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30年代潛入西方的「紅潮」

作者:bththxsd  於 2020-11-16 00: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從上世紀的30年代,美國的兩位新聞記者的專著,對美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位是約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位是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

里德是被埋葬在克里姆林革命公墓的三個美國人之一,本身就是共產主義活動家,他對十月政變的記敘,將蘇聯共產革命視為新生事物。斯諾是共產主義的同路人,毛澤東與斯諾在陝北窯洞的談話把中共描繪成一個公開透明、開誠布公的開明形象。

從「五月花」號開始,美國以信仰立國,被稱為「山巔之城」,是「上帝的國家」,在美元上印著一句話「我們信仰上帝」,就是這樣的含意。傳統的美國政府充當著「守夜人」的角色,是社會秩序的守護者,而不是用權力去攫取利益。這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替天行道」、「順天而行」有著同樣的內涵。

1929年,西方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經濟大蕭條,工廠關閉,人們失業。發生在蘇聯與中國的共產革命被西方記者包裝后,成為改變世界的新藥方。

美國的「羅斯福新政」,正是受到了蘇聯計劃經濟的啟發,與此前「無為而治」的傳統社會相比,美國政府走上了大政府、干預主義的道路。保守派思想家丹尼什·德蘇薩在著作《大謊》中指出:「羅斯福新政基本上給美國的自由市場制度敲響了喪鐘。」

到了1963年,約翰遜總統發起了「向貧困宣戰」和「偉大社會」運動。而「偉大社會」的綱領和《美國共產黨新綱領》(A New Progra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USA)幾乎如出一轍。

也正是在60年代,在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的同時,「共產風」也吹到了西方,街頭嬉皮士,反傳統、反權威、反道德,性、毒品、搖滾樂應有盡有。

60年代的年輕人街頭革命受挫之後,他們中的一些人進入大學、研究所,完成博士碩士學業,逐漸進入美國社會的主流,教育界、媒體、政界、工商界,打著「進步主義」、「理性主義」的旗號,把埋藏著社會主義基因的觀念滲透到美國社會,一場非暴力革命持續數十年,又稱「體制內的長征」。各種馬克思主義的變種深入美國社會機體,而且具有了自我生長繁殖的能力。

上世紀70、80年代以後,大量受共產主義思想影響的美國人進入社會主流,美國社會的主要的媒體、高校、好萊塢大多成為左派的大本營。里根總統在位時,在政界稍微扭轉了向左轉的勢頭,但90年代以後,政策再度左轉,到近年達於頂峰。

社會主義在美國登堂入室,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大學里的年輕人公然聲稱,他們認為社會主義好。

天道酬勤,是符合人倫常理的一個準則,然而在無神論者看來,人生出來都是一樣的,貧富不能不均,有的人富有一定是搶佔了別人的財富。正是這樣所謂的「現代」觀念,令社會主義風潮愈演愈烈。

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整個世界。直至現在,儘管紅魔肆虐,美國仍然是世界最沒有中央集權的國家,仍然是維護世界秩序的中堅力量,然而,如果任由權力高度集中的高稅收、高福利的平均主義佔據主導地位,以及放任墮胎、「同性戀」、跨性別大行其道,那將是怎樣的一個社會?

16世紀法國著名預言家諾查丹瑪斯曾預言:「屆時瑪爾斯將統治世界,說是為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現在的福利社會,不正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裡面搞的共產主義那一套東西嗎?只是不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支持正義選擇光明:

http://ul%76is%2Enet/3wvG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8: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