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青春往事反思:抽煙、喝酒、打架、罵人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4-3-25 0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個人經歷|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2評論

關鍵詞:青春往事

很喜歡「血色浪漫」那部電視劇,因為凡是從那個時代走過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從這部電視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覺得自己不像鍾躍民、黎援朝,也不像小混蛋、李奎勇,更多地像鄭桐,壞事做過不少,永遠都是幫閑,動嘴多於動手。

 

自從進入罈子后,由於較少與人發生爭執,被一些人誇獎為「溫文爾雅」。聽到這詞,我都想樂,世間哪有「溫文爾雅」,那只是當今的一部分自己,在開車時,常常狂按喇叭,口出不遜,被身旁的領導怒斥,領導的眼中,我絕不可能是「彬彬有禮、溫文爾雅

 

天生與那些壞孩子有親和力,剛上小學就喜歡跟著幾位高年級大哥後面做壞事,帶頭的幾個收到處罰,跟班的僅僅受到口頭警告,幾位老大哥後來真的犯事進過局子,以後因為有書可讀,也就分道揚鑣了。

 

小時惡習不少,有的家裡知道,有的未必。

 

1.抽煙

 

抽煙較早,大概7-8歲開始,偷家裡的煙捲出來,與小朋友們分享;有時也偷拿爺爺留下的煙葉,用紙條做成煙捲抽。煙抽多了也能「醉」,頭暈腦脹的。

 

由於抽煙只是好玩,一直沒有上癮。工作后儘管總有人送煙,那時也沒了興緻,漸漸的不再碰它。

 

2.喝酒

 

喝酒要晚不少,小時候偷嘗過家裡的白酒,太辣,沒再試過。工作后,與後來成為某三甲醫院院長的A兄同住一室。A兄有不少狐朋狗友,喜歡聚在一起喝酒、胡侃,久而久之被他拉下了水。他的酒杯很小,只有幾錢,我們一次一杯。沒菜時,只有涼拌豆腐皮,喝得也是津津有味。

 

科里當時男士不多,不少臟活、累活都我們干,幹完后,主任請客,酒是不能少的。有白酒,也有啤酒,啤酒當時是散裝的,用臉盆裝。由於那時年輕氣盛,不肯認輸,常常醉酒。最嚴重的一次是三人喝掉了一瓶68度的衡水老白乾,回宿舍的路上,竟有幾秒鐘的視力模糊,實在可怕。

 

與抽煙一樣,喝酒也是好玩,沒有成癮,先是不碰白酒,再就是啤酒、葡萄酒,現在幾乎是滴酒不沾了。

 

3.打架

 


由於自己的脾氣大於力氣,真正上升為武力衝突的次數受到了限制。

 

小時候的打架有不少屬於遊戲性質,雙方儘管打得不可開交、異常激烈,但挂彩的不多。真正的群架,參加過,次數不多,有勝有敗,也有的搞出過動靜。也有被人告到家裡的時候。

 

最後一次打架是在讀書時,那時做課題要與醫院的後勤部門打交道。後勤的一個小夥子態度極其惡劣,經常刁難。一次氣憤難忍,衝上去動起手來。那次沒吃虧,事後檢查,僅是手部受了一點輕傷。

 

4.罵人和吵架

 

小時的社會環境不好,吵架的事司空見慣,自然而然就學會了罵人。罵人的次數要遠遠多於打架。中國民間的語言很豐富,特別是街頭的潑婦更甚。所以本人熟練掌握了一系列罵人語言和技巧,有的實在是不堪入耳,其豐富程度,遠遠超過目前罈子上的內容。

 

吵架次數也不少,最難忘的一次是在帝都的阜內大街上跟警察大吵一架。那次因為騎自行車帶著領導,被警察逮著,要罰款,不服,就吵了起來,圍了不少人觀看。之所以敢跟警察吵,一是自己的自行車不值錢,再就是國內的警察再混蛋,也不會掏槍,這與自由國家不同。後來確實自行車被沒收,領導背著我去領,還取了出來,罰款與否不記得了。

 

5.關於罈子里的吵架問題

 

回顧以往,架吵過不少,早已沒了興緻。就連孩子們都說,我的脾氣變好了,不再是他們心目中的嚴父形象。

 

常在罈子上發帖,特別是政經類的,難免挨罵。看了這些留言和回帖,自然不爽。要按以往的方式自然是罵回去,吵它三天三夜也沒關係。

 

問題是,被人罵了,生氣一次;如果罵回去,另一方肯定也會不甘,一定會罵回來,語言的污穢程度可能還會升級,循環往複,那有可能好幾天你因此極度不爽,既影響生活,也影響工作。這麼做實在划不來。

 

我認可這樣的做法,遇到觀點不同的理性辯論或抬杠者,當然歡迎,這樣可以提高帖子的熱度;遇到非理性的網鬧,毫不猶豫地刪帖、拉黑!這樣做既減少了對自己的傷害程度,又凈化了罈子,何樂而不為?

 

告別過去,減少不必要的紛爭,讓罈子乾乾淨淨,是我的願望,兄弟姐妹們大概也不會反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4-3-25 04:06
【小時的社會環境不好,吵架的事司空見慣,自然而然就學會了罵人。】趙大夫提到了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提到了自身言行的改變。

一是來自於自身的言行與後果觀察和認知,知因果而則之,選擇對自己產生更好後果的言行方式,隨年齡增長的成熟表現。二是來自於不同的社會制度,反應出人們基本倫理道德價值觀應用上而形成的共識度 ---  social norm,以及法律規則,網路平台規則等的應用。

虛擬世界的某些言論交流環境是不同社會制度生活下的群體和相應的文化習俗的綜合,現實與虛擬的重疊狀態,所以比較複雜。

你個人的改變會給言論交流的小環境帶來朝文明方向轉變的正面意義 -- positive influence on public discourse。

單從言論(不談行動)的角度,這樣就可以從認知上分開政治與哲學的關係和界限。 前者,比如談論公事,社事,政事,屬於觀點內容方面,人們不容易時刻共識,因為與各自的利益需求相關;而如何對待不同觀點的言者,對言論表達的方式和底線規則是什麼,則屬於哲學範疇,倫理道德範疇,可以在人們中達到一定的共識而形成規則,不隨便變換,對每個表達不同觀點的人都有益處,不隨意受到傷害,都能得到起碼的人格尊重,形成產生正反饋效應的文明環境,逐步共識價值認知和規則認同就是產生文明社會秩序的基礎。
回復 Wuming123 2024-3-26 23:15
小時的社會環境不好,吵架的事司空見慣,自然而然就學會了罵人? 那是少年輕狂,那個社會都一樣。美國民主自由,生活富足,街頭小混混照樣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0: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