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的教徒中窮人肯定比富人多
《其實信佛的窮人更多,只是你視而不見!》前半句認同。後半句就是有點如同《積極發揮想象口無遮攔,不是好事。》的味道。
信佛的教徒中窮人肯定比富人多!是人皆知。
不但是信佛的教徒中窮人肯定比富人多,而是所有宗教的信徒中都是窮人肯定比富人多。這是人人皆知的普通現象,也是事實。
那麼,為什麼窮人肯定比富人多?
人類自分化為階級之後,就是窮人比富人多。
宗教不是富人俱樂部,只准富人參加的會費制。
而宗教都是打著《神救世人》或《普渡眾生》等的人類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信仰來吸引信眾的。
為什麼要吸引眾多的信眾?
一個宗教組織,一開始就如同一個初創公司,需要尋找資金,沒有資金,這個宗教組織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如何能夠尋找到資金?用資本社會中行話就是:眾籌和傳統融資。
當然宗教的尋找資金與當今社會中的眾籌與傳統的融資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屬捐出,沒有金錢上的回報的。
例如,基督教會的每周星期日做禮拜開始前第一件事就是,捐獻現金或支票,一個小藍子從每一個信徒前經過,名曰自願,實質教規。
接著牧師宣講,開場就是,聖經說,信神的必須要將自己收入的10%交給神來保管。錢財放在家中會被賊偷走,而由天堂里的神保管就不會被偷走。神愛你們就象愛自己的獨生子一樣。你們不要擔心自己的食品不夠,神會給你們安排的。就如天上飛的鳥一樣,神為它們預備好食物的。
佛教的廟堂里,捐獻箱子大得很,一排好幾個。燒香的香火錢等就是一個生意商業鏈。相比較其他宗教,佛教的信徒中的窮人更多,知道是為什麼嗎?
因為,佛教中還有一個《財神》。
許多窮人做夢都想發財,都想成為下一個富人,所以就來求《財神》幫助。靈不靈無可謂。或是阿Q精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再加上某種宗教的媒體作些成功發財的案例宣傳,廟裡的香火旺得很,廟裡的大和尚靈得很。
還有宗教的興旺要人多,人多才能好辦事。如十字軍東征需要多少的戰士。富人出點錢,窮人出點力,就能辦成大事。
但宗教需要的窮人,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流浪漢叫花子要飯的妓女層是不要的。最需要的是能管自己溫飽的中間這群人,但忙於打工的這群人沒有多大興趣參加教會活動的。只是當一些人遇到了難題,病痛和冤屈悲傷等無法解脫時,來尋求教會幫忙。例如,中國來的很多難民要讓教會收留並開證明移民等。
宗教當然需要富人,一個富人不可能捐他們收入的10%的錢,但即使隨使捐一點也比窮人多。所以,宗教會用各種待遇優惠富人。例如富人給教會捐錢,可開徵明可作每年的抵稅用。富人可以少交稅來獲利又可獲得捐助者的美稱。當然,人性世俗的眼光也只關注富人們的一言一行,各路媒體也是只關注富人們的一言一行,來宣傳報導。所以人們見到的聽到的都是富人們的有權者的消息而己。
所以只見:《為什麼中國有錢人有權人都信佛》而不見《信佛的窮人更多》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