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的姓氏趣談
雪梨子
不知列位看官讀《水滸》時注意到沒有,書中諸好漢在外謊報姓名時,多自稱「小人姓張」。不信?試舉幾例:
梁山一百零八將第一個出場的英雄是九紋龍史進,而作者施耐庵卻是通過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被殿帥府太尉高俅迫害而逃的途中引出。在王進母子投宿史家村史進的莊園時,【史太公問道:「你們是那裡來的,如何昏晚到此?」王進答道:「小人姓張,原是京師人。今來......欲投貴庄假宿一宵,來日早行,房金依例拜納。」太公道:「不妨,如今世上人那個頂著房屋走哩!......」】(【】中文字表示摘自原著,下略)這個「小人姓張」,系書中第一位謊稱姓張的人,此後謊稱姓張的情節就一直在書中重演。

如魯達,因三拳打死鎮關西逃亡到雁門縣,在十字街頭聽人群中讀官府通緝榜文時,【背後一個人大叫道:「張大哥!你如何在這裡?」攔腰抱住,扯離離十字路口】。這是他在渭州酒樓搭救金氏父女的金老漢,后金氏父女及女婿趙員外一路幫助魯提轄在五台山出家成為大名鼎鼎的魯智深。
第三例,林沖為高俅等迫害,刺配滄州,后避開一系列災禍,殺死仇敵,由柴進推薦,雪夜奔赴梁山,在附近酒店裡被穿皮襖的漢子劈腰揪住【「你好大膽!你在滄州做了迷天大罪,卻在這裡!......」林沖道「你道我是誰?」那漢道「你不是豹子頭林沖?」林沖道:「我自姓張。」......】不過,細心的看官會說林教頭的岳父姓張,故著急時脫口而出。
好,那我們再來看水滸中的主人公及時雨宋江。他在元宵節清風寨賞燈時被劉高夫人認出,劉知寨等抓住他后喝稱其為清風山打劫強賊,【宋江告道:「小人自是鄆城縣客人張三,與花知寨是故友。......」】后花榮寫信向劉高請求釋放宋江,卻用了「所有薄親劉丈」?為何花榮沒有如前面的金老漢替魯達撒謊說宋江姓張?是他心細,為了讓劉高這個文知寨開心,故意說與劉知寨同姓劉。誰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宋江按一般行情自稱「張三」。這下子穿幫,更讓劉高堅信宋江是劫賊了。
類似魯達在雁門縣看抓捕自己的公文一樣,李逵在接老母親上梁山途中也在老家縣城沂水西門外聽人讀通緝榜文(他和魯達一樣都不識字),【只見一個人搶向前來。攔腰抱住,叫道:「張大哥!你在這裡作甚麼?」李逵扭過身看時,認得是旱地忽律朱貴。】這也是類同金老漢解救魯達一樣,還給李逵一個提示,下次別人問你,就稱「姓張」。果然,后李逵怒殺了吃他老母的四隻老虎,被獵戶奉為英雄請到里正曹太公莊上,【曹太公動問壯士高姓名諱,李逵答道:「我姓張,無名,只喚做張大膽。」】
謊稱姓張的例子還有,比如鼓上騷時遷偷金槍將徐寧的祖傳雁翎甲被徐寧「抓住」后也自稱「小人姓張」。
好啦,這些是「非張姓」的好漢,那如果梁山英雄本來就姓張,他需撒謊報姓名時,該如何處理!姓李還是姓王?出乎意料之外,居然還是姓張!在《水滸傳》第六十四回「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里白條水上報冤」中,張順遭江匪搶劫后逃脫,到江邊南岸一個村酒店請老丈幫助換衣服吃酒食后,【老丈道:「漢子,你姓甚麼,山東人來這裡干何事?」張順道:「小人姓張。建康府安太醫是我弟兄,特來探望他。」】讀到這裡,我真服了古代這些的「說話」人,姓張,一定沒錯!
張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然也人口眾多。近幾十年的人口統計中,張姓僅次於李和王,一直穩居第三。據說在宋代也是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但為何大家撒謊時不說姓李、姓王甚至姓趙呢?以在下從事銷售行業,或說職業性撒謊的行業經驗來看(參見拙作《閑談撒謊》),說謊的內容,一定要普通尋常,不易讓對方懷疑與好奇,比如在大宋時代你謊稱姓柴或趙,勢必讓人聯想尊祖上是否皇戚貴族家藏丹書鐵卷?如你謊稱小人姓司馬、姓關、姓呼延甚至姓李姓劉姓崔等都容易給大家下一個問題,府上是那門官宦,是否名將之後,或您的郡望是......?姓張,人口眾多,雖史上有不少著名人物如戰國時代的張儀、漢初的張良和三國時的張遼等,但估計在大宋時是不引人注目的親民姓氏,不易引起額外的話題。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宋代時張三李四似乎已成為大家對「路人甲」的通稱。據說王安石的詩句中就有,但在下品讀荊公詩文有限,這裡就不抄錄,諸位可網上以關鍵字「王安石張三李四」搜尋即可得。但區區昔日與文友吹牛論道時細讀過南宋時的《五燈會元》,有印象這樣的公案,「問:『如何是佛?』師曰:『張三李四。』」
此處的「張三李四」指普通人,意指佛在每個人心裡,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看樣子,在宋朝時,姓張很安全。
另,《水滸傳》中的淫婦均姓潘,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和楊雄的妻子潘巧雲,而說媒拉縴的都姓王,如為宋江撮合閻婆惜的是王婆,為西門慶與潘金蓮勾搭的也是王婆。當然,最令人驚奇的還是所有謊稱姓氏都使用了「張」。
為何《水滸傳》作者在謊稱姓氏時堅持「姓張」,相信披閱拙作中的看官,尤其是張姓者對此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和研究,如能賜教一二,拙文不枉為引玉之磚也。
2020.12.08-11於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