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民黨孫汪蔣都是親日本的
大陸國民黨最初的三個大佬,孫中山,汪精衛,蔣介石都是親日的。
這三個大佬親日的形式和目的有所不同:
孫中山是:藏日反清。孫中山以日本為據地,目的為進行反清。
汪精衛是:投日反共。汪精衛公開投降日本,目的為反共產黨。
蔣介石是:聯日反共。蔣介石暗中聯合日本,目的為反共產黨。
而《中國國民黨》在大陸時就有:
孫中山的《中國國民黨》。汪精衛的《中國國民黨》。蔣介石的《中國國民黨》。
而從一百多年的《中國國民黨》來看,也有兩個不同的《中國國民黨》,人們往往只認為有一個百多年的《中國國民黨》,其實不然,《中國國民黨》分為《大陸國民黨》從1911年到1949年,和《台灣國民黨》從1950年至現在。為什麼要這樣分開來說,是因為從《中國國民黨》的創黨領導人和執政的理念信仰所管割的地區大小不同,人員多少等都有很大的差距的。
就說《中華民國》,孫中山當《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只有幾十天。
1927年之前的《中華民國》為袁大總統及其他軍閥。
1927年之後才是蔣介石,不過開始也是自封的,之後才被封。所以台灣的國民黨右派們口中的《中華民國》不知是說《誰》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后,1937年國共第二次實現合作,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后,抗日戰爭結束,也是抗戰勝利。
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頑固派,重新挑起了內戰。以重慶談判為假象,實際在集800萬國軍的軍隊大舉向中國共產黨的解放區進攻,剿殺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人民戰爭》的形式趕走了蔣匪。
1949年7月16日,為挽救敗局,蔣介石國民黨頑固派成立「非常委員會」,由蔣介石任主席,1949年12月11日,國民黨中央黨部由大陸遷往台北,現為中國台灣地區政黨。該稱《台灣國民黨》。
《台灣國民黨》創黨人是蔣介石。之後是蔣介石大兒子蔣經國。之後是李登輝。按在台灣地區執政為主,之後就是馬英九。其餘都不在執政的地位。《台灣國民黨》的大佬們都是不是親日的?除李登輝公開親日外,其餘不作評論。
而大陸國民黨的大佬們都是親日的?逐一細說,在孫中山的領導下,興中會曾組織會員進行軍事訓練,向愛國僑胞募集資金,以為反清武裝起義作準備。孫中山與黃興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創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他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同盟會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孫中山派人到國內外各地發展組織、宣傳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至1906年間赴東南亞各地向華僑宣傳和募集革命經費,在一些地方創立同盟會的支部。他廣泛傳播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於反清革命。孫中山領導的對改良派的批判,為辛亥革命的爆發作了有力的思想準備。從1906至1911年,同盟會在華南各地組織多次武裝起義,孫中山為起義制定戰略方針,並在海外奔走,為起義籌募經費。
大陸國民黨的三個大佬都是親日的:孫中山,汪精衛,蔣介石。
孫中山對日本還是有感情的。但在日本入侵中國時,孫中山己逝世。
汪精衛賣國求榮,成了日本的傀儡,在中國的歷史上早已盡人皆知,人人喊打的史比秦檜式的人物。
汪精衛與蔣介石爭鬥: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衛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宣傳部長等職。7月2日,汪精衛在10萬廣州軍民參加的國民政府成立慶祝儀式上,莊重宣布:「國民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揮師北伐,統一中國」。
汪精衛於1927年2月下旬離開法國,乘火車經蘇聯歸國。在汪精衛途徑莫斯科時,斯大林專門接見了這位國民黨左派領袖。4月歸國,任武漢國民政府主席,一度與叛變革命的蔣介石進行爭權鬥爭。4月5日,汪陳兩人一起聯名發表了一份《國共兩黨領袖汪兆銘、陳獨秀聯合宣言》,4月18日,南京的國民政府成立,蔣介石邀請國民黨中的老牌反共分子胡漢民出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自己任中央軍委主席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公開分裂成「漢」,「寧」兩個政府。
「九·一八」事變之後,汪找到了與蔣合作的機會。1932年1月28日在汪行政院院長履新之日,上海爆發了「一·二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肇事挑釁,給汪精衛一個下馬威。
1939年5月,汪精衛等赴日,與日本當權者直接進行賣國交易。回國後於8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宣布「反共睦鄰」的基本政策。12月,與日本特務機關簽訂《日華新關係調整綱要》,以出賣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成立偽政權的支持。
蔣介石從抗戰爆發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蔣介石綱要是:「事實上承認滿洲國;締結日華防共協定;停止反日;停止特殊貿易、自由飛行。」
蔣介石的親日還要從他的留學經歷說起,蔣介石的一生一共三次留日,分別是在1905年18歲的蔣介石自費留日,想學軍事可惜當時日本和清政府簽訂的協定是只有經過清政府陸軍軍部報送的學生才可以學習軍事,作罷!無奈蔣介石只能去了一所普通大學學習日語,期間因為妹妹出嫁而回國,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月時間,但卻讓蔣介石對日本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第二次是1906年蔣介石考取全國陸軍速成學堂后被保送到了日本軍校學習炮兵,學了三年後還被分配到日本野炮團實習。
第三次是1912年因蔣介石領導刺殺了光復會主要領導人陶成章,不得已以深造的名義三赴日本。
三次的留日經歷讓蔣介石有了自帶親日光環。
再一點就是從1926年蔣介石當上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后開始北伐,本應該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但他卻做了一件讓日寇更加肆無忌憚侵華的惡劣開端,事件的起因便是「濟南慘案」,讓日寇佔領了濟南這座大城市。第二次北伐期間日寇擔心中國的統一會阻礙其侵略中國的步伐,所以在1928年5月3日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借口,強行侵佔濟南,並且殺害了中國官民達到1萬人以上,而作為總司令的蔣介石卻下令北伐軍撤出濟南,這是何等的喪權辱國,這宗罪放到蔣介石的頭上一點也不為過!
1927年蔣介石以私人身份訪問了日本,期間做了一件大事,第一件就是為了獲得日本對國民政府的支持,蔣介石公然表達了中日親善,並且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簽訂了日蔣密約,首先就是承認並維護日本在滿洲的既得權益,第二點就是蔣介石堅決反共立場,第三點日本堅定支持蔣介石政府並提供4000萬日元的借款。
蔣介石和日本達成了默契,就為日寇發動的九一八事變為什麼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做了最好的詮釋,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蔣介石出賣了整個的東北三省,中國的大好河山就此讓日寇糟蹋了十幾年的時間。
如果以上的理由還不夠充分,那抗戰時期的消極抗日,抗日勝利後去日不徹底,為了對付共產黨軍隊竟然聘請了罪大惡極的岡村寧次充當軍事顧問,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蔣介石是真正的親日派,最大的親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