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交遊的啟示
細心的文友一定發現,本博的圖像標識有了變化。不是之前系統給出的固定卡通,也不是某個馬甲,而是一位知性大叔形象。沒錯,照片正是在下的「寫真」。雖然,此照片攝於2013年的堪京,距今已過七年,但熟人朋友大體還是可辨認出在下的。
為何要露真身?當然不是作秀。再說,我這個年齡,已是夕陽無限好的光景,不說心如古井吧,但也是到了圍棋的官子階段,不思有大的變化了。
之所以這樣,還得從一件小事說起。
大約是2015年回北京,與D君重聚。D君是我八十年代在Y城時訂交的好友,彼時都年輕,求知慾旺盛,大家一起切磋砥礪,莫逆於心。可惜這趟我待京時間短,而他也忙,難湊合適時間。最後他建議:「不如你加入我們的一個聚會吧,都是些網上認識的文友。」
網路上認識?!我本能抵觸,不置可否。他聽電話那端我沒反應,補充說:「放心,保證你不會失望。」於是,我按時赴約。
果然,這是一次開心的聚會,結識了帝京的一些新朋友,他們中有曲藝名家,有常在電視台露面的文史專家,也有體制內的技術官員,還有一位反映文革時代流行電視劇的「歷史原型」......學識未必都如D君,但個個知書達理。以我的經驗來說,這是一種近乎奢侈的文化聚餐。
事後D君告訴我,這些文友大都是他某段時間泡在一個網路論壇上結識的。我稱奇!他分享心得:「網路,有人說是垃圾場,小人糙人占多數,這是現實,但德藝雙馨的也有,比例雖低,這也是現實。我更願將網路比作江湖。」
「有道理。」我贊同他「網路江湖」的比方。D君興趣大開,問:「你知道為何網路上的粗鄙人比現實生活中的比例還高多嗎?」
「這個,還真不知呢?」我的確未曾想過此問題。
D君說:「人在網上,因隱著身,自以為有安全感,做什麼事就比平日面對面交流時的膽量要大一些,這就像某些人躲在租界里敢於組黨、反政府、搞飛行集會和組織暴動一樣。這樣,也更容易暴露人性中的另一面。」
我聽得哈哈大笑:「這不是說我黨早年的情形嗎?」
D君是體制中人,他避開我的話題補充道:「而那些雖因隱著身,在網上還能保持著優雅風度的人,那一定是有涵養的文友,就像你今天見到的這幾位。」
「有道理,佩服佩服。」我感嘆。三十多年過去,D君風采不減當年,他繼續向我賣弄:「你知道為什麼弘一法師后改修律宗嗎?」
弘一法師,是我們當年常談論、敬仰的人物。我記得大師最初剃度是凈土宗,后改律宗,成為漢傳佛教的律宗大師,但原因未能細研。D君,杭州人,想必更諳其故。我連稱「請教」。
「其實呢,我也不能斷定。」D君見我一反昔日與他唇槍舌劍、相互譏諷的態度,一下子也低調了。「不過,我以為這個因素是重要的,你想,像弘一法師還是李叔同的時候那麼風流倜儻,后雖大徹大悟,但遁入空門后,如何守得住?意志雖定,肉身卻未必輕易順從。要守住,就得儘可能設定種種可限制、消除自身凡念的戒律,而律宗的戒律又是漢傳佛教中最嚴格的......」
還真有些道理哈!佛教中有「戒、定、慧」,以戒為首啊。
......
這次與D君的重聚,給我一個啟示:要守住仁善,遏制自身的不良習性,儘可能多利用些「戒律」。連弘一法師那樣的大德都如此,自己這樣淺薄的人怎能抑制網路交流時的小惡,如:因怒而評論附帶惡語?或人家指出自己文章中的硬傷不思改過、不感激對方,卻文過飾非?或對方先出穢語,自己污言反擊,最後與之同流,辱人亦辱己!?......等等
故決定未來網路交友,放一張真實的照片,這樣多多少少給自己一個警示:注意網路上的言行,親友師長、同事老鄉都認得你!否則污染環境,辱沒先人。再說,這把年紀,也不再適合去組黨、反政府和任何形式的激烈活動了。
當然,對於網路上大多數的文友來說,使用「馬甲圖片」如孔子、觀世音、釋迦、基督十字架或蘇格拉底像與風景畫等,既保護隱私,也抒發情懷,我非常理解。事實上,自己就幸運地遇到不少身著馬甲而又飽學、謙虛的網友,佩服他們在隱身時對內心良知的堅守;至於網路上另一些慷慨激昂之士,為了一個遠大宏偉的革命目標,化名隱身在「租界」從事各種啟蒙運動,那不僅是在下理解,成功之日,廣大人民群眾也都會理解你們。
2020.08.26-09.04於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