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一夢
古時有個姓盧的人,上京趕考。路途勞累,在一家客店裡休息,認識了一位姓呂的老人。盧生和呂翁交談中,感嘆自己出身貧寒,家境困頓。呂翁便拿出一個瓷枕頭讓他枕上。盧生倚枕而卧,進入夢鄉,夢見自己娶了一位美麗溫柔的妻子,隨後又中了進士,升為州官。進而又接連陞官,最後榮升為戶部尚書。生有五子,都是高官厚祿,嫁娶高門。盧生兒孫滿堂,享盡榮華富貴。八十歲時,生病久治不愈,瀕臨死亡。臨斷氣時,盧生一驚而醒,轉身坐起,看到呂翁仍坐在旁邊,店主人蒸的黃粱飯還在冒熱氣。
這個故事的重點不是說盧生夢到了什麼,而是說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何嘗不是在做夢。在夢裡,一切歷歷在目,喜怒哀樂,無不真實。醒來卻空空如也,什麼都沒發生。
活著的時候,種種經營求取,斤斤計較,處處執著。一息不來,一切都立刻失去。
此故事看似在寫一個人的夢中故事,其實它在寫每一個人的現實。
不論王侯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不論是基督佛陀,還是無明之輩,都不過是夢中人,何曾有一人不在夢中?
古人云: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三千大千世界,不過是大海中的一個泡沫。三世諸佛聖賢菩薩,亦如露如電,剎那即失。
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何曾有一法非有為法,非生滅法?又何曾有一法不是夢幻,不是泡影?
我們以為睡著了做的夢是夢。事實是,我們每時每刻都活在夢裡。睡時是夢,醒著亦是夢。晚上是夢,白天也是夢。生亦是夢,死亦是夢。難過是夢,開心亦是夢。窮是夢,富也是夢。善是夢,惡也是夢。青春年少是夢,耄耋白髮亦是夢。失是夢,得亦是夢。愚笨是夢,睿智是夢。一人是夢,親愛是夢。有情是夢,無情是夢。眾生是夢,佛亦是夢。迷時是夢,覺亦是夢。生死是夢,涅槃是夢。
一切皆夢。若有一物勝於永恆,我說亦是夢幻。
世人以夢形容不可得,佛陀說空喻一切如幻。
世人以失去而為夢,佛見一切本來無有。
凡夫認身心世界為真,不知一切皆是夢識所見所感,百般執著、造作,患得患失,煩惱無邊,乃至纖毫小事,亦能將身心致於三途。
諸佛聖人,知身心如幻,無非夢事,乃至山河大地,一切諸法,皆是夢影。故能於身命財,乃至心及意識,一切皆舍。以放舍故,身心輕鬆,自在無礙。如夢中人,從夢醒來,方知夢中一切所有,皆不真實,故能放舍,不記於心。若於夢中所有之物而挂念之,必是夢人,或是痴人。
我們這一生經營、謀取的一切,與盧生夢中所經歷的一切有何區別。盧生正在夢中,不知醒來;我們有緣得遇佛法,可自覺醒來。盧生貪戀夢境,不知夢中一切是空;我們活在現實大夢裡,分明知一切皆是空花,了不可得,為何不醒?盧生在夢中如同痴人,不能做得身心主人;我們有本性之智,能做得身心主人,如何不醒?除非愚痴,除非不知是苦,除非深深的貪著,否則,何得被它如此虛妄夢境騙他多生多劫?
眾生淪溺生死大夢,時劫久矣,習氣深固,縱有諸大覺者從旁曉喻,亦無力聽聞,不願醒來。但到臨命終時,無常到來,或大難臨身,如同盧生,一切喪失之時,如夢方醒。盧生以夢中死亡逼迫,驚訝醒來,一切無損。我輩眾生,是則不然,待大難來臨,雖終於驚醒,知一切如夢,無奈業力纏身,竟不能脫。
眾生修行,若不及時準備,望大難來時從無明夢中醒來,再做手腳,期求解脫,無有是處。彼時以固有之生死心,瞬間即入三途,依前輪迴,無人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