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除了勝利別無所求

作者:國華B  於 2024-5-3 05: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4評論

相應於美國在阿富汗、烏克蘭和中東地區的境遇,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似乎不錯 -- 加強與日、韓和菲的聯盟,限制中國大陸獲得美國關鍵技術,並獲得兩黨一致支持的對華競爭政策(下圖 SCMP)。然而,近來拜登團隊與中共在「管理競爭」的口號下緩和關係有近視行為之嫌。因為拜登團隊這樣以犧牲全球安全為代價尋求雙邊穩定的行動,有可能浪費其早期取得的成果,並失去美國對華競爭的最終勝利。


反觀中國大陸。自2020年以來,北京的核武庫增加了一倍多,常規軍事力量的建設速度也比二戰以來的任何國家都快。在國際上,北京正在推行一系列旨在瓦解西方、建立反民主秩序的全球舉措,包括為俄羅斯、伊朗、朝鮮和委內瑞拉的擴張主義獨裁政權提供支持。這些行動表明,中國大陸在繼續推進其富於進取心的目標。美國也不應放棄在與北京的競爭中取得勝利的目標。美國取得競爭勝利將意味著,中共放棄任何想要在與美國及其盟友的冷衝突或熱戰中獲勝的企圖。中國人 -- 從統治精英到普通公民 -- 將為發展和治理模式找到新的靈感,擯棄依賴對內鎮壓和對外敵視的作法。

為了獲得競爭的最終勝利,美國還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美中關係將出現更大的摩擦。華盛頓在與北京交往中將使用更具對抗性的語言和實施更具對抗性的政策,這有助於明確劃出北京及其追隨者不能逾越的界線。美國必須迅速增強防禦能力,以在軍武質量上實現對北京毫無疑問的優勢。這意味著,華盛頓只能從實力地位出發與北京進行交往。

中國大陸領導人已經發動了對美國的冷戰。華盛頓應該承認和接受美中冷戰,並堅決地贏得這場鬥爭(下圖 yahoo!finance)。虛頭巴腦地侈談緩和,最終反倒可能引發一場熱戰。華盛頓應該接受這場新冷戰,為贏得勝利拋棄那些中庸的行動或怯懦的言辭。美國需要公開宣布,一個犯下種族滅絕、助長衝突、威脅戰爭的極權主義政權永遠不會成為可靠的夥伴。就像華盛頓在20世紀70年代為應對蘇聯而採取的不可信的緩和政策一樣,華盛頓現在的做法非但不會得到北京的合作,反倒會使中共領導人更加相信他們可以不受懲罰地破壞世界穩定。


以上是刊登在4月10日一期的電子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一篇文章的內容簡介。該篇題為《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的文章,由波廷格(Matt Pottinger 下圖1 CSIS)和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 下圖2 DefenseNews)合作撰寫。波廷格在川普總統時期曾先後擔任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和副國家安全顧問(Senior Director for Asia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Deput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加拉格爾則從2017年始擔任威斯康星州選出的聯邦眾議員,及眾議院中共特別委員會主席(U.S. Representative from Wisconsin,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已辭職並將為Palantir公司工作)。兩人在對華關係中,均被視為對華強硬的鷹派。鑒於川普在2024年的大選中勝出的可能性,波廷格和加拉格爾在本文中建議的對華政策,有可能為美國下屆政府所採納(如果川普勝選的話)。特編譯介紹如下。



拜登的底線

拜登政府上台後,基本維持了前任川普總統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徵收的關稅。在對川普發布的行政命令進行一些調整之後,拜登政府於2022年10月7日宣布了新的先進計算和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大幅擴大了川普政府對高端半導體及其製造設備出口的控制,減緩了北京主導先進微晶元製造的計劃。同時,拜登政府組織了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與日本和韓國領導人舉行了備受矚目的三方峰會,以及澳、英、美之間的防務協定AUKUS。這一系列行動擴大了美國的朋友/盟友圈,增強了美國(及盟邦)針對中國大陸的力量。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拜登適時地與中共領袖視頻通話,警告北京不要向莫斯科提供「物質支持」,否則美國政府將對中國大陸實施全面制裁。正因為美國政府的反覆告戒,中國大陸基本上沒有向俄羅斯提供可直接用於作戰的軍事物資。但是,北京還是購買了大量俄羅斯石油,藉此向莫斯科提供了其急需的資金(下圖 The New York Times)。


如果說華盛頓的這些最初政策是成功的話,拜登政府現行政策 -- 抵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安撫伊朗、遏制朝鮮,同時與北京既接觸又競爭 -- 就顯得不那麼連貫甚至可以說是混亂的了。事實上,中共領袖習近平曾在2021年1月的一次中共高級官員研討會上說。 「時與勢站在我們這邊,」他認為(混亂的)世界形勢對中國來說是機遇大於挑戰。俄烏開打一年多后的2023年3月,習不僅認為自己是世界動蕩的受益者,而且還是這種動蕩的締造者之一。在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時,他在鏡頭前對普京說(下圖 thejapantimes):「現在,世界正發生100年未見的大變。我們是共同推動這些變化的人。」 是的,習近平的確在製造世界動蕩。而拜登政府則對北京的咄咄逼人言行反應蒼白。


2023年2月1日,蒙大拿州居民發現一個巨大的白色球體向東漂移 -- 中國大陸擁有的間諜氣球;新冠肺炎最初可能是從中國大陸實驗室意外泄漏後傳播的;向北美供應大量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當這些狀況出現時,美國本可指責北京煽動混亂,並藉此系統地向該國施加代價作為回應。但拜登政府只是在國內政治壓力下,才下令在大西洋上空將北京的氣球擊落。國務卿布林肯也僅僅是推遲,而非取消,其原定的北京之行。非但如此,2023年5月至8月,拜登政府還先後派送了五名內閣級別官員訪問中國大陸,以便恢復雙方的軍事談判,就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慧進行新的對話,以及合作遏制芬太尼前體化學品在美國的泛濫。

此外,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在加沙發生襲擊后,演算法受中共控制的TikTok又喋喋不休地出現了反以色列和反美宣傳(下圖 The Times)。在胡塞人在紅海對商船和美國軍艦發動的襲擊一事上,儘管華盛頓一再敦促北京介入,中方並未採取任何行動來幫助控制事態的發展。即便如此,意識到了形勢嚴重性的拜登總統,在2023年10月中旬的一次演講中,僅提到侵略者是伊朗、朝鮮和俄羅斯。是的,他略過了這些侵略國家的主要支持國 – 中國大陸。


重溫70年代

當前的情景與20世紀70年代何其相似。彼時的蘇聯正竭力破壞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 對盟友埃及1973年突襲以色列未發出任何警告;援助安哥拉、葡萄牙和越南的共產主義者;迅速擴大其核武庫,大量投資其常規軍事。這些全都是在美蘇緩和的口號下發生。緩和是尼克松總統和他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亨利·基辛格設計的減少美蘇對抗政策。通過施加壓力和引誘,以及淡化意識形態差異,美國試圖與俄羅斯進入全球力量的穩定平衡。通過緩和,華盛頓希望莫斯科對其國外採取破壞行動的意願有某種程度上的自我剋制。在緩和局勢下,華盛頓削減了國防開支,並對莫斯科侵犯人權的行為睜隻眼閉隻眼。

尼克松和基辛格認為,緩和將確保蘇聯在管理世界各地危機時幫助西方,因為置身於同一個經濟關係網路中的蘇聯,將很難(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採取損害西方利益的行動。但俄羅斯人對緩和有自己的想法。蘇聯用表面接受與西方的緩和而製造出一種假象,讓西方國家洋洋得意地認為自己的謀略得逞。私底下莫斯科卻趁機大量擴充軍備,發展成為美國的全面軍事對手(下圖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尼克松和基辛格的緩和政策,實際上並未實現其目標。


1977年上任的吉米·卡特總統的民主黨政府,最初也打算繼續與蘇聯的緩和政策。他願意將蘇聯損害美國利益的行動與其在軍備控制方面與美國的合作區別對待。但蘇聯在全球範圍內變得愈加咄咄逼人的行為,讓國會對莫斯科失去了信心,拒絕批准卡特團隊與蘇聯談判達成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卡特的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也不對美蘇緩和抱有希望。布熱津斯基認為,1978年,蘇聯資助數千名古巴士兵在非洲之角發動暴力革命,支持衣索比亞與索馬利亞的戰爭等惡行與緩和政策背道而馳。蘇聯入侵阿富汗,更是給美蘇軍備控制談判以及更廣泛的緩和政策釘上了「最後一顆釘子」。

卡特敗選後於1981年入主白宮的共和黨里根總統,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直截了當地表示:「緩和是蘇聯用來追求其目標的單行道。」里根總統坦率地談到了蘇聯威脅的性質,指出獨裁者脅迫民主國家保持沉默的手法,就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1987年,里根無視一些助手的異議,在德國柏林牆附近發表了他任期內最具標誌性的一句話:「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 里根總統實際上宣告了緩和政策的終結。最終,美國贏得了對蘇聯的冷戰。(下圖 Azerbaycan)


無煙的戰爭

華盛頓在與北京競爭的今天必須採取類似的做法,更加努力地在中國大陸境內傳播真實信息,並使大陸公民能夠安全地相互交流。美國政府應該像當年裡根總統拆除柏林牆那樣,聚焦於拆除中國大陸的「防火長城」 -- 或者至少在其牆上開一個洞。華盛頓必須行動因為北京正在對美國發動一場激烈的信息戰 -- 儘管美國有著天然的優勢,卻在這場信息戰中敗退。中共領袖及其核心圈子將這場信息戰視為一場對抗西方的意識形態戰鬥:「『精神控制』之戰發生在無煙戰場上。它發生在意識形態領域。誰控制了這個戰場,誰就能贏得人心。…… 當涉及到意識形態領域的戰鬥時,我們沒有任何妥協或撤退的餘地。我們必須取得全面勝利」。

對中共來說,互聯網是這場無煙戰爭的「主戰場」。2020年,學者及中共最高間諜機構副部長袁鵬寫道,他也認識到了控制網路言論的力量:「在互聯網時代……什麼是真相,什麼是謊言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誰控制話語權。」 中共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和利用「外部話語機制」,特彆強調TikTok等短視頻平台是話語權的「擴音器」 (下圖 FINANCIAL TIMES)。根據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2024年2月的一份報告,中國宣傳機構運營的TikTok賬戶「據說在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周期內,針對的是兩黨候選人」。


當中共試圖制定全球話語條件時,它最希望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共侵犯人權的行為保持沉默,對中共進攻性的台灣政策保持沉默,以及對西方與生俱來的信仰保持沉默。因此,中共在無煙戰場上的大部分戰略就不令人意外了 -- 淹沒它不喜歡的言論 -- 無論是在中國大陸還是國外。真正令人不安的是美國對中共言行保持沉默,因為這向北京發出了中共在前進,美國在後退的信號。

重新武裝美國

美國官員首先需要對美中競爭有清晰的認識 -- 如果美國要阻止戰爭並最終贏得這場競爭,緊張局勢的加劇在短期內是不可避免的。一旦面對這些事實,政府官員就需要制定一項更好的政策,那就是重新武裝美國軍隊,降低對中共經濟的依賴,並組建一個更廣泛的抗中聯盟(下圖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然而,拜登政府的最新預算要求削減了急需的戰鬥力,人們會認為這是1994年,而非2024年。拜登政府的新預算要求為印太地區提供略高於50億美元的武器和工業基地支出,僅占整個補充請求的5%。同時,白宮願意向台灣提供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僅為國會授權(10億美元)的一半。拜登政府應該立即改變方針,將GDP的4%甚至5%用於國防,而不是最新預算的3%。為提高美軍在台灣海峽的威懾力,國防預算應在未來五年中每年額外支出200億美元威懾基金,用於增強和分散美國在亞洲的戰鬥力所。

該威懾基金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最大限度地擴大現有生產線,為亞洲建立關鍵彈藥的新生產能力,包括可遠距離摧毀敵方目標的反艦和防空導彈。五角大樓還應該利用威懾基金來調整現有的軍事系統,甚至民用技術,如商用無人機,以幫助保衛台灣。五角大樓應該迅速採用其他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包括各軍種部署數千架低成本無人機,將台灣海峽變成一些人所說的「沸騰的護城河」。考慮到印太地區的海洋地理以及中共龐大的導彈庫對美軍基地構成的威脅,美國將需要擴大與盟友和合作夥伴的託管和准入協議,以擴大美軍在該地區的足跡。五角大樓將需要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設施,並在整個太平洋地區預先部署燃料、彈藥和設備等關鍵物資。

但是,如果中共在經濟上挾持西方的話,美國即使遏制住了中共軍隊,也會輸掉這場新冷戰。北京決心將其對全球供應鏈的控制和對關鍵新興技術的主導地位武器化。為了減少中共的影響力,確保美國而非中共開發未來的關鍵技術,華盛頓需要重新設定雙邊經濟關係的條款。美國應廢除給中共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取消大陸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慷慨條件。要將中共轉至一個新的關稅欄目,同時美國要逐步提高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的進口產品關稅(下圖 Adama Intelligence)。提高關稅帶來的收入可以用於抵消美國出口商因中共的報復措施而產生的成本,並用於加強美國重要戰略產品的供應鏈。


華盛頓還必須阻止美國資金和技術流向支持北京軍事建設和高科技監控系統的中國大陸公司。拜登政府2023年8月的行政命令限制了一部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但這還不夠。華盛頓必須擴大投資限制,禁止向高超音速飛行技術、太空系統和生物技術這類關鍵和新興技術投資。華盛頓還必須結束美國金融公司提供公開交易金融產品的做法,禁止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共同基金向列入美國政府黑名單的中國公司投資。商務部應以出口管制先進半導體為模式,也對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美國創新的其他關鍵領域實施類似的出口禁令,減少關鍵技術流向中國。

美國需要建立一個友好夥伴聯盟來深化相互貿易 -- 與英國達成雙邊貿易協議;升級與日本的雙邊貿易協定;與台灣建立一個新的協定;接納印太地區其他符合條件的經濟體加入這些協定。以美-墨-加協議設定的高標準為基準,制定一項印太數字貿易協議,促進志同道合的經濟體之間的數據自由流動。

美國應該通過從盟國招募有才華的工人來推動國防工業的創新 -- 每年通過EB-5計劃批准大約10000份簽證,讓那些向美國企業投資數十萬美元的人獲得綠卡。這些簽證應聚焦夥伴國家,給予擁有國防關鍵領域高級學位的夥伴國家公民工作授權。

美國政府還需要招募下一代冷戰戰士,將他們的才能應用到與中國的競爭中。政府徵兵不應以降低標準、增加薪水,提倡多樣性、公平性和意識形態包容性為條件。軍隊徵兵應當理直氣壯地宣揚傑出精銳、一視同仁、全志願兵役制的優點長處,鼓勵美國年輕人獻身國防(下圖 U.S.ARMY)。情報界則需要招聘新興技術、金融和開源研究方面的專家,並使其更容易暫時離開私營部門替政府工作。國安機構需要擁有亞洲及中共歷史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深厚專業知識,軍事院校的課程以及專業軍事教育都應反映這一轉變。


最後,美國官員需要招募普通美國人為這場戰鬥做出貢獻。儘管昨天的蘇聯和今天的中共有很多不同,但冷戰可為美國人提供一個框架來指導今天與中共的競爭,這意味著實體或/和個人的如下行為也會對美中競爭產生影響:公司是否在中國大陸建立敏感的研發中心,個人是否下載TikTok等等。

中國的未來

今天,美國政府來沒有一個明確的競爭結束目標。拜登政府提出要管理與中共的競爭,但這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過程。華盛頓應該直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想要的最終狀態:一個能夠擺脫共產獨裁統治的中國大陸(下圖 mint)。由於中共的嚴厲統治,甚至許多中共黨員都開始相信,幾年來導致中國大陸在繁榮、地位和個人幸福感方面急劇下降的制度值得重新審視。中共使中國大陸成為一個監控一切、強迫勞動和對境內少數民族實行種族滅絕的國家,褻瀆了本可產生更好模式的源泉 -- 中國的哲學和宗教。


20世紀70年代的冷戰讓華盛頓明白,試圖通過緩和與強大而雄心勃勃的列寧主義獨裁政權實現穩定和持久的權力平衡是不可能的。里根政府實施了成功的策略,讓蘇聯人相信他們正走在失敗的道路上,加劇了他們對整個蘇維埃體系的懷疑。

當然,美國的勝利是建立在兩黨總統制定的戰略基礎上,並體現在NSC-68等文件中。NSC-68是1950年杜魯門政府的政策文件,認為美國的「政策和行動必須促進蘇聯制度性質的根本改變」。而里根政府在其1983年的第75號國家安全指令中呼籲「對蘇聯施加內部壓力,以削弱蘇聯帝國主義的根源」。與此同時,里根與蘇聯進行了比他的任何前任都更令人滿意和富有成效的接觸 -- 但是在他加強了華盛頓相對於莫斯科的經濟、軍事和道德地位之後。里根明白排序就是一切。他也知道,對抗性的第一階段並不容易,也不舒服。1982年5月,里根關於國家安全戰略的第一項指示預測,「80年代的十年可能會對我們的生存和福祉構成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緊張和不安的時期,里根在這段時期稱蘇聯為「現代世界邪惡的焦點」,並極力削弱其經濟,對抗其在世界各地的破壞穩定活動。歷史表明,里根/美國贏得了勝利(下圖 BROOKINGS)。


中共領袖詆毀蘇聯最後一任領袖戈爾巴喬夫,並像約瑟夫·斯大林那樣塑造了自己的領導風格。他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可與美國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領導人,而是混亂的代理人。華盛頓應該努力削弱中共帝國主義的根源,並支持一位行為不那麼冷血無情的中國大陸領導人。這不是要對中國大陸強迫實施政權更迭、顛覆或戰爭。而是如中共領導人喜歡說的那樣,這是實事求是,或曰直言不諱。我們要理解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不想與宣揚自由價值觀的大國無限期共存,因為那會對其(中共)統治構成根本威脅。

目前大批中國人背井離鄉潤到美國和其他國家,希望生活在尊重人權、尊重法治、提供無限機會的國家。台灣的民主表明,中國大陸也可以是這樣一個尊重人權、尊重法治、提供廣泛機會的地方。去那裡的路途可能遙遠。但為了美國自身的安全,以及所有中國人的權利和願望,這是唯一可行的目的地。

參考資料

Pottinger, M. & Gallagher, M. (2024). 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no-substitute-victory-pottinger-gallagher?utm_medium=promo_email&utm_source=fa_editl&utm_campaign=pre_release_no_substitute_victory_prospects&utm_content=20240410&utm_term=promo-email-prospects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4-5-3 05:52
【以上是刊登在4月10日一期的電子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一篇文章的內容簡介。該篇題為《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的文章,由波廷格(Matt Pottinger 下圖1 CSIS)和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 下圖2 DefenseNews)合作撰寫。】

本人的理解是:這句話之上是譯文,來自於鏈接給出的參考資料。這句話之後下面的文章都是您自己的原創觀點,或是整篇都是譯文?
回復 七把叉Archie 2024-5-3 12:06
浮平: 【以上是刊登在4月10日一期的電子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一篇文章的內容簡介。該篇題為《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的文章,由波廷格(Matt Pott
應該是編譯還有夾敘夾議   總的來說,文章不錯。基本觀點都有的放矢,而且言之有據。
回復 浮平 2024-5-3 12:09
七把叉Archie: 應該是編譯還有夾敘夾議    總的來說,文章不錯。基本觀點都有的放矢,而且言之有據。
嗯。就是引述轉發作者內容時不太清楚。
回復 rfw1972 2024-5-4 03:08
再多武器,不敢打沒屁用。韓戰除了毛所有人都反對,越戰除了鄧也所有人反對,他兩死了,共產黨徹底紙老虎加豆腐渣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6 22: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