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由軍歌「不死的中國」想到的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5-9-15 01: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事件|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不死的中國

有一首歌曲的旋律,每一位國人都耳熟能詳,從小時候上學,一直到前幾天的大閱兵,它已環繞耳際幾十載。

 

前幾天,第一次聽到一首軍歌, 名字叫「不死的中國」。它的歌詞如下:

 

我們這裡有個老太婆,她的名字叫中國,五千年了依然活著,老天保佑你不死的中國。

 

我們這裡有個老太婆,她的孩子比星星還多,他們多災多難生生不滅,老天保佑你不死的中國。

 

我們這裡有個老太婆,她的故事是眼淚和血,飽受滄桑歷經千難百折,老天保佑你不死的中國。

 

我們這裡有個老太婆,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祖國,五千年了依然活著,老天保佑你不死的中國。

 

https://youtu.be/HDjFput3wRA?si=Yj8MngE5Q2nbQB4t

 

歌第一次聽,歌詞也不熟悉,但是感到蒼涼和振奮,80多年過去,依舊能體會到當年前輩們的激情。

 

但旋律很熟悉,不錯,就是那首伴隨我們長大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其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曲調,很有來頭,也可以說是妥妥的民國各路大軍的系列軍歌,它的最初源頭卻在德國,有關情況,再專門講述。

 

它的來龍去脈,按時間順序大致為:

 

《德皇威廉練兵曲》

袁世凱《大帥練兵歌》

張之洞《洋槍軍匠歌》(《大帥練兵歌》)

張作霖《大帥練兵歌》

馮玉祥《練兵歌》(《國民革命軍軍歌》)

紅軍《土地革命成功了》(《土地革命歌》)

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有一個趣事,1984年大陸體育代表團首次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當代表團邁著整齊劃一的軍人步伐進入會場時,背景音樂就是國人熟悉又親切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但後來發現,台灣代表團入場也是奏的此曲,人們不禁大為驚奇,這屬於兩岸同屬一中的又一例證。

 

反過頭來,再說「不死的中國」。這首歌曲,相傳誕生於一九三七年硝煙瀰漫的淞滬戰場。當年的中央大學師生在前線慰問五大抗戰主力之一的74軍官兵時,為忠勇報國的前線將士們譜寫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歌曲併當場教會了全軍官兵。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91日在淞滬戰場組建,由第51師、第57師和58師組成,全軍共3.2萬人。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該部隊歷任主官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邱維達。 在抗日戰爭中,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被贊國民軍長的山東漢子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 - 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勳章。 19463月,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74師,由張靈甫任師長,這是后話。

 

抗戰時,每當戰鬥打到白熱化時,全軍上下一面拚命廝殺,一面高唱「不死的中國」浴血奮戰,勇往直前。

 

此後幾年,不斷傷亡、不斷補充新兵員的74軍將士人人高唱此戰歌,輾轉於各個抗日戰場,衝鋒陷陣,絕不退縮。

 

六年後,慘烈無比的常德保衛戰中,7457師師長余程萬發出著名的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七十四軍萬歲!」 電報后,57師八千虎賁之師僅剩83人生還,其餘全部壯烈捐軀!

 

這樣的壯士,配得起這首氣壯山河的歌曲,中國能有這樣的壯士,才是不死的最大仰仗。

 

按中國傳統文化,天是最大的精神圖騰,類似西方對上帝的虔誠,一首激昂的軍歌,如果要慘烈到高唱老天保佑你,不死的中國時,說明唱歌者人人都知:積貧積弱的國家,此時真的已到了山窮水盡之際,連最無奈的老天保佑都喊出來了。

 

老天畢竟是虛幻的,中國真正的老天,還是億萬不屈的民眾。正是中國5000年的文化基因和傳統,造就了中國人不屈的韌性,硬是堅持到了國際形勢的轉機,中外合力,最終打敗了那個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9-15 01:42
【按中國傳統文化,天是最大的精神圖騰,類似西方對上帝的虔誠。。。】

您提到了「西方」,西方文化中對應的表達是:God Bless America。反應出:有些屬於民族和文化的內容,也有人性層面共鳴共情共識的成分,這正是普世價值的內涵之一。美國支援中國抗戰,反對侵略,也正是這個價值指南下的行動。中西文化在這種精神表達上的共通性,正體現了普世價值跨文化的作用。
回復 rfw1972 2025-9-16 01:19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劉華清改編成歌詞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4 22: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