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被大陸視為「核心中的核心」。現在,按兩岸的軍力對比,拿下台灣應不成問題,所以才有「開戰即終戰」,或3日、7日的說法。
但武統並非只是兩岸的問題,美日歐就是最大的變數,單不說軍事對抗,即便只有經濟、外交上的孤立和制裁,大陸也未必能輕鬆接受。何況兩岸之間無端開戰,同胞相殘,大陸百姓也未必情願。
和統,看似美好,但是就憑島內10%左右的中國認同度也很難達成協議。
情急之下,不少高手紛紛獻計獻策,「台版西安事變」說,就頗為吸睛。
1.事情原委
2025年6月,知名人士高志凱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和印度之間應該以恆河為邊界,恆河以北歸中國,將其稱為「高志凱線」,與麥克馬洪線相對應。高志凱稱,用英國英語說話「能讓印度人安靜聽話又屢試不爽」。
幾乎同時,高志凱與台灣知名博主「館長」陳之漢,通過觀察者網連線。7月,高志凱稱要「再來一次西安事變」以解決台灣問題。





2.高志凱其人其事
高志凱,男,1962年出生,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人 ,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全球化智庫副主任、中國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長、北斗產業促進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副會長 、香港OBOR集團董事長 、中央電視台和鳳凰衛視評論員 等職。
1977年,高志凱參加高考,被蘇州大學錄取。1981年,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聯合國譯員訓練班學習。1983年,進入外交部翻譯室工作。1985年起,擔任鄧小平的英文翻譯。1988年,前往聯合國秘書處擔任譯員,之後報考耶魯大學,基辛格博士曾是他的推薦人之一,后取得政治學碩士和法學博士雙學位。1993年後,高志凱在美國美邦律師事務所擔任證券法律師,在摩根士丹利任亞洲區副總裁 。1995年,回國參與組建中金公司,此後在電訊盈科、中財國企、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擔任重要職務 。同時,他涉足公共事務、學術等領域,在央視擔任評論員,積极參与各類訪談直播 ,在全球化智庫擔任特邀高級研究員 、副主任。
3.台版西安事變,是否靠譜?
相比「戰略威脅」性質偏多的「恆河線」言論,高志凱先生的「台版西安事變」並非不可能。
相對而言,試圖改變台灣10%對中國的認同度,其難度遠大於某一個或幾個軍方實力人物採取軍事行動。眾所周知,台灣軍方因其背景、待遇等問題,與民進黨的關係並不好,軍方一些退役人士因與大陸千絲萬縷的聯繫屢屢犯案,而被台灣政府懲治。
台獨們以為自己很團結,認為台海戰爭爆發后美國和日本會為自己撐腰,覺得可以將台海戰爭轉入拉鋸戰,甚至有人幻想著開戰後大陸經濟先崩潰政府先投降。
美國和日本是否會為台灣人流血,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如果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大陸,美國和日本或許能承擔介入戰爭的代價,但在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在台海問題上美日都會極力避免和大陸的直接軍事衝突。
待到開戰後,當他們奔赴前線並等待著美日援軍到達時,才會發現沒有所謂的支援,無論發生什麼事都需要自行解決。
很快,這些所謂的「頑固台獨份子」最初的「抵抗到底」會轉變成互相舉報、或給解放軍帶路,既然上司都跑了,我憑什麼還留下繼續送死呢?
就民進黨目前掌握的武裝力量,以及台軍的戰鬥意志、凝聚力多方面綜合考量,很難有效去抵抗解放軍攻勢,除非美日能在第一時間將全數海軍開赴台海,否則第一聲槍響即代表著收台行動接近尾聲。
高志凱的意見,並非是完全荒謬的幻想,而是基於島內獨有的政治生態進行建議,給某些搖擺不定的牆頭草指出另外一條可行的道路。
相比以往大陸提議島內罵聲一片的情況,本次高志凱的建議在島內居然無人討論。看來此議題相當敏感,也相當危險,一旦有人鋌而走險,台灣形勢會瞬間反轉。迫於民進黨的威力,平時看視百花齊放的媒體人居然沒人人出來相挺或怒罵。至於軍方是否有人真的心動,那就不可知了。
畢竟當解放軍來臨時,賴先生所謂的美日援助大抵還在海面上徘徊,都是為了活命,誰會在意手段呢?多數人位置不夠高,還不能直接逼宮賴清德,但西安事變也只有張楊二人的魯莽行為,但瞬間就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台灣當下的情況,能比張楊時的中國還複雜嗎?
台版西安事變,如若發生,多少台胞會免於生靈塗炭,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