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蔣匪屠殺就沒有中國共產黨
一九七二年毛澤東接見美國總統尼克松時說,蔣介石是我們共同的老朋友,蔣介石稱我們《共匪》,我們稱他們為《蔣匪》。彼此叫匪,互相對罵。其實我們跟他作朋友的時間比你們跟他作朋友的時間長得多。的確長得多,得要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即孫中山的中國國民黨,為區別台灣國民黨,亦可稱大陸國民黨,與當時的初創中國共產黨的領袖的合作。
《中國國民黨》亦稱《大陸國民黨》和《黃埔軍校》都是在蘇聯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共產黨的援助下建立的。剛成立的中國共產黨還在搖籃里的嬰兒,所以完全依靠孫中山和陳獨秀進行的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也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 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內骨幹和蘇聯顧問的幫助下,在廣州東郊的黃埔建立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通稱《黃埔軍校》。
在1927年蔣介石即《蔣匪大屠殺》背叛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前,這是一所《國共合作的革命軍事學校》。孫中山兼任《黃埔軍校》總理,廖仲愷任《黃埔軍校》黨代表,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中國共產黨人周恩來、惲代英、蕭楚女、熊雄、聶榮臻以及其他同志,曾經先後在《黃埔軍校》這個學校擔任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以革命精神為當時的革命軍隊培養了大批骨幹,其中包括不少的共產黨員和共產主義青年團員。
《中國國民黨》是由孫中山先生創立,其前身是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 1912年,在蘇聯斯大林的蘇聯共產黨顧問援助金錢和武器的幫助下,孫中山將同盟會聯合4個小黨派改組為國民黨。1919年正式稱為中國國民黨。
1923年11月,孫中山在蘇聯斯大林的蘇聯共產黨顧問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推動下,決意改組中國國民黨。並發表了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於1924年1月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是真正地從組識上第一次實現了國共合作。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廣州舉行。這次會議是在改組國民黨和推動國共合作的背景下召開的。
按照中共三大的決定,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祖涵、張國燾、李立三、瞿秋白等20多人參加了會議。李大釗被孫中山指派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毛澤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曾進入國民黨的核心領導層,擔任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國民黨中宣部代理宣傳部長這樣的要職。
孫中山主持開幕式並致開會詞。譚平山任共產黨黨團書記,並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在大會上作工作報告。
大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草案。草案對三民主義作了新解釋,包含了新的內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稱之為新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在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
代表們在是否容許共產黨員參加國民黨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爭論。在討論《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時,有代表提出在章程中增加「本黨黨員不得加入他黨」的條款,其目的是反對共產黨員「跨黨」,遭到了李大釗等代表的堅決反駁。
最後,會議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章程》,確認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大會通過的宣言和章程,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由於孫中山的堅持,國民黨右派在口頭上對此不能不表示贊成,但並不願意執行。是否真正執行大會的宣言,實際上成為後來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同國民黨右派鬥爭的核心問題。
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於樹德、毛澤東、林祖涵、瞿秋白、張國燾、於方舟、韓麟符、沈定一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約佔委員總數的四分之一。
接著召開的國民黨一屆一中全會,推選廖仲愷、譚平山、戴季陶為中央常務委員。並決定成立中央黨部。在中央黨部各部門任重要職務的共產黨員有:組織部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部長林祖涵,工人部秘書馮菊坡,農民部秘書彭湃,組織部秘書楊匏安。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誌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實行國共合作,既是國共兩黨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共同需要,也是兩黨各自發展的需要。
1925年10月5日,國民黨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議。會上,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主席、政治委員會主席汪精衛,以政府事繁,難於兼顧宣傳部長職務為由,向會議提出調毛澤東代理宣傳部長。對汪的這一提議,會上沒有不同意見,於是便決定要求毛澤東儘快到宣傳部主持工作。10月6日,《廣州民國日報》公布了這一消息。10月7日,毛澤東到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就職,並主持召開宣傳部第一次部務會議。
1926年1月1日至19日,毛澤東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前,毛澤東被指定為大會資格審查委員會五位成員之一,並為國民黨中央起草了《中國國民黨對全國及海外全體黨員解釋革命策略之通告》,嚴厲批評西山會議派的言論和行為。8日下午,毛澤東代表國民黨中央在會上作《宣傳報告》。18日,向大會宣讀參加起草的《宣傳報告決議案》。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再次當選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1926年1月22日至25日,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仍推舉汪精衛任中央宣傳部長,秘書為沈雁冰。2月5日,汪精衛提議毛澤東繼續代理宣傳部長,經第二次常委會討論通過。毛澤東又調進蕭楚女、沈雁冰等一些共產黨員。宣傳部「人才濟濟,一時有人才內閣之稱」。
《政治周報》,是毛澤東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期間主編的一份重要刊物。據《毛澤東年譜》記載,毛澤東到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任代理部長后,為反擊國民黨西山會議派、戴季陶主義以及帝國主義、軍閥、豪紳之流的反革命輿論的進攻,鞏固國共合作統一戰線,認為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革命宣傳陣地,因此極力主張創辦《政治周報》,得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同意。就這樣,經過積極籌備,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的名義,於12月5日,創刊了《政治周報》,毛澤東兼任主編,並為該刊第1期撰寫了《〈政治周報〉發刊理由》,還以「潤」為筆名發表了7篇雜文,揭露和抨擊廣東軍閥、政客和國民黨右派的反革命宣傳。據沉雁冰回憶:《政治周報》共發行了14期,每期發行4萬份,是當時發行量較大的刊物之一。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蔣介石向全會提出限制共產黨,由新右派獨攬國民黨黨權的《整理黨務案》,規定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的部長。此黨務案被通過後,在國民黨中央擔任部長的共產黨員全部被迫辭職。於是,毛澤東也被迫辭去了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一職。
毛澤東在國民黨內的時候,比蔣介石的地位還高。也就是說,毛澤東在中國國民黨里做到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的時候,蔣介石還連國民黨的中央委員都不是。蔣介石雖然是黃埔軍官學校的校長,可是在當時的國民黨黨中央機構裡面,沒有他的位置。
當時,毛澤東為何能擔任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兼國民黨中宣部代理宣傳部長這樣的要職呢?與四個人對他的賞識有關。
一是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毛澤東就以其卓越的表現引起了陳獨秀的注意。毛澤東曾撰寫《體育之研究》一文,經楊昌濟推薦,刊登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上。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選出九名正式委員、五名候補委員組成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陳獨秀、毛澤東還當選為中央局成員。陳獨秀為中央局委員長,毛澤東為中央局秘書。實際上毛澤東這是第一次進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陳獨秀對他委以重任,所以,這個秘書不同於一般的秘書,「負本黨內外文書及通信及開會之責任,井管理本黨文件。本黨一切函件須由委員長及秘書籤字」。
正是由於毛澤東在共產黨內被陳獨秀提攜到核心領導層,這樣的政治地位自然讓國民黨不敢對他小瞧,為他隨後在國共合作中進入國民黨內部擔任高職奠定了基礎。
二是孫中山。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多次發言,除就組織國民政府、出版及宣傳、設立研究會等問題發表意見外,還針對國民黨內的右派觀點申明自己的主張。
國民黨「一大」在是否通過「比例選舉製為大會政綱之一」的議案時,發生激烈爭論。所謂比例選舉制,就是根據各政黨在全國所得選票在選票總數中的比例,來分配其議員席位的名額。提出比例選舉制的意圖是保護當時在國民黨內佔少數的右派的地位,也頗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毛澤東發言反駁。多數代表同意毛澤東的意見,從而否決了比例選舉制的提案。
毛澤東在會上的表現,受到國民黨領袖孫中山的賞識和注意。30日下午,選舉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時,孫中山親自擬了一個候選人名單,交付大會表決,其中就有毛澤東。
三是汪精衛。1925年3月孫病危,汪精衛代為起草遺囑。孫中山病逝后,廣東政府於1925年7月改組,汪精衛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國民黨的頭號人物。汪精衛對毛澤東的才華很賞識,他兩次提議讓毛澤東擔任國民黨宣傳部的代理部長,均獲得國民黨常委會的通過。
四是易培基。易培基,湖南省善化人,曾任湖南第一師範校長,與學生毛澤東過從甚密,被毛澤東尊為恩師。此後,易培基兩次出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過從甚密。正是他介紹毛澤東去北京「闖天下」的。
易培基是汪精衛的摯友。在汪精衛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時,易培基便將自己的得意門生毛澤東推薦給了汪精衛。最終,思維敏捷、文辭頗佳的毛澤東,不但被納入中央執委名單,還被委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的要職。
有趣的是,毛澤東在國民黨內任職的80多年後,有關國民黨中央當年欠毛澤東薪水的消息從台灣傳來了。中新網2008年10月27日電: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證實,黨內已解密的文檔發現,黨部確曾拖欠毛澤東月薪。泛黃的會計數據僅記載著:毛澤東、120塊大洋。有關大洋的實際物價,按「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記載,當年北京大學教授月薪是80塊大洋,上海書店店員月薪約6塊大洋,白米一擔約4塊大洋,720塊大洋十分可觀。
對於欠薪的原因,該報道是這樣解釋的:由於國民黨中央研議全面減薪,致使黨工罷工抗議,上海黨部隔年元旦雖核發薪水,但毛澤東已轉往廣州黨部任職。由此欠下毛澤東半年薪水。
1927年時,孫中山己逝世。蔣介石即蔣匪在1927年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也被稱為「四一二大屠殺「,是中國國民黨在上海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支持者發動的鎮壓行動,導致數千人被殺害,標誌著國共合作破裂。
蔣介石即蔣匪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共同進行國民革命的過程中,逐漸暴露了黨派利益和階級屬性的矛盾。在北伐戰爭中,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而蔣介石的國民黨在江浙大地主大資本家財團的支持下,蔣介石的實力也迅速增強,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經濟中心,蔣介石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隨著北伐的推進,蔣介石認為共產黨的介入妨礙了國民黨對革命成果的控制。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即蔣匪在上海利用當地黑社會組織如青幫等流氓勢力,對上海的共產黨人、工人和革命群眾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和屠殺,製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這次屠殺迅速蔓延到其他城市,如廣州、南京等地,製造了一系列的反革命屠殺慘案,史稱「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標誌性事件。
這次大屠殺使得國共合作關係破裂,國民黨對共產黨及其革命群眾進行清洗,也使國民革命遭受重大挫折。
因而在蔣匪「四一二」大屠殺政變之後,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組織工農紅軍武裝開始了對蔣匪的武裝鬥爭,並在農村建立了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武裝力量。
蔣匪「四一二」大屠殺以後,國共合作徹底破裂,中國革命進入了國共兩黨之間的內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不斷壯大。所以說,沒有蔣匪屠殺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蔣匪屠殺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蔣匪屠殺就沒有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