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九一八時蔣有沒有抵抗日軍入侵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9-14 22: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九一八時蔣有沒有抵抗日軍入侵







《九一八》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奉天(今瀋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

1931年9月18日晚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部隊發布進攻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瀋陽的命令。各路日軍向北大營發起猛烈進攻,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用時4個月零18天,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共中央堅決主張對日抗戰。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推動下,在其他愛國黨派、團體和人士的共同呼籲下,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蓬勃興起 ,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自此開始。

九一八時蔣介石有沒有抵抗日軍入侵?沒有!

1931年的蔣介石在幹什麼?蔣介石在打內戰。

蔣介石自1927年《四一二大屠殺》后,成立了南京政府。在這之前的孫中山的國民黨在蘇聯共產黨援助下有資金武器進行北閥,目的推翻北方的軍閥執政的民國政府。北伐時有共產黨及農會的支持,蔣介石隊伍不斷擴大,后又收編各地軍閥隊伍,蔣介石手下己有百萬國軍。

《四一二大屠殺》時,中國共產黨的骨幹們都在國民黨內當官,手下無軍隊。

1931年的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工農紅軍還只是一支幾萬人在井崗山上的共匪。

《九一八》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萬事開頭難,從一開始就去抵抗日本入侵就不是這個後果了。

那麼最,最關健的是:九一八時蔣介石能不能抵抗日軍入侵?回答這個問題時,得先問一下:蔣介石想不想抵抗日軍入侵?這個答案蔣介石在當時就作了回答,並己實行。這是歷史事實還有異議嗎?

不過作為事後馬後炮,來說說九一八時蔣介石能不能抵抗日軍入侵?

一,1927年蔣介石國民黨的國軍有170萬左右。【假設不發生四一二大屠殺,聯共。】【假設不發生五次圍剿井崗山,統戰抗日。】就算不假設按當時實際情況:蔣介石手中有百萬軍隊。張氏東北軍也有30萬。與東北抗聯統戰抗日。還有東北民間的抗日武裝和全中國人民的抗日支持。如何?但蔣介石不想抗日。也是無語。

《滿洲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又在1932年被日本正式扶植為偽政權。1932年的蔣介石國民黨己有幾百萬國軍。1927年蔣介石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正統的170萬左右的國軍。

1927年蔣介石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正統的170萬左右的國軍來說,是區別對待的。對於被日本侵略軍佔領的東北《滿洲國》採取不抵抗政策,任憑日軍佔領。

而對《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動了五次圍剿戰爭。從1930年到1933年間派出了100多萬的國軍。具體如下:

1,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10萬重兵,採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術,直撲江西南部中央根據地。

2,從1931年2月起,蔣介石調集約20萬重兵,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分四路向中央根據地的中共紅一方面軍大舉進攻。

3,從1931年6月開始,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自任「圍剿」總司令,依仗10倍於紅軍的兵力,企圖把紅軍主力壓迫到贛江東岸加以擊破,然後分路「圍剿」。

4,從1932年5月開始,蔣介石調整策略,先進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準備得手之後再全力進攻中央根據地。1932年底,蔣介石調集30多個師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軍,開始對中央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發動進攻。

5,從1933年秋開始,蔣介石調集70萬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敗退逃亡去長征。

而對《滿洲國》,不但不派一兵一卒,而且還將調走駐守在東北的張學良氏父子的軍隊去西北剿共。

二,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東北軍數量就有約三十多萬人,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中華民國的建立,張作霖成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這之後他又不斷地發展經營自身勢力,成功地實現了對東三省的全盤控制,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在他的帶領下,1917年奉軍吞併了馮德麟的第二十八師,1918年又增設了一個師和五個旅,到1920年,奉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二十餘萬人。要知道,當時處于軍閥混戰期間,一般軍閥的兵力普遍在一萬到十萬不等,二十萬絕對不是個小數目。

東北軍的強大,最直觀的就是它的兵力。1920年左右,它的兵力就已經達到二十餘萬左右了。等到後來九一八事變時,關外的東北軍就有214 140人,而這還只是正規軍,非正規軍也有七萬多人;關內還有十三個旅,共計約十餘萬人左右。這樣加起來,當時的東北軍數量就有約三十多萬人,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而這三十餘萬士兵也並非烏合之眾,他們不止有陸海空的編製,還擁有數量可觀的精銳的武器,可謂是當時國內最具現代化的軍隊了。這還要得益於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經營。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東北地區一直都是長於農業的,其軍事工業可謂是比較薄弱的。而當張作霖成為東北地區的負責人後,作為一個從戰爭中摸爬打滾過來的人,他深知武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當時那樣一個時代。所以,他開始著手建設東北地區的軍事生產基地,先後創辦了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等近代軍事產業。

這些軍事企業的涉獵範圍非常廣,不僅生產槍炮等常規武器,還生產軍用飛機的零部件。其生產能力也十分可觀,東三省兵工廠從最初的日產子彈一萬發左右,變成了到1929年能穩定日產子彈三十萬發,最鼎盛的時候,甚至能日產子彈四十萬發。

數量龐大的同時,質量上也不是粗製濫造。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日本人都稱東三省兵工廠為「東方 第一的兵工廠」。相比於當時國內的各個軍事集團,東北軍的武器裝備可謂是最精良的,光是軍用飛機就有兩百多架,還有各色坦克、槍支,軍事實力遠遠高過其餘地區。

不僅如此,除了注重軍事武器的裝備外,張氏父子還加強了物資、糧草等的裝備。作為一個有明顯農業優勢的地區,奉天糧秣廠保證了東北軍的糧食供應。同時,鑒於高緯度地區氣溫低的特點,張氏父子還設立了奉天被服廠,保證軍隊的物資供應。而除了糧食、服裝以外,鍋碗瓢盆等日用品也在其中。

這樣一個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物資充足的軍隊,如何能不成為一個實力強勁的軍隊呢?更何況,其領導人也不是什麼酒囊飯袋,它能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隊,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張學良父子的軍隊主要是指他們領導的奉系軍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東北空軍和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他們擁有當時全國首屈一指的瀋陽兵工廠,但最終在「不抵抗政策」下全部被日軍繳獲。

張氏父子在瀋陽建立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兵工廠,生產步槍、衝鋒槍、機槍和火炮等多種武器,甚至還生產卡車和自動步槍,為東北軍提供了強大的後勤支持。

東北空軍的建立與發展:張氏父子從1920年開始創建了奉系軍隊的航空力量,並設立了航空學校培養人才,還派遣學員赴法國、日本留學,在飛機生產和仿製上也取得了顯著成就。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時,由於張學良執行「不抵抗政策」,導致瀋陽、錦州等地的260多架飛機及未啟封的裝備全部被日本侵略軍繳獲,東北的空軍人員流散了。部分東北空軍的人員在事變后加入了國民政府的中央航校。

三,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東北反日游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 在1931年至1945年抗戰部隊。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九一八」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游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七萬餘日軍、五萬餘偽軍,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四,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人民組織游擊隊,聯合東北抗日義勇軍,對抗日軍。 1932年春,滿洲省委先後派共產黨員楊君武與省委軍委書記楊林,到吉林省磐石縣發展武裝力量,進行反日游擊戰爭。在那裡創建了磐石工農義勇軍,後來又派楊靖宇去領導這支隊伍,發展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在東滿地區,省委派童長榮任特委書記,創建了延吉、和龍、琿春和汪清等反日游擊隊,後來發展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在北滿和吉東地區,省委派趙尚志、馮仲雲、周保中等,先後創建了巴彥、海倫、珠河、湯原、密山、寧安等許多游擊隊。

最後留在東北的只有以上《三》和《四》的抗日力量。而主力部隊的《一》蔣介石作為中華民國軍隊的總司令沒派一兵一辛外,還抽走了一直守衛在那裡的張氏父子的東北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7 23: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