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為了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疫情,兩岸三地的中華兒女發揚了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聰明才智和實幹精神,對病毒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抗爭,這其中也湧現了不少創造和發明。我認為「方艙醫院」和「校正回歸」是這些發明中最突出的,前者雖開始不被理解,但後來證明對疫情的控制極為有效,因而被很多國家效仿;后一個發明不是實物,僅僅是一個名詞,雖應對疫情無效,但可以讓疫情的統計數字不那麼難看,不過此發明以後恐留下大大的笑柄。
1. 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是以醫療方艙為載體,醫療與醫技保障功能綜合集成的可快速部署的成套野外移動醫療平台。
方艙醫院一般由醫療功能單元、病房單元、技術保障單元等部分構成,是一種模塊化衛生裝備,具有緊急救治、外科處置、臨床檢驗等多方面功能 。
不過據考證,方艙醫院的發展始於20世紀60年代,美軍為了適應越南戰爭的需要,率先將自給式可運輸的野戰醫院投入戰場使用,給野戰衛生裝備提供了新的應用手段,是野戰醫院方艙化道路的開端 。不過將方艙醫院如此快捷、廣泛用於大型疫情的防控,去年的武漢應是開端無疑。
2020年2月,為了應對武漢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國家衛健委及相關單位在武漢建立了武漢火神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等13所方艙醫院 。截至2020年2月15日,武漢開放了9個方艙醫院 。從2月5日武漢的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到3月10日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這一段時間各家方艙醫院共收治患者1.2萬餘人,實現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
2020年12月16日,"方艙醫院"一詞列入「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2. 校正回歸
「校正回歸(data revision)」是由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2021年5月22日首先提出的名詞。意指將新公布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追加到之前公布的數據之統計方法。
22日,在被要求就該詞做出解釋時,陳時中把鍋甩給了所謂「檢測塞車」,並稱「由於通報上有時間差,病例時序混亂,因此連夜清查,將塞住的案例清掉,依照病發日、檢測日的日期,回歸到上周的病例當中。」這一說法引發各界嘩然,立即成為網路熱搜詞,日後必將成為台灣防疫的笑柄。「亞洲周刊」把「校正回歸」「翻譯成人話」,稱這4個字的意思是「我把延誤了的采驗確診報告調返回原來的日子」,而讓「今日的本土確診數字看起來不高」。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公布,台灣地區新增283例新冠確診病例,分別為281例本土病例及2例境外輸入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病例261例,總計544例。此外新增6例死亡病例。26日台公布,台灣地區新增304例新冠確診病例,分別為302例本土病例及2例境外輸入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病例331例,總計635例。此外新增11例死亡病例。
作為與「方艙醫院」並列的一大發明,「校正回歸」成功地將當日過高的病例數,轉移至他日,使其降到合理的數量;而「方艙醫院」則通過對輕症病人的隔離,減少了發病人數。
3. 國際社會對台灣疫情防控水平的最新評價
台灣防疫破功后引起了國際媒體的普遍關注。人們開始意識到台灣的防控水平遠不是他們吹噓的那樣。時代周刊更是不客氣,稱稱其為「世界上最會吹牛的防疫」。用台灣人自己的說法,那就是滿世界轉圈丟人。
4.台灣疫情防控的前景
本次台灣疫情的發現,是由台北和新北兩市擅自主張普篩所致,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無關。由於民進黨政府出於政治及經濟利益的考量,購買疫苗不積極,拒不進行普篩、快篩,因而前景很難評估。正如趙少康先生所說,陳時中這樣的不幹正事,只會每天公布疫情數字和哭鼻子的疫情指揮官,實在是應當及時撤換,否則對台灣疫情防控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