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論百年樹人

作者:憨憨豆  於 2021-9-21 03: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評論

憨憨豆認為,這裡的「人」是指整體的社會意識形態,而非是個人。整體的社會意識形態具有極強的慣性,需要「百年」,甚至更久才可能發生可見的,或根本性的轉變。當然,這裡的「百年」是指「以百年計」,或長久的時間的意思。

 

如果現在(2021年)在網上搜索有關「百年樹人」的文章,絕大多數都討論是教育相關的問題。憨憨豆認為這些文章還是沒有抓住「樹人」的本質。當然,關於「百年樹人」的這個論題,也是困惑憨憨豆好多年的。最初知道這個詞的時候是在小學二或三年級吧,當時老師的解釋是教育的不易與長遠。當時,對這句話很不理解,不清楚如何一個人的生命能超過百年,即使是能長命百歲,一個百餘歲的老人家,難道也要天天去學校上課?如果真是這樣,憨憨豆覺得人生是恐怖的:總是上學,太可怕了!

 

在數年前,聽《王立群讀史記》,當聽到「非功勿侯,非劉勿王」時,好像突然間明白了「百年樹人」的含義,於是,留心周圍的人和事,並套用這句話,看看是否能解釋得通,於是,漸漸地憨憨豆覺得對這句話的理解達到了「正確」的程度,即「百年樹人」指的是整體社會意識形態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按」以百年計「的時間間隔才能發生可見的或根本性地改變。

 

首行,「社會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的慣性,一般情況下,一個社會的整體意識形態的改變,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時間,這也就是「百年樹人」的原因。在這種整體社會意識形態下,具體個人的」三觀」的改變也是需要很久的時間,或說同代人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三觀。

 

先來看一下讓憨憨豆頓悟的「非功勿侯,非劉勿王」的例子。

 

周王朝分封諸侯,經春秋戰國到秦統一,歷時八百餘年(前1056-前221年),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習慣了這種分封狀態。於是,秦一統后,有過是分封還是中央集權的爭論,因為始皇的絕對權威,分封制被否定。到漢朝建立時,面對開國功臣,劉邦不得不通過「白馬之盟」(前195年)的「非功勿侯,非劉勿王」分封一些諸侯和王。這種皇族封王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明、清時期。明朝封王的結果與漢朝相似,有封王造反,但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造反還成功了。清朝吸取了前明的教訓,封王是有封號無封地,並且無旨不可離京,所以很多清朝的王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北京二環範圍。各個王朝的「分封制」與周王朝的相比,差異比較大,但經歷八百餘年的周王朝的分封制的影響卻持續了近兩千年。

 

其次,在強大的「社會意識形態」的慣性下,具體個體的「三觀」的改變也具有強大的慣性,即幾代人的「三觀」可能都是一樣的,很難有本質的改變。當具體的個體的三觀改變時,往往已經是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是數百年後了。

 

比如,1947年出版的《圍城》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小資階層的生活,其中描述的一些情況,在當代中國仍然存在。比如,《圍城》中通過方遯翁(男主的父親)的口指出「女博士只能嫁給老外」。現在好多女名人的老公都是西人或非中國國籍的國人,總之,只要不是中國國籍就好。再如,小說中描寫的教育部的專員,說話時,總是喜歡以「兄弟我,在英國時」開頭。在憨憨豆參加過的為數不多的一些學術會議中,經常能碰到一些人在介紹其學術成果時,喜歡以「我在某某國時」這樣的話開頭。此外,小說還描寫了一個買辦在說話時,喜歡漢語中夾雜英文單詞的情況。這個情況在當今的中國更是常見,甚至在央視的採訪中,某知名專家喜歡用英語來解釋漢語中非常常見、非常簡單的同意詞的差異。《圍城》描寫的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情況,距今還沒有達到「百年」的時間,所以,我們好像還看不到用「我在某某國時」作為開場白的情況可在短期內消除。

 

在第一個例子中提及的八百餘年的周王朝的分封制,影響了中國近兩千年,那麼,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對中國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肯定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的,比如上個世紀,1915年袁世凱復辟。2018年,習氏修憲以期達到近似當皇帝的狀態。袁氏和習氏想做什麼,其實離普通人生活很遠很遠,芸芸眾生不會有太大的感受。這裡舉個例子,可檢測讀者是否還存在著「封建餘毒」的影響。

 

當年賴昌星潛逃加拿大后,中國政府要求加拿大政府將其遣返,加拿大以中國存在死刑為由而拒絕了中國的要求。後來,時任總理到加拿大訪問時,向加拿大保證不會對賴使用死刑,但加拿大仍然拒絕。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加拿大太不給中國面子:總理都做出了保證,你加拿大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呢?這純是自以為是,狂傲自大!

 

 

如果你有這個想法,那麼,對不起,在你的思維中,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封建餘毒」!

 

 

為什麼說你的思維中還有「封建餘毒」呢?其答案是,中國社會與西方主流社會一樣,是民主與法制的社會。總理,代表的是行政機構,不是立法機構,更不是司法機構,依法無權對司法機關指手畫腳,所以,總理保證不對賴氏執行死刑,是典型的干預司法獨立性的違法行為。

 

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包括民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了,但政府部門的家長式作風依然存在並且也被廣大民眾接受,即廣大民眾在潛意識中是接受某些重要官員集立法司法行政於一體的狀態,所以,社會意識形態的改變,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事情沒有絕對的,對於社會意識形態來說也是這樣,並不是所有事情的改變都需要百年的時間。與上述例子相比,憨憨豆觀察到的情況是,當某件事情或思維方式涉及到個人的切身利益時,其改變是相當地快的,不需要百年的時間。

 

比如,秦統一后,提出「書同文,車同軌」,同時統一度量衡。車、度、量和衡,都是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所以,很快推廣開來,但在《王立群讀史記》中指出,「書同文」沒有達到始皇的目標。始皇的「書」指的是秦小篆。王立群指出,秦小篆非常漂亮,是始皇指定的字體,但民間大量使用的是隸書。我們可以認為「書」為上層建築,不容易改變,屬於「百年樹人」的範疇;此外,書寫方式改變的也是不容易的,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現在開始改寫繁體字,將是一件多麼的恐怖的事情。而且,與度量衡和貨幣相比,「書」與自身的利益關係不大(在《王立群讀史記》中指出,民間使用隸書,而給始皇的奏章和官方的文件中,則使用小篆。並不是所有的會寫字的人都有機會給始皇寫奏章的),所以,始皇的「書同文」只是完成了一半:同文不同體。

 

前段時間曾經看到一篇三十年前後對比的「打油文章」(借用「打油詩」一詞,這裡使用「打油文章」以助大家理解),其中一條是「三十年前,你把人睡了一次,那人一輩子都是你的;三十年後,就算睡了多少次,人還不一定是你的」。

 

「從一而終」出自《易·恆》,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受國學水平所限,憨憨豆不清楚其他朝代的情況,只是從一些文學作品中知道漢唐宋時期並不是很嚴格的,明清時期達到了高峰。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因為「從一而終」關係到廣大半邊天的切身「性福」,所以歷經近兩千多年的諄諄教導,半邊天們終於認可了這個說法,但只用了短短的三十年左右的時間(憨憨豆認為應該從改革開放的1978年開始計算),半邊天們就完全地否定了這個說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把目光聚焦於整體社會意識形態時,就會非常容易理解為什麼需要百年的時間,而且,「樹人」快慢程度,從根本上來說,是與具體的個人切身利益相關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憨憨豆 2021-10-17 05:51
出乎意料,這篇文章的點擊量要比上一篇男人為什麼長乳頭高!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01: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