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什麼蔣介石長期堅持不抗日?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10-5 01: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為什麼蔣介石長期堅持不抗日?







蔣介石曾公開為自己辯解,解釋實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理由,就是認為有國聯和國際條約,日本不敢強佔我領土,否則美國和西方會幹預日本軍事行動。蔣介石曾一再散布要相信國聯和國際條約的思想。九一八事變前,他對張學良的代錶王維宙說,不必驚慌,有九國公約及國聯,日本不能強佔我領土。事變后,9月22日,他在南京國民黨黨大會上又講:

 【「據中正意見,此次日本暴行,可得下列兩點之試驗:國際間有無道德或公理,及世界各國無制裁凶暴確保世界和平之決心。……余敢信凡國際聯合會之參加國及非戰公約之簽字國,對於日本破壞公約之行為,必有適當之裁製」。】

蔣介石一味散布對國聯的迷信,軍事上卻不作任何抵抗準備。對此當時馮玉祥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日本大肆屠殺,不聞有備戰之舉,反以鎮靜為名,徒然日日哀求國聯。試問宰割弱小民族的國聯能代中國求獨立,能代中國打倒該會常務理事之日本嗎?與虎謀皮,自欺欺人,仍甘為帝國主義之工具而不悔」。連先後擔任過張學良和蔣介石顧問的英籍人端納也認為「中國方面,則因為對條約與國際法的信念,與對國聯勢力及美國等信譽之依賴過深,卒為重大的犧牲」。】

鴉片戰爭以來,西方通過戰爭和不平等條約,尤其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讓中國用關稅和鹽稅等抵押,到清朝末年,藉此控制了中國海關等稅務機構,從而控制了中國政府財政和經濟,使中國變成了一個被西方侵略者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在經濟方面,工業資產大部分被西方控制,政府機構需要依賴西方才能維持,也就成了西方剝削中國民眾的工具。尤其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后,西方各國在中國紛紛劃定勢力範圍,建立租借和軍事基地,控制周圍的領土,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也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

 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和滿清腐朽統治的一場武裝鬥爭,主要支持者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他們籌集資金,組織宣傳,鼓動年輕人武裝起義,反對清政府,但他們與西方勢力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半殖民地性質的滿清政府,政權卻落入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新軍手中,不能徹底清除外國勢力,西方侵略者仍然通過經濟和軍事控制中國的政局,導致軍閥混戰。

 一戰結束后,雖然中國是戰勝國,日本卻拒不交還其在一戰期間佔領的山東半島大片領土,我國民眾爆發五四運動,抵制日貨,反對日本侵略,在此壓力下,日本不得不考慮退出山東。1921-22年美國組織日本和西方九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討論合作重新瓜分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1922年2月6日,與會國簽訂《九國關於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通稱《九國公約》。條約主要內容有:

【1、締約各國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的完整;

2、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工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

3、各國不得在中國謀取特殊權利而損害友邦人民的權利,不得鼓勵有害友邦安全的舉動;

4、除中國外,各國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求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專利或優越權。】

該條約的實質內容是北洋政府確認美國牽頭組成的帝國主義列強聯盟宣布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它雖然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在中國佔有的優勢地位,卻使中國再次成為列強共同宰割的對象,還極大地消除了西方各國在侵略中國方面的矛盾。事實上,當時美國和日本及歐洲列強仍在中國佔領大片領土,建立租借,成為國中之國。但是,美國卻宣傳華盛頓會議,是美國領導逼迫日本承認中國在山東主權,維護了中國領土,當時的民國精英,大都相信這種宣傳。

 就歷史來看,美國在中國投入的文化侵略,遠超其他國家。在舊中國時代,美國就在中國廣泛開辦教會、學校和醫院,一半大學是美國建立和控制的,培養為美國服務的人才。他們很快就充斥了舊中國政府高層,主導了舊中國政府內外政策。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在回憶錄中指出,

 【「在亞洲,甚至在全球,你再也找不到重慶民國政府這樣被「研究美國的學者」滲透得如此徹底的政府。而且,也沒有哪個政府會如它一般被美國思想、援助和建議摧毀得如此徹底。重慶民國政府的所有官員,無論男女,並不是被美國人徵召,供其驅使了,是他們自己主動追求美國的思想和方式」。】

孫中山曾滿懷希望地認為,西方的民主可以拯救中國,曾多次爭取美英德日等國的援助,都沒有任何結果。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反帝行動也深受標榜民主共和的西方帝國主義勢力阻撓甚至是武力干涉,這是西方侵略者維護他們在中國的特權和利益的必然行動。列強的干涉和受他們控制的國內反動勢力的反對,使孫中山的反帝革命活動和事業屢遭失敗,不得不重新考慮新的行動策略,借鑒蘇聯反帝經驗,與蘇聯合作就成了唯一選擇。

 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的新生蘇維埃政權,同樣深受西方帝國主義干涉之苦。英法美日等14個國家聯合派軍隊入侵蘇俄,試圖推翻新生的革命政權,曾佔領俄國大部分領土。直到1922年10月佔據遠東部分地區的日本干涉軍才被逐出蘇聯國土,使蘇聯成為當時唯一清除西方勢力的國家,從而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人學習的榜樣。當時西方各國不承認新生的蘇聯政權,蘇聯也急於打破西方的封鎖。因此,當同樣受困西方侵略者的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與蘇聯聯繫,很快就取得了響應。

 借鑒蘇聯的經驗,孫中山領導國民黨制定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殖民者,也贏得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在蘇聯援助下,建立黃埔軍校和軍隊,很快組織北伐。北伐軍在各地工農支持下,迅速佔領了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席捲了半個中國,但也觸動了國民黨內部很多人的利益,蔣介石就是他們的代表。

 因為個人的命運已經與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緊密相連,在孫中山去世前,蔣介石等國民黨右派對孫中山的思想和政策還能夠表示表面上的擁護和支持,但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一大批民國精英,並沒有象孫中山一樣醒悟,而是迷信西方。另一方面,蔣牽頭的國民黨集團又深受當時半殖民地經濟的影響。其主要支持者之一張靜江是從事國際貿易的大商人,是第一個在法國開商行的華人,其主要利潤來自對法貿易。蔣還曾與張等合夥在上海洋場從事股票生意,最多時獲利達830萬銀元。蔣最終在國民黨內成為第一號人物,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靠資本家和商人在經濟上的支持,解決軍費,還常常通過收買瓦解對手。但是,這些資本家和商人十分依賴西方控制的中國經濟體系,加上西方文化侵略的影響,使他們傾向對西方妥協投降。蔣在早期所寫文章中認為,日俄覬覦中國領土,必然是中國敵人,而西方不外乎經濟侵略,主張聯合英美對付日俄,其核心理念是依賴其他大國來維護國家安全,沒有信心依靠本國力量解決國家安全問題,從其一生的實踐來看,都是如此,這也是蔣得到大買辦和大商人支持的重要原因。

 1926年初,蔣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后不久,就先後製造「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到1927年發動「4.12政變」,更是大肆屠殺工農,打擊共產黨領導的工農勢力,代表其背後的地主買辦勢力,向他們的帝國主義主子宣示其投降賣國的路線。1932年初的上海抗戰,蔣不得不為保護英美利益在上海與日本打了一仗,后在美英干預下,又與日本妥協,讓日本駐軍上海。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同日美國對日宣戰,9日,蔣記國民政府才正式對日本帝國宣戰。在宣戰書中,蔣記國民政府宣戰的理由竟然是日軍襲擊英美,也昭示蔣記民國政府是英美忠實走狗,以維護英美利益為第一要務。甚至在此之前,蔣記國民政府仍然按期向日本交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簽訂的庚子賠款,以便證明蔣記國民政府遵守與西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日本本無資源,主要依靠美英提供戰略物資,才能維持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日本軍方從事物資供應的官員總結,當時日本重要資源都仰仗進口,特別是依靠從美國進口。據華盛頓中國經濟研究會1938年統計,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最需要的鋼鐵、銅和金屬合金,90%以上是美國供應的;日本所需要的石油和石油製品幾乎全部由美英兩國石油公司供應[5](p102)。曾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史汀生於1937年10月5日給《紐約時報》的公開信中指出,日本侵略中國受到美國的積極支持,美國對日本的援助是如此的有效和占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致如果沒有這種援助,目前的侵略就可能被制止。1938年10月6日史汀生又在致紐約泰晤士報公開信上指出,英美製裁日本,並不需要武裝干涉,只要英美兩國在經濟上拒絕援助日本,日本對中國的的非法侵略將因中國英勇抵抗而失敗;第二天,該報發布社論,稱讚史氏所論代表美國大多數人意見。國會議員司克脫曾在美國洛杉磯公開集會上發表演講:

 【「請大家注意,日本目前在中國殺死一百萬人的時候,有五十四萬四千是美國資本家作為幫凶而殺死的。」】

民國精英後來很清楚美國幫助了日本侵略中國,也十分了解,美國並沒有對中國抵抗日本提供多少幫助。例如,1937年,總統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發表《令人失望之美國態度》,公開指責美國政府當婊子立牌坊,

 【「蓄意阻止中國獲得自衛武器。卻把汽油、輕重武器、軍用物資大量賣給日本,支持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民的惡劣行徑「。】

1944年,蔣介石曾致電美國總統羅斯福說,到1944年6月,中國抗戰部隊沒有從美國收到一槍一彈,當時中國從美國買來的軍火,主要用於緬甸戰場,替英國人收復殖民地。由蔣介石兒子蔣緯國監製拍攝,1995年在台灣上映的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第19集的解說詞,說得更加直白:

 【「至於美國,在抗戰初期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民國27年底借給我們第一批貸款1千5百萬,是用桐油換來的,(民國)29年的那2千萬則是以雲南的錫來抵償。老實說,這些錢對我們的幫助遠非美國人帶給我們的災禍所能比擬的,因為在1938年底以前,老美的軍火商還不斷將飛機零件和重型炸彈賣給日本,換句話說,在華北、在淞滬、在南京、在徐州、以迄武漢,難以計數的軍民同胞便是在美製的炸彈之下死於非命的。事實上直到1940年8月美國才完全中止對日的汽油、廢鐵、機器、以及軍用物資的輸出」。】

但是,面對美國提供物資支持下的日本侵略,當時的蔣介石和他的留美精英組成的政府,卻迷信美國和西方承諾保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幻想美國和西方出面制止日本的侵略,長期實施不抵抗政策[8],致使日本多次不戰而獲,侵略野心膨脹,導致全面侵華,使我國軍民傷亡高達3500萬,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又背著中國制定《雅爾塔協定》,割走了中國外蒙領土,佔領旅大等港口。二戰後,更是提供了30億美元軍火等物資,遠超抗戰時期,幫助蔣介石鎮壓人民的反抗,屠殺中國人;還有表面上聲稱歸還中國,實際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

 但是,民國精英卻大肆宣傳美國的無私援助,與美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中國的各項主權都交給了美國。即使在當代中國,由於美國精英在舊中國時代,通過文化侵略培養了大量美國崇拜者,在中國的主流媒體和網路,仍然到處充斥了美國幫助舊中國的神話,如拍攝電影,將中國人流血花錢,幫英美收復緬甸殖民地的軍事行動提供物資運輸的駝峰空運,宣傳為美國人幫助中國抗日。舊中國時代最後一任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在任時致力於分裂中國,卻被宣傳為幫助中國,又被精英們迎回了中國[。這都是美國文化侵略的主要成果。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熱點雜談]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8 12: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