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農村有過幫助嗎?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3-5-6 21: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事件|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1評論

關鍵詞:上山下鄉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新聞刷頻,他們走進鄉土中國深處,自找苦吃的精神得到了高層肯定。看來最近一直議論紛紛的二次上山下鄉的說法,不是空穴來風。

 

現在的國情與40-50年前已大不相同,這次上山下鄉的原因、過程和結局與上一次相比,有何不同,不可妄加評論,只能等待時間的檢驗。

 

本帖只是討論上一次上山下鄉運動。

 

關於上山下鄉運動,看過不少影視劇。陳沖的「天浴」太過極端,不太可信;「血色浪漫」中,鍾躍民等在陝北農村的要飯一段,非常吸睛,但是演出者顯然沒有農村生活及要飯經歷,演得過於輕佻,看看就罷了。

 



相比而言,上海知青葉辛的戲就很感人,「蹉跎歲月」和「孽債」在當時就非常轟動,畢竟作者本人就是上海的貴州知青。其中「孽債」的片尾曲中,孩子們的吶喊鎮人心魄,餘音繞梁,幾十年都未曾忘記。這首歌的歌詞如下:

 

美麗的西雙版納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麼大

有沒有我的家

爸爸一個家

媽媽一個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餘的

爸爸呀媽媽呀

能不能告訴我

這到底是為什麼

 

1.第一次上山下鄉運動的原因

 

其實推行知識分子青年上山和下鄉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解決青年們的就業問題。眾所周知,文革發動后,國民經濟運行困難,本來就不多的工作崗位因為工廠停工等原因而大幅減少。知青下鄉的目的本身就不在於知青能為農村帶來什麼,而更多是為了解決知青本身的問題而已。是國家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帶來的社會矛盾,把知青送到了農村交給了農民。再就是知青下鄉其實在50年代就開始了,只不過那時更多是自發的,這一批懷揣堅定理想下鄉的知青可能真的帶來了一些實際作用。國家層面大規模組織知青下鄉則是在1969年到1979年。

 

2.上山下鄉地點的差別

 

其實國內農村很複雜,農民也不都是老實淳樸。很多地方宗族勢力還是很強大的。這時候你一個外姓的跑過去和他們混在一起,你覺得你能過得好?如果是女生的話,那就有點危險了。

 

比如上海人上山下鄉,最優是不下鄉留滬,其次是去崇明島,再次是蘇錫杭一帶魚米之鄉,然後是大型農業基地(起碼能吃飽餓不壞),倒數第二才是普通農村,最差山區。這一切都要靠給負責分配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托關係送禮完成。

 

3.上山下鄉運動的後果


如果說知青下鄉完全沒有幫助或者說起了多少重要作用都是不客觀的。黑龍江、新疆等地的生產建設兵團下的農場因為是拓荒性質,廣裘而荒涼的北大荒等地具備現代農業的基本條件,加之軍事化管理,確實起到了巨大的正面作用,而且至今仍在受益。而且巧的是,千萬知青中的佼佼者,至今仍然非常活躍的姜昆、聶衛平等人都來自那些地方。在知青下鄉的早期,知青們熱血膨脹,激昂澎湃,確確實實對農村的發展起到不少作用,完全否定也是不現實的。是對那些熱血青年的極大不尊重。

 

1969年國家大規模向農村輸入知青開始,十年裡先後近兩千萬知青進入了農村。


而眾所周知的是中國農村向來不缺勞動力,所以兩千萬知青進入農村,只是單純的勞動力補充,並沒有帶來多少農村生產力實質的變革與提升。

 

在劉小萌知青政策的調整中有如下表述:

 

「27個省、市、自治區的統計,有13個省、市、自治區下鄉青年生活不能自給的比例在50%以上(自給標準120-180元)。其中雲南、貴州、四川、福建、甘肅等省高達70%-80%。以上海為例,在外省插隊的22.4萬知識青年,有13萬名生活不能自給。

 

在生活都不能自給還要靠國家和在城市的父母接濟的情況下,談何對農村有多少重要幫助?簡單地說知青下鄉就是為了吃飯、就業、生存,但效果顯然不盡人意。

 

有些人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將生產資料帶到了農村,醫療、教育也帶到了農村,看來農村在那個時候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但是倘若如此,為何會出現下面這樣的情景?

 

1977年,萬里當上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調查后發現,全省28萬個生產隊中,只有10%的生產隊能維持溫飽,67%的隊人均年收入低於60元,40元以下的約佔25%……萬里下鄉調查三個月所到之處,詢問農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農民回答是,第一,吃飽肚子!第二,吃飽肚子!第三,吃飽肚子!

 

19781210,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說,建國快30年了,現在還有討飯的,老是不解決這個問題,農民就會造反,支部書記會帶隊進城討飯。


4.
農民對知青的真實態度

 

中國因為人口原因人均耕地面積一直不大。一個村子也許原來有300畝耕地,分到200個人身上出產的糧食剛剛夠吃。這時候這個村子分來了七八個知青,開始的時候學習農業技能,基本只吃不產出,只投資沒有收益。等到有種田技能的時候照樣也是和老農民搶飯吃。如果這個村莊地處偏遠還好,還能通過開荒拓展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如果是平原地區,這就非常困難了。

 

有人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縮小了城鄉差距。都是十多20歲的年輕人,普通的農活干都沒幹過,農民自己還吃不飽,又多來一些人來分糧食,讓這些人來縮小城鄉差距,不如說是給農民增添一個大包袱。

 

江西上高縣界埠公社有大隊幹部說:寧願管一千老表,不願管一個知識青年;江西金溪縣有些幹部也認為大城市來的,社會經驗多,問題不少,麻煩事多,不好領導上海青年不好弄,不如南昌學生好弄

 

相比於大隊與生產隊幹部,社員對上山下鄉運動的看法更為消極。江西的檔案材料與知青敘事都顯示,社員普遍認為上山下鄉運動是國家揩生產隊的油好人不下鄉、下鄉冇好人上海知青是 屋檐下的躲雨客上海知青是X主席的崽知識青年早晚要走的,兔子 尾巴長不了之類的諺語與說法更是在各地農村廣泛流傳。上饒地區甚至有社員謾罵道:上海佬,死了好,吃了我們的谷,害得我們不能打平伙 〔平分稻穀,極有可能為瞞產私分的稻穀〕。

 

社員中政治地位最為優越的貧下中農,對於再教育導師的身份頗為茫然,不知道該如何教育知青,因為這 些人都是從大城市來的,有文化、有知識,能說會道,還要我們教育他什麼他們是大城市來的,在我們山溝里蹲得下來嗎

 

對於上世紀這個千萬人級別的大事件,縱然有各式各樣的看法,但據本人的觀察,負面評價的居多,尤其是當事者:農民與知青。有好事的知青總結他們的人生:上學、停課、造反、下鄉、回城、就業、下崗、擺攤……。能夠混到國家領導人、棋聖、相聲大師及企業家的畢竟是少數,就大多數人而言,那段經歷應該是悲劇,不是戲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3-5-6 23:15
制度性的管理方式(勉強程度高)造成了多數人犧牲較高層次的需求和追求,部分少數人以犧牲一切為代價而成全了另一部分少數人獲取一切的社會整體效果。

從哲學和社會科學應用的角度來分析一件具體社會事件造成的短期長期影響和因果關聯,不同於個人或者群體,階層及政治角度的分析。 前後不需要相互肯定或否定,而是不同角度和意義的歸納總結。
回復 浮平 2023-5-7 01:53
趙大夫的文章能 promote deep thinking。
回復 七把叉Archie 2023-5-7 09:36
大夫寫了一篇好文。毛澤東的上山下鄉,不過是解決就業的無奈之舉。作為知青的個人,當時想方設法的不下去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下鄉是被迫的,戶口給你遷走了,不走在家,家裡有你自己的口糧嗎?梁曉聲,張抗抗,他們都是下鄉一代人,而且成為了千萬人的幸運兒,他們讚頌上山下鄉嗎?當然不。唯一讚賞上山下鄉的名人,應該就是習近平吧。因為那場偉大的運動,產生了偉大的領袖。僅此一件,上山下鄉就否定不得。年輕時候喜歡張承志的北方的河,他應該是不多的名人作家,基本肯定上山下鄉的。今天回頭再看,他的作品處處透漏著虛假與淺薄,還有就是自命不凡,英雄天命的情結。王小波不曾直接評論過下鄉,但從他的文章里,已經完全顯露出他的態度。
回復 successful 2023-5-7 10:59
上山下鄉在50年代已經是大力提倡, 而在文革期間 則成為了必須. 上山下鄉運動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  甚至於高幹和大官員的子女也是如此. 只不過他們之中有後台,有背景的 有條件者, 可以首先離開農村去參軍, 讀書,做官. 畢竟他們是極少數的. 說穿了是因為中國太窮, 沒有辦法安排工作, 解決大量的知識青年就業問題, 而採取的一個下策的策略.
回復 浮平 2023-5-7 11:38
七把叉Archie: 大夫寫了一篇好文。毛澤東的上山下鄉,不過是解決就業的無奈之舉。作為知青的個人,當時想方設法的不下去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下鄉是被迫的,戶口給你遷走了,不
現在下鄉也許絕對條件比以前好得多,但可能比以前更」亂「。年輕人自由平等公正的觀念更強,所以,沒那麼單純一根筋,沒那麼好統一思想,沒那麼走投無路,沒那麼甘願吃苦。
回復 七把叉Archie 2023-5-7 11:53
浮平: 現在下鄉也許絕對條件比以前好得多,但可能比以前更」亂「。年輕人自由平等公正的觀念更強,所以,沒那麼單純一根筋,沒那麼好統一思想,沒那麼走投無路,沒那麼
浮平博所言極是。今天的年輕人,不光是粉紅們,那些沉默的大多數,可能才是今天青年的真實存在。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強,個人權利覺醒。忽悠他們把一切獻給黨,而今的官場文化,貪腐現狀,讓忽悠局的工作難度,比他們的前輩難於上青天吶。領導完全複製老領導的道路,一定是腦筋搭錯筋了。尤其是毛式文革如果再來一次,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亂,他自己將死無全屍,暴屍荒野。
回復 浮平 2023-5-7 12:03
七把叉Archie: 浮平博所言極是。今天的年輕人,不光是粉紅們,那些沉默的大多數,可能才是今天青年的真實存在。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強,個人權利覺醒。忽悠他們把一切獻給黨,而今
精神價值善變就失效了,得用物質來換取」自願「。

年輕」知青「 也好,農民也好,都不想賒賬夢大餅了,兌現才行,人人精明,個個實惠。

縣幹部的助理到大隊親農訪貧,問農民如何做才能搞好乾群關係。貧困戶說,你是縣幹部身邊紅人,多要點錢來,只要有錢,自然可以搞好乾群關係,要是為了打卡蹲點,我現在就幫你填完走人。搞倒過來了

現在給好處就有人干,靠宣傳只會團團轉。誰能說得清楚什麼叫做高級紅和低級紅之別,什麼叫做高級黑和低級黑之別。
回復 趙大夫話室 2023-5-7 12:26
七把叉Archie: 大夫寫了一篇好文。毛澤東的上山下鄉,不過是解決就業的無奈之舉。作為知青的個人,當時想方設法的不下去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下鄉是被迫的,戶口給你遷走了,不
謝謝您的認可!
回復 趙大夫話室 2023-5-7 12:26
浮平: 趙大夫的文章能 promote deep thinking。
謝謝!
回復 Wuming123 2023-5-7 23:28
上山下鄉在短期內快速提高了偏遠落後地區的知識水平,也可以是在縮小城鄉在知識上的差別,對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至於耽誤了城市高等人的美好前程,相對富裕的生活,這當然是事實!如果當年這部分人留在城市,上大學,發展城市,結果就是城鄉差別越來越大,結果就是矛盾增加,下一次農民起義也就出現在地平線了!至於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嘿嘿,只是愚人臆測罷了!高明的政治家的思維其實你們能理解?共產黨的理想就是均富和平等,不是共產主義的的平等,而是禮運大同的平等!中共從來沒有相信什麼共產主義,不過是掛羊頭而已!
回復 浮平 2023-5-7 23:58
Wuming123: 上山下鄉在短期內快速提高了偏遠落後地區的知識水平,也可以是在縮小城鄉在知識上的差別,對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至於耽誤了城市高等人的美好前程,相對富裕的生
根據您的評論 【至於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嘿嘿,只是愚人臆測罷了!高明的政治家的思維其實你們能理解?共產黨的理想就是均富和平等,不是共產主義的的平等,而是禮運大同的平等!中共從來沒有相信什麼共產主義,不過是掛羊頭而已!】

從現象事實和邏輯上分析因果關聯:正因為是【不過是掛羊頭而已!】,所以「理想」和「方法」產生的綜合效果不佳,即「高明」的內涵所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4: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