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樂媽被各種負面新聞包圍了,在各種「喪」的氛圍中,除了一聲聲無奈的嘆息,我們更應該思考事件的根本原因,避免更多類似事件的發生。無論是跳樓的17歲少女,還是錄製服毒視頻的男孩,他們都在長期壓抑的家庭中生活,心中的鬱悶情緒,久久得不到排解,在導火線快燃盡的時候一觸即發。
「無論我做什麼,做得多好,好像都是錯的」
「他們為什麼不相信我,我說了我沒做過」
「有時我連筆都不會拿了,生怕拿錯了,又被罵」
每每看見孩子低垂著眼,痛苦的說著家裡的事情,樂媽的心都揪緊了!
還處在成長時期的孩子,本應該對世界充滿好奇,探索是他們的本性,可是卻被各種條框規則所束縛,原本在他們眼中大大的世界,逐漸變得越來越小,最後把他們牢牢的捆住。
坐姿要標準,握筆要正確,做錯題就是沒認真上課,被請家長一定是自己的錯......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小心翼翼,生怕一個行差踏錯,父母的責問就會隨風而至,不敢表現,不敢說話,壓抑著壓抑著,心裡那根繩越綳越緊,只需要一個瞬間,就會被徹底扯斷,讓孩子走向絕望的不歸路。
「就考這點分,你也好意思說你考得好?」
「你看看你這個豬腦子,這個題講了無數遍就是不記!」
「讓你學個琴還要哼哼唧唧的,你怎麼不學學人家李XX」
這樣的話,媽媽們幾乎是脫口既出,有時還會更新版本,百說不厭,可是這樣的話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刀深深地扎進孩子的心裡,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傷痕纍纍。
可是,仔細想想,你真的是這樣想的嗎?每每在鄰居好友面前,你是不是都恨不得將寶貝猛誇一番。
「我家寶貝可聽話了,上周數學還考了98分」
「你家孩子沒學琴呀,我家的都考過6級啦」
「老師經常誇我家大寶,說努力乖巧」
每當這樣說起,你的眼角眉梢都透露著對自家寶貝的喜愛和驕傲!
可是為什麼你面對自己的心頭寶,卻是嚴厲得可怕,不讓他感受到你內心的歡喜和愛呢?
難道你也如《少年說》中的媽媽一樣,覺得自家孩子必須壓迫式成長,不然他就會有點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