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紅顏》再改版 長篇言情小說連載 55 (
B )
作者: 若雲
我家比較窮,但有幾樣食物必須準備的,釀一缸江米酒,做二三格豆腐,一格有二十四塊,和別的幾家共殺一頭豬。自己再塞一隻雞和一隻鴨。同時還有各種板子、米粉、麵條和米飯等。再加上我爸在當地是出名的種田好手,比如他站在田頭一看,然後低頭插秧,插完后,橫看豎看都是筆直一條線,站在稻田角上斜看也筆直。這是十分高超的技能,首先秧束大小必須一致,間距在橫直二個方向必須一樣,插的深度要適當。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名遠近知名的土廚師,哪家請客,都要請他去主廚或幫忙。一般情況下,這種幫忙是沒有工錢的,但都會送我爸一些豬雜碎,豬骨頭或一些雞鴨鵝肉等。如果到大戶人家幫忙,也有給一個豬頭,幾個豬爪或一付豬骨頭或一付雜碎等。所以逢年過節,我家雖窮,但總能吃到一些不同的東西·····」芸芸插嘴說:
「這些東西怎麼吃?」撅著嘴又說:「過年?就是平時我也不吃。」李娟笑著用手摸了一下芸芸的手:
「可以吃,都是蛋白質,問題是如何洗乾淨,如何做,如何加工。」陽陽一點也不生氣,看了芸芸一眼說:
「下面,我就介紹如何加工這些東西。」陽陽繼續說:「這些東西並不高檔,但在我爸媽手上,竟然創造出當地三種名菜:百什咕嚕,四鮮粉皮湯和五香油炸豬骨頭。
要說這種名菜製做過程,必須先講我媽發明的四鮮粉皮湯。第一是,用溫火燉家養三年以上的母雞,此湯清澈明亮;第二是,買幾兩或半斤當天殺的閹割過的公豬的裡脊肉,一半切成薄片,在薄薄的菱粉液里一溜,再放到八成熱的油里一炸,不超過一秒,就撈出待用,這種裡脊肉又嫩又香;另一半不切,和蔥姜一起加水慢火煮三十分鐘,用其湯不用肉塊;第三是,把當天或昨天摘的雞肉菌,是一種味道十分鮮美的蘑菇,洗凈用手撕成小塊,特別要把菌桿撕開,煮出的湯特鮮美;第四是,剛從山上採的或集市上買的新鮮冬筍,剝皮去頭,只留尖端嫩的部分,洗凈切成和上述裡脊片一樣大小備用;最後把粉皮洗凈泡在新鮮水中。
這時,我媽會拿出一個用了多年的瓦罐,洗凈后,倒入母雞湯,燒開后加入冬筍片,再燒開后加入雞肉菌,又燒開后加入粉皮和一些鹽,繼續煮三分鐘,最後加油炸裡脊片,用勺子翻動一下就息火,整個瓦罐放在桌中央,這就是做成的四鮮粉皮湯。吃大年夜飯,一人喝一碗,湯鮮皮滑筍脆,菌菇彈牙香嫩,真是美極了。
我爸做百什咕嚕,最後要用媽媽做的湯。所謂「百什」就是牛雜碎、豬雜碎、羊雜碎、也可用雞、鴨、鵝雜碎,總之什麼雜碎都可以。當然主要是消化道部分和肺,一般不包括心、脾、腰子。洗雜碎最好在小河小溪邊,用流動的水洗。我經常看爸爸洗雜碎,他說要洗到肉眼看不到一點雜色,全部都是粉紅或粉白色;然後再放入燒得滾開的淡鹽水裡過一下,有人叫「飛水。再用清水洗一次,才切成小段放到高湯里,慢火咕嘟咕嘟一二小時。北方人講咕嚕是『飛水』,即在開水裡過一下;南方人講咕嚕是慢火燉煮。之於咕嚕時間長短,示動物種類和年齡而變化。但要咕嚕出「筋」、爛、香同時並存。這就是當地餐館和集市賣的百什咕嚕。如果在家裡吃,需要我媽做的四鮮湯,這四鮮湯里沒有粉皮,沒有裡脊肉,代替它們的是咕嚕好的什碎。
另一個我爸發明的是油炸五香豬骨頭。若有人送一付豬骨頭,這骨頭是剔掉肉的,只有很少肉附在上面。首先會洗凈晾乾,然後用榔頭敲斷長的和大的骨頭,再放到 踩碓的石臼內,用腳踩碓的金屬槌頭往裡舂,槌打得越碎越好。舂槌過的小骨頭和筋肉一起放油鍋里炸,炸熟炸黃后,撈出放在缸里,趁熱撒些米酒、鹽和五香粉;然後蓋緊,最好不漏氣,三天後就可以吃。大人用它喝酒,媽媽會給小孩當零食吃,這玩意兒越嚼越香。由於做法和味道都十分特殊,起初只有我家做,以後家家都學著做,成為當地有名的小吃。
大年三十過後,是初一,不準吃生食,要吃昨天的剩菜剩飯,家家戶戶互相拜年。初三過小年,初三過後,每人長一歲。到十五過元宵節,小孩特別高興,到大祠堂去看大戲。祠堂門口有很多小擔販,賣很多用麵粉吹的各種各樣,顏色不同的小動物,一分錢一個,買來先玩后吃。過了十五,新年結束。家家戶戶,又為謀生而開始忙忙碌碌。」
莉莉有點餓,問陽陽:
「您說了這麼多湯肉,在街上或餐館里能買到嗎?那塞出來的雞鴨鵝比喂出來的好吃嗎?能不能到你家鄉后,買一點,給我們嘗嘗。」陽陽說:
「當然可以,我一定努力,讓三位天天象過年一樣,吃得又開心又舒服。」李娟趕快說:
「謝謝,謝謝!」又轉話題:「你在家過了幾次年?什麼時候開始上學?」陽陽 說:
「我出生至小學畢業前,都在家,大概過了十個左右這樣的年。我很小就被送到學前班去讀書,記得在課堂上,背著手坐著大喊 B,P,M,F ····· 也不知是什麼意思。下課回家前,打掃教室,我懶洋洋地幹了一會,就等回家。誰知打掃完衛生,還開會表揚了三個特別賣力的學生,其中有一個女生。到第二次下課打掃衛生時,我也特別賣力,累得滿頭大汗,想得到老師表揚。可這次打掃完,老師叫大家回家。我當時很不高興,一氣之下,第二天逃學在家和家裡小孩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