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蔣介石同日本簽訂四個賣國協定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9-7 22: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蔣介石同日本簽訂四個賣國協定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的「華北事變」,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不斷喪失的情況下,地方實力派馮玉祥、馬占山、蔡廷鍇等紛紛表示抗日,但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打擊十九路軍的抗日行為……人們不禁要問,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理論依據是什麼?其真實目的是什麼?

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但蔣介石沒有實現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卻變成大軍閥、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的代表。

在蔣介石的腐敗統治下,地主壓榨農民,遇上飢荒之年賣兒賣女;洋買辦工廠主喪心病狂剝削工人,每天要工作10到12小時;腐敗官僚摧殘少數剛剛萌芽的民族資產階級,用盡一切手段巧取豪奪。

蔣介石國民黨的統治下早已民不聊生,「安內」從未實現過,工人、農民到處起義,「朱毛共匪」不得不造反,蔣介石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剿匪」,日本帝國主義趁機侵略中國。

在面對內外兩方面敵人時,蔣介石把內敵看得比日本法西斯還可怕。蔣介石跟慈禧的態度是一致的:

對外——對「不可戰勝的」敵人妥協退讓。

對內——對「素質低下」的中國人殘酷鎮壓。

蔣介石的目的只有一個:只要讓蔣介石保得住領袖地位,蔣介石就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的利益。至於農民、工人的死活嘛,蔣介石認為他們本該自生自滅!

蔣介石是極善於玩政治手腕的,極精於算計的。各地軍閥都不是他的對手,小小的「朱毛共匪」又算老幾?蔣介石認為,日本是不可戰勝的,自己去打日本,滅亡了不說,即便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讓「朱毛共匪」撿了便宜,「一個領袖」就做不成了。

隨著政治形勢的發展,民心、軍心都越來越倒向「朱毛共匪」。待到「西安事變」、「七·七事變」、「淞滬會戰」之後,毛澤東出於國家、民族利益考慮,讓中國共產黨擁護蔣介石「一個領袖」地位,逼蔣抗日,蔣也深感再不抗日,領袖地位難保,會有亡黨亡國之險,才逐步走上抗日之路。可是,當抗日有了起色,看到八路軍、新四軍不斷壯大時,蔣介石倒行逆施,搞起了「摩擦」,甚至幫日本人打中國人。這就出現了大批國軍變為日本偽軍的現象。

抗戰時期中國偽軍有多少?中國蔣介石國民黨的軍隊一敗再敗:華北淪陷、淞滬淪陷、南京淪陷、徐州淪陷、武漢淪陷……政治上,國民政府高官、軍人、政客也紛紛倒戈。大清王朝末代皇帝很快成為偽「滿洲國」元首。

1935年11月大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12月,又出現一個夾在日本人與國民政府之間、以實行「華北自治」為主旨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發布文件宣稱「冀察兩省,與日本有特殊關係」,還與日本駐屯軍訂立《華北中日防共協定》及華北「經濟提攜」的「四原則、八要項」,眼看華北將成為第二個偽「滿洲國」。日本關東軍的板垣征四郎成為東北漢奸之父。

日本華北駐屯軍的土肥原賢二成為華北漢奸之父。中國三個偽政權頭目王克敏、汪精衛、梁鴻志先後就職。王克敏與汪精衛的矛盾,竟然起源於王投降日本更早,在汪面前擺老資格,不把汪放在眼裡。汪精衛為此想方設法處處抬梁鴻志、壓王克敏,讓另一個大漢奸周佛海連聲嘆息:「處此殘局,尚如此勾心鬥角,中國人真無出息也!」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58個旅長、參謀長以上將官投敵,一些部隊成建制嘩變。整個八年抗戰,協助日軍作戰的偽軍人數高達210萬,超過侵華日軍數量,使中國成為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偽軍數量超過侵略軍的國家。這種狀況,難道不是顯露集體性的精神沉淪和人格沉淪,怎能不會極大地助長侵略者滅亡中國的驕橫和癲狂?

東北失守之後,蔣介石為什麼不同意張學良要抗日的主張,最後激發出西安事變?在抗日的時機上和張學良有嚴重分歧,蔣介石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即抗日之前,先統一內部,清剿紅軍。如果不剷除紅軍蔣介石苦心經營的五次圍剿紅軍和共產黨,雖然前四次失敗,但第五次獲得成功,紅軍被迫進行所謂「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大潰退。潰退到陝北的紅軍僅剩下幾萬人,蔣介石多年的艱苦剿共,終於有了眉目,他怎麼讓它功虧一簣呢。

蔣介石認為當時中國的國力無法與日本匹敵,必須盡量爭取時間,以儲備力量。蔣介石和日本周旋,拖延日本全面入侵中國的時間,以積蓄自己的力量,從長計議。日本佔領東三省后,中國人慷慨激昂,誓言抗日,尤其是大學生和小知識份子們,更是遊行示威。在高喊「刀槍不入」的義和團文化背景下,很容易熱血沸騰,蔣介石難以聽進去理性的聲音。

當時中國知識界對此保持清醒頭腦的是胡適和他的弟子傅斯年等人,胡適發表「華北保存的重要」一文,主張「停戰謀和」,指出以中國之國情「不足以對日言戰」:「戰則必大敗,而和則未必大亂」。胡適後來還提出,「日本倘能自華撤兵停戰,中國不惜承認滿洲國」。胡適為文解釋說,當年比利時曾被德國佔領,法國割兩省給普魯士,都是由於實力懸殊而採取的權宜之計,後來有實力又收回。

但胡適的見解不僅無法成為主流聲音,而且被指責為「漢奸」「賣國賊」。胡適當年曾感慨:中國有古訓「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應該再加一條「時髦不能跟」。胡適和汪精衛的本質不同是,一旦所有謀和手段失敗,日本進攻全中國,胡適則堅決主張全民血戰,直至最後一寸土,最後一個人。這也是後來他為什麼打破不做官的自律,在蔣介石的幾次懇請后同意到美國做「中國大使」爭取美國援助的原因之一。

再則面對美國提供物資支持下的日本侵略,當時的蔣介石和他的留美精英組成的政府,卻迷信美國和西方承諾保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幻想美國和西方出面制止日本的侵略,長期實施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多次不戰而獲,侵略野心膨脹,導致全面侵華,使中國軍民傷亡高達3500萬,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又背著中國制定《雅爾塔協定》,割走了中國外蒙領土,佔領旅大等港口。二戰後,更是提供了30億美元軍火等物資,遠超抗戰時期,幫助蔣介石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屠殺中國人民;還有表面上聲稱歸還中國,實際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

2017年台灣「國史館」將很多民國檔案資料,包括20多萬份「蔣介石手令」等蔣介石檔案照片,放上網路,供公眾免費閱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的手令,也公之於眾了。雖有張學良晚年否認蔣介石下達過不抵抗命令,替蔣掩護,但原始歷史檔案資料清楚地顯示,九一八日本入侵中國,蔣介石下令張學良不抵抗日本侵略,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了。

就歷史來看,蔣介石長期採用不抵抗政策,持續近六年,直到1937年日軍在北京盧溝橋一帶發動新的軍事進攻,引起全國新一輪抗日浪潮,加上此前張學良兵諫要求抗日,蔣介石才於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和《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宣布蔣記國民政府正式高舉起抗日大旗。

在九一八事變後接近6年時間,蔣記民國政府多次軍事鎮壓了國內主張抗日的民眾和團體。僅1933年就先後軍事鎮壓同日軍作戰的察綏抗日同盟軍和華東十九路軍。甚至到了日軍全面侵華時期,在蔣介石的統治區里,抗日仍然是「有罪」的!蔣在天水、西安、重慶、上饒和貴州等地設置了法西斯「集中營」,逮捕、關押各地抗日積極分子,施行精神的和肉體的折磨,當時被囚禁的青年和抗日群眾有數十萬人之多!

在此六年,蔣介石還同日本簽訂了4個賣國協定。

 第一個是《淞滬停戰協定》,亦稱《上海停戰協定》,是1932年5月5日蔣介石國民黨南京政府與日本在上海簽訂的協定。協定規定雙方自簽字之日起停戰;取締一切抗日活動,第十九路軍撤防,「協定」還在「共同委員會」名義下,把從長江沿岸福山到太倉、安亭及白鶴江起直到蘇州河北為止的廣大地區,划給了日本及英、美、法、意等帝國主義共管,等於出賣了大片國土。

 第二個是《塘沽協定》,是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和日本侵略軍於1933年5月31日簽定的停戰協定。主要內容是中國軍隊一律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爾後,不得越過該線,又不作一切挑戰擾亂之行為。《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長城是中國與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的「國界」,划綏東、察北和冀東為日軍自由行動區,也為日軍進一步控制整個華北提供了方便,華北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協定再一次出賣了大片國土。

 第三個是《秦土協定》又稱《察哈爾協定》,是1935年6月27日中日之間關於處理張北事件善後而制定的一項協議。《秦土協定》的簽定,使中國喪失了在察哈爾省的大部分主權,也喪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

 第四個是《何梅協定》,是1935年7月6日蔣介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復函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就解決河北事件問題,表示接受6月11日梅津就華北問題提出的備忘錄全部條件的通稱。「何梅協定」使得整個河北的軍事、政治、經濟都處於日本的控制之下,中國在河北的主權全部喪失,同時使得日本在華北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為日本進一步製造「冀察特殊化」和分割華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正是長期以來,蔣記國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讓日本輕而易舉地獲得大片中國領土以及財富,助長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華的野心[2]。日本侵略者占我東北后,狂妄地叫囂:進攻中國如同長途旅行那樣輕鬆,中國軍隊如同嚇唬麻雀的草人,一舉手一投足,就能摧枯拉朽。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等在給日本天皇的奏摺中竟公然狂叫:

【「臣等敢放言之,對支那領土,可於三個月內完全佔領也。」】

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鹽澤叫嚷:「四個鐘頭佔領上海,二十四小時佔領南京。」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為什麼狂妄到如此程度?就是因為蔣介石奉行絕對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差不多不費一點力氣垂手而得東四省。」解除了日本政府的顧慮,消除了日本上層在侵華方面的分歧,從而推動了日本全面侵華。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瘠,主要依賴美國供應戰略資源,發動戰爭。日本占我東北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獲得了大批礦產和工廠等資源,極大地刺激了侵略野心。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

【「假如沒有這樣一群賣國賊,日本帝國主義是不可能放肆到這步田地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2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