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蔣介石消極抗戰是為了積極反共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9-16 21: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蔣介石消極抗戰是為了積極反共







如果「九一八」發生的當天,蔣介石電令張學良抵抗,那麼日寇就得不到東北軍的大批飛機和大量武器裝備,占不了整個東北的海量戰略資源,鬼子就沒能力發動「七七事變」,也就不會有南京大屠殺了、黃河大決堤等等慘劇了。

鐵一般的歷史表明,蔣介石不但不是中華民族抗日的功臣,而且,是抗日戰爭的破壞者,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凶,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首先,蔣介石不抵抗,導致了東北、華北等地的淪陷。早在1928年5月北伐戰爭期間,蔣介石在對日鬥爭方面就表現了其可恥的懦弱、投降的一面。1928年5月1日,北伐軍佔領濟南。日軍於5月3日主動侵入蔣派出政府的駐地,「俘虜」了前來交涉的外交部長,並將蔡公時等外交人員全部殺害(手段極其殘忍)。日軍進攻國民黨軍駐地、在濟南城肆意燒殺,據資料,此次事件日本帝國主義在濟南殺害人數高達兩萬餘,受傷者兩千餘,被俘軍民七千餘。日軍在濟南大量扣留車輛,截斷交通線路,並強佔膠濟沿線的行政機關。蔣介石不敢抵抗,忍氣吞聲,最終繞道北伐。這次事件,蔣介石表現了對帝國主義不敢抵抗,讓日本人看出了其懦弱,也為以後的「九一八」事變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1931年9月18日凌晨,日本軍隊炸毀瀋陽近郊柳條湖附近的鐵路路軌,誣稱是中國軍隊為,以此為借口,炮轟瀋陽北大營中國東北軍軍營,發動「九一八」事變,這也是對中國東北侵略的開始。蔣介石奉行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集中力量於「圍剿」紅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強令東北軍不準抵抗,直接導致東北全境迅速淪陷。

蔣介石不但不準東北軍民抵抗日本的侵略,而且,對於「擅自」抵抗侵略的中國軍民,則採取打擊、瓦解、迫害手段,加以破壞。這是蔣介石對抗日革命力量的一貫做法。

除了重點剿殺中國共產黨、紅軍和革命群眾之外,1936年,蔣介石還抓捕了堅決主張抗日的「七君子」,瓦解了兩廣地方實力派的「六·一」抗日運動;破壞了「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壓制愛國輿論,嚴禁排日運動,各報紙、通訊社禁止刊登排日和抵制日貨消息。極力宣揚恐日、媚日、崇日意識。高喊「奢言抗戰者殺無赦」「如果在這個時候只是好高騖遠,奢言抗日,而不實事求是,來除滅共產匪患,那就是投機取巧。」「中國之亡於帝國主義,我們還能夠當亡國奴,尚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其二,試圖用賣國的辦法,獲取日本帝國主義的高抬貴手。在對內殘酷鎮壓抗日愛國力量的同時,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者,則步步退讓,關懷備至,日本人要他開放哪裡,他就開放哪裡。在當時的蔣介石眼裡,中日關係是維護其統治的前提,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他要拚命維護中日關係大局。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奮起反抗,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但,蔣介石卻極力破壞,並派代表與日本侵略者簽訂《淞滬停戰協定》,劃上海為非武裝區、自由貿易區,中國不得在上海到蘇州、崑山一帶駐軍,而日本卻可以在許多地方駐軍,出賣了上海主權。1933年5月,蔣介石再次對日本侵略讓步,簽訂了《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中國東北、熱河省的佔領,承認了長城是中國與日本一手扶持的偽滿的邊界,同時,蔣綏東、察北、冀東作為日軍自由出入的地區,華北主權也相當程度上喪失,為日本侵略華北敞開了大門。1933年7月,蔣介石又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了《何梅協定》,主要內容是罷免日本指定的中國軍政人員,和去年的按照美國人的意思改組中興高管一樣;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國民黨政府黨政機構;撤退駐河北的中國軍隊;禁止抗日活動,如同今天的禁止反美活動一樣。1935年5月,蔣介石與日本人簽訂《秦土協定》,向日本侵略者出賣了察哈爾主權。

然而,蔣介石對日本的投降讓步、對內壓制抗日力量,不但沒有獲得日本侵略者的友好對待、沒有維護和平,而且讓日本侵略者認為中國人民軟弱可欺,於是得寸進尺,終於導致了「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事業一場極其慘重的災難。蔣介石實際上長期做了日本侵略者的幫凶,是這場災難製造者之一。

第三,全面抗戰爆發后,極力利用日軍消除異己。在全國人民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極力勸說、聲討、逼迫、讓步之下,尤其是「西安事變」的發生,蔣介石看到,如果不抗日,其「領袖」地位難以保證。於是,蔣介石終於抗日了。

全國人民對於蔣介石的抗日,是支持的,而且,也只是在蔣介石抗日的前提下,全國人民特別是各地方實力派才承認其領袖地位。蔣介石終於嘗到了當國家領導人的味道。但是,其人私心自用,對中央軍、雜牌軍區別對待,尤其是,對於那些曾經反蔣的實力派,蔣卻想著利用日軍削弱其力量,而且,試圖通過抗日戰爭,實現消除地方實力派的目標。於是,抗日戰場上,各地方實力派懼於被蔣消滅,不敢拼盡全力。這就是蔣指責的各雜牌軍「保存實力」。其實,消極抗戰、保存實力最突出的不是地方實力派,而是蔣系中央軍。蔣的做法,是雜牌軍被日本消滅一個師,就撤銷其一個師的編製,消滅一個軍,則撤銷其一個軍的編製。東北軍在抗日戰爭初期尚有七個軍,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就餘下一個53軍,其他的軍,要麼被日本消滅,要麼被蔣介石中央軍吞併。有人說東北軍、西北軍等雜牌軍投降叛變甚多,而中央軍投降甚少,說明雜牌軍抗日不力。其實,雜牌軍投降叛變固然是對民族的犯罪,但是,蔣介石利用日軍消除異己,打擊抗日力量,更是犯罪,這是導致雜牌軍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發動三次反共高潮,極力破壞共產黨人的抗日行動。在抗日戰爭防禦階段,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的確進行了相對比較積極的抵抗,緩解了日本侵略的步伐。即使在這一階段,雜牌軍同樣顯示了氣壯山河的氣概,而中央軍不聽指揮、消極避戰、見死不救的事,屢屢發生,導致雜牌軍傷亡慘重,而且喪失了對蔣的信任。

蔣介石打擊的重點對象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後抗日軍民。

1938年10月,以武漢、廣州陷落為標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軍鑒於其戰線過長,開始調整侵略政策,對蔣介石由軍事進攻為主,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蔣介石鬆了口氣,於是,在暗地裡與日本侵略者媾和的同時,開始想法消滅中國共產黨和敵後抗日軍民。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毛主席寫了《論持久戰》,指明勝利前途,指導鬥爭方法,領導全國人民抗戰,他一心想的是如何進行全民族的動員,開展人民戰爭,以爭取這場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而蔣介石呢?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會議的中心議題居然是抗戰和反共。此次全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動方針,實質上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把槍口指向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決抗日的中國軍民。不久國民黨頑固派就依此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山東的沈鴻烈、山西的閻錫山、陝西的胡宗南、河北的石友三朱懷冰,在日本配合下,紛紛向八路軍發動摩擦,襲擊殺害抗日軍民,製造流血衝突,破壞抗日。

沈鴻烈為首的頑固派提出「寧偽化,不赤化」,「寧亡於日,不亡於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動口號,很能體味蔣的苦心。

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蔣介石的抗戰決心更加動搖。1940年8月,為打破日本的「囚籠」政策,並阻止蔣介石的動搖、投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華北軍民發動了「百團大戰」,達到了戰略目標,顯示了敵後抗戰的偉大力量。但是,蔣介石看到抗日革命力量的壯大,不但不喜,反而非常擔憂。於是,第二次反共高潮上演。這次反共高潮,重點是針對新四軍。1940年底,蔣介石強令新四軍軍部北移,並設下口袋陣,次年1月6日,當新四軍轉移到皖南涇縣雲嶺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的預有準備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軍部九千餘人,除少部分突圍外,大部分被抓或犧牲。蔣介石趁勢取消新四軍番號,誣衊新四軍是「叛軍」。是為「皖南事變」。

1943年,蔣介石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趁共產國際解散之機,大造輿論,宣稱「馬列主義已經破產」「共產主義不適用於中國」,要求解散共產黨,取消「陝北特區」,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軍事上,蔣介石指使胡宗南,從對付日軍的河防軍中抽出6個師,向西調動,加上原本用來封鎖陝甘寧邊區的數十萬軍隊,準備分九路「閃擊」延安。看好了,蔣介石不把胡宗南這種所謂的精銳對付日本,而是用來對付共產黨。

試想,蔣介石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先是堅決反對並破壞抗戰、堅決鎮壓抗戰力量、對日本卻屢次做出喪權辱國的讓步,慫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當看到如果再頑固反對抗、不得不開始抗戰時,卻又試圖利用抗戰消滅異己,導致各雜牌軍離心離德;當抗戰遇到困難時,暗地與日本媾和,甚至不惜出賣東北換取日軍的停戰;當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革命軍民力量壯大、取得勝利后,又極力製造摩擦,試圖消滅抗日力量。蔣介石抗戰無能,還製造了花園口決堤、長沙大火、重慶大火等悲慘事件,中國人民死亡無數;水旱黃湯,成為中原人民的四大災難;抓壯丁,肆意敲詐百姓,對抓來的壯丁極其殘忍,無數壯丁還沒有走上戰場,就被虐待死在走上戰場的路上。

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為了反共,可以對日投降;為了投降,可以更加賣力地反共,可以出賣更多中國主權。蔣介石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罪人!他對日投降、阻止抗戰、破壞抗戰,居然還要搶奪抗戰勝利成果。說蔣介石是什麼抗戰領袖,請問,他為抗戰做過什麼?說蔣介石是抗戰功臣,他們為抗戰立過什麼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4 11: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