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陌生又熟悉」的美國記者樊嘉揚

作者:羽西談郭  於 2023-2-13 14: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談|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關鍵詞:樊嘉揚, 美國, 記者, 紐約客

樊嘉揚,作家、記者。她最出名的是她在《紐約客》擔任特約撰稿人的工作,在那裡她撰寫了廣泛的話題,包括政治、文化和美籍華人的經歷。她的寫作獲得了多個獎項,並因其富有洞察力和發人深省的評論而受到認可。 在加入《紐約客》之前,她曾在其他幾家刊物擔任記者,包括《南華早報》和《舊金山觀察報》。

我一直認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關於中國以及任何其他國家的新聞文章是至關重要的,考慮信息的來源、記者或媒體組織的動機以及信息傳播的背景呈現。

信息來源

樊嘉揚的父親長期在美國工作,而她和母親叢雅麗則一直生活在四川。一家人過著分居遠方的生活,彼此之間僅靠薄薄的書信來往。據樊爸爸描述,美國到處都是黃金,每天吃的都是高檔牛排和麵包。這在當時的中國人眼裡是一種非常奢侈的生活方式。所以不僅是叢雅麗,她的女兒樊嘉揚也一直嚮往美國的生活。因此,樊嘉揚在6歲時隨母親移民美國。

我們從她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可以看出,關於中國的文章明顯夾雜著意識形態或政治的東西,依靠自己的中國知識和國內血緣關係獲取與美國人不相上下的信息,刻意引導許多西方的精神世界,不了解中國,甚至對中國有敵意和偏見。

記者的動機

樊嘉揚幼年時移民,在那裡她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開闊了眼界,但她的內心世界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美國主流社會的論調是:我們不歧視亞裔,在節目中看移民和移民當地同胞(如ABC)默契十足,樂此不疲談論自己或家人也成員的亞裔身份或移民同胞自嘲尷尬或悲傷的經歷。這是一個「尷尬」的情況。一些華人移民「二代」、「三代」極力迎合白人文化的方式,就是撿起主流社會普遍對自己種族的厭惡負面印象,不管自黑與自我貶低。作為「文化認同的紐帶」。如果樊嘉揚能夠拿起正義之劍,與美國種族歧視所凸顯的政治價值危機作鬥爭,批判美國社會「民主與自由」的局限與弊病,那是再好不過了。

信息呈現的背景

樊嘉揚生活在一個複雜多面的中美關係時代。近年來,兩國關係日益緊張,在貿易、科技、人權、地緣政治影響等一系列問題上緊張加劇。美國對中國採取了更具對抗性的態度,實施關稅和其他經濟措施以回應其認為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兩國還陷入技術冷戰,美國限制中國科技公司進入其市場和關鍵技術。

作為一名在美國的記者,她必須從自己國家的利益出發,這是事實,畢竟她從小就移民美國,接受的是美國精英教育。樊嘉揚向來兇狠挑剔但她不明白,作為一個美國人,中國社會其實對她影響不大。說到底,樊嘉揚的煩惱並不是生在中國的煩惱,根源還是美國社會沒有消除的種族歧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22: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