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中美洲喜閱二大洋:18 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城
作者 若雲
下午二點前後,人們湧向八樓和九樓,開始廣播介紹出峽的情況。前方左側運河有二個閘,每閘有平行並列二條擋水壩。每一擋水壩各有左右二扇小門;小島另一邊(右側)也是二個閘,聽說是新建的,寬大多了。
首先當海輪靠近閘時,雙門(雙擋水壩)的四扇小門從中間同時向二側徐徐分開,逐漸靠邊,最後緊貼二邊而消失。輪船進入閘內(CHAMBER)。剛才的雙門在船后關緊,而船前之雙閘門逐漸排水至與太平洋水面齊后,雙門(雙擋水壩)齊開,輪船進入太平洋,即巴拿馬海灣
(詳見前文17照片6 – 10)。
歸納起來,遊客可以從三個地方參觀運河,大西洋一側的船閘Gatun Locks和太平洋一側,左邊的Miraflores Locks和Pedro Miguel Locks或右邊的可可利閘(Cocoli
locks)。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游輪的九層或十層樓,船頭露天觀景台上,可以看到游輪緩慢通過閘門的全過程。它包括水位下降、閘門開啟,船頭上水手拋繩到岸上,當岸上工人接到繩索后,這時的岸上工人、船頭水手、船樓上的遊客,相互歡呼鼓掌、揮手致意。接著、船后閘門關閉、水位重新上升,在左右前後六車牽引下,巨大游輪在閘內 Chamber 中前行·····激動人心的場面,壯麗開闊的景觀,無不銘記在每一遊客的心中。
傍晚,船停在巴拿馬城旁邊碼頭,大家都接到通知,明天游此城時要帶QV。
史料:「太平洋側有兩座(現有三座
– 筆者)船閘;大西洋側有一船閘,三層,高21米,每扇745噸重。船室長305米,寬33.5米,船在閘內提升26米,進入嘎頓湖(加通湖,Catun Lake),過運河和一座單層船閘降到海拔16.5米,進入米拉弗洛湖,最後經過一座雙層船閘降到海平面高度進入太平洋。每座船閘都是成對的,所以可以雙行。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厘米,潮汐也較高。」
7、上岸游巴拿馬城。今天遊覽巴馬拿馬城之前,下一樓檢查天天掛在胸前的接觸新冠病人記錄儀(白色塑料小圓盤)。公司來信說太太的電不足,因此請服務員檢查筆者和太太的二個白塑料小盤記錄儀,結果是換成二個新的。同時又換了二十元零鈔,以備上岸送小費。八點四十分到二樓,找到出口,坐上六號大巴,由一位黑男導遊全城。
從船到市區是寛長陸地,坐在車上遙看巴拿馬城,最顯著特點是位於一灣長型狹窄島上的無數摩天大樓(見照片)。很快來到城裡,城裡街上被二條相反方向的二條大道所覆蓋。而這些高樓大廈參差並列於繁華市區的這條超級寬馬路二側。筆者看過許多東西方城市,很少見到如此寬的大車道;記得三藩市和洛杉磯最寬也多半只有同向四車道或六車道,這裡竟然是八車道;換句話說,這條大道相反二方向有十六條車道,加上一座雙向車道天橋,真有點兒叫遊客觸目驚心。很可惜的是,遠看豪華壯觀,近觀卻十分髒亂破舊。
這裡有一法國城區,是在1673年殖民地時期建立的,叫耳朵卡斯科(EL
Casco Antiguo 或叫 老城(Old Town)。走進此區的小街,導遊介紹說,過去這裡有很多海盜,曾經威脅那時人們的生命安全。18世紀西班牙建了一套有很厚牆的防禦系統,以保護這裡的廣大居民。原來的營房(Barracks)和監獄(Prison),現在已成為濱海藝術中心和餐廳,1920年,曾申請此區為國家紀念館。在法國廣場,有古老的拱形長廊和60英尺高的雄偉方尖碑(Obelisk),頭上立著法國公雞(見照片)。加上殖民時期的歐式商場建築、豪華教堂、整潔街道、悠長住宅區等,顯得十分美觀、有序、古老而莊重。

運河雙向對開

閘內拖船

遠觀巴拿馬城 
近看高樓大廈

豪華教堂

雞頂方尖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