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智慧:遇事不較勁
生活中,即便是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吃穿住行,不同的心態,也會造就不同的體會。
思慮太多的人,吃飯時索然無味,睡覺時更是輾轉難眠。
錢鍾書在《寫在人生邊上》一書中說: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看似簡單的每一件事,卻也務必需要帶著一顆平常心去踐行。
周國平說:「野心倘若能下降成平常心,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智慧的人,都懂得遇事不較勁。
- 01 -
不與痛苦較勁,放下即是擁有
在曼德拉總統就職典禮上,曼德拉竟邀請當年曾虐待過他的三名獄卒觀禮。
他說,那段牢獄歲月使他學會控制情緒,也學會處理苦難帶來的痛苦,並在眾目睽睽之下,起立表達對三名獄卒的敬意。
「當你邁出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你仍在獄中」。
偉大的靈魂,因為寬恕,而擁有自由的心。
人生就像是一場漫長的旅行,不管我們到達什麼階段,如果背負太多的心理負擔,只會讓我們疲累和緊張,無法從容地行走和呼吸。
嘗試慢慢放下,帶著輕盈重新出發,穿過荊棘后的征途,溫暖且光明。
- 02 -
不跟他人較勁,正視自己
人生路上,總有我們較不完的勁。
金錢上的得失,讓我們陷入斤斤計較的旋渦;
不自覺的比較,讓我們忘卻了所擁有的幸福;
對與錯的較真,擾亂了我們堅定自我的道路。
我們總是不自覺與身邊人相比較,可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真正渴望的幸福,早已握在手中。
在經典心理學著作《當下的力量》中,有一個「乞丐與寶箱」的故事:
曾有一個乞丐坐在路邊乞討了三十年。
一天一個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依舊向他乞討,陌生人沒有施捨任何東西,而是問起乞丐坐著的是什麼。
乞丐說,只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的舊箱子罷了。
陌生人繼續追問,「你打開過箱子嗎?」乞丐搖搖頭。
直到陌生人堅持讓乞丐打開箱子,奇迹發生了,箱子里竟然裝滿了金子。
其實我們人人都是這個乞丐,早已坐在寶箱之上,卻還在苦苦追尋、四處乞討。
正如洛克菲勒曾說:「人們夢想遠方迷人的玫瑰園,卻不去欣賞盛開在窗前的玫瑰花。」
人各有各的活法,別人的路,終究只是參考,而不會是標準。
學會滿足於當下所擁有的幸福,便已是最好的活法。
- 03 -
不跟自己較勁,活得更舒服
微博上有個話題:為什麼人會常常感到痛苦?
有一條評論這麼說:因為我們太想要控制那些我們根本無法控制的一切。
深以為然。
人生的諸多煩惱,其實皆源於自己和自己較勁。
「生活其實不難,只是不要自己與自己較勁,總是用理想的我教訓現實的我。」
過日子又不是打仗,無須劍拔弩張。
沒人可以十全十美,但求無愧於心。
學會不跟自己較勁,放下過多的苛求,接受偶爾的力不能及,試著同自己握手言和。
心中的那些渴求,得之是幸;不得,雲淡風輕。
生活,往往不是收穫得越多越幸福,而是計較的越少越快樂。
願我們都能做好心情的除草劑,掃除雜念,做個「難得糊塗」的人,隨心所願,輕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