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製造業地位堪憂?

作者:國華B  於 2024-3-8 05: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自去年以來,有關中國大陸的負面消息不斷 -- 房地產危機、通貨緊縮、消費者信心疲軟、股市暴跌和出口產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下降。尤其是墨西哥,2023年取代中國大陸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國。非但如此,大陸現在還排在加拿大後面降為美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其出口產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從最高時的22%降至2023年的14%。經濟面的跌跌不休,美中貿易關係因關稅和地緣政治緊張而持續惡化,以及中國失去了自2019年一直保持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Fortune Global 500)排行榜上的榜首位置等不利因素,似乎在印證一些專家學者和政治學家的預言 -- 中國大陸已經過了巔峰,正步入盛極而衰階段(下圖 Linkedin)。相應地,中國大陸的製造業也榮景不再,部分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國趕超替代。


對此,歐盟研究基礎設施領域的科學和技術合作項目Eurizon的策略師斯蒂芬·珍(Stephen Jen)和喬安娜·弗萊雷(Joana Freire)今年2月特別撰寫了一份報告,分析討論中國大陸的經濟形勢及其製造業走向。這兩位Eurizon的策略師在研究分析了相關資料和經濟活動數據和認為,目前尚無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頂級製造業強國。經濟活動全球化繼續發生且中國大陸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猶存,只是全球貿易流量進行了重新組合。中國大陸在美國進口總額中的市場份額已經大幅下降,但是大陸與墨西哥和越南等國的貿易則大幅增加。而墨西哥和越南均增加了他們與美國的貿易量,向美國出口了更多的商品。於是,Eurizon的珍和弗萊雷說:「在這場貿易爭端中,美國可能『贏了』,但中國沒有『輸了』。」 根據Eurizon的數據,中國大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下圖 G/E),2021年,它們在全球製造業出口中的份額達到21%,絕大多數產品組最近都取得了顯著的增長。


中國貿易重心的轉變

根據中國大陸商務部提供的數據,2012年大陸出口商品金額為20487.8億(美元),發改委發布的2022年的大陸出口商品金額為35900億(美元)。但是,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彙編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出口產品在這十年中所需進口零部件停滯不前,但涉及大陸國內供應鏈的零部件數量卻急劇增加。也就是說,「中國出口導向型製造業」生產供應了其新增加的15000多億美元出口產品所需的零部件。Eurizon的策略師珍和弗萊雷還注意到,北京持續對越南和墨西哥等國進行大量投資(下圖 REUTERS/Blooomberg),並創造了「令人驚訝的成功」結果 -- 向這些國家出口中國大陸企業在中國本土生產的零部件在墨西哥/越南當地組裝,不但避開了美國對中國大陸組裝產品的關稅,還讓生產零部件的中國本土企業繼續發展壯大。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還在增加對歐洲的出口,部分彌補了因美國減少進口大陸商品帶來的損失。



中國大陸不斷發展變化的貿易結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能夠同時在低技術和高技術行業獲得出口份額,包括皮革製品、卡車拖車和光學儀器等需要不同技術的行業. 換言之,決定中國大陸生產製造商相對競爭力的因素是如此跨產業多樣化,以至於人們通常提到的所有不利因素都不足以減緩其製造業升極換代的軌跡。正是這種超競爭力導致該地區的製造業集中在中國大陸,將對其鄰國產生深遠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 – 即中國主導,其他國家配合。

值得重視的還有專註於綠色技術產品的中國本土供應鏈正蓬勃發展。據大陸中央人民政府網站顯示,2013-2022年世界環境綠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0.85%。同期,中國大陸的年均增長為3.18%。中國大陸在全球綠色環保出口中的佔比,也由2013年時的12.1%,上升至2022年的16%。所以,儘管有些產品的海外總出貨量在下降,大陸的綠色環保商品出口仍在蓬勃發展。其結果就是中國大陸出口的重大再平衡,同時保持其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國的地位。事實上,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一項分析,自2017年以來,中國大陸在亞洲對世界其他地區出口中的價值份額大致保持不變,約為36%。這些綠色商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陸出口「新三樣」: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和電動汽車(下圖 X)。中國大陸在這些領域都佔據決定性的優勢,或者說,均對美國構成威脅


誰是「下一個中國」

中國大陸可能尚無失去其第一大貿易地位之虞,但其經濟的發展方向卻堪憂。瑞銀策略師在近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由於市場情緒疲軟,疫情后的復甦乏力,中國大陸正在消化長期的房地產過度投資。」 其低迷不振的房地產市場拉低了家庭財富,損害了消費者信心,並抑制了需求和支出。最新的CPI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的通貨緊縮問題仍在惡化。與此同時,大陸股市表現嚴重遜於全球股市,反映出世界對中國的悲觀看法,並體現在外國對華投資上 -- 2013年第三季度出現了首次外國直接投資赤字。美國的科技封鎖和友岸及近岸外包,則使中國大陸面臨的製造業外移問題雪上加霜。這時的墨西哥,尤其是印度(下圖 YouTube),則釋出種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企圖取而代之中國大陸執世界製造業牛耳的地位,成為下一個中國。


但是,Eurizon的策略師們對出現另一個國家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上佔主導地位的製造商表示懷疑。因為大陸的產能不僅遠遠超過了競爭對手,而且對手國的競爭力在下降。在過去三年中,墨西哥和越南的出口價格分別上漲了30%和31%。Eurizon策略師認為,由於潛在替代國出口價格的上漲速度快於一般通脹,墨西哥和印度等國家的製造能力也面臨應力和壓力,包括技術工人、基礎設施和運輸的短缺。讓我們用一組數字來說明: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勞動力約為2.12億,超過了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韓國、印度、墨西哥和越南等經濟體相加的勞動力總量。

世界可能會慢慢遠離中國,但小國,甚至墨西哥或印度,將難以擁有從基礎設施、資金、技術、以及應對快速變化的能力等必要和充要條件,使本國發展成為與中國大陸同等體量的製造業中心。 『下一個中國』很有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 沒有其他國家有能力取代中國。Eurizon的珍和弗萊雷表示,北京仍然可以利用支持性、務實的政策吸引外國投資者回到中國大陸,最終幫助其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他們說:「到目前為止,中國成功地保持了其作為世界卓越製造業基地的主導地位。」 (下圖 VoxEU)


中國大陸仍有利可圖

目前許多關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軌跡的悲觀論調忽視了大陸對創新的熱情,以及創新與可持續、生產力主導的長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重要聯繫。北京正在迅速成為印太地區的創新中心,擁有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研究中心,和眾多全球領先的科技集群。中國大陸實體現在是多個行業和先進技術的創新領導者,將成為大陸長期經濟增長的重要結構性驅動力。中國大陸將越來越主導該地區的高價值經濟活動。如今,中國大陸在世界太陽能電池板市場的份額從44%上升到62%,比亞迪電動汽車的銷售已超過特斯拉,2023年出口的汽車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中國大陸對產品和技術創新的日益關注應該會增強人們對其長期經濟前景的信心,尤其是相對於亞洲其他地區。

正是基於對巨大的中國大陸市場經濟前景的信心,莫里森(Allen J. Morrison 下圖1 ASU)和布萊克(J. Stewart Black 下圖2 THE CONVERSATION)在2月13日發表於《哈弗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文章中指出,外企「完全撤出中國可能是短視的。」拋開北京是否能取代華盛頓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的爭論,莫里森和布萊克認定中國大陸是一個仍在增長的巨大市場,外國企業只要確保在中國政府希望本土企業佔據主導地位的領域能比大陸競爭對手具有更強大和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便可賺錢。而在對大陸政府不那麼關鍵的領域,大型外國公司則可以繼續賺大錢。



艾倫·莫里森現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的全球管理教授,也是2022年出版的《與中國競爭:對西方企業高管的影響和戰略》(Competing in and with China: Implica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Western Business Executives Thinkers50)一書的合著者。斯圖爾特·布萊克現擔任總校位於法國、國際知名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全球領導力和戰略教授,他與莫里森合作撰寫出版了《與中國競爭:對西方企業高管的影響和戰略》一書。

參考資料

Bratton, W. (2022). China's dominance of manufacturing is growing, not shrinking. NIKKEI Asia. 鏈接  https://asia.nikkei.com/Opinion/China-s-dominance-of-manufacturing-is-growing-not-shrinking

Morrison, A. J. & Black, J. S. (2024). Is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 at an Inflection Poi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鏈接  https://hbr.org/2024/02/is-chinas-economic-dominance-at-an-inflection-point

Rosen, P. (2024). China's economic turmoil won't stop its manufacturing dominance. BUSINESS INSIDER. 鏈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a-economy-markets-manufacturing-powerhouse-investors-finance-real-estate-property-2024-2

Tirschwell, P. (2023). China's dominance of manufacturing is growing, not shrinking. NIKKEI Asia. 鏈接  https://asia.nikkei.com/Opinion/China-s-export-dominance-is-getting-stronger-not-weaker


高興

感動
1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rfw1972 2024-3-8 19:51
反賊們又要心肌梗塞了
回復 Wuming123 2024-3-9 00:05
美國把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了極致,結果是成了社會主義。看看美國的福利,對窮人的照顧,都是當年共產主義的理想啊。

中國把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誤入歧途,結果成了國家資本主義。而且是一個大國的國家資本主義!一個企業,挾國家資本,一個大國的國家資本,發展工業! 沒有任河自由資本可以匹敵。有道是國家的資源是無窮的。正如美國FBI對著負隅頑抗的義大利黑幫老大說的 」government has unlimited resource「。台灣政府打造出了台塑,台積電,韓國政府扶植起來了三星,都是同出一轍。

面對挾國家之力的中國工業生產,西方從驚奇,到驚訝,到了現在的恐懼!如果放任以國家為依託的中國企業攻城略地,西方製造業會被一個一個的擠垮!很可怕?是不是?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4: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