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4年1月台灣選舉賴清德為總統之前,中國大陸就稱其為「分裂分子」和「戰爭煽動者」。2025年初來,北京加大了對賴清德的抨擊力度:3月中旬,大陸國台辦發言人稱賴是「兩岸和平的破壞者」,並指責他將台灣推向「危險的戰爭邊緣」。兩周后,北京在台灣周邊地區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將賴清德描繪成昆蟲的漫畫。其中一幅漫畫描繪了一雙筷子從熊熊燃燒的台灣中挑出「寄生蟲」 賴(下圖 Daily Mail)。這種將賴清德非人化的行為反映出北京對兩岸關係走向的深切擔憂,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看來,賴清德意圖推動台灣走向獨立。與前任蔡英文相比,賴清德採取了對大陸更強硬、更挑釁的立場 - 今年3月,賴清德將北京定性為「境外敵對勢力」,並宣布了一項旨在實施17項廣泛戰略的計劃,以保衛台灣免受中國大陸滲透。

北京對賴清德的態度與二十年前對陳水扁的譴責如出一轍。北京稱時任台灣總統陳水扁為「頑固分裂分子」和「麻煩製造者」,並稱其「正處於懸崖邊緣,絲毫沒有要收斂的跡象」。北京加大了對陳水扁的外部壓力,並與台灣內部的反對黨合作,以挫敗其政治議程。如果陳水扁在2008年就是否舉行公投一事贏得多數台灣民眾的支持,中國大陸確實可能對台灣動武。
應該引起華盛頓擔憂的是,北京現並不認為賴清德政權僅僅是蔡英文執政的延續。相反,中國大陸視賴清德為與陳水扁一樣的「攪局者」,並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自賴清德就任總統以來,北京日益表現出願意動用軍事力量來恐嚇和懲罰台灣。如今,北京對台灣動武的準備遠比20年前更加充分。川普政府內部在如何處理台灣問題上存在的明顯分歧,則加劇了這些風險。如果北京懷疑美國對台灣的承諾,這可能會促使中國對台灣採取更具強制性的行動。所有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北京誤判的可能性 - 而且,隨著中國大陸軍事現代化進程接近關鍵里程碑,以及台灣正準備迎接下屆總統大選,北京很可能在2027年左右對台灣動武。以上是林邦妮、卡爾弗和哈特三位作者在他們的《The Risk of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high-and getting higher》一文中的觀點。該篇關於台海戰事的文章登載在5月15日一期的《外交事務》雜誌上。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2008年的前車之鑒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官方的表態一直強調台海兩岸和平統一不可避免。但近幾個月來,北京方面日益擔憂賴清德意圖系統性地將台灣與大陸「脫鉤」。大陸媒體指責賴清德將台灣社會軍事化,因為他優先考慮增強台灣的防禦韌性,恢復軍事法庭系統以處理台灣軍方官員的間諜活動和叛國行為,並加快了針對中國大陸可能入侵台灣的訓練和準備。北京強烈批評賴清德阻止北京滲透和對抗大陸「認知戰」的努力,認為賴清德阻礙恢復旅遊業,壓制和起訴親中團體和個人,阻止台灣公民申請中國身份證件,阻礙兩岸大學之間的學術合作,並修改台灣教科書以破壞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下圖 amazon/NEWBLOOM)。

今年3月,大陸政府發言人聲稱賴清德的「十七條」旨在「阻礙兩岸交流合作」。中國還譴責賴清德鼓勵台商加大對包括美國在內的民主國家投資的努力。北京認為這些舉措註定會失敗,並在4月美國威脅對台灣徵收高額關稅時嘲諷了台北。許多分析人士認為,賴清德的政治地位與其前任蔡英文相比較為薄弱。但他們擔心,這種弱勢可能會使賴清德更加大膽,因為他可能希望加劇與中國大陸的對抗,以爭取公眾支持。

基於對賴清德和台灣國內形勢的分析,大陸內部的鷹派聲音正敦促對台採取更具侵略性的政策。一些人呼籲對台灣動用武力,或重啟所謂的「內戰」行動, 即北京採取非和平方式統一台灣,例如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其他鷹派人士公開質疑,北京是否會在台北製造一場類似於1936年西安事變的危機。在那場事件中,領導中華民國政府及其國民黨軍隊的蔣介石手下的將領們把蔣介石抓了起來,迫使他與中共結盟,共同對抗入侵中國北方的日本軍隊。
一個更能讓大陸內部的鷹派警覺的就是賴清德可能重啟陳水扁任期內實行的最危險的一個舉措。為了提高台灣2008年3月總統大選的投票率,陳水扁將那次選舉與一場全民公投結合起來,決定台灣是否應該以「台灣」而非「中華民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這項提議幾乎觸及北京的紅線:2005年,北京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該法確立了大陸在若干條件下有權對台灣使用武力,這其中就包括「發生導致台灣脫離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件」。該法通過時,中國政府發言人暗示,全島範圍內的公投可以被視為重大事件。在陳水扁提出計劃在2008年大選中包括公投后,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警告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台灣公投即是一樁導致台灣脫離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件(下圖 The New York Times/UPI)。

在發出這些警告的同時,北京也釋放出重要的軍事信號。從2000年陳水扁任期開始到2008年初,中國部署的針對台灣的短程彈道導彈增加了七倍。公投前,布希政府發現解放軍已將位於台灣海峽附近的機動短程導彈部隊置於高度戒備狀態。美國軍方和情報界認為,中國大陸可能會像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那樣,向台灣周邊發射導彈 - 甚至更糟,中國可能真的攻擊台灣。幸運的是,2008年的危機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低投票率導致陳水扁的公投無效,反對黨國民黨候選人在總統競選中擊敗了陳水扁所在的民進黨候選人。美國在台灣附近部署大量軍隊或許也讓北京有所顧慮。華盛頓認真考慮了事態升級的風險,公開反對陳水扁的公投,並在公投前在台灣東北部和東南部部署了兩艘航空母艦,並在新加坡附近部署了第三艘。然而,這一事件表明,如果北京方面認為台灣做出「支持獨立」的挑釁,北京對使用武力是認真的。
山雨欲來
自2008年危機以來,中國大陸陸軍、海軍和空軍迅速實現現代化,其常規火箭部隊如今裝備了性能更強大的遠程導彈,包括先進的高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過去五年,北京的核武庫規模也翻了一番。除了硬實力的提升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啟動了全面的組織改革,使解放軍能夠開展更多聯合高科技作戰,併發起了前所未有的反腐運動,以根除阻礙軍事備戰的障礙。
北京動用武力的意願也在增強。長期以來,中國大陸一直通過軍事演習來磨練自身實力並威懾台灣。在2008年至2016年台灣總統馬英九任職期間,北京限制了這些軍事威懾行為,並試圖鼓勵兩岸加強合作。但強調台灣主權和安全的蔡英文接替馬英九后,北京恢復了大規模軍演。2022年8月,在蔡英文任期即將結束時,大陸在台灣附近舉行了規模空前、挑釁性更強的軍演。如今,中國軍事活動的速度和規模都在加快。賴清德上任不到一年,北京即打破貫例,已先後舉行了三次大規模命名軍演,並將其與小型軍演區分開來(下圖 BBC/SCMP/Youtube)。這方面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解放軍現在正利用此類大規模軍事演習來懲罰賴清德政府的國內政治行為。

解放軍過去的所有大型演習 - 1995-96年、2022年和2023年 - 都是在台灣領導人訪問美國或會見美國高級官員后發起的。2024年12月,在賴清德訪問太平洋期間經停夏威夷和關島后,北京確實進行了一次透露具體名稱的大型演習。但最近三次大規模演習都是對賴清德在國內的講話或聲明作出的回應。這些軍事活動明顯變得更加挑釁、難以預測和複雜。據報道,在4月份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的演習中,解放軍海軍艦艇居然還進入了距離台灣海岸24海里以內的區域。此外解放軍全年都在台灣周邊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並增加了在台灣以東的活動。與過去不同,共軍現在很少或根本不對其演習進行預警。這引起了華盛頓和台北的擔憂,他們擔心一旦大陸決定使用武力奪取台島,留給美國和台灣準備的時間可能不夠。

大陸海警與海軍在最近幾輪演習中聯手演練封鎖台灣,這與前幾年的演習不同。中共海上民兵組織 - 一個由政府支持的民用船隻網路,經常部署用於維護中國的領土主張 - 也日益參與其中。這些新參與者的參與表明,大陸正準備開展各種各樣的行動,例如入侵、由解放軍海軍主導的封鎖以及由大陸海警主導的對台灣的隔離。最後,大陸軍演的行動範圍也擴大了:去年12月的演習是解放軍三大沿海司令部海上力量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部署之一。解放軍在台灣周邊以及東海和南海開展了行動,展示了其控制第一島鏈(西太平洋從日本延伸至印度尼西亞部分地區的弧形島嶼和國家)內地區並阻止外部勢力進入台灣支援的能力。

除了這些大規模行動外,大陸現在幾乎每天都對台灣防空識別區進行軍事入侵。防空識別區是北京自行宣布的,超出台灣官方領空的區域。202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該區域飛行了創紀錄的3075架次,比2023年增長了80%以上。這些行動旨在使台灣對其周邊領空和領海的主權主張失去合法性,並使其難以監測和追蹤台灣周邊活動。其中一些空襲是「聯合戰備巡邏」的一部分,不僅涉及空中力量,還涉及協調的海上行動。這些巡邏現在幾乎每周進行一次,為解放軍提供了機會,使其能夠在無需進行更大規模演習的情況下迅速加強對台灣的脅迫。例如,在賴清德於3月份公布其「十七條戰略」幾天後,大陸解放軍啟動了兩次聯合戰備巡航,並在兩周后舉行了「海峽雷霆-2025A」演習。
不確定因素
美國政府注意到了解放軍在台海周邊的這些引人注目的軍事活動,並警告這是大陸軍方發出的不詳信號。今年2月,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塞帕帕羅堅稱,解放軍 「目前在台灣周邊的侵略性演習並非演習……而是綵排」 (下圖 X/Global Times/TAIPEI TIMES)。然而,在中國大陸加大對台軍事活動力度的同時,北京的許多人並不清楚華盛頓的立場。北京方面相對肯定的是,川普政府希望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競爭,尤其注重經濟關係。北京分析人士也普遍認為,川普將儘力利用台灣作為這場競爭的一張牌,至於他將如何利用台灣這枚籌碼,則尚無共識。

中國大陸專家評估稱,川普及其團隊在台灣問題上存在分歧。許多人認為,川普希望與北京進行談判,他和他的許多支持者希望避免捲入外國軍事糾葛。但政府內部的國家安全鷹派人士,例如國務卿盧比奧,仍然專註於遏制中國大陸的氣勢和影響力。大陸參與對話的人指出,川普的國家安全團隊並不接受大陸對賴清德台獨的擔憂。這些大陸人士擔心,在日常對台政策方面,川普政府可能會通過深化合作和增加軍銷來加強與台北的關係。

這些相互矛盾的評估,讓北京無法判斷美國是否會在台灣受到大規模或低強度攻擊時派軍隊介入。但北京官員認為,如果不加以制止,美國可能會進一步向台灣靠攏。這將造成一種容易引發誤判的局面。中國大陸可能會認定需要對台灣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以向川普的國安團隊明確表示,北京既不會容忍美台關係的發展,也不會對台灣採取的任何北京視為挑釁的言行置之不理。與此同時,北京認為川普打心底不願意保衛台灣,於是可以對台灣採取進一步升級的行動。

修正航向
美國及其盟友的政策制定者絕不能忽視中國大陸對台灣看法及其在台行動的轉變。隨著賴清德任期的延續,北京和台北可能會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中國大陸專家認為,賴清德可能會在2027年下屆總統大選前採取更激進的措施,推動台灣獨立。中國大陸分析人士擔心,如果賴清德在民調中表現不佳,他可能會鋌而走險像陳水扁在2008年所做的那樣,強化反華立場以贏得選舉支持。習近平本人已設定了解放軍具備武力奪取台灣能力的最後期限,那就是2027年(下圖 Linkedin/Daily Mail)。鑒於習近平正努力加速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他的軍隊領導人不太可能在2027年時告訴他實話,那就是解放軍尚不具備對台成功實施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能力。這意味著不解實情的習近平屆時會更加自信,並願意冒險挑起危機或衝突。

當北京對台灣的耐心日漸消退,武統的意圖愈發強硬,川普政府更有必要確保北京清楚地了解美國的決心及其對抗中國大陸侵略的意願。美國必須付出巨大努力來遏制衝突,或者,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則必須阻止並擊敗北京的軍事冒險主義。除了增強自身以及台灣及其盟友的軍事實力,並大幅增加盟友和夥伴的國防開支外,華盛頓還必須更好地整合美國對華及對台政策的不同要素,以增強威懾力,並降低潛在對手誤解的風險。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北京並非僅僅通過觀察美國的國防行動來評估華盛頓的決心。例如,在大陸專家關注中美關稅和貿易談判之際,一些專家注意到,華盛頓在關稅問題上既迅速加碼,又很快做出了讓步,從而表明川普最初只是虛張聲勢。而美國政府現在認識到,儘管中國大陸側重於競爭,但仍然需要與北京合作。

隨著美國在多個領域快速行動,至關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北京如何將美國各項政策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以更全面地理解美國的戰略和意圖。鑒於北京對華府的誤解,川普政府必須在公開和私下場合糾正並反擊中國的言論。如果川普政府不想陷入危機,就不應該給北京留下這樣的機會。未來幾年,台灣海峽局勢已經夠動蕩的了,如果北京對華盛頓是否採取行動的認知出現混亂,那隻會讓形勢雪上加霜。
* 文章作者之一的林邦妮(Bonny Lin)現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China Power Project at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主任兼高級顧問。
作者之二為約翰·卡爾弗(John Culver)。是現就職布魯金斯學會約翰·L·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 at Brookings)任非常駐高級研究員。他曾擔任中央情報局官員35年,其中包括2015年至2018年擔任東亞國家情報官員。
作者之三布萊恩·哈特(Brian Hart)為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副主任兼研究員。
參考資料
彭博. (2025). 中國大陸在台灣附近舉行第二天軍演 賴清德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 msn. 鏈接 https://www.msn.com/zh-tw/money/topstories/%E4%B8%AD%E5%9C%8B%E5%A4%A7%E9%99%B8%E5%9C%A8%E5%8F%B0%E7%81%A3%E9%99%84%E8%BF%91%E8%88%89%E8%A1%8C%E7%AC%AC%E4%BA%8C%E5%A4%A9%E8%BB%8D%E6%BC%94-%E8%87%B3%E5%B0%91%E6%98%AF%E8%B3%B4%E6%B8%85%E5%BE%B7%E4%B8%8A%E4%BB%BB%E4%BE%86%E7%AC%AC%E4%B8%83%E6%AC%A1/ar-AA1C7cnC
Lin, B. Culver, J. and Hart, B. (2025). The Risk of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high-and getting higher.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risk-war-taiwan-strait-high-and-getting-hig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