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反應很慢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喜歡抓住問題不放的人,或許歷經二十多年的思考後寫的《論百年樹人》(也發了這個博客中)就是明證。
人生漫漫,我感覺自己有好多的疑惑未能被解惑。直到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了幾個關於證偽西方史的短視頻,幫我解決了兩個半的疑惑。
這些疑惑分別是用銅鏡反光引燃帆船、特洛伊木馬,和半個疑惑:成吉思汗是什麼意思。
1.
具體記不清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但敢肯定的是在讀小學的時候,大約二、三年級吧。當時聽到了銅鏡反光引燃帆船的故事,於是,和兩個小朋友拿著小鏡子照不遠處的白紙,試圖引燃,但沒有成功。
最開始時是不能保證陽光被反射到紙上:當有一個人把陽光反射到紙上后,其它的人都以為是自己把陽光反射到了紙上,經過幾翻討論后,需要把陽光反射到身前的地上,然後慢慢地移動鏡子,將光反射到紙上。站一會兒后,略一活動身體,光就不知道反射到哪去了。
即使把最後能確定把光反射到紙上,也沒能引燃紙張。我們幾個小朋友最後認為是鏡子太小了,準備增加人手和加大鏡子時,被家長發現,從而只好放棄了這個活動。
在短視頻中,那對有名的「流言終結者」兄弟組織500人,拿500面銅鏡進行試驗,未能引燃船帆,後來改用現代的鏡子,也未能引燃,只是導致船帆溫度上升了十幾攝氏度(具體數字沒記住,有興趣的自己搜索下)。
幾年前,看一個考古的電視節目,知道在漢代,銅鏡是個奢侈品,只有少數的貴族才能擁有。於是,我就又想到了這個故事:公元前二百多年的阿基米德時代希臘已經富有到平民可以擁有銅鏡的程度了!當時,真的是感慨他們的富有!
2.
特洛伊木馬的體積和其中的士兵如何不製造一點聲音的。
也是讀小學的時候聽到了這個故事,曾經問過父親:那個木馬有多大?裡面有多少人?他們在馬里活動時發出聲音怎麼辦?
父親只是回答了馬很大,能裝好多人,至於裡面的人是否會發出聲音,他就不知道了。
後來工作時,在ICU中,看到一個患者,他應該是夜裡醒來,但ICU中的人手不夠,一直沒有評估他的狀態並解除四肢的固定(四肢被綁在床上的)。他不斷地用力活動四肢以緩解久靜的疲勞。看到這個患者時,我當時又想到了特洛伊木馬中的士兵:他們是如何達到長時間不做任何活動的?
將宇航員送到中國空間站進行時,交匯對接的時間曾經是六個多小時。從進行飛船到對接完成,宇航員們在狹小的空間中坐在那十幾個小時,他們的疲憊感是可想而知的。問題是他們的身體狀態好,又經過專門的訓練,同時長時間地處於失重狀態,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這時,我又想到了木馬中的士兵,猜測他們在進入木馬前也進行了專門的訓練。
看了證偽西方史的視頻后,終於明白自己被騙了,他們是在那編故事呢,至少,他們把類似「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民間傳說當作了正史來傳播。
3.
成吉思汗的含義
已經記不清是學習語文還是歷史時,學到了「成吉思汗」。我曾問過老師「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是什麼意思。老師的回復是這是個音譯的詞,具體含義他也不知道。有了網路后,我曾經搜索過,結果目前已經沒有人知道「成吉思」的具體含義了,主要是原因蒙古文是表音文字。同時,網上搜索的結果還有他曾經以「成吉思」帝的稱號給當時的宋朝政府發文。
西方人曾經在兩河流域發掘出大量的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書,已經有幾千看的歷史了,並且他們還能把這些文字幾乎全部翻譯成了現代文字。
讀書時,是先學的「中國歷史」,後學的「世界歷史」。當我學到「泥板書」的內容時,感嘆蒙古人真的是笨呀!才幾百年的時間,就不知道「成吉思」是什麼意思了。還是歐洲的科學家們有才華:能知道幾千年前的表音文字的含義。
幾年前看到一則報道,說是如果能破譯一個「甲骨文」的文字,將獎勵十萬人民幣。當時我就在想:1) 中國的這些專家真的是笨呀!要向歐洲那邊的學者學習,他們翻譯了幾十萬片的「泥板書」了!2) 表音文字比較表意文字更容易翻譯。3) 蒙古人為什麼不努力地去探討「成吉思」的含義呢?
看了「證偽西方史」的短視頻后,才知道自己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