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對抗國際聯軍的後果,慈禧為何宣戰?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4-4-27 22: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事件|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中國, 國際聯軍, 慈禧為

近代以來,中國作為獨立的政治勢力與西方主要國家合作與對抗並存。時至今日,台海、南海都是國際高度關注的熱點地區,擦槍走火或爆發熱戰的可能隨時存在。

 

歷史上,至少有兩次中國面對了西方主要國家的群毆,那就是八國聯軍入侵與抗美援朝戰爭。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1019,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1025日誌願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后的第一仗,志願軍以1個團兵力殲滅南朝鮮軍1個加強營大部(次年中國將該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這一次,等候新中國的是以美國為首,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同時還有印度、丹麥、義大利、挪威、瑞典等5個國家派遣了非戰鬥部隊參加聯合國軍在朝鮮的行動。

有一種說法,朝鮮戰爭沒有勝利者,因為戰爭起於三八線,止於三八線,雙方只是打成了平手。因為志願軍沒有把聯合國軍趕出朝鮮半島。朝鮮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其實並不是一個概念,儘管兩者有很大程度的重疊。這一點,我們從朝鮮戰爭的三個階段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第一階段,朝鮮佔有壓倒性優勢,開戰僅僅三天後,朝鮮就攻破了韓國的首都漢城;第二階段,朝鮮獨自對陣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聯合國軍仁川登陸后,聯合國軍一度打到鴨綠江邊,幾乎佔領朝鮮半島全境;第三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成為抗擊聯合國軍的主力。經過五次戰役,把戰線南移到了三八線,並迫使聯合國軍簽訂了停火協議,從實質上結束了朝鮮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其實是朝鮮戰爭的一部分,也就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是朝鮮戰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個階段,通過志願軍將士們的英勇奮戰,中朝一方最終以勝利者的身份終結了這場戰爭。

 

2.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距離抗美援朝戰爭僅僅50年,19005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聯軍,正式發動對華侵略戰爭。

 

指揮這八個國家發起侵略的各國最高元首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國王;美國威廉·麥金萊總統;法國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總統;德國威廉二世皇帝;俄國尼古拉二世皇帝;日本明治天皇;義大利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奧匈帝國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這是20世紀以來中國爆發的第一場大規模列強入侵戰爭,中國遭遇前所未有的滅國危機,經此一戰,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八國聯軍在中國境內都幹了什麼呢?燒、殺、搶、掠幾乎是無惡不作。從他們攻入中國,到最後撤離中國,這些侵略者從未停止過搶劫。比如翰林院所藏明朝的《永樂大典》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嗎,可謂是國寶中的國寶,幾乎全部被奪走,一共損失4.6萬多冊。還有其他黃金、書畫、器皿等各類價值連城的文物,不是被搬空,就是砸毀,反正就不留給中國。

 

這伙強盜未經允許,就隨意闖進他國,搶、殺、羞辱,主人真的麻木了嗎?就沒有反抗嗎?

 

其實不然,還是有所動作。

 

面對列強軍隊的進攻,1900621日,作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清朝慈禧太后,以外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布了《對萬國宣戰詔書》,正式向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奧匈帝國等11國同時宣戰。

 

這是中國近代被列強欺凌壓榨以來,中國大清帝國政府第一次敢於向全球實力強悍的帝國主義國家宣戰。

 

不過,慈禧宣戰後兩個月八國聯軍就打入了天津,再過一個月,兵臨北京城,而此時的慈禧早已沒了當初宣戰的膽魄,而是攜著光緒帝慌忙西逃了。

1)慈禧宣戰原因

1900520日深夜,慈禧太后的寵臣軍機大臣榮祿府邸來了一位神秘人物,榮祿心腹江蘇糧道羅嘉傑之子,奉父親之命星夜趕來告密。

羅公子帶來了一個高度機密的情報,說各國公使已經聯合決定,主要內容如下:

A.勒令慈禧歸政光緒

B.列強指定光緒的居住地

C.列強代收各省錢糧

D.列強代管清廷軍權

榮祿得知此情報后大驚失色,在官場浸淫多年的他深知此事關聯重大。

於是在次日凌晨匆匆進宮向慈禧太后稟報,慈禧跟外國人打過多年的交道自然知道他們的厲害,他們要想辦到的事情恐怕也不是自己一個人所能阻攔。

其實不僅僅照會是假的,就連各國公使要勒令皇太后歸政這個情報也是假的。這份情報是出自上海英商所辦的英文報紙《北華捷報》上發表的一篇社論,這只是這篇社論的觀點,就被有心之人得知后擴大了影響。倘若沒有這份情報,慈禧還會跟列強翻臉嗎?慈禧太后之所以決定宣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

維護權力:慈禧太后是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她在1898年發動了戊戌政變,軟禁了光緒皇帝,鎮壓了維新派。她擔心光緒皇帝會藉助外國人的力量復辟,或者被外國人廢黜,所以她想通過宣戰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也想通過戰爭來轉移國內的矛盾和不滿。

平衡派系:清政府內部存在著不同的派系,有親英、親法、親俄、親日等,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和訴求,對於如何應對外國的壓力,也有不同的看法。慈禧太后試圖通過宣戰來平衡各方的勢力,同時也想利用戰爭的結果來獎懲不同的派系,以維持自己的權威 。

信任義和團:慈禧太后對義和團的能力和忠誠有過高的估計,她認為義和團是一支能夠抗衡外國軍隊的力量,她也相信義和團的刀槍不入的神跡,她還認為義和團是一群忠於清朝和自己的愛國者,所以她決定招安義和團,讓他們為自己效力,對抗外國的侵略 。

2) 《對萬國宣戰詔書》內容


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布的《對萬國宣戰詔書》內容如下:

我朝(清)二百數十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 迨道光、咸豐年間,俯准彼等互市,並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範圍,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囂張,欺凌我國家,侵犯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我國赤子,仇怒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燒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我人民耳。故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宿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乃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天復公然有杜士立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喝,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恃兵堅利器,自取決裂如此乎?

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待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思德所被,浹髓淪肌,祖宗憑依,神只感格,人人忠憤,曠代所無。朕令涕淚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徙,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泱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

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至於五尺童子,赤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彼尚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胄,禮義干櫓,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翦彼凶焰,張國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餉項,朝庭不惜破格懋賞,獎勵忠烈;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即刻嚴誅,決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泄神人之憤,朕有厚望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4-4-28 01:39
【歷史上,至少有兩次中國面對了西方主要國家的群毆,那就是八國聯軍入侵與抗美援朝戰爭。】

將這兩次戰爭並列認為是」中國面對了西方主要國家的群毆「 有點 yes or no 的區別。

第一,後者不是發生在中國土地內;
第二,後者的目的動機都不是針對中國的,而是中國參與到其它國家內兩方戰爭中的一方。

當時聯合國安理會是台灣為成員國,對聯合國支持南韓反擊北朝進攻投了贊成票(7票贊成,3票棄權,無反對票)。最終形成了聯合國」警察執法」性質的16國參戰與對立方(蘇中朝)的戰爭。
回復 Wuming123 2024-4-30 02:20
聯合國安理會是台灣為成員國? 錯了,中國民國!

義和團是中國人為了維護最後一點自尊,而進行的自殺式反抗!當時的清政府如果對抗民意,結果就是清廷被推翻!清廷對西方宣戰,引來八國聯軍,找到了屠殺義和團的正當理由!雖說割地賠款,但是暫時保住了清廷的統治。對於滿清並沒有吃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熱點雜談]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1: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