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冬奧之都:張家口,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之城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2-2-5 03: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家鄉,歷史事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3評論

關鍵詞:張家口

今日,隨著冬奧的開幕,張家口同北京一起,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然而,對於本人來說,它是我永遠的焦點,我無時無刻不關注著它的一切,因為它是我生長、學習和工作過的地方。

 

的確,這座城市曾經輝煌,也確實沉淪過,但本人堅信,家鄉的這座城市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中,都會有其應有的地位。

 

張家口市,又稱塞外山城張垣武城,是河北省下轄地級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處,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冀晉蒙(外長城)經濟圈的交匯點。是冀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連接京津、溝通晉蒙的交通樞紐。全市南北長289.2千米,東西寬216.2千米,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張家口市轄6個區(橋東區、橋西區、宣化區、下花園區、萬全區、崇禮區),10個縣(張北縣、康保縣、沽源縣、尚義縣、蔚縣、陽原縣、懷安縣、懷來縣、涿鹿縣、赤城縣),2個管理區(察北管理區和塞北管理區)和張家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截至2019年,張家口市常住人口442.33萬人。

 

以下兩個視頻展示了張家口這座古老而又現代城市的風姿。

 

https://youtu.be/QGMj-cJtaoA

 

https://youtu.be/IMOEXV3REXM

 

 

 

1.城市名稱由來

 

明嘉靖八年(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 

 

張家口在歷史上以Kalgan廣為西方所知,一直到20世紀中葉。該名字來源於張家口的蒙古語名稱譯音 Chuulalt Khaalga,后簡化作 Khaalgan,意為大門(在長城上的)。在歷史上中國東北地區,又以滿語名稱譯音 Imiyangga Jase稱之。

 

 

2.行政區劃

春秋戰國時,張家口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代國。

秦時,南部改屬代郡、北部屬上谷郡。

漢時,大部分屬幽州地界,小部分屬烏桓、匈奴、鮮卑。

隋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

唐時,北屬突厥地,桑乾都督府,南多屬河北道媯州、新州,少屬河東道蔚州。

五代后,屬遼之西京道。

金時,屬於西京路。

元時,張家口市皆屬中書省。

明時,張家口市除蔚縣一帶屬於山西大同府外,其它皆屬京師(治順天府,北京市)。

清時,北屬北口三廳(多倫諾爾廳、獨石口廳、張家口廳),南屬宣化府(治今宣化)。

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察哈爾特別區興和道和口北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抗日戰爭時期,張家口市多個縣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后,重設察哈爾省建制。

195211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專區、察北專區合併后稱張家口專區,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專區治所,張家口市、宣化市划屬河北省。

1958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

1959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

1961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隸屬之。

196712月,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

1983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

 

3.張家口是東方人類的故鄉

   


泥河灣遺址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這一遺址的發現是與北京周口店遺址齊名的,在世界考古界有重大影響的事件。

 

泥河灣遺址群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桑乾河畔,以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迹而聞名於世。泥河灣遺址的發現,把亞洲文化的起源推進至距今200萬年前,從而在東非澳杜威峽谷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個200萬年前的古人類活動遺迹,向非洲唯一人類起源論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挑戰。同時,它還發現了世界舊石器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的、距今200萬年前的、可以復原的遠古人類的進食場景。可以說,這一遺址群直接改寫了世界關於人類起源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成為人類尋根問祖的聖地。

 

4.楷書的創立

                         


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東漢書法家(一說秦代書法家)。上谷郡沮陽縣(今張家口市懷來縣)人。被認為是楷書的創始者。

 

我們今天所寫的楷書,又叫正書、真書。自創始至今,幾千年來一直通行中國。它的創始人和確切年代說法很不一致。不過歷代多數書家認為創始人是王次仲。東漢末年蔡瑁勸學篇中說:上谷次仲,初變古形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文字志:「王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宋宣和書譜字法之變,至隸極矣。然猶有古焉,至楷法則無古矣,東漢章帝建初(76-84),有王次仲者,始以隸書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日之正書是也。

 

5.經貿重鎮

 

早在16世紀,張家口便成為了中國北方皮毛等畜產品的加工集散地。明朝,張家口闢為蒙漢「互市」之所。清末,張家口毛皮貿易達到鼎盛時期,年貿易額最高達白銀一億五千萬兩,得到了「塞外皮都」的美譽。

 

在經濟上,連接張家口與庫倫的張庫商道聞名遐邇。 張庫大道是張家口出發,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一一烏蘭巴托(當時叫庫倫),並延伸到俄羅斯恰克圖的貿易運銷線,全長1400多公里,是有著北方絲綢之路之稱的古商道。張庫大道歷史悠久,它始於元、明,盛於清,衰於民國,被譽為草原絲綢之路草原茶葉之路,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以及歷史地位。

 

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8月,由詹天佑主持設計的自北京至張家口的京張鐵路建成並於11月通車。京張鐵路是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勘測、設計、施工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這項工程是中國近現代工程的開篇之作,詹天佑也因此成為中國近現代工程學的鼻祖。由此可見,張家口在當時中國的戰略及經貿地位。

 

在中國,一條高鐵的開通,早已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京張高鐵自修建伊始,就萬眾矚目,享受著明星般的待遇。作為中國第一條智能型高鐵,首次採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舊京張鐵路一樣,京張高鐵依舊是中國工程的標杆。

 

張家口作為中國北方漢蒙貿易的商業都會,是冀、京、晉、內蒙古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有陸路商埠之稱。中國改革開放后,隨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張家口成為溝通中原與北疆,連接東部京津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與中西部資源產區的重要紐帶。

 

6.對外交流重鎮

 

張家口在歷史上是經貿重鎮外,也曾經是中國的對外交流重鎮之一。民國九年(1920年),美國在張家口設立美國駐張家口領事館(1927年被撤銷),索克斌(Samuel Sokobin)擔任領事。據可查詢的史料記載,民國期間,共有美國、日本、蘇聯三個國家在張家口設立了使領館。新中國成立后張家口沒有再設任何使領館。

 

 

7.與北京的關係

張家口自古以來就是屏翰神京的軍事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俗稱京都的北大門。這不是浪得虛名,因為北京至張家口僅有關溝或八達嶺及張家口市一帶可守。出了張家口北上至中蒙邊境僅有500公里的距離,地形屬草原平地,非常適合騎兵及機械化軍隊向前推進。如果具備這樣兩個條件:北京是中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或中心之一;北方仍有強敵,不管是凶奴、鮮卑、契丹或其它什麼更為兇悍的戰鬥民族。張家口在中國的戰略地位就應是屈指可數的。

 

從風水、氣候和地形上說,張家口是北京的上風上水的城市。北方多西北風,張家口刮清風,北京就晴朗;張市刮沙塵暴,北京就昏暗;另外張家口境內的官廳水庫,是北京、天津頭頂上的一巨盆清水,是建國後為了根除永定河水患而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工程,至今仍然對首都的安全及民生髮揮著重大作用。

 

作為中國的第二座奧運城市,張家口是實至名歸。

 

8.張家口境內的著名戰爭

 

作為軍事重鎮,張家口是歷代乃至未來兵家的必爭之地。從遠古至今,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現僅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戰例。

 

1)阪泉之戰

 

這是華夏集團內部兩個同源共祖的遠緣親屬部落間的一場爭雄的戰爭。當時的黃帝部落發展極為迅速,武力強大,而炎帝部落還處於農耕式部落,黃帝對炎帝下命令而炎帝不遵從,於是兩個部落在阪泉之野,帶著各自部落的圖騰,熊、羆、豹、貙、虎和雕、鶡、鷹、鳶進行了三次戰鬥,炎帝最終沒有獲得戰爭的勝利,自願稱臣,於是黃帝和炎帝融合成了一個超級大的聯盟,基本上統一了華夏諸多部落。阪泉之戰對開啟中華文明史、實現中華民族第一次大統一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於阪泉之戰的地點,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論。根據地名的考訂,多認為與涿鹿之戰的發生地相距不很遠,所以關於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地點主要應在河北。從涿鹿、保安、懷來以至延慶,都處於冀西北的山間盆地中,這是由桑乾河、洋河沖積而成的寬谷,有適宜鋤耕農業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以狩獵的山林,聯繫有關傳說阪泉之戰可能就發生在這種有山、有泉、有平疇沃野的地理環境。

 

關於阪泉,三國西晉時期史學家皇甫謐認為:在上谷(今張家口市懷來縣)。 括地誌雲: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戒縣(唐代懷來縣舊名)東五十六里。

 

2)逐鹿之戰

 

涿鹿之戰,是繼阪泉之戰以後,中華始祖之間進行的又一次大戰,距今大約4600年前。《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逸周書》關於涿鹿之戰的追述,是研究涿鹿之戰難得的重要歷史文獻,由這段記載可知,戰爭起於蚩尤西向侵掠,炎帝大敗,疆土全無,轉向黃帝求助,引起黃帝、蚩尤的涿鹿之戰。

 

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所進行的這場大戰,結局是黃炎聯軍以弱勢戰勝了優勢的蚩尤。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遠古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之後黃帝又趁勢收復了中原,使華夏族各部落實現了團結統一。自涿鹿之戰後,黃帝則乘戰勝之餘威,繼續對四方進行征討。黃帝對周圍部族影響的擴大,華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響也隨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圍許多氏族不是歸順華夏族,就是被華夏族同化。在華夏族日益發展擴大的同時,其人口也不斷增多,這就是漢族人口之眾多的重要淵源。 漢族佔全國人口的94%,佔世界人口約1/5,這不能不說與華夏族的始祖黃帝的功績有一定關係。

 

涿鹿之戰是中華民族在發展時期興亡絕續之大事。 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見,涿鹿之戰是決定中華民族日後基本面貌的歷史性戰爭

 

3)衛青大將軍初伐匈奴之戰

 

漢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張家口市蔚縣一帶),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迎擊匈奴。衛青首出上谷,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並在龍城之戰中,首虜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鑒於只有衛大將軍勝利凱旋,封衛青為關內侯。

 

4)土木堡之變

 

又稱土木之變或己巳之變,發生於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土木堡。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北伐瓦剌,由於寵信任用宦官王振,在土木遭遇慘敗被俘。英宗遭俘后被拘往北方囚禁。此戰使明朝國力受到嚴重削弱,是明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成為明朝由前期進入中期的轉折點。

 

5)抗日烽煙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又稱察綏抗日同盟軍。是指1933年由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將領在察哈爾省組織的一支抗日部隊。

 

1933615,根據抗日的形勢和民眾的要求,在張家口召開了抗日同盟軍第一次軍民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抗日同盟軍綱領,以及有關軍事問題、財政政策、軍隊政治工作與協助民眾運動、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等決議案,選舉了抗日同盟軍最高權力機關——軍事委員會,推舉馮玉祥、方振武等11人組成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馮玉祥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到軍事委員會成立時,同盟軍願意抗戰的部隊都給以名義,共有7個軍,9個獨立師,2個獨立旅,所屬有12萬人,槍10萬多枝。其基本力量的組成,包括了東北抗日義勇軍、熱河抗日民軍、察哈爾省自衛軍與抗日救國軍,以及馮玉祥的舊部等五部分。

 

雖後來,張家口不幸淪為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首府,但也是抗戰勝利后,八路軍奪得的第一個大城市。

 

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是日本侵略者於1939年至1945年間在今內蒙古中部(察哈爾省和綏遠省等地)操縱成立的一個傀儡政權。

 

6)新保安戰役

 

新保安戰役是平津戰役第一仗,發生於懷來縣境內的新保安鎮。19481129日至1222日,解放軍楊羅耿兵團,在此一舉殲滅了傅作義賴以起家的精銳部隊351.6萬餘人,軍長郭大麻子(郭景雲)拔槍自殺。這場戰役的規模不算很大,其殲滅人數與繳獲物品數,在解放戰爭後期,大概只能算是一個小型戰役,但事實上,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那些紙面上的數字。一是其斷絕了傅作義退往老巢綏遠的後路;二是徹底動搖了傅的作戰意志,是北平得以和平解放的關鍵一戰。這場戰鬥的重大勝利,保護了古都北平的完整,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和重要的名勝古迹免受戰爭的破壞,對整個平津戰役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7)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轟試驗

 

新華社消息,19851113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轟試驗場地紀念碑在張家口市懷來縣東花園的燕山腳下落成。鐫刻在白色大理石上的碑文寫道:「第一顆原子彈的第一個爆轟試驗場,始建於19602月,同年421日,打響『第一炮』。該場地一直使用到1964年初,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8)用於火星探測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

 

20191114,人民日報消息,位於張家口市懷來縣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及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9)另外一種戰爭 戰爭題材的影視劇

 

戰爭早已遠去,硝煙已經散盡,但另外一種形式的戰爭,在家鄉的土地上依舊不停地上演,那就是戰爭題材的影視劇。近年來,家鄉依據獨特的沙漠、戈壁、湖泊、長城、古烽火台等塞外景觀及原始自然地貌、保存完整的古建築及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吸引眾多影視劇組到此取景、拍攝,目前已形成天漠、卧牛山、雞鳴驛、環官廳湖四大影視基地。已有上百家影視機構選景開機,先後拍攝了「大決戰」 、「大轉折」 、「中國兄弟連」 、「三國演義」 、「西遊記」 、「亮劍」 、  「為了新中國前進」等900多部、10000多集影視劇。

 

儘管家鄉從古至今一直與戰爭相伴,但家鄉的人比較平和,既不尚武、也不好鬥,除了出了位捨身炸碉堡的全國戰鬥英雄外,大多與軍事無緣,比其它地方的人更愛好和平。

 

祝願家鄉從此無戰事。

 

9.張家口市美景「賜兒山」

 

在張家口市區西部,有一座山峰叫賜兒山,山峰秀麗,風景如畫。在山腰深處有古雲泉寺,它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 年),至今已有 600 余年。之所以叫雲泉寺,是取 " 白雲深處有清泉 " 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處的寺廟。上部為道,下部為佛。寺 內有子孫娘娘殿,舊時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廟會,來此登山焚香祈求 " 賜兒 " 的人絡繹不絕。故稱此山為 " 賜兒山 "

               


隨著冬奧的開幕,這座有著特殊含義的名勝將會被更多的朋友熟識,也會給更多的家庭和整個國家帶來祝福和希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22-2-5 04:29
郭蘭英在此投共
回復 趙大夫話室 2022-2-6 15:00
qxw66: 郭蘭英在此投共
先生所言極是
回復 qxw66 2022-2-7 03:30
趙大夫話室: 先生所言極是
從此盆滿缽滿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7: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