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漫話中秋節

作者:澳洲雪梨子  於 2020-10-1 07: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說古論今|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漫話中秋節

 

雪按:中國乃農耕文化,重視時令季節,如四時八節等,但其主要內容多為祭天地拜祖先等,中秋算上罕有的喜樂賞玩而成的節日,且流傳至今,殊為不易。雖庚子諸事不順,還是打點精神、苦中作樂,發一篇丙申中秋文,敬祝讀者諸君身體健康、節日快樂。

 

中秋節,是為數不多能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其成型的時間似乎不如春節、端午、中元節和九九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早,如梁人《荊楚歲時記》就沒有中秋節的相關記載,八月里倒是在十號這天有個習俗:用朱紅點小孩的額頭,稱為「天灸」,據說可以預防疾病。此俗在我兒時記憶中仍流行於荊楚一帶。

 

按專家們的考證中秋節源於隋唐,主要的儀式是賞玩圓月。但月圓每月都有那麼一次,古人為何偏選八月呢?宋人的《歲時廣記》給出了解釋:唐四門助教歐陽公貞元十二年與邵楚萇、林蘊、陳詡客長安邸中,修厥玩事,賦詩敘景,曲盡其妙,且謂月之為玩,冬則繁霜太寒,夏則蒸雲蔽月,雲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乎玩,秋之於時,后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月,又月之中。稽諸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兔圓……斯古人所以玩也夫。歐陽公指的是歐陽詹,字行周,福建晉江人,生活在安史之亂后的中唐,一生擔任國子監四門助教,為八閩文化的先驅者,閩學鼻祖。這是有關唐人賞月比較早的系統介紹。

 

同樣是《歲時廣記》的介紹,宋太祖乾德四年昭告天下各州在八月十五這天試鄉舉,於是,中秋在北宋年間也是科舉日。那麼,中秋節在宋代是否有團圓之意呢?大家都熟悉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詞,結尾有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於是今人似乎認為中秋節是一個懷念親友、舉家團圓的日子,其實未必,我以為中秋節在宋代主要還是雅士們吟風弄月,把酒問天,暢敘幽意,排遣愁懷的日子。不信?細讀蘇東坡的這首詞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是「兼懷子由」,這個「兼」字說明問題了。至於有些人用中國歷史上的典故如「嫦娥奔月」來說明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探索宇宙、大自然的奧秘之傳統,雖不能說是無稽之談,但也引申錯了意思,嫦娥跑到月宮,一直被視為是個悲慘苦命的故事,能夠在凡世間活得好好的,就賽過神仙了,連天上的仙女們都思凡呢。也只有在人間過得不開心、如蘇東坡懷才不遇的時候才偶爾想到「我欲乘風歸去」,但馬上就會轉念「高處不勝寒」,緊接著給自己一個台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樣的千古名句。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好好活在當下,才是古代中國人最基本的人生哲學、生活態度似乎當今也是如此哦什麼探索大自然奧秘,那是西方人的事;糾結於人類的生與死之矛盾,那是印度人的事。

 

東坡居士還有另一首中秋詞,沒上一首那麼有名,但值得抄錄如下: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琅,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

 

據說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時作,中秋佳節,酒賤客少,孤鴻飄渺,幽人獨坐,把盞北望,好不凄涼。但蘇東坡一生,總能平靜面對廟堂里的寵辱、官場上的升、生活中的富貧,實乃中國傳統士大夫之典範。

 

到明代萬曆年間,國祚延續達二百年之多,此時的中秋節已成為上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販夫走卒、市井小民共同歡慶的日子了。曾任吳縣令的袁宏道有遊記《虎丘》一文,描繪吳縣人在虎丘度中秋夜的盛況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明代的蘇州人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晚都去虎丘賞月、飲酒、吹簫、彈琴和唱歌等,而虎丘劍池旁有塊生公石,可供千人坐賞明月,這塊石頭似乎未能保留至今。越人張岱曾是中郎粉絲,專赴吳地,躬逢虎丘中秋夜的盛景,並寫下名篇《虎丘中秋夜》,也是膾炙人口,不輸其偶像。而張岱好玩,僅欣賞前輩與看別人玩,覺得不過癮,回到紹興后他也在崇禎七年的閏中秋夜模仿蘇州虎丘的情形,在城北的蕺山亭下呼朋喚友組織了一次民間賞月活動,據《閏中秋》文記載的情景:

 

在席者七百餘人,能歌者百餘人,同聲唱澄湖萬頃,聲如潮湧,山為雷動。諸酒徒轟飲,酒行如泉。夜深客飢,借戒珠寺齋僧大鍋煮飯飯客,長年以大桶擔飯不繼。命小傒岕竹、楚煙于山亭演劇十餘出,妙入情理,擁觀者千人,無蚊虻聲,四鼓方散

 

蕺山又稱王家山,因書聖王羲之故居在此而名,而王羲之的故居後來改成戒珠寺,那個中秋節半夜遊客們肚子餓,竟是借用戒珠寺和尚們煮飯的大鍋煮飯,由長工們不停地挑上山!賞月活動直到凌晨近三點才結束。筆者曾在紹興戒珠寺背後通往蕺山的山路上徘徊,遙想當年盛景,萬分感慨:誰能承想不到十年的功夫,大明王朝的太平盛世就會猝然坍塌呢?

 

通往王羲之故居之路蕺山遠眺

 

方誌中有關中秋節的記載就要平常的多,如康熙年間刊印的《杭州府志》有: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貴家富室綺筵華席,銀燭金樽,笙歌縹緲,蘭麝氤氳;民間以月餅相饋遺,或樓台玩月,市裡嬉遊,有連袂至旦者焉」這說明達官顯貴們過中秋與黎民百姓還是有差異的。富豪們是鐘鳴鼎食度佳節,普羅大眾則是相互送月餅、吃月餅來過中秋。

 

古語: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歡度中秋的方式也略有不同。試著分享幾個有趣的例子:

 

據民國初修撰的湖北《鄖西縣誌》介紹,當地居民有個摸瓜送秋」的習俗,以此來預測生子,被傳為雅事。具體如何操作,不得而知。是否如嬰兒滿周歲抓周那樣呢?如有鄖西讀者或網上方家,還望不吝賜教。

 

而明清時期的湖南長沙人更是有趣,這天除相互送月餅、自己吃月餅外,他們會以中秋夜月亮的明晦來判斷來年的元宵夜是陰還是晴,這個方法不知道有沒有科學道理呢?

 

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雖然人人都這麼說,但很少有人這樣做。浙江台州人就不一樣,他們覺得既然十六的月亮最圓,那就在這天來賞月吧?所以明清時台州府管轄的臨海縣、黃岩縣、太平縣(今溫嶺市)、寧海縣(今屬寧波)和天台縣的民眾都是以八月十六來歡度中秋的。今天的台州人、寧波人以務實能幹聞名全國,可真的是有傳統的呀!

 

最後用明末竟陵文學派領袖譚元春詩《中秋李朱實邀泛義河》來結束這篇應景文,聊解所懷。也祝各位讀者中秋節快樂!

 

厭看他方月,能無故里舟?到城遠江水,得酒亂時秋。

磬達東西寺,篙司上下流。宛然吾野外,神貌自相幽。

 

 

丙申中秋撰於張宗子故里

2020庚子中秋重訂再發

1文中配圖為作者拍攝。

2:參考書目《荊楚歲時記》、《歲時廣記》、《袁宏道集箋校》(上)、張岱《陶庵夢憶》、民國版《鄖陽縣誌》、康熙版《杭州府志》、康熙版《長沙縣誌》、康熙版《台州府志》、《譚元春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8: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