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蔣放棄戰爭賠償的《中日和約》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9-15 21: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蔣放棄戰爭賠償的《中日和約》







蔣介石集團與日本於1952年4月28日簽訂的《中日和約》: 所簽文字中,最醒目的是《議定書》中如下文字:「為對日本人民表示寬大與友好之意起見,中華民國自動放棄根據金山和約第十四條甲項第一款日本國所應供應之服務之利益。」  這意思就是說,關於戰敗國賠償問題,戰勝國「中華民國」將《金山和約》第十四條所規定的「服務賠償」予以自動放棄。  也就是什麼賠償都免啦!    整個的條約中沒有提到賠償條款,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

此中屈辱,請看葉公超對日本代表說的一段話:

金山和約對戰敗國之寬大已屬史無前例,而我方約稿甚至放棄服務賠償,是較之金山和約不及則有之,絕無過分之處,有何令貴國難於接受者?自貴我兩國開始談判以來,貴方所提異議者均屬金山和約之條文,換言之:貴方所要求者無一而非更改金山條約之提議,是誠有令人難於索解者。

蔣介石在抗戰勝利時不同任何中國人商量,單獨決定「以德報怨」。在退守台灣后,又屈膝求全「放棄賠償」。根據《中日和約》談判時日本首席隨員木村四郎七回憶,最初「中華民國」提出的條件,只要日本承認他們是「正統政府」等三項,根本就沒提出賠償問題。後來加入這一問題,乃是作為談判籌碼的換取條件,換到手后,賠償都可以不要。

《蔣介石集團與侵華戰犯關係曖昧》

一、放棄戰爭賠償的《中日和約》

1987年11日30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中日和約》的外交檔案。日本報紙《朝日新聞》第二天(12月1日)還以頭版頭條的位置進行處理。《中日和約》的揭秘,讓蔣介石集團的賣國嘴臉徹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蔣介石集團與日本於1952年4月28日簽訂的《中日和約》第十條明確規定:「中華民國國民應認為包括依照中華民國在台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而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台灣及澎湖居民及前屬台灣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後裔;中華民國法人應認為包括依照中華民國在台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所登記之一切法人。」又在「照會第一號」中明定:「本約各條款關於中華民國之一方,應適用於現在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下或將來在其控制下之全部領土。」

其實,條文中的關鍵字就是那個「或」字。照蔣介石的原案,用「或」字則表示他沒有控制中國大陸領土的含義,應該用「及」字。但是日本不肯。早在頭一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岡崎勝男就對董顯光說過:「我國固極敬重貴國政府,所惜者目前領土僅台灣耳!」如今簽約之際,蔣介石自己以「僅台灣耳」的檯面,卻要日本簽下「含大陸也」的條款,日本人當然不肯。事實上,日本根本就不願同「僅台灣耳」的蔣介石簽約,日本的原意是附和英國的提議,「邀中共參加對日議和」。蘇聯也有這種想法。美國不在乎蘇聯,卻在乎英國。因此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趕赴英國,於1951年6月15日,把結果告訴「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顧維鈞說:「此次在英與英外相等商議對日和約,余對英主張邀中共參加堅決反對;而英對美主張中華民國政府參加簽字,亦反對甚力。

最後,余提折中方案——即由若干國家與日簽訂多邊條約;另由日本自主決定與何方國家商訂大致相同之雙邊和約,英國已表同意。此雖未能滿足貴國希望,然十之九成當如貴國之意。」杜勒斯並以嚴守秘密為囑,對顧維鈞保證:「余知日本政府對貴國態度甚好,必願與貴國簽約,而反對與中共成立關係。」就這樣,1951年9月4日,對日媾和會議在舊金山歌劇院開幕了,「中華民國」根本不在邀請之列,簽訂的《金山和約》自然也和它完全無關。蔣介石臉上無光,只好等日本單獨和他簽約。所以第二年日本在美國壓力下,跟「中華民國」做簽約談判時候,蔣介石就亟思不惜代價,挽回面子了。

日本派來的代表是曾任藏相(財政部長)的河田烈,這個鬼子是台灣通。他在二次大戰時任「台灣拓植株式會社」董事長,是搞亞洲經濟侵略的能手。他被派出來同蔣介石政府談判,早把蔣介石的處境與心態摸得一清二楚。他在台北演的是白臉,黑臉留給東京那邊演。談判過程中,東京那邊作弄蔣介石的小動作,一直此起彼落,一會兒說台灣是地方政府非中央政府,一會兒又說中共如肯他們就同中共簽約,一會兒又推翻前議說有了新訓令,一會兒又要把「中華民國」的秘密約本公布……反反覆復,把蔣介石弄得團團轉。前後鬧了70天(日本在對美國等國簽約時服服帖帖,只用四天時間),最後戰勝國的蔣介石對戰敗國的日本乖乖就範。

所簽文字中,最醒目的是《議定書》中如下文字:「為對日本人民表示寬大與友好之意起見,中華民國自動放棄根據金山和約第十四條甲項第一款日本國所應供應之服務之利益。」這意思就是說,關於戰敗國賠償問題,戰勝國「中華民國」將《金山和約》第十四條所規定的「服務賠償」予以自動放棄。也就是什麼賠償都免啦!整個的條約中沒有提到賠償條款,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

此中屈辱,請看葉公超對日本代表說的一段話:

金山和約對戰敗國之寬大已屬史無前例,而我方約稿甚至放棄服務賠償,是較之金山和約不及則有之,絕無過分之處,有何令貴國難於接受者?自貴我兩國開始談判以來,貴方所提異議者均屬金山和約之條文,換言之:貴方所要求者無一而非更改金山條約之提議,是誠有令人難於索解者。

蔣介石在抗戰勝利時不同任何中國人商量,單獨決定「以德報怨」。在退守台灣后,又屈膝求全「放棄賠償」。根據《中日和約》談判時日本首席隨員木村四郎七回憶,最初「中華民國」提出的條件,只要日本承認他們是「正統政府」等三項,根本就沒提出賠償問題。後來加入這一問題,乃是作為談判籌碼的換取條件,換到手后,賠償都可以不要。

二、蔣介石力保侵華戰犯岡村寧次

事實上,蔣介石在死要面子的同時,對日本總是奴顏婢膝。僅以他對日本頭號戰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態度為例,就可看出蔣介石的媚骨和奴才相!岡村寧次以侵略中國總司令之尊,怎麼可以被判無罪呢?可是蔣介石硬要判他無罪!不但要判他無罪,甚至在受降典禮前,把降書內容先給他過目,還「打招呼」叫他不必當場獻出軍刀。另外還特別召見他,問他「貴官健康如何?生活上如有不便之處,希勿客氣的告訴我或何總司令」。最後,當蔣介石兵敗下野,李宗仁接班,下令逮捕岡村寧次時,岡村寧次還得到蔣介石之蔭命,快速潛歸日本。

與蔣介石媚骨相伯仲的,是他的私心。……蔣廷黻後來論斷說:「個人儘管愛國,但一旦加入政權的爭奪,免不了只顧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爭奪,久延下去,國家將賣盡了。」蔣介石從「以德報怨」到「放棄賠償」,一再喪權辱國而不惜,除了對日本的媚骨外,保住他政權的私心也是主要原因。儘管蔣介石一身媚骨,卻時常被日本人出賣。1972年9月,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承認中共時表示:「《中日和約》已失去了它的意義,業已終了。」消息傳來,蔣介石感到灰頭土臉,無地自容。最具諷刺意味的是,蔣介石死後,日本人又公布了《中日和約》的秘密文件,再次出了蔣介石的洋相。

《中日和約》簽訂之前,張群對日本代表談話時說:「在中日戰爭之前,我們竭力消弭戰禍,惜無所成。在日本投降、戰爭結束之後,我們但有悲哀警惕之懷,從未以戰勝國自居。」這番話真把中國人的臉都丟盡了!抗戰前「竭力消弭戰禍」,戰勝后卻「從未以戰勝國自居」,這還是人說的話嗎?(台灣外交文檔:《中日和約簽訂后各國之反應》,一九五二年五月十日)

三、日侵華戰犯極力頌揚蔣介石集團

日本投降以後,岡村寧次的運氣極好,因為他碰到蔣介石的「以德報怨」;運氣更好的是蔣介石派何應欽去受降,何應欽一直是對日本軍人矮半截的人物,從《何梅協定》時代到南京受降時代,腰彎得一直比日本人還多。岡村寧次後來回憶投降時情景說:

我面臨這空前的投降,雖感不安,但極力保持沉著冷靜,默誦白隱禪師夜船閑話語句,並以將上斷頭台的心愿處之。我僅凝視會場的一點,時常轉視何應欽將軍的動作,因向中國友人中最親近的何應欽投降,頗有安全感。(轉引自吳相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下冊,頁一一九二)

岡村寧次無罪回到日本后,何應欽在一九五六年去日本看他。同年四月號的《文藝春秋》上,登出這樣的對話:

岡村:久違久違,您好么?

何:托福托福,我初次見到岡村先生,好像是一九三三年,在北平談判塘沽停戰協定的時候。

岡村:是的。在士官學校我比您高好幾班,所以沒見過您。在九一八事變時代,我們才首次見面。當時我是關東軍副參謀長,您是中國軍總司令官,不過,互相併沒有敵對的感覺。那時候我時常到北平去見您,而到現在仍然未能忘懷當時您所講的一句話:「日本應該就此罷手了,如果仍繼續向中國本土揮兵侵略,則必使中國共產黨回益坐大,結果,也必使日本吃個大苦頭。」經過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東京聚首,回憶起來,不幸得很,當年您所講的這句話,到今天變成事實了。

何:是的么!當時我一直憂慮日本的一般軍人想要侵略我國,可是,碰到岡村大將——

岡村:當時還是少將。

何:碰到少將,一談起來,才認識您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您認為中日兩國非攜手友好不可。總而言之,中國和日本是同文同種,從歷史上、地理上或從文化方面來說,都必須攜手合作。關於這一點,先生和我們看來很像是同志,這是我得到的第一個印象。

岡村:其後我們再度見面,是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我在任職參謀本部第二部長的時候,適值排日運動最激烈之時,空氣緊張,我在南京宿了一夜,當然無法訪問中國官廳,只好到領事館找現在國會議員的須磨彌吉郎君。可是,您來了電話,要我到您使館去吃飯,並約定不做任何有關政治的談話,這使我高興極了。那時候我記得您是參謀總長。

何:不,是軍政部長。

岡村:您在重慶的時候,常常受到很厲害的轟炸吧?

何:時常有轟炸,就是日本的疲勞轟炸較為討厭,你們叫做什麼?

岡村:日本叫做神經轟炸。

何:一連轟炸一整天,教人無法工作。

岡村:都是我的部屬乾的。

何:多謝多謝!(笑)

岡村:可是那裡的氣候很壞,真使飛機師吃不消。

何:冬天一直看不到太陽,有「蜀犬吠日」之說。

岡村:府上受過炸么?

何:我住的地方炸中了兩三次。

岡村:不是有防空洞么?

何:但若中了一千磅重的炸彈,就是避在防空洞,人也會晃動。這種情形前後有過三次。

岡村:真抱歉,如果您先在公館屋頂上做一個記號,我可以叫他們不來炸呢!(笑)

岡村:還有一件事,應該向您深深感謝:就是我們打了「敗仗」,卻沒有一個人變成「俘虜」,這是您的鼎助所賜。照國際上的慣例,戰敗的軍隊應被繳械,分別拘集軍官與士兵,並分開受戰俘待遇,一般情形都是如此,蘇俄、中共均是,但是我們卻不同。我們所受的稱呼,不是俘虜而是「徒手官兵」,就是說,沒有武裝的軍人,在簽字投降次日,九月十日清晨您召我去,當我去見您的時候,您一開口就說:「日本已經沒有軍隊了,現在我們兩國可以不受任何阻礙而真正攜手合作。」您鼓勵我:「我們一同努力做吧。」那時您並曾把中國政府的派令遞交給我,把日本全軍及僑民的遣回事務委任我來辦理,那張派令是怎麼寫的?

何: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聯絡部長官。那個派令,曾使您正正堂堂地發布命令。我們為遣返貴國人民,曾調配船舶三十萬噸,這占當時中國船運力的百分之八十。

岡村:中國也曾給我們增配火車。因而,自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起至一九四六年七月止,在短短十個月期內二百萬人終獲全部遣返完畢,然而,看到四五年前中共遣僑回國的情形,令我不勝其憤慨。中共在酷使日人後,感覺不需要時,便任意遣回。如果以他們遣僑的速度來計算,我們自中國大陸回來,必須要四十二三年的時間。

何:若按這種蘇俄式的速度來說,是需要四十多年。

岡村:你們當時因把整個運輸力量集中到揚子江沿岸,致未能接濟東北的軍隊,從而影響到國軍敗於共產黨,實使我們感覺抱歉!

何:不,事情已經過去了。

岡村:關於這一點,根據我所聽到的,美國顧問團也不好,我相信是美國貽誤了遠東的局面。它妄圖國軍開往東北,但擁有美式裝備的精銳部隊,多為南方人,中國自黃河以北沒有水田,北方人吃稀飯、吃饅頭,而南部多是水田,南北情形完全不同,必須吃米的精銳部隊開往東北,而為遣返日僑,大米不能運往接濟,結果在內戰上招致了不利的條件。也可以說,為了儘速遣返二百多萬的日僑,結果受到很大的犧牲。

何:戰爭結束的時候,斯大林曾揚言以此報復了日俄戰爭的宿仇。但是當時蔣總統卻聲明「以德報怨」。

岡村:我最佩服的是您總不懊喪訴苦,您也許更謙虛地說你們本身有致敗的原因。當時美國報刊等對於何應欽先生和接收上海的湯恩伯先生,頗有酷評,說你們過於「袒護日本」。

何:不,日本軍隊的複員,還是由於岡村先生的決心堅強,在戰後混亂時代未得日本陸軍部任何命令及日本複員局的援助,卒以自己力量完成了二百萬軍隊的複員,這是世界上史無前例的。

岡村:我所以能擺脫戰犯,亦多虧了您派來的律師幫助。這雖然是件私事,我是應該向您致謝的。現在我又想起來的一件事,就是您認為我過去打仗的對手是中國,所以您叫我批判中國軍隊。我答應,如果對外不發表,我可以做,因其內容一經發麥,我必被殺害。於是我以鏖戰了八年的中國軍為對象,以其缺點為主,寫了一篇《從敵陣看到的中國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19: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