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抗日戰爭,國共兩黨誰是中流砥柱?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5-7-3 20: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事件|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6評論

關鍵詞:抗日戰爭, 中流砥柱

抗戰勝利80年了,如何評價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作用?或者說, 抗戰是誰打的?共產黨,還是國民黨?誰是中流砥柱?

 


1.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

 

根據國民政府國防部194710月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作戰消耗合計3227926人,其中陣亡1328501人(包括8名上將,41名中將,71名少將,17萬名校尉),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因病及其它耗損合計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殘廢191644人,逃亡323436人。兩項合計為4165485人,犧牲是巨大的。 八年抗日戰爭,尤其是戰略防禦階段,國民黨軍隊中的大多數將士的作戰是英勇的,他們為抗擊日寇的進攻,為中華民族的生存進行過殊死抵抗,與全國人民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民族的長城,這是載入史冊的。

 

國民政府作為一個未真正統一的政權來說,其功效發揮得非常驚人,甚至對一個統一政權來說也算是不錯了的。在面對遠遠強於自己的對手,通過各種手段保證日軍在開局的進攻之後陷入僵局和組織起幾百萬軍隊和壯丁去上戰場, 而不是像某些大國那樣,打了一個半月或者兩個月就崩潰投降。之後就是幾年僵持期,國民政府承擔了其作為一面抗日旗幟的功能, 雖然下面也有各種苟且及不堪,但依舊沒有像某個前朝一樣割地賠款了事,而是堅持下去直到日本投降。

 

1937820,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作戰指導計劃及戰鬥序列,決定國軍部隊之運用,以達成持久戰為作戰之基本主旨,將全國劃分成5個戰區: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由海陸空軍大元帥蔣介石兼任,轄平漢、津浦兩鐵路線;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轄晉、察、綏;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轄江、浙;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何應欽,轄閩、粵;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兼(9月改李宗仁),轄山東,總兵力為現役軍人170萬人、後備軍人150萬人。以後,戰區隨著戰局的變化而增減,各區司令長官和轄區也有變化。

 

在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歷經平津抗戰、山西抗戰、淞滬會成、平漢津浦鐵路沿線作戰、武漢會戰,擔當了正面防禦作戰的主要任務,起了主體作用。

 

初期四大會戰在武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正面戰場打過幾次比較有影響的硬仗和勝仗。其中,淞滬會戰堅持了3個多月,雖然最後失敗,卻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但是這次失敗,中國的首都南京遭到日軍佔領,日本侵略軍在南京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30萬南京軍民被慘遭屠殺。

 

由李宗仁指揮的台兒庄戰役,取得殲敵1萬餘人的勝利,受到國內外輿論的稱讚;

 

武漢會戰,中國投入百萬部隊,日軍參戰25萬人,戰役進行了4個半月,戰鬥數百次,消滅日軍4萬餘人,中國軍隊傷亡40萬人,雖然沒有阻擋住敵人的進攻,但給予敵人以很大消耗。

 

這一時期,正面戰場有力地抵抗了敵人的進攻。雖然中國軍隊損失了近百萬,丟掉了將近1/4的國土,但也使日軍損失兵力約70萬人,財力、物力均遭到極大消耗,日本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實行的速戰速決計劃被徹底打破,抗日戰爭順利地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

 

進入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以後,正面戰場敵我態勢基本趨於穩定。但為了推毀國民黨政府的抗戰意志,日軍仍然不斷對正面戰場發動有限的攻勢作戰。針對日軍的攻勢作戰,國民政府採取了有限度攻勢與反擊」,「極力保持現有狀態的方針,並在1939年底至1940年初發動了對日軍的冬季反攻

 

1941年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中國正面戰場的主要戰役包括:南昌會戰、桂南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長沙會戰、中條山會戰等等。在這些會戰中,國民黨軍隊愛國官兵大部分能夠英勇作戰,其中很多人為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抗戰相持階段中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取得過一些局部的勝利。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英國向日本宣戰,與中國結成軍事同盟,這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無疑發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戰爭後期,國民黨也曾制訂過反攻作戰計劃,但由於豫湘桂戰役的大潰敗,使這個反攻計劃成為了泡影。而實際上,正面戰場的反攻作戰主要是在緬北滇西展開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派出遠征軍進入緬甸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1942年第一次緬甸戰役失敗後部分遠征軍進入印度後補充官兵成立了中國駐印軍。194310,中國駐印軍與美、英軍隊聯合,開始進行緬北反攻作戰。

 

 

2.如何評價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作用

 

抗日戰爭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少有的,面對強敵,全民奮起抵抗,而最終取得勝利的大事件。這這一歷史階段,無疑國共兩黨是主角。如何評價它們在抗戰中的作用,有兩個極端的說法,一個是全面肯定共產黨,貶低國民黨,另一個相反,全面肯定國民黨,貶低共產黨。

 

其實抗日戰爭是在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開展的,這就決定了,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並存。兩個戰場在戰略上相互依託、相互配合,它們之間是互存互補的關係,缺一不可。故意貶低任何一方都是居心不良。

 

正面戰場堅持抗戰,為敵後戰場的開闢創造了條件; 敵後戰場的開闢,為正面戰場的堅持創造了條件。戰爭中中日兩國軍事力量對比的轉換,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力量朝相反的方向運動,這種複雜的過程,是從兩個戰場上開始和完成的。兩個戰場在戰爭中的不同表現,直接影響著全國的政治局勢。因此,兩個戰場的地位和作用客觀地表現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肯定敵後戰場對戰爭的勝利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時,也不能忽略正面戰場的存在及其發揮的作用,反之亦然。

 

下面這一視頻,我們可以看到珍貴的中國抗戰女兵的風采,她們既有國軍也有共軍。正是她們與男人一樣,在危機關頭,共同支撐起了中國。中國因此不但沒有倒下,而且從此進入了聯合國五強,一個讓曾經的侵略者夢寐以求的位置。

 

https://youtu.be/fa_pUIv_ZKA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7-3 22:28
這篇文章存在以下幾個邏輯問題:

1)「中流砥柱」一詞缺乏明確的定義和概念,是一個模糊詞語;
2)以模糊詞語提出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屬於邏輯上的誤區;
3)將該問題用於判斷兩個政黨的作用和功勞,是對該邏輯誤區的延續和放大;
4)整篇敘事中賦予了兩個自設的代表論:國民黨代表正規軍隊,共產黨代表人民大眾;
5)由於邏輯誤區的擴散,文章結論偏離了原議題,最終通過偏見製造了兩個政黨「都是中流砥柱」的等價關係。
回復 Wuming123 2025-7-3 23:39
浮平: 這篇文章存在以下幾個邏輯問題:

1)「中流砥柱」一詞缺乏明確的定義和概念,是一個模糊詞語;
2)以模糊詞語提出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屬於邏輯上的誤區;
3)將
今天浮萍老太太雖然沒有開帽子工廠,但是又開始咬文嚼字!」中流砥柱「的確是是個模糊概念。如果勉強說成「抵禦日寇侵華」,其實國共兩黨都不是!如果說共產黨在西北苦守寒窯等待時機,那麼國民黨就是蹲在峨眉山等著下山摘桃。

不能說國共兩黨不想把日本趕出中國,而是都是有心無力!共產黨在百團大戰後的大掃蕩中,八路軍總部幾乎被滅(戰死了左權),要不是幾個月後,日本開啟了太平洋戰爭,精力都轉向和美國死磕,八路軍(共產黨),被滅也只是時間問題。這就是每次提起百團大戰,毛都是心有餘悸,對彭德懷險險壞了他打江上的大計,而耿耿於懷。

國民黨也不遑多讓,雖然掌握著所有的國內國際資源,每次日軍進攻都是損兵折將。在日本投降前幾個月的幾十萬殘兵,還能擊潰民國政府的近三百萬正規軍,打通南北通道(豫湘桂會戰)。逼近離重慶只剩400公里之遠的貴州獨山,險險保不住棲身的峨眉山!

中國所謂的抗戰勝利,其實就是見了個大便宜!中國沒有被滅國,只能說是國運不絕。現實要感謝美蘇,禱告要感謝祖上積德!國共兩黨誰也不要貪天之功為己有!
回復 浮平 2025-7-3 23:43
Wuming123: 今天浮萍老太太雖然沒有開帽子工廠,但是又開始咬文嚼字!」中流砥柱「的確是是個模糊概念。如果勉強說成「抵禦日寇侵華」,其實國共兩黨都不是!如果說共產黨在
你反覆使用人身攻擊,人格侮辱,邏輯混亂的手段貼金,本身就暴露了大外宣立場低層次水平者缺乏理性知識的短板。在理性者面前這些低級手段都是徒勞,反而說明評論者指出邏輯誤區正好觸碰了大外宣代表的痛點和動機,所以還是注重自己的邏輯知識和認知提升更有意義。

先從「判斷詞的定義與清晰」開始學學邏輯吧:您家幾十年前用的日光燈能叫 LED 嗎?—請明確回答 yes 或 no,並說明理由。如果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僅靠在公眾場合玩弄欺騙性和侮辱人格的手段,最終只能自欺欺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回復 rfw1972 2025-7-4 13:10
美俄才是中流砥柱,國民黨打醬油,共產黨碰瓷,日本徹底不服
回復 閑言碎語 2025-7-7 08:04
這篇文章舉例說明國軍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有理有據,根據國民政府國防部1947年10月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作戰消耗合計3227926人,其中陣亡1328501人(包括8名上將,41名中將,71名少將,1.7萬名校尉),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因病及其它耗損合計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殘廢191644人,逃亡323436人。兩項合計為4165485人,犧牲是巨大的。 「 但是舉例說明共軍是「中流砥柱」卻拿不出數據,只有一個左權將軍,到底哪一邊是中流砥柱不是很清楚嗎?
回復 rfw1972 2025-7-9 23:52
閑言碎語: 這篇文章舉例說明國軍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有理有據,根據國民政府國防部1947年10月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作戰消耗合計3227926人,其中陣亡1328501人
如果國民黨把日本人打回日本那才叫中流砥柱,和共產黨比誰死的多,那叫比慘。蔣介石對天慘叫:天下誰敢比我慘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熱點雜談]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6 02: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