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過節—-緬懷與超度

作者:蘇德山  於 2021-4-1 07: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移民生活|已有3評論

節的起源應該和祭祀有關,祭天,祭地,祭祖宗。生而為人,在現代的許多概念還未形成之前,天之高遠,地之廖廓,命之榮耀,面對這最為身近又遙遠的三者,斷然會讓人引起某種本能的心靈響應,原始、直接、也最為純粹。紀念,宴樂,祭祀的日子就是節日。這些日子,或如河面上的落葉,或如漂曳於水上的燈盞,在時間的長河裡流淌,或明或暗地泛著光,讓行走的人們慢下腳步,或停住,冥冥地感念,思悟。日文里,把傳統的節日叫まつり),那是我們漢語的本意,就如陝西話里,存留著許多讓人回味的古音一樣。全國各地每年有數不清,過不完的

現代的人比古時節多得多,節日又往往就是假日,如三八婦女節,國慶節,星期日,所以,籠統地說成"節假日"很自然,亦富有讓人遐想的吸引力,期待感。但那些節日,好像繞過了刨土尋食,眼盯時令節氣的農人,或者,是對上帝造的人說的。對於許多我們這些猴子變的人,在成為城裡人之前,這些節日,只是談說而已。偶忽看人家鬧騰,或也摻和進去,隨意地軋擠一番。

法定的節,完全是你頭上是什麼天,就過什麼節。民國時期的節和明朝的節有交集的不多。美國人過有的節,放假時,日本人幹得歡著呢,甚或哀痛著。情人節,完全是由商家為商業作戰設計、製作出來的,為的是巧克力,所以,情人節里,不必過於多情,當然,吃了帶有淳淳甜味的糖果,滋生出春光般溫暖的情愫,也符合情人節的字面意思。光棍節,依樣畫葫蘆,但是反著描,覆蓋面廣至情人,妻妾,有男朋友的,有外室的都過,還有如我這般的普通人,幾乎可以用全民來形容。為了活著,就得有點兒滋味,為了不折不扣的折扣光棍們往往流蕩失守,亂了方寸。甚是熱鬧,有節的氣氛的一種。

但,不是所有的節都是這樣熱鬧,甜蜜,甚或帶點滑稽的。

七月半,私下也說成鬼節,來自於道教的中元節,或佛教說㿻蘭盆節。印刷著明星、風景的精美掛歷上不一定擠得出空隙來標註。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以長生不老為終極信念;佛教,倡導輪迴信念,自東漢傳入中國,興起,再與道教相互疊加或借用,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幾百年,把漢代時意象模糊的死後世界,變得形象,具體,即地獄分層,天堂有級。每個人不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應果報應,功德還可以轉移到祖先身上,且因在地下世界也有獎勵和懲罰。某個先人,也許因了生時的罪孽,在地下受著苦,後輩在這節里,祈求將之解脫。

中元節的原本傳統的儀式是由僧侶來完成的。因七月十五日是夏季避暑之末,僧侶們的精神力通過一季的苦行達到頂峰。俗人拿出水果、糧食來供奉僧侶,僧侶們集體的功德,通過這節日超度,將某人不幸的祖先從地獄中拯救出來,讓他們儘快地在凈土中重生。 李氏唐王朝天子,自稱是老子(李聃)的後裔,雖祖師爺的高貴血脈,是否真的延續至唐朝天子李氏,已無從可考,但套上這名人之後的光環,畢竟有助於李唐的正統性和優越感,逐道教不二地被列為國教中元節始興盛,隨即確認、固定為節日。鄰國日本,お中元,お盆(おぼん),僅次於元旦新年的大節,至今家家過,臨此日,節日肅穆的氣氛非常濃厚,其源頭無不是遣唐使,乘風破浪帶回去的


清明節,踏青,掃墓。與中元節的超度,解救不同,清明節的祭掃,是對祖先的禮敬,緬懷。

清明節的源頭據說是寒食節,以紀念被春秋時期的晉文公放火燒山而死的介子推。介子推因不言祿,不願出仕,隱於山,晉文公出此下策逼迫。百姓感懷死者,隆冬禁忌動火二月,只能吃冷食。這種寒食做法,明顯對身體健康有害。過後幾個世紀,官方屢禁不止,官、民各退一步,記念被恩准,但應該在冬至過後的105天,舉行獻祭活動。或許,這就是清明節的原型。

清明節,有禁火習俗,同樣和對這歷史事件的紀念有關。晉文公放火燒山至人死,而有寒食節,幾個世紀后的王朝官員怕百姓學樣,以放火的形式來紀念他,於是,頒布禁火令,在春季的第二個月,或近寒食節,禁止用火,還加禁無從考核的性行為。每年一次,通過禁火,來熄滅舊火,重燃一把新火,從儀式上辭舊迎新。

漢朝時,家族的墓地,遠不過三代,就是說人們向已故父母,或祖父母的墓地獻祭,沒有隔了更多輩的子孫後代向高祖舉行集體祭祀。精英們才去翠柏成行的家族墓地,祭掃,野食。至少到東漢,人們對祖先的墓前獻祭,沒有特定的節日,春、夏、秋、冬,四季都進行祭祀。春季的祭祀,放在二月底,三月初,與對土地,穀物的祭祀,即社稷結合起來。至隋唐,寒食節為家族成員重聚提供了機會,人們開始到四、五代,或更早的祖先的墳地獻祭。因時日與農曆節氣清明近差一日,移位俗成清明節清明節的出現,遠親們通過共同祭祀遙遠的祖先,國家集體緬懷先烈,以逐漸形成同處一大家庭的自我意識。

過節,帶有很深的文化印記,特別是傳統節日,節中所含的文化元素融入於血液里,代代傳承。星移斗轉,寒去春來,日子過著過著,身體里似乎有什麼東西在蠕動。

節是每個人的時間盤上凹凸的印記,或發著光的點。鐘錶盤上鑲刻的度格是均勻的;日曆、掛歷上排印著相同的方格,日復一日,數著日子;時光在心裡的流淌卻並不是恆速的,在哪個時間點會慢下來,甚或停下來,因人而異,由毎個人心裡藏著的東西操動。

平常時日,打電話回去向家人問好,某個時候,媽說,過幾天,準備過個節。不是婦女節,也不是國慶節,是為先祖。

過節形式簡繁不問,需要儀式。安靜的家裡,理整衣著,備份菜肴,擺上碗筷、酒尊,供上水果,點上香、燭,酙酒,跪拜嗑頭,等稍刻,燒些紙錢,再斟酒,跪拜。雖沒什麼大陣仗,一樣表達著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或望超度之心。至於稍後的正日,外面的世界里,如中元點燈,清明踏青什麼的,人群熙攘,抑或場面宏大,只是形式更豐富的外延罷了。

英國不會有感恩節,雖然同是英語圈國家,而且與美國幾乎是同宗;美國沒有五一勞動節,儘管慶祝的人把它冠以國際,看來邊界,或邊際並非完全是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人,聚群居而作,圈成不同的集團,至形成不同的文化。為大家認同的事情,或禱祝,或記念,或歌頌,或許就成了節日。每個大、小集團認同的事不同,這就是文化的差異性,多樣性,所以各過各的節,天經地義,就如各過各的日子。過節,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哀思,追懷是許多日子演化、設立為節的動量,如屬另外,祈願風調雨順,天下人平安欣悅。

光陰荏苒,當你心裡的時鐘的針弦顫動,又近節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游女 2021-4-1 08:42
生活過的地方和國家越多,越對節日淡漠。個人感受。很多節日對小孩和老人最重要。
回復 蘇德山 2021-4-2 07:56
游女: 生活過的地方和國家越多,越對節日淡漠。個人感受。很多節日對小孩和老人最重要。
完全同意。有快清明節了,故有此文。
回復 呷呷 2021-4-12 23:51
好文。謝謝分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5: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