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蔣介石對滿洲國和井崗山的不同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9-9 21: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蔣介石對滿洲國和井崗山的不同






在混亂的中華民國時代,除了全國各地有軍閥割據之外,還有兩個不被承認的小國家存在。一個是被日本侵略軍佔領的東北《滿洲國》,另一個是被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工農紅軍解放了的《井崗山》地區,當時稱《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年11月7日-1937年9月22日)是中國共產黨在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支持下,於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建立的蘇維埃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政體。 先後轄有18省、4直轄縣。 該政權主張推翻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的統治,在全世界消滅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徹底的民族自決。

作為自1927年蔣介石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正統的170萬左右的國軍來說,是區別對待的。對於被日本侵略軍佔領的東北《滿洲國》採取不抵抗政策,任憑日軍佔領。而對《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動了五次圍剿戰爭。

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10萬重兵,採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術,直撲江西南部中央根據地。

從1931年2月起,蔣介石調集約20萬重兵,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分四路向中央根據地的中共紅一方面軍大舉進攻。

從1931年6月開始,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自任「圍剿」總司令,依仗10倍於紅軍的兵力,企圖把紅軍主力壓迫到贛江東岸加以擊破,然後分路「圍剿」。

從1932年5月開始,蔣介石調整策略,先進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準備得手之後再全力進攻中央根據地。1932年底,蔣介石調集30多個師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軍,開始對中央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發動進攻。

從1933年秋開始,蔣介石調集70萬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敗退逃亡去長征。

而對《滿洲國》,不但不派一兵一卒,而且還將調走駐守在東北的張氏父子的軍隊去西北剿共。

而日本1879年吞併琉球,1895年吞併中國台灣,1905年通過日俄戰爭奪得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1910年徹底吞併朝鮮,一戰又攫取了南洋群島。

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已經擴張到了60萬平方千米。而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又佔領了富饒的中國東北,直接控制面積多達200萬平方公里,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日軍瘋狂掠奪佔領區的資源,服務於侵略戰爭,美其名曰「以戰養戰」。這些資源包括但不限於耕地、鋼鐵、煤炭、金銀、銅礦、高嶺土、稀土、木材(森林)、糧食甚至人口。

我們先說耕地資源。1936年,日本頒布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案》,準備要分四期向中國東北移民百萬,這些移民被稱為開拓團。

他們獲得的土地,其實就是侵佔中國農民的土地。而中國的農民,被迫遷至集團部落,美其名曰撤村並屯,又叫「人圈」。中國的老百姓如同牲畜一樣,被強制生活在「圈」中。

從1934到1939年,全東北總計建成13451個「集團部落」。這種集團部落,其實就是集中營。遷往部落內的農民多數沒有住房,有的露宿柴草堆旁,有的搭草為棚,有的就地挖個「地窨子」。

由於部落內不是住房簡陋狹小、四處透風,就是無處容身、風吹雨淋,因此染病死亡者甚多。這裡的人們饑寒交迫,瘟疫流行,又無醫無葯。

這裡條件很差,但徭役很重。這裡的農民,不僅要承擔部落內各項設施的建設,參加各種勞役,還要承擔地租、糧食、人頭稅、保甲費等稅負。

再說森林資源。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日本開始經營中國東北南部,從鴨綠江流域開始,大肆砍伐中國東北的森林資源,並逐步推向長白山地區。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更是有組織、有計劃、機械化地掠奪東北的森林資源,為此還修了1700公里的森林鐵路,被稱為拔大毛式兒的砍伐。

日本用這些木材供暖、架橋、修鐵路、造線桿、造槍托、造火柴、燒木炭、造紙、造船(日本缺鋼,能用木頭的地方一定用木頭)等等。

就這樣,日本至少毀掉了東北五分之一的森林資源。遼河流域、鴨綠江流域、松花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基本被砍禿了。

日本的瘋狂掠奪,使東北的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由於森林被大面積砍伐,水土就失去了保護。

舉個栗子,我國的遼寧省,19世紀總共5次特大洪水,而從1907年到1971年64年間就發生了17次,給人民的生活生產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沒有了森林,土地存不住水,所以又導致了旱災的頻發。1932年到1949年,東北地區發生旱災8 次,而且每次旱災都持續時間久、波及範圍廣。

沒有了森林,動物失去了家園,珍稀動植物瀕臨滅絕了。自然界的食物鏈發生中斷,老鼠失去了天敵,開始泛濫成災,所以1949年前東北鼠疫持續爆發。

我們都知道山西是黃土高原,生態極為脆弱,但山西的森林資源卻遭到了日軍毀滅性地砍伐。據山西省林業部門估算,日本侵略期間,山西木材損失8.4億立方米。

到日本投降時,山西森林已所剩無幾,僅在偏遠深山區域殘留30餘萬公頃的殘林,全省森林覆蓋率低至2.4%,生態環境雪上加霜。

日本還瘋狂掠奪中國的煤炭等礦產資源。如果研究抗戰歷史,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規律,只要是1945年已投產的中國煤礦附近,都有萬人坑。

這跟日本一項叫作「以人換煤」的掠奪計劃有關,比如山西大同煤礦萬人坑,遼寧阜新煤礦萬人坑,安徽淮南煤礦萬人坑,吉林遼源煤礦萬人坑,黑龍江雞西以及鶴崗東山萬人坑,河北井陘煤礦萬人坑……

其中山西煤峪口的一個萬人坑,就發現了六萬具屍骨。這些屍骨有的頭顱被擊穿,有的四肢被砍掉,有的脊骨被扭折,有的被鐵絲捆綁著,有的彷彿掙扎著向洞口爬去,有的張大嘴好像在呼救。

也就是說,當一名勞工失去或者部分失去勞動力的時候,他們會被活活地扔進萬人坑。他們多久會失去或部分失去勞動力呢?一般來說,一個健壯的青年也只能扛三四個月。

日本在河北井陘煤礦的八年間,掠奪了800多萬噸煤炭,而萬人坑中共被丟棄了4.6萬具屍骨。這意味著日本平均用一條中國命換170多噸中國煤。

假如一個勞工一天挖兩噸煤,這意味著他們從下井那一天開始,平均壽命也只剩下了80多天,也就是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因為這裡勞動強度極大,每天在監工鞭打下12~16個小時,吃的住的比牲口還差。日本侵略者完全不把中國人當人,甚至地位還不如牲口。

養過牲口的人都知道,主人可心疼牲口了,每天好草好料地喂著,生怕牲口傷了病了,甚至連一鞭子都不捨得抽,因為牲口是財產,是勞動力。

但在日本人眼裡,中國人不如牲口,因為中國人傷了病了死了都沒關係,會有源源不斷的中國人補充進來,活著被趕入萬人坑,可能還省得抬了。

更令人髮指的是,大同萬人坑中的勞工還有童工,他們這麼小就在鞭子抽打下無休止地勞作,直到被虐打致死,人間地獄莫過於此。

煤礦周圍都有萬人坑,而萬人坑卻非煤礦獨有。只要是被日本人佔領的礦山、林場以及大型工程設施或軍事要塞,其附近必然有萬人坑。

1939年日本實施「大查哈陽」計劃,強抓中國15萬勞工修築黃松溝蓄水工程,造成數萬中國勞工死亡,而現在的太平湖水庫就是當年的那個萬人坑。

從1931年至1945年,日本僅在東北和華北,為了修築工事和掠奪資源,就強征了3700萬中國人充當勞工,而這些人中有上千萬人被迫奴役和迫害致死。

對日本侵略者而言,把中國人累死已經算是「人道」的了,更慘絕人寰的是拿中國人的活體當「馬路大」,什麼活體解剖,活體注射病原體,活體人畜實驗,凍傷燒傷槍傷實驗……

說起這些,人們往往想起罪惡滔天的731部隊,其實類似這樣的部隊還有很多,比如廣州的100細菌部隊,8604部隊,1875部隊,1855部隊,1644部隊,9420部隊,第14防疫給水部……

比如這個1875部隊,總部設在山東濟南。 這支部隊除了搞細菌戰,還經常抓大人小孩以及被俘的八路軍戰士做活體解剖、活體感染病菌病毒等實驗。

僅1943年日軍在冀魯豫邊區製造的霍亂疫情,就導致了四十多萬人死亡,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慘案,給根據地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日本佔領中國只是為了佔領中國的土地,掠奪中國的資源,可沒打算統治中國人,他們是要把中國人分批給徹底滅絕掉,就像美國滅掉印第安人一樣,而且手段極為殘忍。

中國人民面對的敵人是全世界最兇殘、最泯滅人性的。所以中國人民的抗戰最為艱苦卓絕,中國人民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犧牲和貢獻,也是最大的。

中國人民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亞洲戰場的中流砥柱,歸根結底是中國人民有自己的中流砥柱,那就是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

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始,毛澤東就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那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抗日戰爭爆發后,毛澤東把這個思路應用到了抗日戰爭——到敵後創建抗日根據地。

有人問,為什麼不到敵前?道理很簡單——國民黨嚴格限制八路軍新四軍的活動區域。沒淪陷之前算是國統區。在國統區,國民黨防共產黨比防日本人還上心。

全面抗戰爆發之初,蔣介石劃分了五大戰區,陝北紅軍被改編成了八路軍(后又改稱第18集團軍),作戰範圍被限制在晉察綏地區。

而在陝甘寧邊區的外圍,國民黨內外修了五道封鎖線,部署了50萬重兵,進行了重重包圍。國民黨要是拿出這個態度對付日本人,抗日也不會這麼艱苦。

陝甘寧邊區原本就是貧瘠之地,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只有200萬。在日寇和國民黨的雙重圍攻下,邊區面積減少至9萬多平方千米,人口少了50萬。

國民政府還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嚴令國內各界人士將棉花、布匹、藥品以及電訊器材等一系列物資輸送邊區。在這種情況下,八路軍一方面向敵後發展,一方面發起大生產運動。

新四軍也有類似的遭遇。有抬杠運動員提問,說新四軍為什麼不參加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這是因為1938年1月,新四軍改編談判才完成,此前國民黨不給南方游擊紅軍合法地位。

南京淪陷后,蔣介石慌了才做出了些許讓步,以極為苛刻的條件允許南方紅軍改編為新四軍。新四軍歸第三戰區,作戰範圍限於(南)京滬杭,連打游擊的根據地都要讓出來。

可當新四軍還沒完成集結,原來的第三戰區已經基本完全淪陷。就這,蔣介石內心還有自己的小九九,敦促新四軍各部離開建設多年的根據地,向東挺進。

蔣介石甚至不讓新四軍在江南活動,也不允許在地方上招兵擴編。蔣介石曾經當面警告葉挺:如果擾亂地方便是破壞抗戰,我是要剿的,你們絕不能在江南。

可這時原本第三戰區的作戰範圍,已經幾乎全部淪陷。自古以來,淪陷區作戰都是極為艱難、極為危險的,隨時可能陷入重圍,隨時可能彈盡糧絕。

但毛澤東畢竟是一位辯證大師,最善於從絕望中看到希望,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敵後作戰大有作為。為什麼呢?淪陷區雖然有日寇,但沒有國民黨;淪陷區雖然沒有後方,但有群眾。

就這樣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逆行,與淪陷區的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然後與日寇打成一片,硬生生在淪陷區中開闢了一塊又一塊的抗日根據地,這些根據地連片成區又把敵人分割包圍在一個個據點之中。

人民軍隊有多猛?1938年4月新四軍才完成集結,兩個月後陳毅已經把司令部設在了南京城外,三個月後,葉飛率隊攻入了上海,還炸了日本控制下的虹橋機場。

為了維護統一戰線,黨和人民軍隊放棄了深耕十年的老根據地,深入虎穴團結淪陷區到淪陷區作戰,極大地牽制了日軍保護了群眾,最終硬生生拖垮了日本。

沒有毛主席高瞻遠矚的敵後部署,中國抗戰形勢不容樂觀。雖然不少國軍將士在國難當頭之際慷慨赴死,但架不住蔣介石集團的腐敗無能,無法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根本無法應對兇殘的敵人。

蔣介石雖然不斷送非嫡系去填線,但效果很差,國軍總是一潰千里,大片國土淪喪的同時,還導致了國軍將士的巨大傷亡。國民黨有多菜?1945年竟然還有豫湘桂大潰敗,繼續大面積丟城失地。

雖然看似還有三分之二的國土沒有淪陷,但淪陷區基本都在胡煥庸線以東。胡煥庸線以東,集中了中國96%的人口。這些大好河山和人口如果被日本用於以戰養戰,戰爭前景不妙。

而共產黨的敵後抗戰,不僅狠狠打擊了敵人保護了人民,還限制了日軍從中國獲取戰爭資源的能力,日本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於掃蕩、用於修路,用於構築封鎖線。

他們每次出門都提心弔膽,就算是換德國的坦克卡車也不靈。他們擔心萬一卡車坦克路上被炸了怎麼辦。

上一張淪陷圖看似觸目驚心,國土淪陷了37%,但放大一看淪陷區中還套著一塊塊紅色的根據地。共產黨又把人民群眾從淪陷區中解救出來的。就算沒有解救出來的,偽軍漢奸也得收斂著點。

在領導抗戰的同時,黨也在根據地領導了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民主改革、經濟發展、婦女解放、文化教育,革命思想深入人心,讓中國人民在抗日鬥爭中浴火重生。

很可惜當時代表中國的是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國民黨政府不僅在抗戰中大跌眼鏡,在抗戰後表現也極為窩囊,放棄了琉球的宗祖國地位,放棄了日本駐軍,也放棄了蒙古主權。

難怪有人說,中國明明是戰勝國,卻沒有一點戰勝國的樣子。這一點在1945年9月3日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被國民黨一級上將何應欽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於受降儀式,我們經常看到的是這樣一張圖,中國代表昂首挺胸,接受了日本代表躬身低頭遞上來的投降書,中國人民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

然而這張圖卻是假的,是一幅美化過的藝術作品。真正的歷史照片是這樣的,何應欽這貨根本沒有表現出戰勝國應有的氣勢,只看圖一時還弄不清究竟誰向誰投降。

國民政府的表現配不上中國人民的偉大,以至於中國人民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犧牲和貢獻被嚴重低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11: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