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優越性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25-7-2 03: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優越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個新生的人民政權,從1949年到1978年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等開國元勛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之能力,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績,有目共睹。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在半年間實現財政收支基本平衡,三年恢復國民經濟,被世人嘆為奇迹。新中國成立之後,僅用短短半年時間,實現了財政收支基本平衡,解決了舊中國多少年來無法解決的金融物價問題;僅用三年時間,就醫治了戰爭創傷,恢復了國民經濟。建國後到1952年底,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恢復了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黑暗統治及長期戰爭破壞所造成的千瘡百孔的國民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在全國確立,為新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僅用四年時間,完成了三大改造,引導全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53年1月至1956年12月,這是實行全面社會主義改造和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階段。這一時期,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完成和國民經濟的恢復,中國共產黨適時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就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同時並舉的方針。到1956年底,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建國之初,中國除了東部和內陸中心城市的紡織和一些輕工機械外,根本沒有值得一提的工業基礎,甚至連燈油都要靠進口。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工業化,中國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到1975年,中國工業總產值增長了30倍。即使「文革」期間,工業總產值也有大幅增長,從1965年的1402億元發展到1976年的3207億元。從1952年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大型基礎建設和重工業項目在1979年以前大部分投產。同時,中國從無到有,建立起規模龐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門類齊全的軍工體系,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毛澤東逝世時的1976年,中國的工業門類齊全程度、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在發展中國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並在部分領域接近甚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績。前30年共完成了八十多萬公里的公路(不包括遍布鄉村的非油麵道路建設)、兩萬多公里的鐵路,其中絕大部分穿越於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雲南(除了早期的一條窄軌)、廣西、四川、貴州、青海、福建、新疆、寧夏、河套平原等地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甘肅省在解放初期的鐵路只有隴海鐵路到天水段,解放后延伸到蘭州,並建成蘭新線)。在水利建設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興建了五萬多座水庫,庫容在20億立方米以上的31座超大型水庫中,30座為1949年後所建;僅淮河就修建了3400座水庫。這些為社會主義新時期經濟的從容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文化教育事業成績斐然。在毛澤東逝世不久毛澤東時代結束時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教育經費投入最高曾達國民生產總值的5%,建立了上千所大專院校和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而且教育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注重素質教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學齡兒童教育負擔很輕,升學率在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很高的。這都表明了毛澤東對提高中國人民的整體素質的貢獻和教育的高度平民化色彩。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建立了規模龐大、涉及領域廣泛的科研院所。保守估計,前30年建立的三千多所科研院所為我國科學研究和設計的全方位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這樣龐大的科研體系,在發展中國家是唯一的,從全球範圍看,也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擁有這樣齊全的科研門類配套。沒有這些科研機構,新中國要建起較高素質的民用和軍事工業,根本不可想象。這些院所的存在,為改革開放后對進口技術的消化吸收、設備及零部件國產化、跟蹤國際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等,發揮了重大作用。第七,創建了覆蓋面廣、方便群眾、適應中國國情的醫療衛生保障制度。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為保障人民的健康,各縣城和公社建立了衛生院,並培養了遍布鄉村的赤腳醫生隊伍。城市居民實現免費醫療,農民看病也收費低廉。相對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使得1976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達到男人為65歲,女人69歲,這在發展中國家中幾乎居於最高水平。這表明,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政府及其執政體制,並非像西方宣傳的是不人道的,相反,人道主義色彩濃重,人民群眾的生老病死,政府都會考慮。

毛澤東時代的人民生活水平比解放前有了較大提高。根據著名經濟學家程恩富教授對1950-1980年社會主義陣營(蘇東和中國8國)和資本主義陣營(16個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所作的比較,中國的表現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是最好的:1950-1980年間,GNP年平均增長6.44%,在進行比較的24個國家中僅次於日本(8.04%)居第2位;人均GNP年平均增長4.18%,次於日本、希臘、西班牙和羅馬尼亞居第5位。這個事實說明,前30年績效很好,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經過30年的探索,社會主義的中國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好轉。

更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時代30年的這些成績是在百廢待興、內憂外困的情況下,又是在世界各國對新中國實行最重的制裁封鎖禁運的外部壓迫下通過全國人民的自力更生來實現的。以上表明,前30年成績巨大,不容否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1:40

返回頂部