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眼中的軍二代、官二代和紅二代

作者:趙大夫話室  於 2021-3-11 02: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軍二代,官二代,紅二代|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老家離北京不遠,八達嶺外25公里,是河北省的地盤。老家原屬窮鄉僻壤之地。八十年代初,胡總書記去視察,曾建言,要把家鄉建成張家口的深圳,但久久沒見起色。十幾年前,老家榮幸地成為中央常委學習「科學發展觀」的聯繫點之一,周常委負責我們縣。確實,老家一帶這幾年火了,成了航天大數據無人機等的研發及製造基地,落戶的都是像騰訊秦淮北京理工大學哈工大這樣的單位,當地的房價炒到了每平米1萬多,也出現了諸如「拉菲水岸」之類的頗富詩情畫意的地產項目;京張高鐵通車后,只要20分鐘就可到西直門。

 

這樣的環境,小時自然與高官及其子弟無緣。我的小學及初中教育極不正規。小學和初一,由於當時的形勢,基本上沒好好學習;真正發奮始於初二。我們的初中,叫初中班,是小學附屬的初中。初一頗富初二隻有四位老師。有的課,由小學老師代課。高中上的是省重點中學,很正規,現在這所學校是北京師大的附屬中學了。我的求學之路極為不順,小時候崇拜陳景潤,想成為數學家;後來陰錯陽差,由於極特殊的原因被打入死檔,險些落榜;被撈出后服從分配,學了醫,幾經周折才到了北京。

 

高中的錄取和分班是按成績的。自己雖來自小地方,但由於成績還行,被分至一快班。當時一個年級有八個班,每班60幾人。有兩個班最好,屬快班,二班比一班稍差。雖說分班按成績,但也有例外。我們班和二班分別插進了十名左右的軍二代。他們的父母都屬於師級幹部,在當地屬於高幹。家鄉由於是戰略要地,駐守了不少師級建制的單位,我們的班級就成了他們子弟的最好去處。與前幾年看過的電視劇「血色浪漫」不同,我的這些軍二代同學,絕大多數,包括朱老總家族成員,都很低調。他們平時衣著樸素,既不談家庭,也不談父母。只有我們班一位賈姓女同學稍微高調點,寫了篇「我的爸爸」之類的作文,提到了她做官的爸爸。這些軍二代同學不論男女,共同特點就是,長相很標誌、體育很好;缺點是學習成績不太好,絕大多數成績在後段。只有一個例外,二班一位丁性同學成績進了前幾名,他的父親卻只是團級。當地駐軍的最大首長是師長,而他的兒子腿有殘疾,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走路或騎車上學,每天都是由勤務兵騎車接送。

 

我們班有一C性同學,名曰「建國」,其還有一個雙胞胎弟弟「建軍」分在二班。哥倆長得太像,我們經常搞錯。他們的父親由於在學校大會上,代表軍方講過話,所以印象很深。他們父親58年參軍,到70年代末給我們講話時,已是師政治部主任,非常能幹。到八十年代中期,其父就高升至駐某地級市的集團軍政委了。在軍地雙方舉行活動時,軍方領導的排名遠遠高於地方長官。在那場「春夏之交」的事件中,其父也是帶隊首長。之後,C父又升至某大軍區副政委,軍銜是中將,這是后話。記得當年公開發表的講話中,C首長還專門提到了他上大學的兩個兒子。不過單憑成績,哥倆上大學不太容易。

 

到北京工作后,由於有一段時間負責高幹門診,確實接觸了不少在位或退位的高幹。與老家的科級、股級幹部及其家屬相比,說老實話,北京的這些省、部級或更高層級的幹部及家屬們,絕大多數都非常謙和、彬彬有禮,少有盛氣凌人之士。醫院確實是高衝突、高風險之地,但不是他們所為。記得一次為一女高幹會診,護士告訴我,她是已故某副總理之妻。進去后發現病人及其女兒、女婿都非常客氣、隨和。後來這位女婿也升至副市長,現已退休。我的印象中,唯一引起眾怒的是當時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王寶森的家人。王的父親衣著樸素、慈眉善目,是個老工人,平時出行都是騎三輪,但他的子孫及其他家人輕狂的多。他們佔據兩個病房,一家老少在那兒高談闊論、目中無人,讓人反感。但當時,從部、局、大學、醫院都來電話,要求關照,所以大家也無可奈何。後來王的自殺和倒台、家人受累,不屬意外。

 

要說紅二代,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恩師蔡老師了。我與蔡老師的緣分始於31年前的那次考博,畢業后至今,這些年一直保持著聯繫。蔡教授是資深紅二代,出自大名鼎鼎的蔡氏家族。蔡老師的父親、姑媽、姑父對熟悉黨史的人來說,「如雷貫耳」也不為過。關於蔡老師的父親,中國近代史自有他的定位。拋開與本朝太祖與周公的關係不講,101年前,他為一個即將誕生的組織起了一個名字,並得到認可。今年7月,是這個組織的100歲生日。據最新統計,目前該組織的成員人數,高達9191.4萬人。僅此一項,歷史就不會忘記他。她家族的另一位成員,就葬在武漢的龜山之頂,墓碑題字人是本朝太宗。

 

 

由於導師劉教授身體不好,長期住院,對我的培養絕大多數是由蔡教授完成的,劉蔡教授是一家。而蔡教授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是在蘇聯完成的,大學畢業后才回國,所以她的教學風格也異於常人。她突出的特點是嚴格、規範,容不得半點馬虎。做她的學生,沒挨過訓的幾乎沒有,而且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我也不例外;當眾挨訓,非常難堪,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但事情過後,不會對老師產生恨意,主要是因為她對事不對人,好了就表揚,壞了就批評,不管是誰;另一方面,她做到無私無我。她的做法沒有私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讓你儘快達標。無我,可以舉個例子。由於我源於外校,在幾個地方工作過,體檢的手法不標準,也不規範。蔡教授為了讓我儘快達到她的標準,幾次躺在檢查床上當病人,讓我練習……。現在不少導師,也是老闆,既帶學生,也開公司;學生是他們的賺錢工具。蔡教授的教學風格,即嚴肅、嚴格,也不乏溫情,類似舊社會的師徒關係,也像家庭中兩代人的關係,與現在的教授不能同日而語。

 

每逢節假日,劉、蔡兩位教授喜歡把弟子們叫到家中聚會。由於兩位教授都是老師,到他們家一點也不彆扭。這時,兩位教授也一改往日的嚴肅面容,變得和藹可親。當時他們的家不大,只有兩室半,但大家變忙邊聊、邊吃邊談,像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我畢業后不久,劉教授就去世了,蔡教授也成了我在武漢的唯一老師。我愛人沒調到北京前,每次去武漢,都要去看望恩師,跟她聊聊天。這時的她已經不再是嚴師,而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以前有些誤解,認為她自律得近乎嚴苛,做得甚至不近人情。以前有一位師兄,從東北給她搞來一些木材,她硬是退了回去。畢業后看她時,買點小禮品,總怕她不給面子,給仍出去。但後來發現,她也會「托關係」、「走後門」,有時也能變通。記得有一次,她就托我關照她在蘇聯時的林姓朋友(林老的女兒)。在家庭方面,與我們普通百姓也無異。記得一次她經北京出國,不在賓館住,而是住在她妹妹吉提老師家。吉提老師雖是音樂學院的著名教授,那時在宣武門附近的家也很小。吉提老師也順便在姐姐學生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展示了她小時候出國演出的照片。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說笑笑,跟大雜院的氣氛沒有絲毫不同。

 

我不是誇自己的老師,蔡老師在做人方面,堪稱典範。至少在回國后,她的出身除了給那些同事和學生背後提供些談資外,沒給她帶來任何實質的好處:官職最高時是科黨支部書記;錢沒多少,她斷不會從藥廠得到任何好處;房子最緊張時,夫妻打地鋪,保姆和女兒睡床上。我們讀書時他們住的是兩室半,後來才搬到四室的大房子,但劉老師長期住院,沒住幾次就去世了。除了蔡教授的背景外,劉教授是這所著名醫院神經內科的創始人,是學校當時唯一的衛生部甲級成果獲得者。

 

除了父輩的關係外,蔡老師的同學中不少也是高官。某前總理就是她的同學,而且兩家是世交,她父親和總理舅父是當年留法時的戰友。記得一次總理打電話到科里找蔡教授,一位進修大夫不明原因,以為是詐騙電話,當時回嗆到:『你是XX?我還是江XX……」,隨後掛了電話。過後把這位大夫嚇得夠嗆,最後這件事不了了之。公道地講,物質待遇不是劉、蔡兩位教授的奮鬥目標,否則很難理解他們生活的狀況。而且文革時,蔡教授因為留蘇的經歷,也受到過衝擊。

 

介紹一個視頻,是關於老師非凡而又平凡經歷的片子。雖然蔡老師出身於政治世家,但是她平時極少談政治、歷史,更不談她父輩的家事。片子中的有些內容,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片子的開頭,使人想起了當年紅極一時的葉大鷹導演的片子「紅櫻桃」。

 

https://youtu.be/oTfE0_yFCOk

 

 

順便說一下,片中提到的關於「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的研究成果,是劉、蔡兩位教授的傑作,是他們愛情的象徵。這項成果是母校當年唯一的一項衛生部甲級成果。在當前抗新冠疫情背景下,他們當年的奮鬥精神仍有現實意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chy60 2021-3-11 04:59
客觀! 軍二代因為部隊經常在不同省份調動學習確實受影響,我有幾個中學同學就是這樣。部隊幹部是層層選出的,在身體素質,精神狀態等方面確實比普通人強些,這和大學里的子女學習比其他人的子女普遍好些同樣道理。
回復 James98 2021-3-11 05:34
我一個研究生同學,是某國家主席的女兒(在職,比我大不少),穿著、為人非常樸素, 沒任何架子,與普通女工差不多。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9: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