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的「腦子讓狗吃了」
2020-02-06
胡錫進何許人也,官媒《環球時報》總編,有網友稱之為「叼飛盤的(狗)」,時時搖頭擺尾為主上叼盤,也時時吠天吠地吠人不倦,他的腦子讓狗吃了,怎麼肥事?
昨天,胡在他的微博上發布「罵外交部發言人的傢伙們「腦子讓狗吃了」一文,原來外交部發言人華大媽在外交部周一(2月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火氣十足地指責「美國政府迄今為止未向中方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以及中方本著負責任的態度「自1月3日起共30次向美方通報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兩國疾控中心就疫情相關情況多次進行溝通」。此言一出,圈內外網民炸翻天罵聲不斷。原來1月3日的倆天前1月1日,8位抗疫第一線的醫生們告知疫情「散布謠言」被公安「依法處理」,而一般國人在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布武漢肺炎「可以人傳人」前聽到的都是「可控可防」,「無人傳人直接證據」,「無新增病例」而歌舞昇平萬家宴,新年團拜慶春節時還被蒙在鼓裡一無所知,直至1月23日武漢突然被封城時才驚恐地發現事態嚴重。華大媽這寧可通報萬里之外的米帝也不通知已處於極度危險中而茫然無知的1000萬武漢人民,網民能不罵嗎?
在世界各國為武漢疫情的捐贈中, 美國位居首位,美國葯企吉利德為幫中國抗疫而公開「神葯」瑞得西韋(Remdesivir)的結構而且予以中國無償使用(武漢病毒所立即搶注專利及中日友好醫院等已即時臨床試驗),美國政府也多次表態願儘力協助中國抗疫,在華大媽的口中,這些都不是「實質性幫助」。
或許讓華大媽及胡錫進最為窩心的是美國政府帶頭從疫區武漢撤僑及對中國施行嚴厲的旅行限制,「在世界上作了一個壞的示範」。喔噻,誰不怕你瞞報疫情的前科,況且湖北幾乎全省另加許多重要城市都被已封城,武漢乃至全湖北幾千萬人在中國各地都被視為毒源而被圍追堵截嚴加防範,還不讓別人撤走疫區僑民,逃離及保護自己的國民不被傳染嗎?再者,僅數月前中國帶頭「封殺」了美國的波音737,不也是「在世界上作了一個壞的示範」嗎?
胡在叼盤時還點到華大媽悻悻所說的「美國當下異常嚴重的流感季已造成1900萬人感染和上萬人死亡的事實」,似乎中國當下的武漢肺炎相比美國流感僅是小事一樁。與中國不同,美國的CDC(疾控中心)會向公眾充分公布疫情,他們用的是國際通用的統計方法,公布的流感估計(estimate)死亡數字報的是所有與流感相關的死亡數字(以引起公眾的高度警覺及突出傳染病的公共衛生意義),如一例因流感引起肺炎而後死於心臟病突發,在美國的統計中會列為流感死亡,而中國的統計則列為心臟病死亡。復旦大學余宏傑教授2019年9月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公共衛生》中發表的論文顯示,2010-2015年的5個統計年度中,中國平均每年有88100例流感相關的超額呼吸死亡,占所有呼吸死亡的8.2%,而流感的重要死因中的心臟病死亡還未被記入內。如按這樣統計,武漢肺炎有多少人死亡呢?泱泱14億人口大國,若只是報導的幾百人死亡能有這麼恐慌嗎?現在美國正是流感高峰期間,但是街上幾乎無人戴口罩,也絕對沒有封城停工停學停航停駛及全國圍追堵截一片恐慌。以華大媽與胡錫進的身份地位,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些,難道他們不是要誤導欺騙國人嗎?
疫情洶洶,國難當頭,理當竭力抗災並尋求國際合作以儘快解救災中國民,同等重要的是也應吸取SARS時的瞞報教訓,讓人說話。如果1月1日時8位抗疫第一線的醫生們告知疫情「散布謠言」后不被公安「依法處理」,就會贏得20多天寶貴的預警時間而可以及時採取防疫措施,今天情況會有這麼糟糕嗎?
前一陣子,當看到國內群情激憤為被公安處理的8位醫生打抱不平時,胡錫進也說了一些獲贊的話,而看來他現在真是腦子讓狗吃了。
剛剛消息:8位抗疫第一線的醫生們中的眼科醫生李文亮於2020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因武漢肺炎去世,深表痛惜和哀悼。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CA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8.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07%;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