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在凌晨以大規模轟炸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100英里長的台灣海峽發動大規模兩棲攻擊,中國大陸飛機和火箭迅速摧毀了台灣大部分海軍和空軍(下圖 Google Images/FP)。美國更先進的潛艇以及B-21和B-2隱形轟炸機進入大陸防空區,短時間內成功地平息了大陸的進攻。但沒幾天美軍即耗盡了彈藥,網路鏈接也遭切斷。與此同時,美國及其主要盟友日本損失了數千名軍人、數十艘船艦和數百架軍機。台灣經濟則受到重創。這是美國發布的數十個模擬台海戰爭的典型場景,最近一次由眾議院對華競爭特別委員會於今年4月份發布。儘管每次模擬台海戰爭的最後結果不盡相同,但在幾乎全部模擬台海戰爭中,美國都會在幾天內用完所有遠程空對地導彈,損失相當數量的軍艦和軍機。總之,在與中國大陸這個幾近勢均力敵的對手開戰時,美國打起來十分吃力,甚至撐不了多久。因為在美國工業基礎相較中國大陸已極度萎縮的情況下,伴隨交戰而相互實施的封禁圍困制裁,將大大減緩美國修復或重建在戰爭中損毀的飛機和船艦的速度。


美國最緊迫的需要
在俄烏戰爭爆發后,美國共向烏克蘭提供了近500億美元的安全援助。但不足一年,美國的軍火彈藥庫存即告罄,不得不向韓國緊急購買。近來,中國大陸軍機與美國軍機在中國南海空域、大陸軍艦與美國軍艦台海海域的「不專業」過招,無疑使美中競爭中的火藥味更濃,同時更給美國政府敲響了警鐘 – 一旦台海發生戰爭,面對軍費遠超俄羅斯,軍事裝備的數量和質量都要優於俄羅斯的中國大陸,美國的軍備夠用嗎?據此,眾議院特別委員會主席、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表示,目前美國最緊迫的任務是製造大量導彈和其他高科技彈藥,並將其運往東亞,以加強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威懾。加拉格爾說,美軍急需更多的聯合空對地導彈、遠程反艦導彈、魚叉反艦導彈、戰斧巡航導彈和其他彈藥(下圖 CBS17)。嚴峻的現實在於,美國所需要的軍火、飛機和船隻的許多零部件都已外包給海外廠家製造,包括由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大陸廠家製造。

擴充軍備的障礙
為滿足美軍的需要和迅速重建和擴大高超音速導彈工業,拜登援用了朝鮮戰爭期間頒布的《緊急國防生產法》。即便如此,美國仍然難以在未來幾年時間裡達成目標。已故參議員麥凱恩的前高級助手布羅斯(Christian Brose)說:「我們現在每年可以在國防預算上投入一萬億美元,但在未來五年內,我們不會有意義地提高傳統軍事能力。它們無法生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只有中國大陸和別的一些國家現在能製造和供應很多美國的軍需品。可誰都知道,這些國家並非全都對美國友好。這很大層度要歸咎於曾經美國兩黨一廂情願的改造中國大陸政策,想要把大陸變成和平國際體系中的 「利益攸關者」(stake holder)。在此政策的指導下,美企將造船、飛機零部件和電路板轉給了大陸和其他廉價的海外生產商。中國大陸在美國的幫助下實現了工業化,如今,大陸的造船業佔全球造船業總量的45%至50%,還完全主導著製造導彈和彈藥的機床和稀土金屬,以及電池中使用的鋰、鈷以及半導體中使用的鋁和鈦。更有甚者,大陸企業製造的合金磁鐵件竟然成為新型F-35戰鬥機中一個幾乎不可或缺的部件(下圖 THE WAR ZONE)。但是,日益變富變強的大陸,非但沒有如美國人所願地成為「利益攸關者」,反倒成為美國最大競爭對手。而同一時期,放手讓大陸企業去做那些」dirty work」臟活累活的美企,「精明地」去「輕資產」化以便「賺快錢賺大錢」。長此以往,曾執全球製造業牛耳的美國,如今的的造船業還不到全球的1%,許多基本的工業用品也需從大陸或其它國家進口。已故參議員麥凱恩的前高級助手布羅斯憤怒地質問:「鑒於這些數字,請向我解釋一下,美國將如何贏得與中國的傳統造船競賽?」

如何迎頭趕上
1989年柏林牆倒塌,1991年底蘇聯解體。「和平紅利」使美國的國防預算不斷暴跌,軍工複合體倒閉。由於沒有了明顯的強敵威脅,美國將大量資金用於五角大樓試圖退役的過時武器系統,導致軍隊的武器、飛機、軍艦老化,其中就包括艾森豪威爾時代的B-52和已經超過保質期的民兵導彈。五家主要武器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則在研製生產高新武器上效率低下且鋪張浪費。根據2018年《國防授權法》,美國海軍要「儘快」將其作戰艦艇數量增加到355艘(目前不到300艘)(下圖 Daily Mail)。但實現這一建造計劃,可能要到2050年代。與此同時,根據五角大樓的《2022年中國軍事力量報告》,在中國更專制、更少官僚的體制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2020年左右的艦隊規模超過了美國海軍,目前擁有約340艘軍艦,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400艘。顯而易見的是,如果戰爭來臨,美國可能無法與中國大陸在軍艦和戰機數量上比拼。

因此,現在可能是國防思想發生根本轉變的時候了。首先,這將意味著利用美國的高科技優勢,包括美國工業主導的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突破,來發展軍事武器。例如,空軍部長肯德爾(Frank Kendall)正在領導「協同作戰飛機」的開發,在這種飛機下,1000名或更多的無人「忠誠僚機」與數量少得多的有人駕駛的飛機並肩作戰,這是一項名為「下一代空中優勢」的計劃的一部分。4月初,海軍部長托羅(Carlos Del Toro)宣布,該軍種準備將無人駕駛系統的使用範圍擴大到更廣泛的艦隊(下圖 THE DIPLOMAT)。美國空軍負責太空採購和整合的助理部長卡爾韋利(Frank Calvelli)也在推動美國太空軍從購買價值10億美元、平均需要7年時間開發的衛星轉向在3年內建造更小、更具消耗性的衛星。卡爾韋利說,大多數戰爭規劃都不需要大型衛星,只需要製造「巨大而有趣的目標」。

部分解決美國軍需製造瓶頸的另一個方案,就是加快與盟友的合作生產。例如,讓造船業該領域的第二和第三名是韓國和日本,為美國製造先進軍艦(下圖 USNI News/NavalPost )。如果美國國防工業不能快速現代化,或法律阻止美國與盟國聯合生產軍事物資等手段,那麼美國還有一個選項,就是核威懾。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后,美國覺醒並迅速發展壯大了國防軍工業,最後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軍事機器。現在,美國同樣嗅到了危險,並正積極探索反制選項。為了在與中國大陸的競爭中勝出,美國需要趕快補足自身的短板痛點,在快速恢複發展國防製造業的同時,充分利用盟國的資源,贏得與中國大陸的競爭。至於AUKUS、QUAD嗎,在關鍵時刻指望三哥?美國的領袖和精英們對「誰是我們真正的朋友」有著非常清醒的認知。


參考資料
Hirch, M. (2023). The Pentagon Is Freaking Out About a Potential War With China. POLITICO. 鏈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3/06/09/america-weapons-china-00100373
Lendon, B. (2023). These may be the world』s best warships. And they』re not American. CNN. 鏈接 https://www.cnn.com/2023/06/02/asia/japan-south-korea-naval-shipbuilding-intl-hnk-ml-dst?cid=external-feeds_iluminar_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