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內留學生怪象:學伴、補助、跪地求婚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3-7-12 2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事熱點|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國內留學生

近日在浙江大學2023年畢業典禮上,一位彩發女生手握鮮花,當場單膝下跪向一名黑人男子求婚。此事在網路上迅速火爆,人們議論紛紛,各方唇槍舌劍,好不熱鬧。

 

國內的留學生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之所以關注,與種族、男女、官方政策等等因素有關。

 

1.山東大學

 


前幾年,辦學思想比較前衛的山東大學,搞了一個學伴buddy)制度。經過學生報名、組織篩選,給每名外國留學生,一對一配對學伴。

 

後來該制度升級為一對三,有數據顯示,最高峰的時候,山大給47名外國留學生配對了141名國內學伴,且大部分學伴為該校的女生,而學伴的另一方為異國男性。

匪夷所思的山大學伴事件,當時在全社會引起了極為廣泛的關注和熱議,至今熱度不減,時不時被人提起。

 

2.濟南大學

 


最近,山大隔壁的濟南大學,又出了一件讓人非常意外的事情,該校的一份校外人員勞務發放表顯示,該校外國留學生7月份獲得的生活補助,最低的每月29000元,最多的居然高達30000元。

要知道,全國稅後到手月薪超過3萬的人,比例很低。有人稱,只佔總人口比例的0.05% (有待核實),還有6億低收入者,每月收入僅1000元。

 

而濟南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僅僅是領取的生活補助,每月就高達30000元,相比之下,這待遇確實已經碾壓絕大多數的國人了。幾月前武漢等地的退休老人為了區區幾百元醫保費用走上街頭,可見大多數普通百姓,對待幾百元錢,還是很看重的。

 

事情曝光之後,濟南大學經辦人王女士說,這個表顯示的信息不完整,是斷章取義,30000元不是一個月的補助數額,而是30個月的補助,而且是按照規定正規發放的。

 

對於濟南大學王女士的解釋,很多網友表示質疑,說自己雖然沒上過大學,更沒資格上濟南大學這種高等學府,但是九年義務教育還是上過的,漢字還是認得幾個的,表上明明黑字白字寫的是,發放標準為/,就是每月多少錢啊。

 

還有網友質疑,一年是12個月,兩年是24個月,三年是36個月,四年是48個月,無論是算一年,兩年,三年,還是四年,都算不出奇奇怪怪的30個月。

 

還有網友表示,應該為濟南大學點贊,這生活補助一發就是30個月,太超前了,太體貼了,如果農民工工資也能這樣體貼到位,超前發放30個月的話,估計也就不會有故意欠薪、惡意討薪了,社會不就和諧多了嗎?

 

也有人感慨,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都會追求更好的生活,面對啥也不幹,月薪三萬的黑皮膚天龍人,月薪三千的我沒資格說三道四。

 

警方發通報了,附上警方通報新聞中的圖片,這個大概率是真的,至今未見當事方或經辦人員反駁。

 


3.浙江大學

 


事情的起因是,在浙江大學2023年畢業典禮上,一位女生手握鮮花,當場單膝下跪向一名黑人男子求婚。

 

一個黑人男留學生登上舞台時,突然,一個彩發的女學生手持一束花跑上台,沖著這個黑人留學生,噗通一聲跪下了。並且一手舉起花,嘴裡問道:你願意娶我嗎?

 

黑人留學生一下就愣住了,顯然是事先並沒有心理準備,對這突如其來的一目驚呆了,先是愣了幾秒,隨後便反應過來,然後露出一臉笑容,雙手接過女生手中的鮮花,並回答道:我願意娶你。

 

據了解,這名女生和黑人男友為同班同學,大一的時候相識,然後迅速墜入愛河,並很快確立了戀愛關係,二人共同上學、放學、生活、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甜蜜無比。

 

轉眼間,畢業季就來了,該女生和黑人男友也不得不面臨選擇。黑人男友選擇回自己的國家,而女孩準備留在國內。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本來以為這場跨國戀隨著兩人產生巨大的分歧就要結束了,但是在最後一刻,女生用自己的態度向黑人男朋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在畢業典禮上向黑人男友發起了這次浪漫的求婚行動。

 

後來有人又傳說,該女生叫李婷婷,是韓國人。不少人鬆了一口氣。

 

這件事之所以迅速在網路火爆,有以下原因:

 

A.民間對不同種族的區別對待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此事件男生由黑人換成白人或黃人,火爆程度肯定有所不同;

 

B.政府、校方對國外留學生的寬鬆政策;

 

C.女性找老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何況是女方主動下跪;

 

D.畢業典禮是個非常公開而且莊重的場合。

 

就事情本身而言,無論下跪也好,求婚也好,當事人是黑人白人黃人也好,都是屬於私人領域的事情,純屬個人私事。女人願意向男人下跪、乞求、投懷送抱,關起門來做事,只要不違反法律,不影響任何第三人,他人無從得知,即使得知也無權置喙。

此事的要害在於,在公共場合大庭廣眾之下做這個事情,理所當然地成為公共事件,就涉及到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規範和公序良俗問題,即是否有違人之常情、世之常理,當事人必須接受大眾的審視和質疑。每個人都可以在法律的範圍內進行議論、評價和批評。當事人也可進行解釋或反駁,但輿論的發展,就不是當事人所能掌控的了。

中國人一向好客,老夫子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樂」是好事,樂」就樂」吧,就是太客氣了,好過了對待自己家人,這就不對頭了。種族歧視固然不對,種族差別對待也不可取,還是「准國民待遇」為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3-7-12 23:26
趙大夫提供了現象總結歸納,咱依據這些信息稍作因果關聯分類分析 ----

第一,個人選擇的道德依據,法律建立的倫理道德依據和制定過程規則;
第二,法律,輿論與教育的關係。
第三,政策屬於制度和文化的綜合性具體管理問題,屬於政治層面。

一個開放或者半開放的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存在新舊觀念,道德,習俗,內外,這些多維度混合的現實文化(如果形成一定的社會效應,或者稱為風氣)。在這種 premises 大框架大環境之內去考慮可能達到的最大共識度是不容易的。

好,再回到第一個方面。

您在文章中已經提到了求婚方式屬於個人自由選擇的平等權利範圍內的方式。那麼牽涉到普通公民如何應用這個平等權利的底線劃分問題。以什麼方式在什麼場合下侵犯他人的平等權利思考,也就是是否強迫了其他個人選擇求婚方式的平等權利,是否需要具體的規範規則,理由依據是什麼,是否會以我不喜歡看不慣為判斷標準,以傳統習俗為名義來進行規範,如果是就可能發現這並不是真實的 social norm,也不是共識的社會倫理 social ethics,常常會出現新舊 generation 之間的隔閡矛盾。所以需要進入哲學層面去細緻深入的思考 ethics,morality,social norm,citizen rights 之類的問題。

這樣就自然進入第二個層面。既然法律已經確立了求婚等私事的言行道德底線規範且尚未進行具體應用範圍規則制定之前,比如在畢業典禮的公眾場合程序規則。輿論可以被任何人依據個人喜好去表達觀點或者操縱。因此就會引起法律,輿論和教育觀念之間的矛盾甚至混亂現象。教育者是社會精英,需要在每個階段首先對觀念儘可能的共識,比如,如何對待人們在相同法律底線之內的不同性之觀念教育,現代文明觀念中如何對待不同性的方法分類問題。民眾輿論需要精英的理性引導。而不是造成具有不同性的個體在輿論的風浪里被淹沒,形成」吐沫都能淹死人「的情緒導向,籠統粗糙的民粹亂象,增加不公正效應。而專制政治家,由於權力集中,不受有效的制度約束,常常會利用輿論民意達到個人意圖的手段。進而產生教育和法律間的自相矛盾,相當於大腦與身軀的不和諧,超越了外來外界的影響。

如果前面兩個層面屬於哲學觀,是非對錯依據,倫理道德依據思考,那麼第三個層面則屬於政治層面,即政治高於一切的制度和文化會依據少數集權者的政治需求來對待外來人士(包括外族,外籍,海歸之類),在制定具體政策時可以好得不兜底,也可以差得不兜底所造成的某些極端現象。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3-7-13 23:35
你們討論的太抽象,說點實際的吧。不可諱言,黑人,白人的雞雞都比黃種人又大又長!真假不知道,不過對於看A片看多了的男男女女,都有這個印象。女追求這方面,也無可厚非。

至於花錢吸引國外學生,雖然有些學校的做法欠考量,但這是培養帶路黨的是重要一環!當年沒有非洲黑人兄弟定力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在聯合國取「中華民國」而代之?現在這麼多,精美,精日分子,都是當年日美拿錢砸出來的。這幾十年,中國企業在非洲,攻城略地,也是靠著帶路黨的協助。這方面不能短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4: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