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了蔣幫官員發財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了,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軍政官員們發財了。
全國人民迫切要求撫平戰爭創傷、重建家園、重振中國經濟。然而,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派往接管淪陷區的接收大員,很快就令民眾大失所望。
在接收過程中,接收大員貪污盜竊、敲詐勒索之事層出不窮。他們將收復區的民有企業、民有房屋,任意指為敵有,加以沒收,佔為己有。
在接收過程中,同一個單位經常被不同的系統重複接收,你爭我奪,乃至互相殘殺。
北平市長熊斌看中了一所德國人的房子,馬上派4名警察前往看守,還在門上貼了「熊市長寓」的字樣,偏巧第十一戰區長官部參謀長也看中了這套房子,也派3名軍人前往看管。雙方劍拔弩張,相持不下,成為北平城內的一大丑聞。
而上海湯恩伯的第三方面軍司令部與上海警備司令部為爭奪一所日本俱樂部,終至互相開槍射擊,死傷多人。
老百姓憤恨地說:「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
民眾譏諷接收人員「五子登科」,即搶佔房子、車子、金子、面子、女子。
民眾稱接收為「劫收」,揭露了接收大員的種種醜行。
1945年12 月1日,蔣介石的高級幕僚唐縱在日記寫道:「現在許多漢奸又在搖身一變而為政府官吏,抗日的青年窮當兵們卻在街上流浪沒有人理會。如果讓這趨勢發展成功,革命的潮流將不屬於我們了!」他曾主張「中央應訂定全盤計劃去接收,不得任人私自接洽。」但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內的派系林立,法紀不彰,接收官員可以為所欲為。「像這樣下去,我們雖已收復了國土,但我們將喪失人心。」
為了平息民憤,國民政府派出清查團調查接收大員貪污的問題。各清查團每到一地都收到大量檢舉揭發舉報。其中上海有四百多宗,北平、天津兩地一千三百多宗。各區清查團都寫了工作報告,反映了接收官員的腐敗行為,並要求加以懲治。
然而,不少接收大員都有靠山,而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又官官相護,誰治得了誰呢?結果,清查團辦案也只能敷衍塞責,不了了之。
蔣介石國民黨貪污腐敗,結果喪失民心。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通常被老百姓稱為「蔣幫」) 內部確實存在許多政府官員利用戰爭期間的特殊情況謀取私利,導致財富集中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民國社會矛盾,並對蔣介石國民黨政權的統治產生了負面影響。
抗日戰爭給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帶來的特權和腐敗:抗戰期間,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為了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實行了許多特殊的經濟政策,如統制經濟、徵收捐稅等。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權力尋租和腐敗現象的滋生。一些官員利用職權,通過壟斷物資、操縱市場等手段,大發戰爭橫財。
中華民國社會內財富的重新分配:抗日戰爭導致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一部分人(包括許多政府官員)通過戰爭發家致富,而大部分民眾則生活困苦,這加劇了民國社會的不平等。
蔣介石國民黨內部的矛盾:腐敗問題也加劇了蔣介石國民黨內部的矛盾。少數清廉的政府官員對腐敗行為深惡痛絕,這使得蔣介石國民黨內部的裂痕進一步加深,削弱了其蔣介石國民黨的統治基礎。
總而言之,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內部確實存在一些官員利用戰爭機會斂財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加劇了社會矛盾,也對國民黨的統治產生了負面影響。
而在1949年5月3日,人民解放軍的陳毅與粟裕帶領第三野戰軍部隊的10萬兵力進駐丹陽。
與此同時,準備接管上海的2000名幹部也已到達丹陽。
大戰一觸即發,勝利的戰旗已經準備升起,此時在任何準備工作上都不能有絲毫鬆懈。
毛主席在發來的電文中有這樣的指示:
「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僅要消滅敵人,還要保全城市、爭取人心。」
陳毅明白毛主席的苦心,他在動員大會上嚴肅地說道:
「我們是野戰軍,但進了城就不能再野了,要遵守嚴格的紀律。」
為了將紀律更具體、更具有可執行性,陳毅在大會上宣讀了「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這些公約和守則都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和贊同。
其中特意加入了「部隊入城一律不準進入民宅」這一條。
5月12日,上海戰役正式打響,陳毅率領大軍攻入城市。
部隊嚴格遵循上級下發的指令,為了保護建築與市民的安全,在市區作戰的時候未曾使用炸藥和重武器,只用步槍等一類輕武器與敵人展開巷戰。
國民黨部隊早就布好了軍事防禦工事,巷戰期間,大部分國民黨士兵都隱藏在暗處開槍。
我軍既沒有掩體,也不得進入民宅尋求庇護地點,到了最後的戰鬥階段,我軍與敵人交戰基本以短兵相接和肉搏為主,傷亡一度十分慘重。
陳毅將上海解放這一戰比喻成是「瓷器里打老鼠」,可謂是相當準確的描述。
面對敵人的炮火,人民解放軍不曾退縮,他們勇敢地向前衝鋒。
每倒下一批,就會有新的戰士頂上去,鮮血染紅了蘇州河水。
上海解放一役中,我軍足足犧牲了7000多名戰士,歷經13天的苦戰,才最終迎來勝利。
戰鬥結束的那天,上海市民紛紛打開了自家房門,卻不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只見剛剛打完一場硬仗的解放軍戰士都露宿在街頭。
沒有一個人進到百姓的家裡,就這樣一個挨一個地躺在略微有些潮濕的地面上休息。
等到他們醒來之後,上海市民自發為他們做好了飯菜。
可他們堅守「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嚴格規律,婉言拒絕了百姓的好意,甚至連熱水都是從城外燒好了再挑進來。
為了防止進城的戰馬和運輸騾子隨地大小便,它們的屁股後面都被戰士們掛上了布袋子。
在簡單休息之後,戰士們就迅速集合,統一帶到指定的地方。
他們休息的地方連整潔如新,一片垃圾都沒有留下。
目睹這一切的上海市民不由感動的熱淚盈眶。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黨軍隊進駐上海,帶來的不是穩定與希望而是一輪浩劫。】
【其部隊高層內部貪污腐敗成風,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搜刮上海的金子、房子、票子、車子、女子,被諷刺地稱為是「五子登科」。】
【除此之外,國民黨部隊還欺壓百姓,到處抓壯丁,攪得當地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上海的市民對國民黨部簡直是深惡痛絕,眾多愛國民主人士在上海解放戰役前就去拜訪陳毅,表達了他們對於上海解放的期待。】
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支訓練有素的人民解放軍部隊,真正令人民感到親切與安心。
上海解放后,這座城市陷入到了喜慶與歡呼之中,每個市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然而,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笑不出來,反而感到深深的恐懼。
這些人就是國民黨撤離之後,留在上海的大部分中下級幹部和政府職員。
按照之前國民黨之前的要求,市政府幹部統統都要入國民黨黨籍。
結果在解放后,這些國民黨黨籍的幹部竟然多達1.4萬人,他們每天都在擔憂自己之後的處境,生怕被定性為國民黨反動派,被抓緊監獄或直接處死。
上海市長陳毅走馬上任看到這個情況后,也意識到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實早在進入上海之前,陳毅就已經對這個問題有所思考。
毛主席反覆強調,在接管上海之後一定不能出現停工停電的問題,要保證上海市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同時也要保障生產活動的正常開展。
要做到以上幾點,那麼就必須保證上海市的政府不能出亂子,所有的崗位上都要有人正常工作,而這1.4萬人正是上海市正常運轉的核心所在。
我軍前來的幹部需要時間熟悉工作,還有一批特別聘用的幹部在趕來的路上。
如果將這1.4萬國民黨幹部立馬撤下,那麼整個上海很有可能就會陷入癱瘓。
然而,在這1.4萬人中也有曾在革命戰爭期間勾結國外勢力,對上海市民進行欺壓,貪污腐敗、窮凶極惡的國民黨幹部。
他們是上海解放后存在的隱患,如果不妥善處置他們,那麼必將給上海日後留下危機。
在看完所有的名單之後,陳毅給出的思路就是,建議:【能少殺就少殺,能不殺就不殺。】
這1.4萬國民黨殘留官兵的構成是極其複雜的,必須要對他們進行甄別。
大致可以將他們分成三類,第一類就是對解放事業有功的,比如閻錦文這類人。
閻錦文曾是毛人鳳看重的手下,是國民黨榜上有名的軍統特務。
然而他在解放上海這一危急時期,對中國民主同盟會主席張瀾進行保護,還拚死將他護送到了人民解放軍部隊,當屬有功於黨和人民。
這類國民黨幹部自然是不該受到任何處置,可以讓他們留任原職。
第二類就是為討生計,被迫加入國民黨的幹部。
他們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政策也深感不滿,同時也沒有做危害國家和人民的事情。
那麼就可以讓他們繼續任職,發揮才能為上海市人民做貢獻。
第三類國民黨幹部則是在解放戰爭期間犯過錯誤的官員,對於他們應有不同的方式。
罪大惡極的幹部,自然是要移交法庭,按照法律對他們進行懲罰。
然而對於那些犯了小錯誤的幹部,也要給他們提供改過自新、將功補過的機會,同樣也可以繼續留用他們以觀後效。
陳毅將自己的想法請示了黨中央與毛主席,得到了黨內的通過與支持。
毛主席在看到陳毅的決策后,連說三聲「很好,很好,很好」。
最終這14492人國民黨殘留幹部中,被留用繼續任職的一共有11426人,比例高達78.8%。
這些被留用的國民黨幹部深知自己受到了我黨的優待,都對陳毅市長的舉措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上海後續的接管與發展中,這些官員積極配合陳毅市長的工作,一起為上海變得更好出謀劃策,成為了團結一致、愛國為民的智囊團。
此後的他們,也成為了建設新中國的有生力量。
在擔任上海市市長期間,陳毅一直堅持「團結各方力量,共同建設上海的原則」。
彼時上海的經濟在接管初期產生了動蕩,不少投機倒把分子趁機大量囤貨,造成了嚴重的物價上漲,市民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
陳毅市長對上海經濟的恢複發展問題極為重視,找到此前被留用的參政系統官員和金融工作人員群策群力,大家一起想法子度過危機。
當時擺在陳毅市長面前一共有兩個方法,第一種就是利用行政手段對投機分子進行抓捕、嚴懲,第二種就是拋售物資,彌補市場短缺,致使投機商的預謀落空。
考慮到「團結安定」的重要性,陳毅最終選擇了第二種方法。
經過各單位幹部們的一直努力,市場的虧空得以彌補,人民的正常生活得以恢復。
而那些想要藉機發財的投機商,也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陳毅並非是只談團結、不講原則的人。
在面對隊伍腐敗問題時,他也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反而會給予嚴肅處理。
1949年8月,一名上海市局幹部被押送刑場執行槍決,市民們紛紛前來圍觀。
任誰也想不到,上海解放不過剛剛兩個多月的時間,我黨竟然處決了一名幹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名幹部名叫歐震,原本是國民黨部隊的一名普通士兵,在淮海戰役中被我軍俘虜,經改造后釋放,隨後因為表現出色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歐震此人腦殼靈光,之後又去到山東警察學院學習,順利成為了黨內的軍幹部。
上海解放之後,他也成為了黨內進駐上海的官員之一,被調到上海榆林分局做警官。
誰知成為幹部之後的歐震不遵紀律,甚至貪污腐敗。
1949年6月,榆林分局受命協助公安調查蔣幫空軍司令部21電台台長畢曉輝非法藏匿武器案件,歐震正是主要負責人。
當他前往畢曉輝的住所調查時,眼見畢曉輝的美麗姨太太獨守空房,不由起了色心。
之後歐震藉助手中的權勢,逼著畢曉輝的姨太太成為他的相好。
他還拿了畢曉輝房中的四枚銀元,就此過上了貪圖享樂、放縱肆意的生活。
然而他的罪行很快就因為這四枚銀元敗露。
公安局在查清事件始末后很快將他逮捕,並將所有情況向上級做詳細彙報。
陳毅市長在得知此事後不由拍案而起,憤怒地說道:
「上海人民剛剛歡迎人民解放軍進駐上海沒多久,便發生了執法人員腐敗案。如果我們繼續姑息養奸,國民黨昔日的預言就要成為現實了。」
最終,他在部下遞來的請示書上,簽上了「同意槍斃」四個大字。
起初,有人提議不要將歐震的案子進行公開審理或處決。
畢竟他是南下進駐上海的幹部,擔心這樣會引起不好的影響。
然而陳毅市長卻堅決要求將歐震公開處決,這樣才能表現我黨內部堅決抵制腐敗貪污,堅決不姑息養奸的決心。
這個案子就是要進行公開審理,這不僅給進城的我黨部隊和幹部槍響了警鐘,也是培養政府公信力,獲得人民信任的重要契機。
歐震被處決之後,上海老百姓們紛紛歡呼雀躍,高聲讚揚中國共產黨的英明之舉。
這是上海市自解放后處理的第一起貪污腐敗案例。
自此之後,上海政府內部的風氣煥然一新,腐敗的產生與蔓延也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