荷、重物或者其他器具,例如,不用帶啞鈴,不用帶其他物件或者運動器材。
  部分修行者如果只用靜態或者近似於靜態、運動量很少的姿勢下用耳根修行(例如單盤坐、自然坐),可能導致運動量不足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2)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可以選擇在小面積範圍來來回走動,有時候走動,有時候站立不動。

(3)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可以選擇用站立的姿勢。

(4)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可以選擇用自然坐的姿勢。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5)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可以選擇用單盤坐或者雙盤坐的姿勢。


問: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樣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的方法修行?
答:修行者如果運動量不足,部分修行時間可以選擇一邊不停地做些簡單的運動的同時一邊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修行者如果身體有些疲累,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時,可以選擇站立的姿勢,站立時身體挨著牆或者頭靠著牆。可以用不同的姿勢修行。

(1)修行者運動量不足時,部分修行時間可以選擇一邊不停地做些簡單的運動的同時一邊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這種方法對於運動量不足的修行者,能增加運動量,對於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做各種不同的簡單運動,例如:
(1.1)修行者可以做些簡單體操,一邊做體操同時一邊用耳根修行。
  修行者做上述體操動作時,只須做簡單的體操動作,不用帶負荷、重物或者其他器具,例如,不用帶啞鈴,不用帶其他物件或者運動器材。
(1.2)修行者可以自己想一些簡單的不同的動作,一邊做些運動的同時,一邊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例如人的頭部左右擺、前後擺或者旋轉頭部。人的腰部左右擺或者旋轉腰部,例如腰部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然後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然後腰部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然後順時針旋轉5圈至20圈,如此反覆循環。人的雙手按在膝頭上,旋轉膝頭。人右腳單腳支撐地,左腳蹬兩下至三下,然後左腳單腳支撐地,右腳蹬兩下至三下,反覆循環做上述動作。人的左右手的手肘向後擊兩次至三次,然後雙手向左右兩個水平方向展開並向後擺兩次至三次,然後左右手的手肘向後擊兩次至三次,然後雙手向左右兩個水平方向展開並向後擺兩次至三次,把上述動作反覆循環。反正修行者自己想些簡單的動作做即可。
  修行者做上述體操動作時,只須做簡單的體操動作,不用帶負荷、重物或者其他器具,例如,不用帶啞鈴,不用帶其他物件或者運動器材。
  部分修行者如果只用靜態或者近似於靜態、運動量很少的姿勢下用耳根修行(例如單盤坐、自然坐),可能導致運動量不足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2)修行者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時,可以選擇在小面積範圍來來回走動,有時候走動,有時候站立不動。

(3)修行者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時,可以選擇用站立的姿勢。

(4)修行者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時,可以選擇用自然坐的姿勢。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人的背可以選擇不挨著(倚靠著)椅子的靠背,也可以選擇挨在(倚靠在)椅子的靠背上。

(5)修行者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時,可以選擇用單盤坐或者雙盤坐的姿勢。

  有的修行者在意根取相時,用幾十秒至幾分鐘的時間即可以調伏意根,所以當修行者專念楞嚴咒、專念佛菩薩名號,專念佛法僧時,可以選擇念一段時間(例如念幾分鐘至30分鐘)后,暫停幾十秒至三分鐘(修行者在暫停不念的時間,用於調伏意根或者休息),然後再念一段時間,然後暫停幾十秒至三分鐘不念(修行者在暫停不念的時間,用於調伏意根或者休息),然後再念一段時間,如此反覆循環。
  有時候,有的修行者在疲累時,用幾十秒至幾分鐘休息,即可減少疲累,恢復好的精神,上述暫停不念的時間可以用於休息。

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有什麼特點?
個人理解,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容易入門、入手,是簡易的行門。簡易的行門不一定是最快的行門,不同的修行者的最快修行行門可能是不同的。


問:為什麼說,信佛修行者要制定短期目標?
答:信佛修行者除了發菩提心、安住菩提之心,努力修行外,也要訂立短期的目標,例如每一天都訂立具體的做事、修行的目標,或者每隔幾小時都制定具體的做事、修行的目標,或者每隔幾天均訂立短期的目標,或者每隔半個月、每個月均訂立短期的目標。信佛修行者訂立短期的目標,有助於提高做事的效率,避免長時間無所事事。

  信佛修行者在身體狀態好並且精神狀態好的情況下,才適宜制定短期目標。當信佛修行者健康或者精神狀態差或者不夠好時,則不要制定短期目標。當信佛修行者健康或者精神狀態差或者不夠好時,還制定短期目標,對自己的健康不利。也就是說,當信佛修行者身體狀態好、精神狀態好時,適合制定短期目標。當信佛修行者的精神狀態只是一般,不算好時,不要制定短期目標。


問:為什麼說:一個信佛修行人,如果長期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卻因為特殊原因,在一段時間內(例如一個月至三個月),沒有請楞嚴咒,危險性會大增?
答:我是深信佛教的人,上述事件是我的親身經歷,當時我已經完成禪定入門(三)-修改5並公開發表【但我未開始寫禪定入門(四)-修改2】。如禪定入門(四)中說,一個信佛修行者發菩提心,努力修行,並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會得到最大的佛法僧加力護持、最大的佛菩薩加力護持。當時雖然我未開始寫禪定入門(四),但已經深信上述的講法。但有時候,如果找不到乾淨的地方安放楞嚴咒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我原來長期安放楞嚴咒,後來卻因為特殊原因有一段時間沒有安放楞嚴咒,原來的楞嚴咒送到一個僧人處。我沒有安放楞嚴咒持續的準確時間有多長,我也忘記了,大約估計有三個月,三個月時間內,雖然我沒有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但大部分時間,幾乎每天都會憑自己的記憶背誦楞嚴咒,念佛菩薩名號,念佛法僧,大約平均每天我背誦楞嚴咒,念佛菩薩名號,念佛法僧的時間加起來有半小時至1.5小時。結果三個月內我出了兩次意外,每一次意外都使我受一次輕傷。兩次輕傷後來都康復了。個人分析,個人猜測,出現上述意外的原因,超過70%以上的概率是因為魔或者魔眷屬擾亂。我摘錄的佛經經文部分請錄、我寫的禪定入門(一至三)中,當中的經文以及我寫的論述都幾次或者多處說過,信佛修行者要多念楞嚴咒,提防魔以及魔眷屬擾亂。
楞嚴經中說: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浪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
  也就是說,信佛修行者如果有智慧,提高戒備,即使長時間沒有請並安放楞嚴咒,也不會有大問題的。
  其實我平時是很注意安全的。我出現上述意外有兩種原因:
第一:我沒有經驗。因為我以前長時間都有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忽然暫停三個月,自己沒有類似的經驗。
  長時間內(例如超過三年或者超過四年時間),我在住處找了一個乾淨的地方請並安放楞嚴咒,平均每天不在住處的時間大約5小時至9小時,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外出時間為5小時至9小時,外出時沒有佩戴裝有楞嚴咒書寫版的掛件。大部分時間(例如一個月中有超過20天或者超過25天的時間),每天念楞嚴咒、念佛法僧、念佛菩薩名號,大約平均每天我背誦楞嚴咒,念佛菩薩名號,念佛法僧的時間加起來有半小時至1.5小時。當我用上述方法應對時,安全性高,沒有什麼大的風險。
  與於佛教中種少善業的人相比,付出越多努力修行的修行者,或者發菩提心的修行者,越容易招致魔或者魔眷屬擾亂,如果一個修行人平常有請並安放楞嚴咒,忽然短時間或者較長時間不請楞嚴咒,必須大幅提高安全性。如果一個修行人原來有請或者安放楞嚴咒,忽然短時間或者較長時間不請楞嚴咒,並且輕視安全,可能導致修行人出現輕傷、重傷或者死亡的意外。

第二:當我沒有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后,我平均每天用大約超過一小時、超過兩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學習複雜的世間知識(較少超過三小時,大多情況下,我一天用超過一小時或者或者超過兩小時看書,通過看書學習複雜的世間知識)。我用看書的方式,每一天學習一個門類或者兩個門類的複雜的世間知識。也就是說,我學習複雜的世間知識,我每天用大約超過一小時、超過兩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看書。
  一般修行者修行都是選擇在簡單、清凈、安全性高的環境下修行。當時我的生活的環境複雜,既要謀生,也要修行,並且我平均每天用大約超過一小時、超過兩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學習複雜的世間知識。
  上述生活,人既要謀生、修行,又要平均每天用大約超過一小時、超過兩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學習複雜的世間知識的生活方式,我在以前也曾經短時間嘗試過,例如大約一個月至兩個月時間(我已經記不清楚較準確的時間),當時並沒有因此而出意外,當時我在住處的乾淨地方、合適的地方請並安放楞嚴咒。
  我在沒有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下,在沒有大幅提高安全性的情況下,平均每天還用大約超過一小時、超過兩小時或者超過三小時學習複雜的世間知識,是一個嚴重錯誤的選擇,導致我可能因為魔或者魔眷屬的擾亂而出了兩次意外。
  如果我不學習複雜的時間知識,可能兩次小意外只發生一次或者兩次小意外都不會發生。
  如果我大幅提高對安全的戒備,依然每天花時間學習複雜的世間知識,可能兩次小意外只發生一次或者兩次小意外都不會發生。
  可惜我兩個有利於安全的條件都沒做到。
  出了上述兩次意外后,在一段時間后,我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
  第二次輕傷康復后,有時候,曾經傷患處還是出現短時間、少比例的部分時間身體感覺不同(與沒有受傷前比較)、或者是有輕微酸或者麻的感覺,事實上即使單盤坐也會引起腿不舒服,傷患處短時間引起的身體感覺不同,康復后的傷患處短時間的不舒適的感覺還遠少於單盤坐。部分輕傷、很多輕傷不會完全康復,在康復後身體感覺有小許不同(與沒有受傷前比較),不會影響健康和生活的,這種不同感覺或者輕微不適在有的沒有受傷的身體部位有時候也會出現,但出現次數較少,比曾經受傷的康復的部位出現次數少一些。人的身體,在幾十年後、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后就會面臨四大分離,所以對上述事情不用過於在意。
  我學習上述複雜的世間知識與謀生沒有直接關係,只有間接關係,沒有直接幫助,可能只有間接幫助,學習上述複雜的世間知識與當時的工作沒有任何關係,也對當時的工作沒有任何幫助。

  兩次意外,我大約花了共少於100元人民幣就自己醫治好了,也就是輕傷。第二次輕傷,需要休息三天,才70%康復,可以正常生活,但不可每天從事多的體力勞動。我在休息10天後,才康復85%至90%,不可以從事多的體力勞動。大約一個月後對生活影響很少,可以從事多的體力勞動(人有輕傷,如果未康復好,即從事多的體力勞動,受傷的地方病情可能會加劇)。之後逐漸康復。如果我較輕視安全,並且運氣差,第二次意外導致中等程度的受傷的概率大約2%至5%  。
  我上述第二次意外,假如、假設我非常輕視安全並且運氣很差,可能會導致中等程度受傷,可能導致兩種結果:
1.假如、假設我非常輕視安全並且運氣很差,上述第二次意外事件可能導致個人花幾千至一萬的醫療費才醫治好。
2.假如、假設我非常輕視安全並且運氣很差,上述第二次意外事件可能導致個人花幾百元醫療費,休息一個月後才70%康復,可以正常生活,但不可每天從事多的體力勞動。三個月至四個月後才可以每天從事多的體力勞動。

  單獨一個在家修行人與出家修行人的環境的安全性是不同的。如果一間寺廟有幾個出家人、十幾個出家人或者超過十幾個出家人,只要寺廟裡有一個和尚請並安放楞嚴咒,多念楞嚴咒,其他和尚即使沒有念楞嚴咒,其他和尚的安全性也會大幅提高。如果單獨一個在家修行人,因為只有一個信佛修行人,如果不請並安放楞嚴咒,會處於高風險之中。

  與有請並安放楞嚴咒的時候相比,我在上述三個月內(沒有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個人的感覺是不同,感覺自己的心理壓力大幅增加,個人理解,我心理壓力大幅增加,大多是因為魔或者眷屬擾亂引起。

  世界多國為了提高人類在產品製造、商品質量、生產、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安全性,制定了很多標準、法律、法規。人在日常生活中,從事體力勞動、各種不同工作,除了做到一些基本標準、法律、法規規定的安全規則外,還要了解標準、法律、法規以外的一些安全經驗、規則、一些生活安全常識,以提高安全性。
  受到魔或者魔眷屬擾亂嚴重的信佛修行者,除了要在住處請並安放楞嚴咒,平常要用一些時間念楞嚴咒,念佛菩薩名號,念佛法僧外,平常對安全的戒備要超過或者遠超過其他不是信佛的普通人。


問:一貫道是否邪教?第三世多傑羌是否邪教?為什麼說藏傳佛教是佛教?
答:一個眾生誹謗多的信佛修行者,會做深重惡業,甚至最深重的惡業,會得到深重惡果,深重最深重惡果。華嚴經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一個信佛者必須經過認真讀佛經、多讀佛經,會多的義理,對於其他群體有多的了解,才可以判斷其他其他群體是否邪教。
  個人在經過多的了解后,個人的判斷,一貫道是邪教。第三世多傑羌是邪教。義雲高是邪教教主。也就是說,一貫道、第三世多傑羌不是佛教,一貫道、第三世多傑羌都是附佛邪教或者反佛邪教。
  藏傳佛教是佛教。
  有的人說藏傳佛教是邪教。個人的判斷,藏傳佛教是佛教。因為我暫時找不到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藏傳佛教是邪教,卻有多的證據顯示藏傳佛教是佛教。網上我看到有的出家人寫的文章,文章中內容也認為信藏傳佛教的人是信佛的人,與其他信佛群體、佛教群體一樣。


問:釋迦牟尼佛說法時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
答:釋迦牟尼佛示現修行證得佛果位后,首先說華嚴經。
  澄觀大師說,華嚴經有三本——上本、中本,和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華嚴經上本有多少品呢?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一四天下是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個洲合起來加上一個須彌山。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
  釋迦牟尼佛說華嚴經,是為法身菩薩說的,是為發菩提心、努力修行的信佛修行者說的,是為了過去生曾經於佛教中種多的善根,今生繼續努力修行的信佛修行者說的。
  釋迦牟尼佛用了二十一天來說華嚴經。
  釋迦牟尼佛說完華嚴經后,就開始為信奉小乘法、二乘法的弟子、眾生說小乘法、二乘法。
  華嚴經中說:
  恆以智慧觀見無邊諸佛國土,永不發起二乘之心。
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修行施行,離二乘願,逮得如來無礙解脫一切智智。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墮於無為廣大深坑及壞善根非器眾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然亦於彼曾無厭舍。
誹謗正法退失佛法;斷菩薩行退失佛法;樂二乘道退失佛法
為應以二乘而得度者,出無數百千億聲聞、獨覺;為著我者,說無有我;為執常者,說一切行皆悉無常

  楞嚴經中說: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非是長修學。
  部分經文的意思是很多修行者需要佛的大的加力護持,才能證得了生死的果位。
  佛為弟子、很多眾生說小乘法、大乘法,部分聽法者、很多聽法者在聽法時或者這一生就證得了生死的菩薩、阿羅漢、辟支佛果位,部分聽法者、很多聽法者在這一生暫時不能證得了生死的菩薩、阿羅漢、辟支佛果位,但能在佛教中種多的善根或者於佛教中種善根。
  個人的理解、個人的猜測,佛為弟子、很多眾生說小乘法時,會觀察聽法者過去生、現在生的機緣,部分聽法者、部分弟子如果無法回小向大,無法轉變自己的小乘法的信仰,無法改為修行大乘法,佛會加力護持這些修行者證得阿羅漢、辟支佛等了生死的小乘果位。而部分聽小乘法的弟子、眾生,如果佛觀察聽法者的機緣,有機會能轉變過來,信仰小乘法改為信仰大乘法,佛暫時不會加力護持上述聽法者證得阿羅漢、辟支佛等了生死的小乘果位。佛說完小乘法后,佛就為信仰大乘法的弟子、眾生說大乘法。很多曾經聽小乘法的聽法者,如果有機會轉變自己的對小乘法的信仰,改為信仰大乘佛法,會改為學習大乘佛法,聽佛講大乘佛法。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說法時一個重要的特點,先說大乘佛經華嚴經,再說小乘法,然後再說多部大乘佛經。
  很多回小向大的修行者通過佛菩薩的加力護持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修行,證得了生死的菩薩果位。
 

問:怎樣去區分信佛的眾生、反佛的眾生?有人說:大乘佛法非佛說,這種講法是誹謗佛法僧的話,講上述話的人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為什麼說上述講法是誹謗佛法僧的話?
答:六道輪迴的眾生按照與佛教的關係的特點可以分為三種眾生:信佛的眾生、不信佛也不反佛的眾生、反佛的眾生。
上述三種眾生劃分的方法:
信佛的眾生的意思,部分眾生、許多信佛修行的眾生相信佛菩薩說的義理、教理,願意學習佛教義理,依佛教義理,進行努力修行,或者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或者願意在佛教中種少的善業、少的善根,或者願意在佛教中種多的善業、多的善根,上述眾生、信佛修行者即為信佛的眾生。
沒有於佛教中做惡業,沒有任何輕慢、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並且能於佛教中做少善業或者做多的善業,能於佛教中做少善根或者做多的善根的眾生,是信佛的眾生。
沒有於佛教中做善業,曾經於佛教中做少惡業或者多的惡業,有任何輕慢、冒犯、擾亂、誹謗、破壞佛教的行為的眾生,是反佛的眾生。
曾經於佛教中做善業,也曾經於佛教中做惡業的眾生,如果於佛教中做善業多於或者遠多於在佛教中做的惡業,則屬於信佛的眾生。
曾經於佛教中做善業,也曾經於佛教中做惡業的眾生,如果於佛教中做惡業多於或者遠多於在佛教中做的善業,則屬於反佛的眾生。
曾經於佛教中做善業,也曾經於佛教中做惡業的眾生,如果於佛教中做惡業接近或者等同在佛教中做的善業,則屬於近似於與佛無緣的眾生。
既沒有於佛教中種善業,也沒有於佛教中種惡業的眾生屬於既不信佛,也不反佛的眾生。部分眾生既不信佛,也不反佛。

  有人說:大乘佛法非佛說。這種說法是誹謗佛法僧的話,說上述話的人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任何眾生講誹謗佛法僧的話,都會做最深重罪業,會得到最深重惡果。
佛經中講,學小乘法而證果了生死的阿羅漢、辟支佛不能通達大乘法,不明白大乘法,但並沒有講誹謗佛法僧的話。

禪定入門(四)中說:「  信佛修行者不要被反佛漢人的假話、迷惑行為欺騙,反佛的人是魔王的眷屬,相對於魔王和其他魔王眷屬的勢力,地球的反佛的人、反佛的漢人勢力微少。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屬於魔眷屬,從佛經義理得到的個人理解,與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相比,魔及其他魔眷屬的勢力要遠超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的勢力;魔及其他魔眷屬的勢力要遠超反佛的漢人、反佛的人的勢力10萬倍以上(個人大約估計)。個人大約估計,魔及其他魔眷屬的數量要遠超反佛的人的數量十萬倍或者百萬倍以上。如世間語所說,擒賊先擒王,請並戴或者安放楞嚴咒,多念楞嚴咒,就能避免魔及魔眷屬擾亂,能使反佛的人較快、儘快得到應有的嚴厲嚴懲、最嚴厲懲罰,儘快得到應有的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反佛的眾生、人遲早都會得到深重惡果、最深重惡果)。這是簡單易行並且是最有效的方法。」

  大乘佛法有無量、無上的智慧,能普度眾生,能令依此修行的眾生成就佛道,所以是佛教三寶之一。
  楞嚴經中說,信佛修行人請並在乾淨的地方安放楞嚴咒,佛、金剛藏王菩薩能保護上述信佛修行者不受任何魔以及魔眷屬擾亂,能消除信佛修行者過去所做一切罪業,化解一切宿怨。楞嚴咒既然能保護信佛修行的初學者不受任何魔以及魔眷屬擾亂,佛菩薩卻不能保護佛教的法寶不受其他反佛的眾生破壞?當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楞嚴咒,楞嚴咒既然能保護信佛修行的初學者不受任何魔以及魔眷屬擾亂,佛菩薩當然也能保護佛教法寶不受任何其他反佛眾生的破壞。
  所以講,有大量假的佛經在佛教內流通,在佛教群體內流通,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大藏經中,大乘佛經的文字篇幅遠多於小乘經。


問:人的心臟位於人體左側,對修行人有什麼影響?
答:人的心臟位於人體左側,所以修行人睡眠時,身體向右翻側而睡,讓心臟在上方,人體較舒適,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人睡眠時,也可以選擇臉朝上方,仰卧而睡。如果人每一天睡覺時很多時候身體向左翻側而睡,有時候會發惡夢。信佛修行者,睡眠發惡夢時,有時候是不好的預兆,有時候不是不好的預兆。如禪定入門中說,很多修行人部分預兆是準確的,部分預兆是不準確的。部分修行人、很多修行人睡覺時身體沒有向左翻側而睡,而臉部向上而睡,或者身體向右翻側而睡,如果出現發惡夢時,有時候是準確的預兆,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有時候不是準確的預兆,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個人猜測,人的心臟位於人體左側,可能導致大部分人習慣用右手做大部分難度大的動作、運動、體力勞動。當然這是我個人猜測,也沒有經過很長的時間的研究,不知道是否符合真實的情況。人的心臟位於人體左側,左手與心臟的距離比右手近一些,左手與右手做同樣複雜的動作、體力勞動、體育運動,與用右手相比,用左手對心臟的干擾要大一些,但如果能克服難度,左手一樣能做複雜的動作、體力勞動、體育運動,有一些成績優秀的運動員用左手完成大部分動作,較少用右手去做難度大的動作。
  人有時候會因為眼睛或者眼睛旁邊的肌肉不適而導致眼眉跳。很多人認為眼眉跳是預兆,預兆的特點是左吉右凶(左眼眼眉跳吉利,右眼眼眉跳則不吉利),人眼眉跳的原因分析如下:
(1.1)左眼與心臟距離比右眼更近,更多血液流向肉眼,所以有時候,左眼眼眉跳,表示身體氣血運行好,身體健康好,不是預兆有其他好事情發生,當然,人沒有發生眼眉跳,也並非健康有問題。右眼離心臟比左眼更遠,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身體短時間(例如幾小時至十幾小時)不適或者氣血運行差。例如一天中,坐著看電腦、看書的時間較長,也會出現短時間內(例如幾小時至一天內)右眼眼眉多次跳,此時可以花一些時間做一些簡單、輕鬆的家務勞動、體力勞動或者不坐,改為站立或小面積範圍內來回走動,有時候走,有時候停,持續一段時間后(例如持續半小時至兩小時),身體就會恢復正常。身體恢復正常后,右眼眼眉就不會短時間內多次跳。
  
(1.2)眼眉跳左吉右凶,右眼眼眉多次跳有時候是因為預兆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左眼眼眉多次跳很多時候並非好的預兆,也並非不好的預兆。右眼眼眉多次跳部分時候、有時候因為預兆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但不是嚴重的。
  我自己曾經嘗試過,有一次,短時間(例如幾小時至一天內),右眼眼眉多次跳,第二天有小的不好的事情發生,發生的小的不好的事情並不是嚴重。右眼眼眉多次跳,接著有一些小的不好的事情發生,上述情況發生較少。

(1.3)短時間內(例如幾小時至一天內)右眼眼眉多次跳有時候並非好的預兆,也並非不好的預兆,也不是身體不適引起,只是一種偶然發生的事情。
  當然上述事情中部分事情是我個人的感覺罷了,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這種感覺。


禪定入門(四)-修改(5)(初稿)增加內容:



問:為什麼說人浪費物品、素食食物會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為什麼信佛修行者要提倡節儉?為什麼說,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人身難得,佛法難值,修行人得到人身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眾生?
  答:信佛修行者要提倡節儉,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原因如下:
(1.1)物品、素食食物對於人的生存有作用,所以浪費會做深重罪業,會得到深重惡果。
(1.2)部分蔬菜、很多蔬菜在種植、採摘過程中,要翻地澆水施肥,在種植過程中會無意傷害、殺害一些動物或者多的動物。例如翻土時可能會傷害、殺害蚯蚓。水中有多的微生物,澆水也會使多的微生物死亡。所以修行人能做到很節儉會福報多。
(1.3)在家的信佛修行人,如果能做到很節儉,則能大幅減少時間用於謀生、賺錢上,大幅增加時間在修行上。
(1.4)華嚴經中說,發菩提心的修行者,有無量功德,所以,修行人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
(1.5)佛教的教義,人身難得,佛法難值,大藏經搜索:盲龜。當中有多處說法。有的信佛修行者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禪定入門中說,人道記憶力比欲界其他眾生要強,是非常有利於學習佛法的道,佛教的教義,六道輪迴的眾生,大約有超過85%或者超過97%的時間在三惡道,所以修行人得到人身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禪定入門中說,為什麼人身難得?如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因為一個世界中,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條件有限,能容納人類生長的條件、環境不是非常多的,人道以外其他道的眾生的數量遠遠多於人的數量,假設、假如一個世界中,所有眾生輪流生在人道中,要很長時間才能有一次生在人道的機會。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以此計算,大約估計,一大劫的時間大約超過一百萬億年(以一萬乘以一萬為一億,一大劫大約102萬億年時間)。佛經中說,人的壽命從10歲至八萬歲,假設、假如人道的人均壽命大約幾百歲至2000歲左右,大約估計,幾十至一百歲左右壽命的人身,大約要超過10億億年才能得到一次(超過一億乘以一億再乘以10年的時間),幾千年至幾萬年壽命的人身,大約要超過千億億年(千億億年,即一千乘以一億再乘以一億那麼多的年數。)才能得到一次。
  人的記憶力要比欲界其他眾生好,是有利於學習佛法、修行的道。六道輪迴的眾生相生相殺,多災多難,大約85%或者超過97%的時間在三惡道,所以講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人身難得,佛法難值,修行人得到人身,要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眾生。
(1.6)禪定入門(四)修改2中說,人身難得,人的記憶力比其他欲界其他眾生要好,有利於學習佛法。所以眾生應發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

(1.7)楞嚴經說: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若諸比丘,衣缽之餘,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餓眾生。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回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佛遺教經說:汝等比丘!於我滅后,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凈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佛說四十二章經說: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禪定入門(三)中的問答「為什麼說信佛修行成就大小與金錢多少無關?為什麼說信佛修行必須學會捨棄?」中說:  信佛修行成就大小與金錢多少無關,聽來簡易,但對於信佛修行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會捨棄,要勤奮修行,才能得到大成就。能否捨棄多的世間名利,花更多的時間、精神用於學佛修行的對於修行成就大小有非常關鍵的影響。......所以說,信佛修行者關鍵要能捨棄,不要對世間名利有執著、留戀,捨棄多的世間名利,花更多的時間、精神用於學佛修行,認真學佛法,勤奮修行,修行時才能較易領悟智慧,較易得大成就。執著世間名利,又怎能離相?大多數人只有幾十歲壽命,人生短暫,幾十年很快就會過去,去世時財富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只能帶走過去所作的業和因果。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上述內容中的個人論述的內容的大部分內容在禪定入門(一至四)中都曾經論述,這裡是總結。


文摘:近代往生的實例 (部分內容)
註:本文來源於般若文海。
倓虛法師主講
目錄:
修無法師
鄭錫賓居士
張氏


關於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臨命終時種種瑞相,都已記載在《往生傳》內。這種例子已不勝枚舉。我出家后,已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其他聽說的還不算。現在為了啟發大家的信心,且就我所看到的,舉出三位來作例子。
 
【修 無 法 師】
 
修無法師,他是營口人,做磚瓦匠出身。因生活環境不好,做工時又嫌辛苦,因感到這個世界上只有苦沒有樂,屢思出苦之法。后聽人說念佛好,遂發心長時念佛。出家后,正式聞佛法,念佛心益懇切,逢人亦必勸人念佛。
 
民國十八年,我在東北哈爾濱極樂寺,請諦閑老法師來傳戒。有一天,外寮一位師父找我,說從營口來了一位修無師,預備發心在戒期里行苦行。之後,領來見我。我問他能做什麼?他說:『我願發心侍候病人。』時定西法師在極樂寺任監院,給在外寮找一間房。住了十幾天,又來找我,說要走!定西法師在旁說:『你發心來侍候病人,為什麼剛住十幾天就要走?太無恆心了吧!』修無師說:『我不是往別處走,是要往生!請監院師慈悲,給預備幾百斤劈柴,死後焚化。』定西法師問他:『你幾時走?』修無師說:『在十天以內吧!』說完這話之後,他便回自己屋裡去了。
 
第二天又來找我和定西法師說:『給法師告假,我今天就要走!請給找一間房,再找幾個人念佛送送我。』定西法師給在公墓院內打掃出來一間房,找幾塊鋪板,搭一個鋪,又到外寮找幾位師父去念佛送他。
 
在他臨往生之前,送他的人說:『修無師,你今天往生佛國了!臨走也應該作幾句詩或作幾句偈子,給留個紀念。』修無師說:『我做苦工出身,生來很笨,不會做詩也不會作偈子。不過我有一句經驗的話可以告訴諸位,就是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聽他說這話,覺得很踏實,於是大家齊聲念佛。修無師面西趺坐,也跟著一同念佛,念不到一刻鐘的工夫,就往生了!常住臨時給打了一口坐龕,到了晚上裝龕。雖是天氣很熱的時候,其面目清秀異常,身上一點臭味,一隻蒼蠅都沒有。諦閑老法師和一般信佛人都爭相去看,嘆為希有!之後用木柴架起,舉火焚化。紅火白煙,一點邪味也沒有。
 
后潘對鳧老居士聽說這事,特別將修無師生平念佛事迹寫一篇文,印出來分給大家看,認為是僧人中的好模範。
 
【鄭 錫 賓 居 士】
 
鄭錫賓居士,山東即墨人,業商。因看佛經知念佛好,遂發心念佛,終身不娶。二十二年在青島,我給說皈依和念佛的好處,自是念佛心益誠懇。把家裡的事情完全交給他弟弟料理,自己專心念佛。
 
以後,他練習得能講《彌陀經》。每年必由即墨經青島住一兩天,到平度縣給善友們講幾次經。二十四年時,鄭居士還請我去平度講過一次經。
 
二十八年春,鄭居士又經青島去平度縣講經。過了兩個多禮拜,有從平度縣來的人跟我說:『老法師,你知道吧?鄭錫賓居士已竟歸西!(膠東人謂人死曰歸)我聽他說這話之後很愕然。我說:『前十幾天他在這裡路過時還很好,為什麼這樣快就故去了?有什麼病?他怎樣故去的?』來的人說,鄭錫賓居士在講完《彌陀經》之後,聽經的人都走了,只剩下五、六位辦事人。因大家都是朋友,在一塊吃飯。飯後鄭居士請他的朋友給租一間房子,說要走!他朋友說:『你要走,為什麼還要租房子?』鄭居士說:『我要往生,因恐死在別人家裡,犯忌諱。』他的朋友說:『我們是多年知交,不要說你是往生佛國,就是卧病不起,死在我家裡也應當,何必另找房子!現在這裡有很多信佛念佛的人,如果你真有把握往生,也給這一方念佛的人看看,作一個榜樣。』說完這話,他朋友就在自己家裡收拾出兩間屋,搭一個鋪。
 
鄭居士和他朋友簡單說幾句告辭的話,抖擻了抖擻身上,在鋪上面向西,盤腿坐好說:『給諸位告假,我現在要走了!我們同是信佛一場,請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他的朋友在旁說:『你臨終時還不說幾句偈子,給我們作個紀念嗎?』鄭居士說:『不用說偈子,就你們看到我這個樣子,來去自如。你們就照我這樣行,這就是個很好的紀念。』說完這話,大家念佛送他,不到一刻鐘工夫,就含笑往生了。因此在平度縣一帶,人人都知道念佛好,也引起很多人信佛。
 
鄭錫賓的弟弟,起初看到他哥哥拋家舍業,專門念佛,心裡不高興。後來經他哥哥一再勸說,也勉強信佛、念佛,但並不懇切。此次親眼看見他哥哥念佛往生,預知時至,來去自如。知道念佛絕不是騙人的事,於是也一心一意的專門念佛。三年後也預知時至,念佛往生了!不過臨終時稍微有點病,不如他哥哥那樣痛快。
 
【張  氏】
 
女居士張氏,青島人,生有一子一女。家境很貧寒,其夫在海港碼頭拉車為生。張氏住青島市內湛山精舍附近,精舍內成立有佛學會。每到禮拜日,我由湛山寺到此講經,居士們聽完經后,再念一支香的佛。張氏藉此因緣,皈依三寶,得聞佛法,信佛很篤實。平素在家念佛,禮拜日即領其兩個孩子去佛學會聽經。聽完經后,照例跟大家一起念佛。
 
二十六年冬,一日清早起來,張氏忽謂其夫曰:『你好好領著孩子過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國了。』其夫因為生活奔走,對佛法少熏習,乃怒目斥之曰:『得咧!我們家窮,還不夠受嗎?你還來扯這一套。』說完這話后不睬她,仍去碼頭拉車。
 
張氏又囑其二子曰:『我今天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你們倆好好聽父親的話,不要淘氣。』這時他兩個孩子,大的不過十歲,小的五、六歲,聽他母親說這話,也不知是什麼意思。仍舊門裡門外的跑著玩。張氏把家裡的事情略微收拾一下,便洗洗臉,梳梳頭。因是窮家,也沒新衣服換,便換了一套漿洗過的舊衣服,到床上面西趺坐,念著佛就往生了。
 
她兩個孩子,因在外邊玩的時間久,肚子餓了,回家吃飯。見其母在床上坐著,並未煮飯,趨前呼之不應,以手推之仍是不動。這時兩個孩子才知道他母親已經死了,於是哭著跑到鄰居家去送信。鄰人聞訊趕至,見張氏雖死很久,仍是面目如生,並讚歎其念佛功夫深。后其夫由碼頭回來,痛哭一場。
 
因家貧無以為殮,乃由佛學會諸居士給湊款,處理其身後事宜。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版本號:2023年1月15號。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小部分內容進行修改,修改後版本號:2023年1月16號。
共有5處修改:
修改內容:
1.問答「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的部分內容不知道有沒有違背佛經義理,如果有部分內容違背佛經義理,我則懺悔罪業。問答「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的內容刪除。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的問答「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的內容刪除。

2.原文:世間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透過透明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看見窗外的景物
  在原文前面增加內容: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無論念頭多少,意根都不取生滅二相。禪定入門中說,意根休眠法,可以減少睡眠、休息的時間。但我在真實的修行、生活中,當念頭多或者念頭多而複雜時,較喜歡延長睡眠時間、長的睡眠時間。因為我在念頭多或者念頭多而複雜時,長的睡眠時間、延長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時間下,能有較好的精神、能提高意根的學習能力。
  如禪定入門中說,佛經的義理,睡眠是五蓋之一。所以修行者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睡眠時間。如果睡眠時間很少,健康受損,應保證有充足的睡眠。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無論念頭多少,意根都不取生滅二相。義理雖然這樣,但真實的修行中,念頭少(意根不取生滅二相)的修行者比念頭多的修行者(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修行難度大幅減少,修行更易成功(除了專念楞嚴咒,專念一佛或者專念一等覺菩薩等特定行門外)。也就是說,除了專念楞嚴咒,專念一佛或者專念一等覺菩薩等特定行門外,修行者用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塵、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行門修行時,念頭很少時(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修行難度大幅減少,修行更易成功。
  念頭少(意根不取生滅二相)的修行者比念頭多的修行者(意根不取生滅二相),減少睡眠時間更容易。

  從六塵的特點看來,色香味觸四塵比聲塵穩定性更高,信佛修行者用眼鼻舌身四根修行時適合用禪定入門(四)-修改2所講的專註於修行點,不取於相的修行方法。而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因為聲塵瞬間即消逝,可以選擇直接用耳根修行即可,不用專註於修行點的方法。意根休眠法是我調伏意根的幾種重要方法之一。


3.原文-----:是我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
上述原文修改為-----:本文是我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

4.原文:(1)修行者運動量不足時,部分修行時間可以選擇一邊不停地做些簡單的運動的同時一邊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這種方法對於運動量不足的修行者,能增加運動量,對於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做各種不同的簡單運動,例如:
(1.1)修行者可以做些簡單體操,一邊做體操同時一邊用耳根修行。

上述原文的(1.1)修改為:
(1.1)修行者可以做些簡單體操,一邊做體操同時一邊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


5.
原文:一貫道、第三世多傑羌不是佛教,一貫道、第三世多傑羌都是附佛邪教或者反佛邪教。
上述原文後面增加內容:個人估計,有的附佛邪教、反佛邪教中,反佛的人的比例數量,大約超過3%、超過5%、超過10%或者超過15%    。也就是說,有的附佛邪教、反佛邪教中,反佛的人的比例在上述四個數字中的一個。
  禪定入門中說,中國大陸、台灣都很多人信附佛邪教、反佛邪教。台灣是信佛人多的地區,但不是反佛人多的地區。台灣是信佛人多但反佛人少的地區。台灣有很多人信附佛邪教、反佛邪教,部分邪教、很多邪教的人並非全部是反佛的人。個人估計,有的邪教可能有超過1%的人是反佛的人,有的邪教可能有超過2%的人是反佛的人,有的邪教可能有超過3%、超過5%、超過10%或者超過15%的人是反佛的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信佛修行 2023-2-12 04:13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版本號:2023年1月15號。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小部分內容進行修改,修改後版本號:2023年1月16號。
共有5處修改:
修改內容:
1.問答「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的部分內容不知道有沒有違背佛經義理,如果有部分內容違背佛經義理,我則懺悔罪業。問答「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的內容刪除。
禪定入門略說(四)-修改(3至5)的問答「為什麼有一些佛經的不同譯本內容上有小量不同?」的內容刪除。

2.原文:世間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透過透明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看見窗外的景物
  在原文前面增加內容: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無論念頭多少,意根都不取生滅二相。禪定入門中說,意根休眠法,可以減少睡眠、休息的時間。但我在真實的修行、生活中,當念頭多或者念頭多而複雜時,較喜歡延長睡眠時間、長的睡眠時間。因為我在念頭多或者念頭多而複雜時,長的睡眠時間、延長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時間下,能有較好的精神、能提高意根的學習能力。
  如禪定入門中說,佛經的義理,睡眠是五蓋之一。所以修行者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睡眠時間。如果睡眠時間很少,健康受損,應保證有充足的睡眠。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無論念頭多少,意根都不取生滅二相。義理雖然這樣,但真實的修行中,念頭少(意根不取生滅二相)的修行者比念頭多的修行者(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修行難度大幅減少,修行更易成功(除了專念楞嚴咒,專念一佛或者專念一等覺菩薩等特定行門外)。也就是說,除了專念楞嚴咒,專念一佛或者專念一等覺菩薩等特定行門外,修行者用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塵、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行門修行時,念頭很少時(意根不取生滅二相),修行難度大幅減少,修行更易成功。
  念頭少(意根不取生滅二相)的修行者比念頭多的修行者(意根不取生滅二相),減少睡眠時間更容易。

  從六塵的特點看來,色香味觸四塵比聲塵穩定性更高,信佛修行者用眼鼻舌身四根修行時適合用禪定入門(四)-修改2所講的專註於修行點,不取於相的修行方法。而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時,因為聲塵瞬間即消逝,可以選擇直接用耳根修行即可,不用專註於修行點的方法。意根休眠法是我調伏意根的幾種重要方法之一。


3.原文-----:是我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
上述原文修改為-----:本文是我學習佛經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個人理解和佛經、佛經註解部份請錄。

4.原文:(1)修行者運動量不足時,部分修行時間可以選擇一邊不停地做些簡單的運動的同時一邊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這種方法對於運動量不足的修行者,能增加運動量,對於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做各種不同的簡單運動,例如:
(1.1)修行者可以做些簡單體操,一邊做體操同時一邊用耳根修行。

上述原文的(1.1)修改為:
(1.1)修行者可以做些簡單體操,一邊做體操同時一邊用專門念楞嚴咒、專門念佛(或者專門念一等覺菩薩)或者專門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


5.
原文:一貫道、第三世多傑羌不是佛教,一貫道、第三世多傑羌都是附佛邪教或者反佛邪教。
上述原文後面增加內容:個人估計,有的附佛邪教、反佛邪教中,反佛的人的比例數量,大約超過3%、超過5%、超過10%或者超過15%    。也就是說,有的附佛邪教、反佛邪教中,反佛的人的比例在上述四個數字中的一個。
  禪定入門中說,中國大陸、台灣都很多人信附佛邪教、反佛邪教。台灣是信佛人多的地區,但不是反佛人多的地區。台灣是信佛人多但反佛人少的地區。台灣有很多人信附佛邪教、反佛邪教,部分邪教、很多邪教的人並非全部是反佛的人。個人估計,有的邪教可能有超過1%的人是反佛的人,有的邪教可能有超過2%的人是反佛的人,有的邪教可能有超過3%、超過5%、超過10%或者超過15%的人是反佛的人。
回復 信佛修行 2023-2-12 04:13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回復 信佛修行 2023-2-12 04:13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