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篇文摘。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目錄:幾篇文摘:
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
近代日本是如何打壓佛教崇拜天皇走上不歸路的
(#)
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2015-06-03 紅豆居士
詳解佛教史上五次法難破壞力度文革為最(鳳凰網華人佛教 製圖:曉愚)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歷了五次最嚴重的浩劫。不但令佛教文化遭遇空前劫難,更對我國眾多文物古迹造成了嚴重破壞,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是中華文明的大劫難。
三武一宗滅佛
歷史上「三武一宗」的教難,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等四位帝王所帶來的四次大禍害。當時,無數的寺院、經書、佛像、法器等被焚毀、破壞,數以千萬的僧侶遭到殺戮,或被迫還俗。這一次次的打擊,使得佛教的發展遭到嚴重的扼殺,甚至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太武帝的滅佛,起因於武帝聽通道士寇謙之及宰相崔浩的讒言所致。
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入主中原后,道武帝、明元帝都信奉佛教,並興建不少寺院。太武帝即位之初也信奉佛法,禮敬沙門。北魏滅北涼后,還帶回許多沙門到京師,當時對北魏佛教產生重大影響的沙門玄高、師賢、曇曜等人都是來自涼州。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於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讒言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
崔浩出身於著名世族,博覽經史,善於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經常參與軍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結識寇謙之之後,信奉道教,受其法術。寇謙之早年就熱中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鍊,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常通霄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嘆美。後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納。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獻上道書,但當時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於是上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並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並親受符籙,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彈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供養沙門,並限期交出藏匿的沙門,若有隱瞞,滿門抄斬。翌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起義,有眾十餘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當時太子拓跋晃監國秉政,一向篤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勸阻,雖然都不被採納,但也由於如此,廢佛的詔書得以緩宣,而使遠近的沙門聞訊逃匿獲免,佛像、經論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國境內的寺院塔廟卻無一幸免於難,史稱太武法難。廢佛后不久,寇謙之病死,崔浩後來也因撰《魏史》,書中蔑視胡族而遭腰斬,其族人被誅者百餘人。廢佛后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才又逐漸恢複發展。
二、北周武帝滅佛
第二次的廢佛事件發生在北周武帝之時,距北魏太武帝的廢佛,約有一百一十餘年。武帝宇文邕,繼明帝之後即位,后改元保定。北周繼西魏之後,統領關隴地區,這一帶從晉代以來佛教盛行,其中長安曾有鳩摩羅什的僧團在此長期譯經傳教,影響很大。當時,全國的僧尼有兩百多萬人,佛寺有三萬多所。北朝的歷代帝王,不少都篤信佛教,北周武帝即位之初,也依照先朝往例,禮敬沙門,但由於他勵精圖治,一心想用儒術賓士天下,因此最重儒術。他在親政前,曾多次召集臣僚、沙門、道士討論釋、道、儒三教的問題。當時,他對佛教並沒有特別憎惡排斥的觀感。顯然的,他後來的廢佛政策,主要是受到衛元嵩和道士張賓的影響。
衛元嵩是四川成都人,精通陰陽曆算,性情譎詐。年少時隨益州野安寺亡名禪師為沙彌,不耐清苦,佯裝狂放,以吟詩詠賦來博取聲名,並四處向人預卜未來。後來還俗,從四川到長安,結交北周權貴。天和二年(五六七),他向武帝上奏:寺塔佛像對國家治安無益,應該刪減。徹底改革佛教,將佛教納入國法的規範中。以經濟措施改革佛教界貪婪腐敗的風氣。據《廣弘明集》卷七記載,衛元嵩的奏文共列有十五條:勸行大乘、勸念貧窮、勸舍慳貪、勸人發露、勸益國民、勸獠為民、勸人和合、勸恩愛會、勸立市利、勸行敬奉、勸寺無軍人、勸立無貪三藏、勸少立三藏、勸僧訓僧、勸敬大乘戒。
衛元嵩著有《佛道二論》,論辯大小乘;又著有《齊三教論》七卷,闡揚會通三教的思想。他認為當時佛道二教崇尚空論,違背大慈為本、安樂眾生的立教宗旨,主張應該用古代聖王的治道來矯正這些弊病。他的論點,剛好契合武帝的心意,因此受到重用。
又據《廣弘明集》卷八記載,當時民間普遍流傳著一句讖語,說「黑衣當得天下」。深信讖緯之學的武帝,對此預言非常忌諱,衛元嵩和道士張賓就乘機毀謗佛教,指沙門身穿黑衣,必為國禁,道士穿黃衣,必為國祥。武帝聽信他的話,漸漸重道輕佛。天和四年,先後四次召集佛、道、儒三教學者,論議教義的高低。武帝的本意,想以儒教為先,佛教為後,道教最上,但因幾次聚眾議論,三教各執一詞,因此懸而不決。後來甄鸞上《笑道論》,道安上《二教論》等書,極力為佛教辯護,破斥道教。武帝對於佛道二教互相攻擊,極感不快,敕令暫時擱置二教優劣的議論。建德二年(五七三)十二月,又召集群臣、道士、沙門等,辯論三教先後,結果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後。如此一來,引起佛教界的激烈反應,先後有猛法師、道積等人的抗旨直諫。建德三年,武帝已決心毀佛,召集僧道二眾在太極殿辯論,張賓極力斥佛揚道,卻被智炫法師論破,武帝乃親自升座,試圖加以論難,不料智炫法師應對安詳,陳義甚高,武帝在盛怒之下離開太極殿。次日,下詔廢佛、道二教,破毀寺塔,焚燒經像,勒令沙門、道士還俗。當時,被迫還俗的沙門有二萬多人,關隴一帶的佛法被破壞殆盡。
建德六年,北周滅了北齊,武帝又對北齊之地實行排佛政策,焚毀一切經像,廢四萬所寺廟,被迫還俗的僧尼達三百餘萬。北方佛教一時之間銷聲匿跡,史稱周武法難。次年,武帝罹患劇瘡而亡。宣帝、靜帝相繼即位,佛教才又漸漸恢復。
在周武帝廢佛以後,部份僧侶混跡民間,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則南渡陳朝,因此促進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三、唐武宗滅佛
唐代佛教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黃金時代,然而,唐代各朝帝王對佛道二教的態度頗為不同,有的揚佛抑道,有的佛道並奉,也有不少位帝王崇道而抑佛。唐高祖奉道教始祖李耳為祖先;太宗曾下詔置道教於佛教之上;武后則改佛教在道教之上;玄宗曾採納姚崇的奏章,令僧尼還俗,他雖然尊崇道教,但仍一度敕令註釋《金剛經》流傳天下;憲宗時,韓愈諫阻迎佛骨,寫《論佛骨表》、《原道》等排斥佛教;在穆宗、敬宗、文宗之世,都還依歷朝慣例,在宮中設齋行道,但敬宗本人篤通道教;文宗時已有毀佛之議,而且曾經禁止度僧及營建寺院;到了武宗,更是全面性地崇通道教,貶斥佛教。
另一方面,雖然歷經幾位帝王的崇道抑佛,但佛教在民間的力量反而越加熾盛,僧尼的人數越來越多,寺院也越建越廣。寺院往往領有廣大的莊園,並可免除徭役;而僧尼、寺院激增的結果,不免增加國庫的負擔。當時不少士大夫基於儒家治術的觀點,認為佛教的蓬勃發展將危害國家的經濟,因而大加抨擊。唐武宗時,排佛的呼聲越演越烈,這使得本已篤通道教的武宗更加決心毀佛。這時,道士趙歸真與宰相李德裕推波助瀾,趁機煽動,佛教因而面臨一場「三武一宗」法難中最大的破佛事件。
會昌元年(八四一)元月四日國忌日,敕令行香,設千僧齋;但六月十一日的武宗誕辰之日在大內設齋時,敕令兩街供養大德及道士四對論議,其中有兩位道士被賜紫衣,卻禁止釋門大德披著紫衣。武宗在即位之前就喜好道術修攝之事,曾經召請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宮,在三殿修金籙道場,並親受法籙。會昌元年的六月中,又召衡山道士劉玄靖入內,與趙歸真同修法籙。
會昌二年三月,因李德裕上奏,武宗敕令遣散未曾登錄在僧籍名冊的僧尼,又不許置童子沙彌,這時已略見毀佛的跡象。六月十一日,敕令僧道二眾在殿前論議,道士二人賜紫衣,僧門仍不得披著紫衣。
會昌三年二月,敕令已經還俗的僧尼不得再行入寺;至於沒有登錄名籍的僧尼,不僅嚴禁住在寺中,且不許住在京城或進入鎮內。同年九月,下令各級地方政府嚴密注意附近寺院的住僧,縱使是登錄有案的,如果無法詳細說明出身來歷,應予逮捕,送到官府盤問。
武宗廢佛的政策,是採取漸進方式的,從史料看,其法令之嚴酷,與日俱增。會昌四年三月,下令不許供養佛牙、佛骨,如果違反法令,送一錢供養者,即杖打二十下,一時之間,寺院的四處,人跡斷絕。而在宮中的內道場,歷來往例均安置佛教經像,武宗卻下令焚燒經教,拆毀佛像,在道場內安置天尊老君之像。六月,在武宗誕辰日,首度不召僧入內議論。又不許僧尼在街里行走,如有外出,需在鐘聲未響前歸寺;也不許別住他寺,違者敕罪。由於武宗深信趙歸真,趙乘隙進言,認為佛教並非中國本有的宗教,蠹害生靈,應該盡除。於是,是年七、八月開始,發動空前的法難,敕令拆毀天下山房、招提、蘭若、普通佛堂、義井、村邑齋堂等,凡是寮房未滿兩百間,或沒有獲頒寺額的道場,則勒令僧尼還俗。
會昌五年三月,武宗敕令天下諸寺不許置莊園,並隨時檢查寺舍的財產。四月,敕令僧尼還俗,如有抗命不從的,以違抗聖旨論罪,當場決殺。八月下詔,大舉毀寺,總計會昌年間,拆毀佛寺四千六百餘所,招提、蘭若等四萬餘所,被迫還俗的僧尼有二十六萬餘人,沒收良田數千萬頃,又將佛像、鐘磬等法器改鑄為錢幣、農具等物,乃至私家所藏金銀等像亦敕令限時送官。此一空前浩劫,歷史上稱為會昌法難。晚唐以後諸宗的衰頹不振,與這次毀佛有密切的關係。次年,武帝服用道士金丹,中毒身亡,宣宗即位,誅殺趙歸真等人,並大力復興佛教。
四、後周世宗滅佛
第四次法難發生於後周世宗顯德二年(九五五)。世宗為了貫徹以儒教為主的統治政策,以佛教寺院僧尼乃構成國家財政上的負荷為理由,下詔禁止私自出家;訂立嚴苛的出家條件,並規定必須在國家公認的戒壇受戒,否則無效;不許創建寺院或蘭若,違反的僧尼,課以嚴刑;未受敕額的寺院,一律廢毀;民間的佛像、銅器,限五十日內交由官司鑄錢,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處死。總計,廢毀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鍾、磬等法器被鑄成通錢,世稱一宗法難。相傳世宗下詔毀壞佛像時,鎮州有一尊銅製觀世音菩薩極為靈驗,因此無人敢去毀損。世宗乃親自前往該寺,用斧頭砍毀菩薩胸部。顯德六年,世宗在北征途中,胸部突發癰疽而身亡。
三武一宗的教難,雖然使得佛教幾經摧殘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以後的茁壯成長,精深偉大的思想已深植社會民心,普受大眾的肯定與歡迎,因此,在遭受重重打擊之後,卻始終屹立不搖,並很快地復興佛法;而太武帝等四位帝王的毀法廢佛,最後也不免自食惡果,遭到凄慘的報應。
中國佛教經過南北朝的兩武滅佛,(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並沒有衰落下去,反而在隋唐達到了鼎盛時期。究其外在原因,一是中國處於分裂狀態,一國滅佛,另一國仍在興佛;一是兩者都是武力與行政地鎮壓,對佛教來說是外部力量,一旦外部力量消失,就可以回復。
唐朝後期唐武宗會昌滅佛,是中國佛教的由盛而衰的分水嶺。由於唐武宗崇道滅佛,毀寺減僧,銷毀經卷,使佛教受到毀滅性打擊,使原來唐朝鼎盛的宗派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幾乎滅盡。後來到了宋朝,天台宗和華嚴宗才從朝鮮和日本重新迎回論集,開始有點恢復,而唯識宗則一直衰落下去。
五代十國後周的周武帝是滅佛中的一武,不過那是國家分裂,佛教沒有再受毀滅性打擊。北宋年間佛教開始恢復,同時儒家的宋明理學吸納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開始興起,三教合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崇道抑佛,想以道教同化佛教,再次給佛教沉重打擊,不過沒過多久,他和兒子一起被金國俘虜。但漢地佛教一路衰落下去。
明朝的早期皇帝沒有滅佛,但是道教,特別是武當的真武道教興盛起來,反而佛教沒有什麼影響。到後期的明世宗又開始崇道滅佛,使佛教極度衰落。為了佛教的復興,出現了明末的四大高僧。
清朝後期,基督教和西方文明傳入中國,佛教已無力回應,信徒大量流失。太平天國運動發起拜上帝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十數年,使其地的佛教蕩然無存。太平天國滅亡后,佛教更是禍不單行,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上書"廟產興學",自此佛教衰落到低谷。
民國時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佛教也形成了一定的衝擊(雖然沒有對儒教的衝擊大)。
第五次法難:新中國文化大革命
在當年紅衛兵「打倒一切!」、「砸爛舊世界」的喊叫聲中,中國佛教繼三武一宗滅佛后,又一次遭到了無比慘痛的打擊。文革時期的事情至今可以說仍然是人們最謹慎對待的事情之一,之所以謹慎,文革時期佛教的狀況也一直無人問津或者很少有人提及和關注。整整十年,佛教遭受了什麼?佛被怎麼定義?佛法怎樣存世?僧人如何度過?這些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
文革法難持續時間最長
1966年5月16日,著名的五.一六通知,標誌著文革的開始,8月19日這天,北京街頭首先開始了大規模的破「四舊」運動,高呼「我們是舊世界的批判者,我們要批判、要砸爛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佛教在他們看來是從裡到外舊透了,自然要破。從此,佛教十年的浩劫開始了。這十年裡對佛教的破壞是全面的、持久的。我們和歷史上的三武一宗禁佛做個對比。歷史上第一次法難,北魏太武帝公元444年誅殺佛教高僧釋玄高和慧崇開始到文成帝即位佛教恢復,前後達7年之久。公元574年,從北周武帝禁佛,公元578年宣、靜二帝即位,佛教恢復,歷時4年。會昌三年(公元843)四月,命殺天下摩尼師,唐武宗滅佛,實始於會昌初年,會昌六年武帝死宣宗即位恢復佛教,假如從會昌元年算,會昌法難歷時6年。後周世宗禁佛,從公元955年開始,對全國的佛像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史稱"世宗毀佛",至959年世宗崩,此次法難歷時4年。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文革法難持續時間之久是前所未有的。
文革期間對佛教寺廟、經典、文物的破壞最嚴重
佛教在中國歷史上雖然歷經了三武一宗法難,可能不及文革時期對佛教的破壞,全國各地大寺,百年古剎叢林,乃至鄉間淳樸寺院,或拆或焚,被破壞者,不知凡幾。唐宋寫經、木刻經卷、唐彩佛像,無一逃過劫難。
據不完全統計,只北京全市6843處文物古迹中,有4922處被毀掉,各類文物53萬8千件被毀掉,這些都是永不再生的國寶,佛教的古迹文物自然也是淪落如此。 「破四舊」時,西藏的喇嘛教文物便遭到了滅頂之災。僅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為例,8月間,摧毀了建築藝術水平較高的文昌廟、南海殿、貢巴寺等45座寺廟。燒毀宗教用品及經卷68萬部(件)。大昭寺前院,遍地堆積著被砸爛的佛像、法器、供具以及其他的佛教象徵物。
中國內地寺院都不同程度的被紅衛兵進行了洗劫。比如「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破四舊」時它自然也是洗劫對象。寺院旁邊有個白馬寺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率領農民去革命,亂砸一通,一千多年的遼代泥塑十八羅漢被毀,兩千年前一位印度高僧帶來的貝葉經被焚。稀世之寶玉馬被砸爛。
文革期間對佛教聖物的褻瀆最慘痛
佛教有很多被視為聖物的的東西,在佛教徒心目中,它們件件皆是無上的至寶,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一般民眾也有一定的崇敬之心。哪怕是被冠以「強盜」的部分探險家、侵略者對此類生物也會敬畏三分。在文革期間,在紅衛兵那裡,這些全是牛鬼蛇神,是蠱惑、誘騙人心的封建產物。
世界佛教第一至寶,據說釋迦牟尼在世時親自開光的三聖像之一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六祖真身舍利,歷史上共遭受過三次大的人為破壞,新羅人的傳說和日本人的損害,但他只是被動了一下和用手術刀剖開胸腔。《佛源老和尚法彙》中老和尚寫道:「一天,六祖真身被紅衛兵用手推車推到韶關遊行,說是壞蛋、是假的、騙人的,要燒掉。結果被人用鐵棒在背胸上打了碗口大的一個洞,將五臟六腹抓出來,丟在大佛殿。肋骨、脊梁骨丟滿一地,說是豬骨頭、狗骨頭,是假的。並在六祖頭上蓋個鐵缽,面上寫:『壞蛋』二字,放在大佛殿。原不准我們看,但我們仍偷偷跑去看了,心裡難過得流淚,偷偷把六祖靈骨收拾起來,但沒有地方可藏。一者怕人知道;二者怕自己不知道哪天被打死。」這段歷史可能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回顧和研究的,但我們可以從這段史實中反思一些東西也是好的。
文革期間對僧人的迫害最嚴重
紅衛兵對佛教僧侶的態度是可想而知的,他們無疑是牛鬼蛇神的走狗。十年間僧侶或被迫還俗、勞改、鬥爭,乃至槍殺。從東北各省到西藏,草木皆兵,風雲變色。
據有關資料記載,山西大學的學生到山西五台縣佛教勝地五台山去掃蕩四舊,除了砸廟宇外,將大多數和尚、尼姑鬥爭了一通。學生走後,當地黨組織下令,將二百八十九名僧、尼、喇嘛逐出山門,強制遣送回了原籍。班瑪才旺活佛和第四世多智欽日洛仁波切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死。法門寺住持良卿法師以自焚保護佛祖的靈骨,嚇退年輕的紅衛兵的故事更是驚心動魄。
文革時期對僧人的迫害不只是身體的摧殘,還有對其宗教感情的辱蔑。位於我國最北端城市哈爾濱市的名寺——極樂寺,被一群紅衛兵搗毀,寺廟牆上貼滿了標語,紅衛兵勒令和尚們舉著「什麼佛經盡放狗屁」的大橫幅在寺院門前示眾,然後焚燒經書,搗毀佛陀塑像。但是極樂寺的遭遇,僅僅是中國佛教在文革中遭遇空前浩劫的冰山一角,詳見頻道今日高清圖組:哈爾濱極樂寺文革法難
五次法難,是中國佛教遭遇的歷史劫難,尤其是第五次,更是中國佛教的空前浩劫,也是中華文明的深重災難,已然成為我們民族錐心泣血無比慘痛的集體記憶,回顧這一段歷史,我們原本應該更加珍惜佛教今日的發展,更應該保護佛教,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努力發展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但是我們痛心的看到,時至今日,依然有一些人不顧歷史的教訓,不顧因果報應的鐵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違背天理良心,違反黨紀國法,以一己私利,悍然將罪惡的黑手再次伸向佛教,興教寺事件,瑞雲寺事件,驅僧奪寺、毀佛拆廟此起彼伏,令人憤懣痛心,唯有呼籲要牢記歷史的教訓,為了歷史不再重演。重申因果報應的法則,為了警醒無知無畏的人不要重蹈覆轍。
(編註:本文有關文革法難部分,摘選自原作者謝志斌《文革法難反思》)
(#)
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 (2017-06-27 07:19:36)▼
一些與佛教有關和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可能無關的事)的事
以下文中所講的內容在互聯網搜索網站即可搜索到,當中有的事是與佛教有關的。另外有的事是否與佛教有關、關係多少應由讀者自己判斷。
詳解中國佛教史上五次法難 文革破壞最嚴重
南越吳庭艷政權是受美國政府支持的,南越吳庭艷政權破壞佛教,1963年,出現僧人抗議自焚事件,發生僧人抗議自焚事件后不久,吳庭艷政權被推翻,吳庭艷被殺。
1963年11月,美國總統被殺。
近代日本是如何打壓佛教崇拜天皇走上不歸路的。
(#)
近代日本是如何打壓佛教崇拜天皇走上不歸路的?
2015-01-02 顏夢竹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一個炎熱的下午,日本九州的一所寺廟裡,僧人正在做佛教功課。
突然,大殿外傳來了鼎沸的人聲,一大群人正在打砸寺里的佛像。
寺廟主持大驚失色,更讓他吃驚的是,那些人手中拿著天皇的詔書,和當地政府的許可。
住持向當地官員們提出控告,得到的卻是一紙要求寺里所有和尚參軍的命令書。
類似的事件出現在日本各地,僅在薩摩藩就有1616座寺廟被關閉,2966名僧人被迫還俗,其中三分之一被徵召入伍。大量佛教名勝被破壞,無數佛像被砸毀,再扔進山谷,無數佛塔、僧堂遭到拆除。
自古以來,日本就是一個虔信佛教的國家。是什麼人,為了什麼,要展開這樣迫害佛教的運動呢?
這就要從明治維新的「維新」說起了。
明治維新中的『維新』,當然具有破舊立新的意思,但有的時候,『破舊』后立的還是『舊』,比如說打壓了傳統的佛教信仰,是試圖樹立以天皇為中心的神道教信仰。
神道教是日本的傳統信仰,在神道教裡面,山川沼澤可以成為神,樹木走獸可以成為神,死去的英雄人物也可以成為神,而天皇家族,則是神明們的中心。
那麼,天皇是怎麼從人變成神的呢?
根據日本古代官方修訂的「正史」認為,創造天地的是神明伊奘諾尊,伊奘諾尊生出的天照大神是太陽神,她的孫子奉命來到人間,世代統治日本,就是天皇家族。
在幕府統治日本的時候,天皇只有和小諸侯一樣大的封地。天皇雖被稱為神明,卻不能像神明一樣不食人間煙火。經濟困窘的時候,不得已,只能讓手下人在街上賣畫,來補貼皇室家用。
然而,幕府的危機改變了皇室的命運。
1868年,決定日本命運的鳥羽伏見戰役激戰正酣,戰鬥的雙方都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準備給對方致命的打擊。突然,一面帶著天皇徽章的錦旗在討幕軍上方揚起,幕府軍看到天皇的標誌,軍心盡散,沒有人敢向天皇旗幟開槍,於是一潰千里,討幕軍取得全勝。
在古代日本,雖然多數時間裡天皇沒有掌握實權,但在一般百姓心目中,仍然有著非常強的宗教的神秘感。很多人敢於反對政府,但不敢反對天皇。
明治政府抓住了民眾的這種心理,進行大力宣傳。明治維新開始之際,各級地方政府都向當地民眾宣示了一份官方「告諭」。裡面說,天皇是神明的子孫,是世世代代統治日本的,我們喝的水,吃的飯,調味用的鹽,縫衣服的針線,都是天皇的賜予,沒有天皇就沒有日本,更沒有日本人。天皇是神,也是所有日本人的大家長,那麼日本人也就是神的子孫,是比別的民族優等的民族。
在這樣的宣傳下,日本人在西方列強面前重拾了自己的民族自信。明治政府的西化政策,也依靠天皇得以推行。
很多日本人排斥像西方那樣吃牛肉、穿西裝、留鬍子,那麼明治天皇就率先吃牛肉、穿西裝、留鬍子。
當時曾經發生過一起劫持人質事件,一個武士不願意剃掉作為武士象徵的髮髻,劫持了政府派來逼他理髮的警察。
事件的解決極富戲劇性,警察們既沒有使用武力,也沒有同意他的要求,而是找了一張報紙,從窗口扔了進去。不一會兒,劫持人質事件宣告解決,劫持者扔下武器投降了。
是什麼樣的報紙,具有這樣的神奇效果呢?
答案在於報紙上刊登的明治天皇留了西式髮型的報道,看了這篇報道,劫持者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哭著放了人質,表示願意接受一切處罰。
如果天皇都變了髮型,他還要留著自己的髮髻,這就不再是武士的不屈和堅持,而是對天皇最大的不忠。
深知天皇影響力的明治政府,將自己的政策,通過天皇的名義發表,自己要做的事情,利用天皇的名義去做。明治政府擬定了《教育敕語》、《軍人敕諭》,以天皇的名義公開發表,教導國民要絕對的服從,成為了日本國民和軍人必須時刻牢記的準則。
天皇也不斷得到進一步的神化。
日本憲法規定,日本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日本陸海軍由天皇統帥之。
日本的國歌《君之代》詠唱天皇統治永遠不變,國旗「日之丸」對應了所謂的天皇祖先太陽神——天照大神。
明治政府還讓天皇去各地巡幸,巡幸途中,臣民遇到天皇一律行禮,看不到天皇真容。而天皇坐過的墊子,被傳說有治病作用,各地民眾都爭著能夠摸一下,天皇住過的房間,被按原樣永久保存。天皇在遊覽途中坐在石頭上休息一下,都要在旁邊樹碑立傳進行紀念。
在那個時候,所有日本人的家裡,都供奉著天皇夫婦的照片,被稱為「御真影」,在所有學校的教室里,也都在黑板上面掛著「御真影」,一旦有了天災,必須優先搶救「御真影」。出現了很多在火災和地震中,搶救「御真影」而遇難的教師或學生,也有校長因為沒能保護好「御真影」而自殺。
在這樣的狂熱崇拜下,從甲午戰爭到太平洋戰爭,日軍高喊「天皇陛下萬歲」衝鋒的聲音從未斷絕。但他們知道真實的天皇的樣子嗎?
雖然戰前日本人對天皇狂熱崇拜,並由此產生了日本獨有的軍國主義,但其實對大多數日本人而言,他們崇拜的天皇是一個想象中的天皇,真實的天皇他們並不了解。
為了保持「神」的形象,天皇有意識的和他人保持距離。即便是日本首相,也對天皇敬畏不已。因「田中奏摺」而在中國臭名昭著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被天皇訓斥后極為惶恐,因此辭職,並在不到三個月後暴死,傳說是被天皇嚇死的。連兇惡的戰犯東條英機,也向別人坦承,自己每次面見天皇之際都緊張得汗流浹背,生怕天皇斥責自己。
天皇的這種「威嚴」要藉助神秘來保持,有關天皇的報道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曾經有照片因為拍到天皇在笑,便因有損天皇威嚴而被封禁。讓大多數日本人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是日本投降之際向國民發布的《終戰詔書》。很多日本人在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那個略帶無力和嘶啞的聲音,就是天皇的「玉音」,同時他們才不無失望地知道,原來自己要為之獻出生命的,就是這樣一個人。
一輪金黃色的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徵,而略微帶有一點弧度的長刀,則是武士的象徵。溫軟美麗的菊花,原本似乎和沾染著血腥的武士刀風馬牛不相及。但誰又能想到,正是那菊花指引了武士刀。
菊花是日本皇室族徽,沉靜、內斂,代表的是美。刀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徵,愚忠、尚武,代表的是勇氣、忠義和名譽。菊花,優雅,刀,冷酷。
《菊與刀》這本書中寫道:只要天皇下達了命令,日本人就會用「竹槍」誓死作戰,當個人崇拜到了一定的地步,那菊花也會像刀一樣鋒利兇殘,而代表著暴力的刀,更是會失去控制,最終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
刀很難變成菊花,但菊花卻最終變成了刀。
這就是為什麼外表謙和的日本人,在戰場上卻兇殘無比的秘密。
明治維新后,打壓佛教的日本,開始信仰天皇,發動了多次大規模侵略戰爭,幾十年後即遭受最嚴重的果報,1945年3月9日,美軍發動東京大轟炸,投下逾2千噸燃燒彈。東京幾乎被夷為平地,近10萬人死亡,26.7萬幢建築付之一炬,這是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日本政府花了25天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幾個月後,又連續遭受兩次原子彈襲擊,那是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人為災難。日本投降后一夜之間進入亞洲最窮的國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