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1日,時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副局長鮑勃·伊曼在中情局總部向一名華裔男子頒發了一枚職業情報勳章,表彰他在中情局工作期間盡心儘力,成績卓著。
四年後的1985年11月24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的頭版赫然出現了這名男子被捕的消息。他被指控在過去30多年裡一直向中國傳遞情報。一夜之間,他成為各大媒體追蹤的焦點。他是美國逮捕並定罪的第一個紅色中國間諜。他在美國潛伏時間之長,造成的破壞力之嚴重也可說是前所未有。
他是誰?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他過著怎樣的雙面人生?他又是怎樣被捕的?這牽扯到了中國最知名政治家族之一的俞家,告密者叫俞強聲。
1.金無怠(Larry Wu-taichin)其人


1922年8月17日出生於北京,金無怠是廣州人,精通粵語,他們家族世代居住在廣州海珠北路金氏巷。
1940年進入燕京大學,1947年新聞系畢業。
二戰時期則為美軍聯絡辦公室工作,1938年開始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擔任譯員;
1949年到香港為美國駐香港總領館工作,韓戰時在韓國幫助審訊中國戰俘;
1952年,加入中央情報局,並開始在琉球島為美國中情局外國廣播情報服務局工作,擔任語言專家。
1961年調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羅沙,后又調至弗吉尼亞州中情局蘭利總部;1965年加入美國國籍。
1970年聖羅莎辦事處被關閉,後到弗吉尼亞州羅斯林的對外廣播情報處總部工作;1970年金無怠被提升為中情局譯員兼分析員,得到接觸到最機密情報許可權,在日本沖繩,他認識了台灣女主播周謹予,並與之結婚。
1981年7月,金無怠退休,並由於其工作的出色表現獲得中情局頒發的獎章。退休之後,金無怠仍在中情局擔任顧問工作。在中央情報局工作期間,金氏工作認真,屢受嘉獎。
1985年11月22日,金無怠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被指控6項間諜罪和11項欺詐和逃稅罪。
1986年2月,陪審團裁定金無怠的所有17項罪名成立,並定於3月4日判刑。但在宣判日期之前的2月21日,金無怠在獄中自殺,終年63歲。
2.俞強聲其人及家世
俞強聲(1940年—?),浙江紹興人,中國原負責美國情報工作的總負責人、北美情報司司長、外事局主任,後於1985年叛逃美國。
俞強聲畢業於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文革前,60年代中期,俞強聲進入北京市公安局一處任便衣警察。文革時期,俞強聲曾任北京市公安局一打三反時的某專案組組長。
改革開放后,俞強聲在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任處長、
國家安全部北美情報司司長、外事局主任。任內,其投靠美國情報機構,代號為「舵手」(Planesman)。俞強聲為美國提供情報,使美國逮捕了潛伏中央情報局30多年的中國間諜金無怠。
1986年5月,俞強聲赴美國,從此行蹤不明。2015年,時任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國反情報組組長I·C·史密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俞強聲仍健在,並表示他曾於1990年見過俞強聲。也有傳說稱其在拉丁美洲被暗殺。
俞強聲,身世十分複雜。 他出身紹興世代官僚家庭俞家,歷經百年而不衰。家族成員涉及海峽兩岸政界、軍界、學界、商界,人脈廣闊,名人輩出不窮。其曾祖為晚清進士俞明震,堂叔為前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俞大維,俞大維之孫、蔣經國的外孫俞祖聲,是俞強聲的堂弟。而他的父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黃敬(俞啟威)。黃敬年輕時與江青不僅是同居關係,而且黃敬還是江青的入黨介紹人,1958年病逝。
俞強聲兒時由康生扶養,算是其養子。他胞弟俞正聲,曾任中國建設部長,後任湖北省委書記、上海市委書記、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為正國級領導人。
3.金無怠的業績及對中國的貢獻
韓戰時,金無怠就經常將美軍和台灣的情報轉交給中國情報部門。
金把大量美軍情報轉送到志願軍高層手中,其中包括志願軍戰俘「反共」名單。這使當時正在與美方談判的中國代表強烈要求遣返全部戰俘。 美國歷史學家及情報部高官認為:金無怠的"叛變"及他的間諜活動是導致韓戰的延遲結束的重要原因。

在六十年代末期,金給中國提供了有關美國對華外交政策方面的情報。使中國領導人提前了解美政府的各方意向。並為此作了各方準備。當時中國正處於最困難時期,與美國、蘇聯及其盟國的交惡讓中國處於孤立之中。金於1970年10月向中國傳送了尼克松總統希望和中國建交的機密文件,這讓中國及時改變其對內對外政策,得到了最大政治利益。尼克松政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華政策在一開始便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讓步。
金的活動還讓美在越戰中失去了許多戰略上的優勢。由於他的活動讓中國及北越方面了解到美國對越政策的變化及所採取的行動,以及美對南越採取的各方政策。從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期,北越能清楚掌握美國對越的態度,為此作好充分的戰爭準備,這讓美國在全面對越開戰後未能得到其所預想的結果。美國官員稱,金讓中國及北越從中得到不少好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無怠逐漸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裡的中國通,職位也逐步提升,最後升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亞洲部負責人,負責美國中央情報局對所有亞洲國家的情報監督和交換,包括台灣和日本,韓國等。後來甚至險些升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副局長。
金無怠在美國中央情報局蘭利總部工作期間,由他親手翻譯了大量從中國轉來的各類情報。其中有許多潛入大陸內的美台情報人員及已背叛的中國人員的轉發材料及他們的名單。金無怠讓中國在這些無法預見的危險發生前得以堵上這些漏洞。
作為分析家和中央情報局少有的通曉漢語的人,金能夠傳送各種信息:中國及東亞情報信息報道、中央情報局人員生平簡介和評語、機構內秘密人員的姓名和身份。同時還提供了有關中國被招收的情報人員的信息。由於中央情報局內部分類規定,金不知道他們真實姓名和身份,但能推斷出他們的工作地點及權力級別。中國反諜報和安全機構便能根據這些信息確證相關人員的身份。
金傳遞機密數據和接受命令,通常在中國大陸以外第三國進行。金至少有六次在多倫多同一購物中心內將未沖洗的膠捲交給國安部信差李先生。金每次只花大約五分鐘時間去這家購物中心。其他時候是由在香港工作的中國官員向他詢問情況。金要傳遞情報時,總是先發信到澳門、廣東或香港三個地點中的一個住宅地址。這種信只秘密說明他所去的第三國家的時間和地點。這種諜報方式不適合快速傳遞數據,但比在目標國內進行類似的活動要安全得多。
金無怠作事極為小心和專業,在幾十年的間諜生涯中竟然沒有一次失手,甚至到了他被捕之後,他的台灣籍妻子都不知道同床共枕了幾十年的丈夫竟然是的高級間諜。在中國能看到金轉交的情報的人只有幾十個人,知道他真正身份的人更少到只有幾個人。
1986年2月21日,在等待判刑期間,金無怠在獄中自殺,死因是用塑料袋悶頭窒息而死。美國此後也沒有對這一轟動的間諜之死做任何更深入的調查。其妻周謹予1998年出版了《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一書。書中對金無怠的自殺提出質疑,提出諸多疑點,例如金無怠死時面容平和,不似窒息而死。
金無怠被捕后,期待的來自中國的援手,並未得到,而且金無怠之死是個謎,
他的死可能是各方都想要的結局,謎底有待於分析。
諜報戰線向來黑暗殘酷,很多人沒有得到善終,中國的間諜也不例外。冷戰時期敵我雙方的高度不信任感更使諜報戰到達一個高潮,即使在各國使館這片狹小的陣地上,都會進行反覆爭奪,很多優秀情報人員在這些鬥爭中人間蒸發,從此再無音訊。
幾年前,有民眾在北京香山發現了金無怠的墓碑,周圍荒草叢生,有種凄涼之感。據悉,這個墓碑是金無怠的三名子女為其立的,金無怠父親金孟仁的墓碑也在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