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人生 11:退休生活之一 自製雞尾酒 (4)
作者
若雲
6.開瓶:沒有專用酒嘴時的徒手開瓶。右手握瓶身,向外側旋轉,同時左手拇食指握瓶蓋,按逆時針方向打開。軟木瓶塞直接用開瓶器拔出。
7. 「追水」 , 指用飲用水稀釋含酒精很高的酒,如筆者這裡的95% 永清白酒(Everclear, 95% Grain Alcohol)。
8. 「搖和法」 ,指主配料充分混合冷透,搖動劇烈、有力、時間短,不讓冰塊融化而稀釋酒精,至手感壺壁冷濕為佳。
9. 「調和法」 ,指用酒杯制雞尾酒,主配料混合時,要快、輕、冷透。
五.和雞尾酒關係密切的其他「另類酒」 ,主要有預調酒、利口酒、蘇打酒,現簡單介紹如下:
1.預調酒:英文名是 「Ready-to-drink」
,它是一種在基酒中加入青檸、藍莓果汁,橙汁、水蜜桃等各種水果汁,預先調配好的酒,酒精含量一般在5 – 10 %
左右。朗姆、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等都能做它們的基酒。有水果的甜香和清冷滑爽的口感,又有酒精的溫辣刺激。所以,這種既柔和又興奮的混合酒一問世,就像旋風般地漂洋過海,深受廣大中青年時尚族群,特別是泡吧族的青睞與歡迎。
有報道:世界上第一瓶真正意義上的預調酒誕生於1995年;一名澳大利亞人在英國以獨特的配方調製出了第一杯預調酒,然後迅速風靡英國,漫延北美、日本及其它世界各地,很受歡迎。國產著名預調酒品牌有拉蒂爾、RIO、冰銳、紅廣場等。
2.利口酒(liqueur),有文介紹:台灣稱利口酒,香港稱力嬌酒,是一種味濃烈甜酒。國內以烈酒加輔料如水果、櫻桃、果核、香料、花朵、巧克力、咖啡、藥草、奶油等調製而成,裝瓶前加蔗糖或甜味劑,所以黏稠甜辣。利口酒又稱甜烈酒、香甜酒、
「液體寶石」 ;它主要分水果類、草本類、果實類、蛋奶類。與烈酒唯一區別是利口酒含糖,烈酒無(干型)。美國liqueur與此說不完全相同,詳見上述輔料1。
3.蘇打酒和雞尾酒、預調酒一樣,屬混合酒,也是另類酒。區別在於:蘇打酒是基酒加蘇打;預調酒是基酒加飲料后罐裝;雞尾酒是現制,基酒加輔料和裝飾物。紐西蘭稱RTD(Ready-to-Drink),是蘇打水(carbonated
beverage)調酒加二氧化碳,產生類似香檳酒的氣泡。聽說是安東尼在二十世紀90年代晚期,創造出第一個裝在啤酒瓶里含酒精的氣泡飲品。現在,世界各地有數不清的蘇打酒品種。
又報道:十八世紀,英國著名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用水袋接啤酒發酵罐出口,產出第一個含二氧化碳飲料。二十世紀60年代,蘇打水配伏特加的喝法開始流行。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肯尼迪,用蘇打水配伏特加的雞尾酒,就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叫「露絲·肯尼迪」,此酒有伏特加、蘇打水、少量蔓越莓汁。
筆者認為它們的根本區別在於:雞尾酒是不同場合現調現喝、變幻莫測、品味無窮,是公認的聞名世界的精美藝術品;而利口酒、預調酒和蘇打酒是工廠生產的現成商品,雖然種類繁多,相對較為單純。 又扯遠了!
六.調雞尾酒:目前雞尾酒有三十多類,二千餘種。這裡介紹二十種比較經典、著名、又常見的雞尾酒配製方法:
1.威士忌酸酒 (Whisky
Sour):1.5 OZ 威士忌;1.5 OZ 檸檬汁;0.5 OZ 白砂糖;1/4 蛋白。調法:檸檬汁和蛋白打勻備用;夾冰塊到搖酒壺中,倒入威士忌,然後加入檸檬蛋白混合物和少許糖,猛搖十次,倒入威士忌酒杯,裝飾用檸檬片與櫻桃,就可以享受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